2023年12月7日发(作者:药品质量与安全)
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一
“习惯”是我们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道德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性型行为。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一、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我校的学生均采用电脑派位,09级新初一的学生来自于全市几十所小学,这势必造成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其中13班有来自21所小学的学生)。初一(1)-(13)班各有一定数量的极差生,入学成绩语、数、英三科总分低于150分的大有人在(13班有8个),这些学生既然派到我校,我们甩也甩不掉,只能面对现实,但这么多学生可能带来各种不同的习惯,这肯定会影响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通过家访了解到,每个学生由于知识基础与发展水平、个人的家庭背景及兴趣爱好不同,势必造成差异较大。在这众多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其表现有:
1、杂乱无章
学生的房间物品摆放无一定位置,书桌上乱七八糟。书包是学习用具与其他东西混在一起。于是,写作业时找不到本子,上语文课抓出一本数学书,该交作业了才想起它还在家里,各种资料东放一张,西放一张。因而找东西的时间比学习的时间还长。
2、心不在焉
注意力很难集中,几乎每节课都会“开小差”。听课效率低,又直接影响了作业和学习;日积月累,逐渐和专心学习的同学在学习成绩上拉开了距离。
3、虎头蛇尾
做事有头无尾,拉开架式要读书,摊开一桌子书等学习用具,写了几页后想起了别的事,放下这一摊子就走;报名参加“奥赛”,听了两讲觉得太难,从此不再登门,于是一大堆的书买来了却没有读,很多的机会放弃了,没有抓住,不少时间、精力浪费了却没有结果。
4、朝三暮四
目标难以确定。看到同桌的同学在做数学作业,自己也拿出了数学书;听到后面的同学讨论一道物理题,自己也翻开了物理书,猛然抬头看到黑板上写着:“明天交作文”,又开始琢磨该写点什么——于是,没有明确目标的推动,没有单位时间里较高的学习效率。 5、得过且过
做事喜欢拖拉。
6、抄袭作业
学习变成了一种取悦别人的行为,虚假的成绩成了自我安慰的精神鸦偏。
7、知难而退
学习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二、方法与举措
初中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良好阶段,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应该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突破口,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班风班貌良好的班集体。因此,从初始年段开始,应该有计划有系统地培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听”的习惯(学会专心听讲的习惯)
“听”是人们获得信息、丰富知识的重要来源。会听讲对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老师多半是以讲解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第一是要学会听老师讲课,听时眼睛看老师,听懂老师说话的意思,边听边想。第二是要学会听同学的发言,听仔细,听明白,边听边琢磨,他讲得对不对,我还可以补充些什么?刚开始训练时,可以经常让学生起来重复老师、同学的话,问一问:你听明白了吗?听懂了吗?在训练学生专心听讲的过程中,特别要强调,眼睛也要学会看。我跟学生是这样讲的:老师的眼睛和你们的眼睛之间有好多好多的线,虽然这些线是看不见的,但是,当老师看你们的时候,你们也看着我的时候,这些线就连接起来了;当老师让你们看黑板的时候,你们眼睛里的这些线就要射到黑板上。这样就是专心听课的好孩子。
(二)“说”的习惯(学会提学习问题的习惯)
初中老师经常碰到这种情况,学生上课问问题很随意,想到什么问什么,而且经常“插话”,这势必影响老师上课的节奏,因此,如何说,何时说,说什么?也应该教会学生。
1、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里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 2、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
3、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习惯
不惟上、不惟书,敢于怀疑、敢于突破旧观点,敢于对问题进行讨论、争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理有据的阐明自己的观点,没有依据不轻易依附别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声音要宏亮,表述要清楚,要先把问题想好。“想”是“说”的先导,只有“想”的周密,“说”得才能有条理,才透彻。
4、不耻下问的习惯
5、接受信息,正确表达的习惯
(三)“读”的习惯(学会阅读的习惯)
学生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光靠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要教会学生读书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1、带着问题阅读
学生的阅读可以根据“教师列的问题”与“书后练习题”读书,逐步过渡到学会在阅读中自己提出问题,学会带着问题读书,学会用问题来总结归纳学习内容。
2、带着五官阅读
“五官并用”对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作用已被科学研究所证实。因此,学生在阅读时尽量多动用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阅读时要动口——最好是嘴唇动而不必出声响;动手——重要内容用笔帮助记忆;动脑——用问题式、比较式、归纳式、图表式、顺口溜等多种形式把问题简化,把书读簿。
3、带着纸笔阅读 “带着纸笔读书”这一习惯是否养成,是衡量学生是否学会阅读的重要标志。没有带笔的阅读,其效果比带笔阅读差得多。因此要求学生要带着纸笔阅读,记下阅读中的收获和问题,养成这一好习惯终身受用。
4、粗读、细读和精读
要提高读书的效果,应当把握以下三个环节:即“上课前要先读”,即预习,可以“粗读”,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底”、有疑、有问进课堂;做作业之前要再读,即复习,要求“细读”;在训练中遇到疑难问题,找到对应章节要反复读,要求“精读”。
(四)“写”的习惯(学会完成作业的习惯)
1、写作业的程序
完成作业的程序可归纳为三步骤:认真看书——仔细审题——自我检查。
首先,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前,一定要先认真看书:至少阅读一次全部课文、例题及课堂教学笔记,掌握解题规范与思路之后再动手完成作业;其次,学生在动手完成作业时,要仔细审题:养成认真阅读题目,仔细审题,全面领会题目已知条件(包括隐藏条件)的好习惯;作业完成之后,一定要自我检查:形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不断减少作业的差错,提高自我检查修改的能力。
2、完成作业的时限
让学生养成两种意识:一是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时效意识;二是完成作业后及时缴交作业的意识。前者,建议学生在准备完成作业时先粗略预估需要的时间,争取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或提前完成。后者,要求做到作业及时完成,上午的课后作业争取中午完成;当天的作业争取当天完成,及时缴交作业,决不拖拉。
3、完成作业的规范
作业规范要求学生 “三要三不要”:即作业的字迹要工整、大小要适中、空间安排要科学;不要抄习、不要粗心、不要涂改。让学生养成自己批作业、对答案、及时订正的习惯。
4、记笔记的习惯
笔记的内容主要记录重难点、知识要点、课本以外老师补充的知识点、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过程、解题思路和解题注意点,及时记录自己课堂上未听懂、未理解的内容以便课后有重点地复习。
(五)其它的学习习惯 抓好以上四个环节(即听、说、读、写),是提高初中生学习效果、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当然,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很多,如:能自觉地制订学习计划并按计划执行;课内勤于思考;认真复习,整理笔记,在理解的基础上做作业,偶有错题,但每次认真订正;时间观念强,不拖拉;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每天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或下节课的准备工作;认真系统复习,作好单元小结……
三、工作重点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需要老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其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思想的重视,培养方法的得当。
首先,应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变为自觉的行为,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都是靠自己坚强的意志,严格的要求,努力的实践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在循循善诱,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启动学生坚强的意志去努力实践,自觉的培养。
其次,形为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坐姿的培养、上课举手发言、遵守纪律(纪律是学习的保证),卫生习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文明礼仪等。
同时,进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常规训练。同时,根据习惯形成特点,既要注意从早抓起,防微杜渐,高度警惕任何不良习惯的滋长,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又要注意从点滴抓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坚持到底。
当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过程,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炼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因此,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是一项重要环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会产生遗忘,因此“反复抓,抓反复”,成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一阶段,以比赛、竞争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学生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得到了及时提醒,督促和大量系统的训练,使之形成行为迁移,养成良好习惯,人人都有良好的习惯,班风班貌自然得到了发展。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
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二
一、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途径。
1、渗透指导
教师利用课堂教学,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要求,结合每一节课课堂教学的目标、课程标准、课型流程以及学生的状况,把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有机地融合在课题教学中,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最主要和最常用的途径。
2、专题指导 主要是指抽出一定的时间,借助特定的场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专题讲座。主要有:作业和试卷评讲;学科知识(章、节、单元等的)的总结;学科知识结构、重点和大型考试考前的复习指导;优秀学生学习方法和经验的介绍。
3、交流指导
教师提供学习方法指导交流的平台,如:班会;某一问题的讨论和方法的归纳总结;学生书面总结予以张贴,以便全班交流。
交流的形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
4、点拨指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方法不当,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作业错误率较高,或者学生在某一方面存在普遍性问题,如审题不仔细、思路不清晰、逻辑混乱、计算错误、习惯较差等问题,教师需要给予学习方法的具体点拨,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初中学生容易出现学习高原现象,教师就更需要和学生一道分析他们学习方法的优劣,明确指出学生在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学习方法。
5、示范指导
对学生学习概念、基本技能、解题步骤和思路,进行具体的示范,便于学生模仿,进行具体运用。
二、学习指导的主要方面。
(一)课前预习
1、一般流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时,提供主要的步骤和具体要求: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2、具体的方法:
①扫除障碍法: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查阅工具书、资料及请教他人扫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以及难点的方法。
②符号圈点法:指导学生预习教材时,用一套能统一的、能代表某方面的理解意义的符号(划线、波浪线、三角等符号),在字、词、句、段上圈点勾画来帮助预习和加深理解,符号圈点的步骤,即读、想、记三个环节结合进行。 ③习题试解法:通过上述步骤,可指导学生提前思考或者通过试解教材(可以是某一节或某一章的)后的思考练习题,初步了解所学内容的概念、题型和基本解题方法、基本框架,以达到初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④要认真做好预习笔记。指导学生写预习笔记,提供具体的步骤:一是每一课(或每一章节)中的重点结构或提纲、摘要(包括自我练习);二是每一课(或每一章)中概括的几个紧密联系的主要问题;三是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四是所查资料中有关内容的摘抄,并注明出处;五是预习的主要心得体会。
(二)作业方面
1、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指导他们先做后看书,这样能够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自检学习效果的作用。特别是当学生遇到难解题时,还可引起学生对解疑的需要,促使他们有针对性地去看书,一旦从书中找到解题的思路、做法和答案,便成为学生终身难忘的经验和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并 学会应用知识的方法。
2、对中等生,指导学生边复习边做作业,也就是先看懂书,弄明白道理后再做作业, 这样既可以保证独立完成作业,掌握所学知识,又可以提高做作业的速度。
3、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先复习所学内容,适当弥补基础方面的欠缺,尽可能的独立完成作业,确有困难,可以向老师、同学、家长寻求帮助,以便顺利完成作业。
(三)复结
1、及时复习法。此种方法指紧随课堂教学,天天都采用的复习方法。复习贵在及时,这是由“先快后慢“的贵忘规律所决定的。这样致使所学的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受到破坏,时间一长所学的知识就会模糊、忘却,不系统,不理解的知识是最容易忘记的知识。
2、尝试回忆。在复习该课内容前,要求学生关上书本,独立地把老师课上所讲的内容回忆一遍,其好处有以下三点:第一、能及时检查听课效果,以促使自己积极进取、聚精会神地把课听好。第二、有得于动脑习惯的养成,并能增强、提高个人的记忆效果。第三、能更明确复习的针对性。
3、复习教科书。要求学生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圈点勾划。在复习时,把课堂学习中新出现的概念、定义、定理、结论等重点部分,或容易忽略的要点部分,用红色笔勾划出来。第二、提要。在书页的空白处,用少量文字,把书的重要内容和知识结构简单地概括出来。第三、学习心得、思维活动记录。在书页的空白处或者另附纸张,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思维活动。
4、阅读参考书复习法。在学生进行阅读参考书进行复结时,教师应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步骤:一是要围绕课本的内容和教师讲课的中心去阅读。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好的参考书。三是、要强调仔细阅读课本内容,后看参考书。四是对阅读参考书的心得体会,或者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进行适当的记录和摘抄。
5、章节复习法。通常,学完某一章、节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小结,概述全章、全节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形成一个清晰、简明的内容脉络,心理上形成定势。学生在课后进行不断复习,加深巩固。小结复习法也存在局限性。章节内容较少,篇幅较短,小结困难,章节过多、过细,缺乏系统性、逻辑性,造成杂乱无章的感觉,容易使学生学习失去兴趣等等。
6、系统循环复习法。此方法循环往复,不断重复,加深理解与记忆的一种复习方法,这种方法可用于固定内容的复习,也适用于累加知识的复习。指导学生多次复习一章、一单元或一本书的内容,要求学生每次复习都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对所学内容不断有新收获、感悟、体验。学了第一节,及时复习;学过第二节,再将第一、二节的内容全部复习一遍,如此类推,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高熟练程度。
(四)课后反思总结。
1、整理课堂笔记。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笔记的整理主要包括:一是补。补上该记而没记的内容,使知识系统化。二是正。更正课堂记录不太准确,用词不当,深度不够的地方。三是添。添上个人学习的心得、见解、评价等。
2、练后反思的习惯。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完成作业方面指导时,着重强调做完作业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指出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进行有意识的训练。提出具体要求,主要帮助学生从五个层次反思:一是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二是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三是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四是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五是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3、错题记录本。
指导学生将每科的错题用一个专门的作业本进行记录,分析错题的原因,属于那一类,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和训练,查漏补缺;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系统和拓展性地复习这部分知识,周末统计错题的数量,与上一周相比,其数量和内容有那些不同。同时,错题本还可以作为重要考试的主要复习内容之一。
4、指导学生学会自己留作业。
作业内容因人而异,作业量有时也因人而异,特别是学生毕业前的那一年,自己有了较好的习惯,一部分同学基础已较牢固,就没有必要非写教师布置的作业,而应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
三、自我调控策略运用的指导。
1、自我评价。在学习活动中有意对自己学习成效的检查与评价。如,“我检查了自己的作业,没有出现错误”,或者“我复查了数学作业,发现有三道题有错误”。
2、组织和转换对学习材料的重新组合和安排。如“我在写作文之前先列一个提纲”。
3、目标确定和计划制定,即确定自己的学业目标,以及对与这些目标有关的程序、时间的计划和安排、具体行动。如“考试之前我制定一个相关的复习计划”。
4、寻求知识,即完成作业时,努力寻求与任务有关的知识。我在动笔之前,先去图书馆或者网上查找尽可能多的、与主题有关的资料。
5、记录与监督,即自己动手记录课堂讨论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如“我记录小组讨论或其他同学发言、教师评价的要点、我自己动手建立自己的错题记录本或错别字表”。
6、安排环境,自己选择环境或安排学习环境,以利于学习能够顺利进行。“做作业时有意识地调控自己,避开容易使自己分心的事”、“做作业时不一心二用,或者听收音机、CD、mp3,集中精力做作业或者预复习”。
7、自我结果预测,对自己学习成败所可能得到的奖惩进行想象和安排。如“考得好我就与几个好朋友出去玩”。
8、练习和记忆,通过多种途径、方法的练习记住学习材料。
9、寻求社会帮助,主动寻求同伴、教师的帮助。
四、检查反馈再指导。
(一)、检查
1、途径 1)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和发言、课堂练习等方面。
2) 学生的作业、试卷、练习册等。
3)其他学科教师的反映、同班同学的看法。
4)家长对学生在家学习情况的描述和反应。
2、内容
1)学生对本学科学习方法掌握的程度,分为五个方面:还没有基本掌握、基本掌握、完全掌握、熟练掌握、达到自动化的水平。
2)学习策略方面。检查学生是否掌握学习了策略,具体掌握了那些学习策略,以及根据学科的不同进行适当的分类。
(二)反馈
1、反馈内容。对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现状,如学习方法掌握的程度、种类,以及存在的问题、阶段性努力的方向进行反馈。
2、反馈途径。
1)课堂教学。
2)学生的作业、练习和试卷。
3)本班其它学科教师的评价和班上同学的看法。
4)家长对学生在家学习情况的描述和学习方法的评价。
(三)再指导
1、总结。根据学生现阶段学习方法的情况,通过指导,使学生基本明确自己现在的学习方法的现状,正确对待这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从纵、横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和具体的措施,以及学科学习方法的细化。
2、提升。在此基础上,学习方法的熟练程度,上升到策略水平,技能的自动化程度,进而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3、自我调控策略的构建和运用。
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适当地指导和帮助建立起自己的自我调控策略,在日常学习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既可以是部分地运用,也可以是较为完整和系统地运用。 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三
一、第一层为苦学
提起学习就讲"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结果,在他们那里,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二、第二层为好学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常常注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三、第三层为会学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的轻松,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中,第一层居多,第二层为少数,第三层次更少。我们应当明确,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学会学习,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21世纪中的文盲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追求更高的学习境界,使学习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在轻轻松松中学好各门功课。
如何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应用力、自觉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本文所涉及的是一些最基本的方面。可想而知,一个连课都听不懂的人要想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则无从谈起。所以,要提高学习能力,必须以听课为重,提高听课水平,在预习和上课阶段,让你的学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然后利用复习,将学习的要点加以深入思考和整理,以提高应用能力,从而由征服一门学科到到征服所有不擅长的学科,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本文发布于:2023-12-07 11:58: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9215202385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