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蚊虫是什么?摇蚊成虫的人工采集和繁殖及幼虫的人工养殖技术

更新时间:2023-12-07 05:49:25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7日发(作者:读书笔记大全)

-

摇蚊虫是什么?摇蚊成虫的人工采集和繁殖及幼虫的人工养殖技术

摇蚊虫是什么?摇蚊成虫的人工采集和繁殖及幼虫的人工养殖技术

摇蚊虫是什么?摇蚊成虫的人工采集和繁殖及幼虫的人工养殖技术

摇蚊分属昆虫双翅目摇蚊科,由于身体内含有血红蛋白而成红色。摇蚊的生活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有

的两年只有一个世代,有的一年却有七个世代,但大多数每年有两个世代,**个在春季(5—6月),第二个在夏季(8

—9月)。

摇蚊的卵产于水面,卵块内有300—700个卵。初卵的摇蚊幼虫具趋光性,经过3—6天浮游生活后,转入底栖生活,利

用藻类、腐屑、细沙、淤泥、唾液腺所分泌丝状物筑巢,多数种类筑成两头开口的管型巢。随着幼虫转入底栖,幼虫由

趋光性改为背光性。幼虫经四次蜕皮后进入蛹阶段,每蜕皮1次,体色加深,从淡红色、鲜红色、深红色至变成黑褐色

的蛹。幼虫的食性,除了环足摇蚊属Cricotopus中某些专吃植物的种类外,其余种类可分肉食性与杂食性两大类。肉食

性种类以甲壳类、寡毛类和其他摇蚊幼虫为食。而杂食性则以**、藻类、水生植物和小动物为食。幼虫摄食方式有:粘

食、滤食、沉食、采食和捕食几种。

由于摇蚊幼虫能够大量摄取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碎屑,不仅不会引起饲养池的水质污染,反而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虽然

摇蚊幼虫虫体干物质含量不高,仅为1.4%,但其干物质所含营养却十分丰富。摇蚊幼虫干物质蛋白质含量高达41%~

62%;脂肪含量为2%~8%。摇蚊幼虫是多种经济水生动物的生物饵料,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现将摇蚊成虫人工采集

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摇蚊成虫的人工采集和繁殖

1. 箱体制作

首先制作摇蚊成虫和摇蚊幼虫采集箱,采集箱的大小、数量要根据摇蚊幼虫的养殖规模酌情而定。采集箱的箱架要用无

异味的纯自然木质制作,不得使用人工合成的其他材料,以免产生化学物质异味,影响诱饵对摇蚊成虫的诱惑,以及摇

蚊幼虫繁殖成活率。箱体四面用透明塑料布固定,箱口一面,塑料布只钉住箱体上方一边,形成“帘状”箱口。箱口塑料

布未钉在箱体上的三边与箱口对应的三边,均粘贴魔术贴,待收集完摇蚊成虫后,以便及时封箱。箱体底部为木质或铁

皮“水池”,池深15厘米左右。

2. 摇蚊采集

采集摇蚊成虫时,将采集箱内水槽加入纯净水并掺入牛奶,采集箱内壁和悬挂在箱内的网片或布幕涂上蜂蜜或牛奶。箱

底水池内的水可保持箱内湿度,牛奶和蜂蜜既是诱饵也是食物。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牛奶还是蜂蜜,一定要进行稀

释,否则摇蚊成虫会被其粘住,一是造成摇蚊无法飞动寻偶,二是会窒息死亡。牛奶和蜂蜜的稀释浓度为3%左右。

利用摇蚊的惧光特性,白天采集时,可在有芦苇、蒲草的池塘内,将采集箱置入苇蒲荡中采集,傍晚收箱。“裸水”池塘

则需夜间采集,天亮之前收箱。夜间采集时,将采集箱放在池塘水边,撩开箱口塑料布,摇蚊。为提高采集效率,

增加采集数量,可为池塘水面进行灯光照射,而将采集箱用一板状物遮住,这样相对采集箱处光线较暗,摇蚊汇集会更

快更多。收箱时将帘状箱口塑料布落下,再用手轻摁一下魔术贴,收集的摇蚊便被封在箱内无法逃逸。

3. 摇蚊合箱

如果收集箱内摇蚊成虫数量不足、密度过小,影响雌雄交配时,可采取并箱措施,加大雌雄接触概率。

将要合并的两箱用黑色布幕包好,让其箱内光线较暗,这样在开启箱口时摇蚊就不会飞出。然后打开两箱箱口,对接合

拢后,取走并出箱的包裹物,在光线悬殊的情况下,摇蚊成虫会自动飞向并入箱。如果仍有个别摇蚊在并出箱内,可轻

拍箱体驱赶即可。如果摇蚊成虫数量仍然不足,可将捕捞或人工养殖的、体长2~3厘米、即将成蛹羽化的摇蚊幼虫放入

采集箱水槽内,1~2天即可羽化成摇蚊成虫。力争使箱内摇蚊成虫密度达到2 000~4 000个/米 3 。

4. 箱内繁殖

提高摇蚊成虫的受精率,增加繁殖幼虫数量,不仅要有适宜的摇蚊密度,还要给摇蚊成虫制造适宜的“生活”环境。

①温度。摇蚊成虫繁殖适宜温度为23~25℃,低于20℃、超过28℃,其受精率、繁殖量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箱内温度

的控制方法多种多样,可把采集箱放入恒温室,或结合照明置入灯泡。无论采取哪种措施,每隔1~2小时都要测量一下

箱内的温度。

②湿度。摇蚊因为天性喜水,所以干燥的环境会大大降低其生殖能力,箱内环境相对湿度要达到80%以上,最佳相对湿

度为90%左右。可采取喷雾法和水槽加热法增加箱体湿度。用喷雾器直接往采集箱内喷洒纯净水,水温要在25℃左右,

不可喷洒水温过低的水雾。此外,水雾尽量不要喷到摇蚊成虫密集的箱体部位,以免惊扰摇蚊的繁殖。用灯管或其他加

热装置对采集箱底部的水池进行加热,加快水槽内的水分蒸发,为箱内空间增加湿度,但水池水温不得超过32℃。超过

32℃水槽内的摇蚊成虫、幼虫和虫卵会有死亡的危险。

③投喂。当发现水槽内的牛奶水缺少,或悬挂的布幕有干燥迹象时,要及时添加牛奶水,但不可取出布幕,因为布幕上

往往附着摇蚊成虫,可用新布幕浸泡稀释后的蜂蜜或牛奶液,悬挂在原来的布幕附近,吸引摇蚊成虫前来觅食。

5. 卵块附着

摇蚊自然产卵时,卵块多产在接近水面的阴暗潮湿的附着物上,包括水沟沟壁、池塘塘壁、水草茎部,还有水面上漂浮

的树枝木板边缘,将卵块柄状部黏附在距离水面上方的几毫米处。根据这一特点,可将箱底“水池”的水位,保持在10厘

米左右,预留5厘米左右的产卵空间,并在箱体“水池”内放入直径2厘米的小木棒,供摇蚊成虫产卵附着。

只要各项条件适宜,摇蚊成虫即可交配、产卵和孵化,一般2~4天蚊卵可孵出幼虫,之后5~7天幼虫可长至3~5毫

米。此时,可根据养殖条件,或进行池塘养殖,或进行室内养殖。

二、摇蚊幼虫的人工养殖

1. 池塘养殖

①出箱移塘。由于摇蚊成虫产卵时间不一,卵块持续时间为12~15天,卵块孵化时间有早有晚,因此幼虫大小规格也参

差不齐。一般3毫米以下的幼虫口器发育尚未完成,加之体质稚嫩,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弱,独立生存能力较差。因

此,在移入池塘时,幼虫要经60目筛网进行筛选,筛网以上的幼虫移入池塘,筛网以下的幼虫则留箱继续培育。每3~5

天筛选1次,直至使用80目筛网也筛不到或较少捞到幼虫。

移塘时将筛出的幼虫先放入一盛水的容器(水桶、水盆均可)内。容器内的水可用一半池塘水,与一半2%牛奶水或蜂

蜜水进行勾兑,水温调整在池塘水温和采集箱底的水温之间。让幼虫在容器内滞留20~30分钟,作为幼虫对池塘水质环

境的适应和缓冲,以免环境状况差异过大,影响其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然后再轻轻倒入池塘。

②投放数量。因为露天池塘本身即可摇蚊成虫前来栖息繁殖,人工采集养殖是通过加大小个体(3~5毫米)幼虫的

密度,提高养殖产量。应根据池塘自身条件、自然摇蚊情况和人工采集繁殖小个体幼虫的数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

量、酌情投放。根据相关资料,一般每亩投放3~5千克幼虫,加上自然诱蚊所繁殖的幼虫,每年每亩可捕获摇蚊幼虫

150~200千克。

③肥水措施。一是施基肥。如果是新建、新挖池塘,要先施基肥,以保障肥水的供应。可选用有机肥做基肥,将有机肥

均匀平铺在池底,施肥量为500千克/亩。对于淤泥厚度超过10厘米有机质含量较高的陈年老塘,可免施基肥。二是施追

肥。摇蚊幼虫虫体在浮游状态期间,食量较小,基肥或底泥有机质肥水所产生的营养物质,可满足这一阶段的生长需

求。但进入底栖状态后,由于个体的增大,绝对增长量的增加,对食物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在此期间,更要保证水体

肥度,每5~7天往池水中追施1次发酵腐熟的有机肥,水体透明度要小于20厘米。具体方法:将粪肥置于桶器或其他容

器内,加水搅拌稀释成比较均匀的粪液,沿池塘四周泼向水面。施肥量要根据粪肥的种类不同而确定,人粪尿50千克/

亩;畜禽粪便100千克/亩,鹌鹑、鸽子粪30千克/亩。施肥时间为上午10~11时,这样可充分利用当天午间的光照和气

温高峰值,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从而为幼虫虫体提供足量、适口的生物饵料。

④人工投喂。由于人工养殖池塘内摇蚊幼虫总量增加,尤其是人工投放的摇蚊幼虫均为3龄幼虫,“食量”较大,往往单靠

肥水难以满足摇蚊幼虫的生长需求。在投放幼虫7天后,可投喂一些米糠、锯末、香蕉皮、甘蔗渣、淤泥、鸽粪等发酵

之后做成的养殖饲料,每天投喂1次。这些饲料不仅摇蚊幼虫可直接食用,还可起到肥水作用。具体投喂量,可根据水

质透明情况酌情而定,当池水透明度大于20厘米时要增加投喂量,小于20厘米时则减少投喂量。

2. 室内小水体养殖

①培养基的制作。一是黏土牛奶培养基。用一定量的红壤黏土,加入10倍量的水,研碎使之成为分散的胶体状,除去砂

质后,入锅蒸(锅水沸腾后)30分钟进行灭菌。冷却之后取一定量加入牛奶,开始迅速凝集,黏土粒和牛奶一起形成块

状的沉淀物,即为幼虫的培养基。二是下水道泥培养基。在生活用排水道或养殖塘内采集鲜泥土,去掉其中的大块垃

圾,加入等量的自来水搅拌,静置30分钟后倒掉上清液,这样反复进行1~2次,除去下水沟泥的悬浮物,用高压锅高压

灭菌30分钟,冷却之后倒出上面的清水,加入适量蒸馏水也可当作培养基。

②接种养殖。养殖水载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水桶、水盆、水箱、水池均可,容器水深宜浅不宜深,不要超过35厘

米。在其底部放入厚度为10毫米的砂层,在上面铺黏土牛奶培养基或下水道泥培养基,每3天添加1次。微流水从一端注

入,另一端排出。再将采集箱内3~5毫米规格的摇蚊幼虫移入容器内进行流水培养。放养幼虫20~50克/米 2 。水温维

持在28℃左右,将幼虫培养到化蛹前体长近3厘米时,即可自用或上市销售。

-

摇蚊虫是什么?摇蚊成虫的人工采集和繁殖及幼虫的人工养殖技术

本文发布于:2023-12-07 05:49: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8993652382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摇蚊虫是什么?摇蚊成虫的人工采集和繁殖及幼虫的人工养殖技术.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摇蚊虫是什么?摇蚊成虫的人工采集和繁殖及幼虫的人工养殖技术.pdf

标签:摇蚊   幼虫   采集   成虫   养殖   池塘   人工   繁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