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河蟹养殖——幼体培育

更新时间:2023-12-07 05:47:59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7日发(作者:雅思英语学习)

-

河蟹养殖——幼体培育

河蟹养殖——幼体培育

一、幼体培育

幼体培育是指将幼体出膜后的第I期蚤状幼体培育至大眼幼体(蟹苗)的过程,这期间,蚤状幼体要经过5次蜕皮。人工育苗就是在工艺流程上尽力创造适合各期幼体生长发育的良好生态条件,以提高蚤状幼体至大眼幼体的成活率和单产量。

1(幼体放养

由于幼体出膜时间是按胚胎发育程度推测的。因此,同一批蟹,各个体的孵幼时间并非一致,少则相差2,3天,多则相差5,6天。为了要求同一培育池的幼体出膜时间不相差1天以上的时间,需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具体方法是:在抱卵蟹的饲养过程中,当腹肢刚毛上的卵大部分变得透明时,即将抱卵蟹置入蟹

-6笼内,每只笼放养25,36只。然后将蟹笼置于10 ×10 的孔雀石绿溶液中浸泡30,40分钟,消毒后放入幼体培育池,并每隔2,3小时检查一次幼体出膜情况。当孵出幼体数达到计划放养量时、取出蟹笼,移至下一培育池继续孵幼。

2(放养密度

每立方木水体放养第?期蚤状幼体4万,6万只,一般不宜超过10万只。

幼体放养量的计算日前多采用估算法,即按下式计算:

放养量=放养密度×水体容积,平均怀卵量×孵化率

孵化率一般以70,计算。平均怀卵量是通过抽样取平均值计算的,即在群体抱卵蟹中抽取大、中、小三个等级的抱卵蟹,劈下卵块,称重,按每克18000粒卵来计算,分别求此3个等级蟹的卵量,再取其平均值即得。

3(幼体的饵料

河蟹各期蚤状幼体都是改良性的,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也摄食有机碎屑。无论是单一饵料品种。还是各种饵料混合使用均能育成大眼幼体。大量试验表明,幼体食谱极为广泛、有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舟形硅藻、扁藻、盐藻、鞭藻、角毛藻等单细胞藻类;有轮虫、沙蚕幼体、面盆幼虫、担轮幼虫、盐水丰年虫无节物体等动物性饵科;还有豆浆、白蛤肉酱、豆腐、人工微粒配合饵料等不下十余种。但在大规模的幼体培育过程中,饵料的满足供应,往往是一个大问题,同于适口饵料数量跟不上需求。结果造成幼体生长停滞,变态不遂,成活率很低。

4(饵料的投喂

幼体除摄食池中藻类外,还应进行人工投喂,见表1

表1:

幼体分期 人工投喂(日喂量) 期蚤状幼体 100万只幼体0.6个蛋黄,辅以轮虫 期蚤状幼体 100万只幼体0.7个蛋黄,辅以轮虫 期蚤状幼体 100万只幼体0.7个蛋黄,3倍于幼体个数的齿虫无节幼体

或以轮虫为主 期蚤状幼体 4倍于幼体个数的齿虫无节幼体 期蚤状幼体 4,5倍于幼体个数的齿虫无节幼体

大眼幼体 以齿虫成体为主

5(换水、充气、控温

河蟹幼体发育较快,新陈代谢旺盛,每大摄食量大,排泄物多,排泄物和残饵易污染水质,因此应经常用虹吸法消除污物,并更换池水。?期蚤状幼体转为营底栖生活,要求?期、?期蚤状幼体分别换池1次。同时要相应控制好水温,以保持幼体正常发育。河蟹育苗期的换水和温度控制见表2(—般情形)。

表2: 幼体分期 温度控制(?) 换水及清污 ?期蚤状幼体 21,21.5 加新水15cm,隔日吸污一次 ?期蚤状幼体 22,22.5 换水1/4,每日吸污一次 ?期蚤状幼体 23,23.5

换水1/3,每日吸污一次 ?期蚤状幼体 24,24.5 换水1/2,换池一次 期蚤状幼体 25,25.5 全换,换池一次

蚤状幼体趋光性和集群性强,有时会造成池中局部缺氧而致幼体死亡,因此育苗期间,应随幼体发育而进行充气,每分钟充气量占水体的1,,2.5,,以冲散集群,并随气流充氧,保持水体中有足够的溶氧。

6(日常管理

幼体培育管理工作要求较高,一有疏忽,就会造成幼体大批死亡,带来难以

挽回的损失。根据多年幼体培育工作的实践,列于日常管理可以归纳为“一看、二查、三防、四措施”。

所谓“一看”,即先观看培育池水质是否好。幼体培育池水质好坏与养鱼池的水质好坏概念不同,与肥度的概念也不同。对于培育河蟹幼体的水质,要求在水体中具有一定密度的单细胞藻类,对于后期幼体,水质要求清净、无杂蚤。再在培育池边观看幼体活动状况。一般幼体活动均在培育池的上风、边角,观察幼体的密集程度,是否有病害;再看当天天气情况和培育池进、出水情况。发现问题要立即采取措施。

所谓“二查”,即查幼体变态情况;查幼体肠胃饱食程度;查培育池饵料品种和密度;查幼体是否有病害;查幼体死亡原因;测水温、pH值等。

所谓“三防”,即在晴天防止幼体搁浅晒死,在雨天防止池水盐度突降,平时防止弹涂鱼等跳入池内,伤害幼体。

所谓“四措施”,即根据以上“一看”“二查”“三防”所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有效措施,以保证幼体培育的顺利进行。

7(第二、三批幼体的培育 第二、三批幼体的培育是指第二、三次抱卵蟹所孵化出的幼体的培育。培育方法与第一批幼体培育方法相同,但存在的两个问题是:第一,第二批幼体的出膜时间恰好处于第一批幼体培育的后期;第二,第三批幼体出膜的时间又恰好在第二批幼体培育的后期。这样便出现了培育池有敷使用的矛盾。为此,可把第二批孵出的幼体相对集中(约为3倍的原放养量)在事先准备好的少数几只培育池中培育,待第一批幼体出池,腾出的培育池经消毒处理后,再将第二批幼体分池培育成蟹苗。同样,第三批幼体的培育,可按第二批幼体的培育方法进行。

8(蟹苗出池 淡化、降温。当?期蚤状幼体变态为大眼幼体后,逐渐淡化池水,每日降低池水盐度0.4,,0.6,或每日分2次降低池水盐度,每次降低0.3,,0.4,,3,4天后使池水盐度降至0.7,左右。淡化池水的同时,逐步降低池水温度,每日降低1,2?,锻炼蟹苗,以利运输。 出池时间。池中80,左右的蚤状幼体变态为大眼幼体时即为出池的适期。否则幼体变态为幼蟹,就不易起捕了。 捕苗方法。培育池蟹苗捕捞,可采用捞海网和聚乙烯网布做成网目约2mm的大拉网。捕法有以下三种:

白天捞海网捕苗法:利用蟹苗喜集群,喜一定水流,喜岸边的习性,选择上风一角,用捞海网不断搅动池水,造成—定方向的水流,可以捕到大量蟹苗。

晚上灯光诱捕法:主要利用蟹苗喜光习性,用100,200W电灯光诱集,用捞海网抄捞。

以上两种方法,是常采用的方法,可以把池中80,以上的蟹苗捕出。

大拉网捕苗法:它和鱼苗发塘中捕捞夏花鱼一样进行捕捞,主要是培育池中幼体己全部变成蟹苗时采用,起捕率可达95,以上。

9(暂养和运输 暂养。从培育他中捕出的蟹苗,在准备放养到淡水水域中去之前,还必须有一个暂养过程。这是因为大眼幼体自身还有一个对淡水的适应过程。根据试验观察,刚完成蜕皮变态的大眼幼体,由海水环境一下子进入淡水中、半小时即麻醉,其后死亡。但随着日龄的增加,对淡水的适应能力就显著加强。1,2日龄的大眼幼体从28,盐度海水环境进入淡水中,24小时后,只有10,,30,存活;但3,4日龄的大眼幼体进入谈水后,24小时的成活率可达60,,80,以上。因此,为了提高大眼幼体放养的成活率,出池蟹苗一定要经过3,4天的暂养才能出售和放养。

10(疾病预防

-6从蚤状幼体?期开始每48小时,用土霉素或呋喃西林(1,2)×10 个交替施于育苗池个,预防疾病感染。在幼体培育池中,卤虫卵壳是带入和滋生聚缩虫的重要因子。除了对孵化丰年虫幼体进行严格分离,除去卵壳外,可通过换水将卵壳排出、或在池内设置若干个40目网箱,用小型水泵抽滤卵壳。 二、胚胎发育

1(胚胎发育过程

从雌蟹生殖孔产出的受精卵,一般为紫酱色或豆沙色,卵径0.3mm左右,卵黄丰富,卵表光滑。此后,卵表凹陷,分裂

6个、8个„„分裂球,进入多细成2个不等的分裂球,继而分为3个、4个、

胞期、囊胚期、原肠期。随着胚胎的发育,卵黄不断消耗,附肢、腹节、头胸甲

等相继形成,并进入原蚤状幼体阶段。当胚体心跳频率达200,240次,分时,原蚤状幼体即破膜而出,诞生第?期蚤状幼体,胚胎发育即告完成。

河蟹的胚胎发育过程及原蚤状幼体分别见图1和图2。 图1( 1(受精卵 2(二细胞期 3(四细胞期 4(十细胞期 5(多细胞期 6(囊胚

期 7(原肠期 8(眼点前期 9(眼点出现 10(心跳期 11(胚体色素形成期

图,(原蚤状幼体

2(影响因素

影响胚胎发育的因素主要是温度,此外是盐度。 温度。水温23,25?时,受精卵约经20天即可孵化出幼体;水温10,18?时,需30,60天。水温28,29?时,胚胎易死亡,但低温(低至-1.8?)则对胚胎较安全。在自然条件下,因冬季温度低,雌蟹的抱卵时间长达4,5个月。 盐度。胚胎发育早期对盐度骤降比较敏感,后期适应能力则大大增强。据观察,把高盐度(1,,2.5,)培养下的胚胎转到低盐度(0.4,)的海水或淡水中培育,胚胎易死亡,但在新月透明期之后则仍能存活。

(1)发育阶役 刚从卵孵化出的幼体,外形似水蚤,故称蚤状幼体。幼体分为五期,发育顺序及各期形态见图3。

胚体出膜后进入海水的幼体为第?期蚤状幼体,以后每隔3,5天蜕皮1次,依次变为第?、?、?、?期蚤状幼休。

(2)各期特征

蚤状幼体各期伴随着每次蜕皮,体形和体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各期的主要区别是第一、二颚足外肢末端的羽状刚毛数和尾叉内侧缘的刚毛对数以及胸足与腹肢的雏芽出现与否。

第?期:幼体全长1.5mm左右,第一、二颚足外肢末端的羽状刚毛为4根,尾叉内侧缘刚毛对数为3对,胸足与腹肢的雏芽未出现。

图3( 1(第?期蚤状幼体2(第?期蚤状幼体 3(第?期蚤状幼体 4(第?期蚤状

幼体 5(第?期蚤状幼体

第?期:幼体全长2.0mm左右,第一、二颚足外肢末端的羽状刚毛为6根,尾叉内侧缘刚毛对数为3对,胸足与腹肢的皱芽未出现。 第?期:幼体全长约2.7mm左右,第一、二颚足外肢末端的羽状刚毛为8根,尾叉内侧缘刚毛对数为4对,未出现胸足与脂肪的维芽。

第?期:幼体全长约3.5mm左右,第一、二颚足外肢末端的羽状刚毛数为10根,尾叉内侧缘刚毛对数为4对,开始出现胸足与肢肢雏芽。

第?期:幼体全长约4.6mm、第一、二颚足外肢末端的羽状刚毛对数为12根,尾叉内侧缘刚毛对数为5对、第三颚足长出,胸足基本成形。

(3)蚤状幼体的习性

蚤状幼体只能在海水中生活,依靠颚足外肢的划动和腹部的屈伸而运动。在

第?、?期幼体常浮于水的表层和水池的边角,成群聚集,趋光性持别强烈。以后各期,幼体逐渐转向水底层生活,溯水性较强,蚤状幼体离水不久即死亡。

蚤状幼体的食性很杂,可捕食单细胞藻类、轮虫、担轮幼虫、沙蚕幼体、蛋黄、豆浆、豆腐等、并有以大吃小、相互残杀的现象,人工养殖时,应防止发生“几代同堂”的情况、

3(大眼幼体

大眼幼体因1对复眼着生于长长的眼柄末端露于眼窝外而得名。

第?期蚤状幼体经3,5天后蜕皮即变态为大眼幼体、俗称蟹苗(图4)。幼体扁平,胸足5对,腹部狭长。

大眼幼体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和溯水性,能适应淡水生活。对淡水水流较敏感,往往溯水而上,形成蟹苗汛期。在培育池中喜沿池壁在同一方向成群游动,有时也攀附在岸边或水草等附着物上。大眼幼体可用鳃呼吸,离水后保持湿润可存活2,3天,这一特性为蟹苗干运提供了便利。大眼幼体为杂食性,能捕食比它自身还大的浮游动物。 图4(大眼幼体

4(大眼幼体

大眼幼体蜕皮后变成第?期幼蟹(图5),以后每隔5天蜕一次壳,经5,6次蜕壳后即成大蟹时的形状。

图,(第?期幼蟹

幼蟹的生长速度与水温、饵料等有关。水域条件适宜,饵料丰富,生长就快,蜕壳的频度就大,每次蜕壳,体形增加幅度较大;反之,蜕壳慢,体形增加幅度小。水质清晰,阳光透底,水草茂盛的浅水湖泊,是河蟹生长的良好环境。 幼蟹为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及其碎屑为食,也能采食水生动物尸体和多种水生动物如无节幼体、枝角类、蠕虫类等。

5(成蟹

三、育苗期病虫害防治

1(聚缩虫

聚缩虫属原生动物环毛目,单细胞,个体着生许多纤毛,固着于物体上形成很大的群体,一受刺激,整个群体即会收缩。当海水盐度为0.3,、水温为18,20?时,聚缩虫在蚤状幼体上迅速繁殖,严重时可超过幼体大小的2,3倍,使幼体漂浮于水面而呈白絮状。

防治方法:

在水温23,25?时,用5,的新洁尔灭原液稀释为0.067,的浓度浸浴,30,40分钟后即可杀死大部分幼体上的聚缩虫。也可用0.05,,0.125,的福尔马林浸浴幼体2小时,或全池泼洒,使池水含五万分之一的福尔马林,但在1天内应进行水体交换,以排除剩余的福尔马林。

2(菱形海发藻

菱形海发藻属浮游硅藻类羽纹藻目。其细胞以胶质相连形成足状或锯齿状的群体,壳环面呈狭捧状。菱形海发藻细胞长30,116μm、,宽5,6μm,分布极为广泛。当海水盐度达3.0,左右,水温为18,20?时,在水质肥沃、光线充足的培育池内,可在蚤状幼体上迅速繁殖。蚤状幼体附生海发藻后,不断拉动腹部挣扎,力图摆脱,受害的蚤状幼体4,5天内死亡。

对海发藻的防治,迄今尚无理想办法。一般采用增加换水次数、控制光照、适当加温促进幼体变态等预防性措施来防范。

3(水蜈蚣 水蜈蚣又叫水夹子,是龙虱的幼体。身体长锥形,有一对钳形大颚,对各期幼体危害极大。平均一条水娱蚁可吃7只第?期蚤状幼体、5只大眼幼体。

防治方法: 在育苗前彻底清塘消毒。 傍晚利用水蜈蚣的趋光性,用捞海捕捉。

4(华镖蚤

华镖蚤属桡足类。在水体条件优越的幼体培育池中,生长繁殖迅速,形成种群优势,扰乱蚤状幼体的安宁,严重影响幼体发育。

防治方法: 育苗前彻底清塘消毒。 进水时,海水要严格过滤。

5(摇蚊幼虫

摇蚊幼虫又叫血红虫,呈蠕虫状(图60),体色深红。幼虫头部甲壳质化,其两侧有1,2对眼,触角短,多为5节,有的触角伸长呈管状。在河蟹幼体培育土池中,摇蚊幼虫的密度有时可高达每平方米1200余条。大量摇蚊幼虫的存在对蚤状幼体的安全具有直接的威胁。根据试验观察,借助于放大镜,可以见到摇

蚊幼虫用身体缠绕住蚤状幼体加以咬食的现象。在一只大培养皿内,10条摇蚊幼虫,故入10只3、4期蚤状幼体,24小时,蚤状幼体全被吃光,放入6只第5期蚤状幼体,24小时,吃掉5只、只剩1只。

防治方法: 用0.2,,0.3,的福尔马林清塘。 育苗结束后,利用培育池兼养鲤鱼,让鲤鱼吞食,以达到消灭之目的。

6(弹涂鱼 在幼体培育池中,鱼、虾等的存在,都会大量吞食、伤害各期幼体和大眼幼体,其中尤以弹涂鱼危害较大。对弹涂鱼的防治,除了彻底清塘、药物杀来外,可在夜晚用灯光照捕。

7(曲弓反背病

其病状为幼体腹部出现褐色斑块,肠道无食物,尾部向背弯曲至头部。幼体死亡。其病因尚未确切认识。

防治方法:

-6目前采取顶防为主的办法,施用0.5×10土霉素定期消毒培育池水体。

(河蟹养殖 杨晓璐、石纯 2000年09月第2版)

-

河蟹养殖——幼体培育

本文发布于:2023-12-07 05:47: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8992792382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河蟹养殖——幼体培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河蟹养殖——幼体培育.pdf

上一篇:水丝蚓(颤蚓)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幼体   培育   期蚤   蟹苗   发育   饵料   胚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