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7日发(作者:静谧怎么读)
一、
污水厂采用A2/O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目前二沉池内多老化漂浮污泥,现已加大排泥量,但二沉池中长了很多红色的虫子.
出现红虫子可能是曝气过量,出现后生的动物了。如果不影响出水水质就不要管它了,系统正常后应该减少或自动消失。提高负荷,加大排泥量,缩短泥龄,过一阵就好了。适当控制溶解氧量,不要太高。
不要担心,这虫子没事的,DO别太高了就好了!泥量也别太高了,虫子对系统的处理效果是没有影响的。
二、
啤酒废水,污水采用的是IC+曝气池工艺,污水IC进水COD=1500左右,IC出水COD=300左右,二沉池出水COD=30左右。因为水量小于设计处理量,污水处理系统为间歇式运行,在IC进水时曝气池的DO维持在1.8左右,不进水时风机是开3个小时停3个小时,近来出水水质很好,但是二沉池水的表面出现了红色的一片不断跳动的虫子,查了些帖子说是水蚤。有的说是负荷太低,曝气太大造成的,有的有说是曝气不够造成的,有的说是水质很好才会出现的。到底是怎样的?请高手帮我看看到底是什么生物?是好或不好?怎么控制?
红虫
红虫是摇蚊的幼虫。在北方,花鸟市场就有卖。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摇蚊科昆虫约有5000种,与常见的蚊子比较相似,但主
1 要的不同在于触角上密生细毛,就像羽毛一样。另一个不同是,它的嘴(口针)已退化,不具吸食的功能。因此,我们可以说它不会咬人。红虫还有一个本领,它可以在相对缺氧的环境中生活。因为它体内拥有血红素,这也是为什么
它呈血红色。
摇蚊幼虫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它在各类水体中都有广泛的分布,而且数量较大,其生物量常占水域底栖动物总量的50%~90%。红虫是水体中重要的食物链中的一环,是多种经济水生动物如多种鱼、虾、蟹、鳖、龟等的优良天然饵料。摇蚊幼虫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的41%~62%,脂肪占2%~8%。在水产养殖中,摇蚊幼虫具有许多优点:大小适宜,适口性好;营养全面。
在污水及死水可滋生大量的幼虫。多数摇蚊幼虫取食水体中的有机物。在淤泥或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由于缺少鱼虾等天敌,它们可以大量繁殖。在北方,通常一年发生2代,4-5月和9-10月是摇蚊的繁殖期(地域不同有差别)。
目前,做为饲料,已有人工饲养红虫的。
人工饲养红虫多为钓鱼和家庭养殖热带鱼的食物.
2 红虫又叫鱼虫,又称“水蚤”,专业上称为枝角类或挠足类。喜爱金鱼的人们,常常用鱼虫饲喂金鱼,使金鱼长得快,繁殖多。鱼虫既不是鱼,又不是昆虫,它是在淡水中生活的一类浮游动物,常在水中作跳跃式运动,很象跳蚤的行动,所以人们叫它水蚤。
怎样采集
鱼虫喜欢生活在水流缓慢的肥水中,水深一般在0.5米左右。每年的春末秋初,是鱼虫大量繁殖季节,鱼虫浮游于水面,常使水面呈棕红色,人们很容易发现。在我国南方地区常年可以采到鱼虫,春秋两季更易采得。
采集之前,要准备好采集网,网柄要长,3-4米为宜,口径要小,20-30厘米为宜,网深50-60厘米最好。还要在网口蒙上一层塑料绿纱,绿纱的网眼刚好使鱼虫能通过。这样,在采集的时候,可以防止水草等杂物进入网内。
采集方法:先选择合适的采集地点,发现鱼虫,用采集网在水面慢慢地反复兜捕。这样反复几次,就可以捕获大量的鱼虫,移入盛有少量水的塑料桶或塑料食品袋中。
细心观察
把鱼虫带回室以后,用吸管吸取一些鱼虫液,滴一滴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放在放大镜或双筒解剖镜下观察,就可以看清鱼虫体长1-3毫米,体形侧扁,透明,全身分头和躯干两部分。头部中央有一个能活动的复眼,在复眼在后面有一个较小的单眼;头部还有大小触角,大触角既分枝又分节,是鱼虫的运动器官,小触角不会枝也不分节,
3 是鱼虫的感觉器官。躯干部的腹面有5-6对胸肢,是运动的辅助器官,并对摄食和呼吸有帮助,在躯干部的末端还有明显的壳刺。
怎样饲养
在自然环境中,鱼虫主要以细菌、酵母菌、藻类及有机物碎屑(动植物的残片)为食。人工培养鱼虫,要事先准备好培养液。取4.5千克肥土(花园或菜园的泥土)和1千克稻草(剪成2厘米),一起倒入大缸里,加水50千克,经充分搅拌后,在15-18℃的温度下放置3-4天,然后用纱布过滤,滤液称为原液。取一定量的原液倒入另一只缸内,再加2-4倍的池水,这样,培养液就配制成了。这时候就可以把少量鱼虫放入培养液中,水温保持在18-25℃,鱼虫生长很快,会大量繁殖用来饲喂金鱼或其他鱼类。在培养鱼虫过程中,要随时补加原液,以保证鱼虫的足够的饲料。
孤雌生殖
鱼虫是雌雄异体。在温暖的季节,水里食物丰富,雌鱼虫产的卵不需要受精,每次产卵几枚至几十枚,在母体的孵化囊里直接发育成小鱼虫,这些小“鱼虫”通常都是雌的。一只雌鱼虫可以一批一批不断生殖,产出的小鱼虫成长后又同样生殖下一代。这种孤雌生殖方式使鱼虫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这时产的卵称作夏卵。当环境转为不利时,夏卵中会有一部分孵出雄虫。雄虫比雌虫小,体形也略不同,这时鱼虫转入两性生殖,产出的卵称作冬卵,每次只产1-2枚,必须受精后才能发育。冬卵休眠一段时间,度过严寒或干燥等不良环境,
4 再继续发育,孵出的是雌虫,又进行新一代的孤雌生殖。据试验,冬卵干燥20年以上仍能孵出“鱼虫”。
鱼虫又称“水蚤”,专业上称为枝角类或挠足类。喜爱金鱼的人们,常常用鱼虫饲喂金鱼,使金鱼长得快,繁殖多。鱼虫既不是鱼,又不是昆虫,它是在淡水中生活的一类浮游动物,常在水中作跳跃式运动,很象跳蚤的行动,所以人们叫它水蚤。它对人体没有危害(只要你不吃他)
三、水处理工艺中杀灭浮游甲壳动物药剂的选配
1 灭活试验与效果
根据石家庄市地表水厂的生产实际情况和经验,从水质和成本两个方面考虑选择氯、氯胺联用、高锰酸钾3种药剂作为试验药剂。在1L原水中投放相同数量的甲壳动物组合(剑水蚤为40-50个,枝角类为10一15个),再投加不同浓度、种类的药剂,分别30,60,90,120 min后观察和记录甲壳动物的灭活率,比较这3种药剂的杀灭效果
① 高锰酸钾灭活试验。分别向4个烧杯中投加0.1 - 0 .4 mg/I的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对甲壳动物的灭活效果并不理想,当高锰酸钾的投加浓度为0.3 m g/L时,水的颜色已呈粉红色,4h后不褪色。因此,高锰酸钾不适合作为杀灭药剂。
② 氯灭活试验。配制有效氯为1,1.5,2,3m g/L的次氯酸钠溶液,并投加在4个烧杯中进行试验。结果表明,30 min后4个烧杯中的剑水蚤活跃如初,枝角类在氯浓度为2mg/L时开始死亡;90 min后剑
5 水蚤在氯浓度>2m留L时开始死亡,而这时的枝角类已全部死亡;120 min后氯浓度为1. 5 mg/L的剑水蚤仍很活跃,说明氯浓度为1.5 mg/L对剑水蚤不起作用。当氯浓度>2 mg/L时对剑水蚤的灭活率开始上升,但在氯浓度为3 mg/L时也不能被全部灭活。
关于摇蚊虫在水厂防治的讨论
摇蚊虫在水厂各个工艺环节的管理上可能存在疏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 由于水厂大部分建筑物均为敞开式,在繁殖季节,若卫生工作跟不上,摇蚊有可能在沉淀池、滤池等有水建筑物池壁产卵。
(2) 摇蚊 卵粒长约300u m .卵径约100u m,卵块长约10-25mm,宽度大于5-10mm,刚孵出的幼虫,长度约600-700u m ,宽约100u m。而滤池滤头上的滤缝宽为0.1- 0.2m m,理论上红虫及卵块(很难有单个卵独立存在)是穿不过滤料层及滤头的。但随着使用期延长,某些滤池滤板等地方破损就可能导致刚孵出的幼小红虫或虫卵在滤池反冲洗时穿过滤池进入滤后水再流进清水池。
〔3) 水厂的清水池一般有透气孔、溢流孔,这些与外界相通的气孔若没管理好,很容易让摇蚊等昆虫侵入,使它们在清水池滋生繁殖。近年在某些水厂清水池己发现有摇蚊存在就是实例。事实上,北京,上海等地曾出现的自来水红虫问题,经当时专家研究证实,均为净水厂清水池、沉淀池、滤池等构筑物滋生摇蚊而导致的,而最根本原因是净水厂的水源水已严重污染.
水厂摇蚊的防治要采取多种措施,综合防治的方法。
6 (1)要以物理防治为主的方法,影响和干扰摇蚊正常的繁殖环境。利用灯光驱蚊的方法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还不够彻底。
(2)定期清洗清水池和天天清扫水池池壁、集水槽,保持水池的清洁,也能够起到抑制摇蚊栖息和产卵的效果。
(3)定期用高浓度的消毒液定期长时间浸泡运行的沉淀池、滤池(6小时以上解决池壁虫卵问题)及定期清洗反应池、沉淀池底部积泥防止摇蚊虫、水丝蚓在水厂的二次繁殖。
(4)在运行过程中尽量减少滞水区,防止摇蚊虫在滞水区产卵。
(5)恒水位过滤的滤池反冲洗时,应将滤池中的表层水排放,减少气反冲洗时在水中产生的红虫、小鱼碎片在过滤时带入清水池并适当延长反冲洗时间。
(6)还有的水厂利用水面喷雾和池中养鱼的方法也能起到控制红虫发生的目的,但是与此同时耍考虑成本和是否增加池中副产物。
水厂要在每年的红虫多发季节,密切注意红虫的数量变化,及时采取投加二氧化氯等措施来控制红虫,将红虫及时消灭,要根据水厂实际情况计算出投加二氧化氯的量,尽量不要多加,一方面减少成本,另一方面减少水中剩余副产物。
最后,要尝试用bti制剂来防治红虫的发生,虽然bti还没有真正的在生产bit得到应用,本试验尚未完成bti制剂在生产的应用,但是本试验已经提供了实验室小规模试验的效果和依据,距离生产的应用还有待于以后的研究者继续研究。
四、
7 红虫:“红虫”实际上是变态昆虫“摇蚊”的幼虫阶段,红虫一直是困扰饮用水处理行业的一大难题。在春秋季节,我们有时打开水龙头,或在楼顶水箱或自来水厂,都可见到水中红虫。目前红虫污染的防治手段包括不定期清洗池体、池壁,用化学药剂杀灭摇蚊成虫,化学药剂泡池等,但是总体控制效果不甚理想,而且频繁的清洗和泡池增加了劳动强度,影响到水厂的正常生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用水的水质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对生活用水的了解也越来越多。用户终端发现红虫的事件在不少城市都曾发生。杜绝摇蚊及其幼虫除了加强管网滞留水排放,定期清洁用户储水池(注意对其进人孔和透气孔用尼龙网包扎)外,在水厂工艺流程环节做好摇蚊、红虫的预防工作也非常关键。
1摇蚊及其幼虫在水厂中繁殖情况
1.1 分布
某水厂采用臭氧一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生产流程如图1所示。
摇蚊主要以红虫卵、红虫幼虫、孑不、摇蚊等几种形态出现在不同的净水生产流程中,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摇蚊和虫卵主要出现在沉淀池后段(集水槽)位置。偶尔在砂滤出水和炭滤出水中检测到摇蚊幼虫,幼虫基本已死。
1.2 摇蚊及其幼虫出现时间与气候的关系
随着南方城市的四季变化不再明显,摇蚊繁殖高峰期并不像以前那样
8 集中在春夏之交和夏秋之交,而是与气温、天气有密切关系。通过对各净水构筑物的长期观察,发现摇蚊、摇蚊幼虫、虫卵等的出现随天气变化规律如下:
① 气温在22~28℃、水温在20一25℃之间时,摇蚊在沉淀池中大量出现,池壁有大量虫卵附着。
② 在气温适宜的情况下,在阴雨天气后的2一3d,或者在气温骤降3℃以上的第二天,摇蚊会在清晨有一个产卵高峰,在沉淀池壁的虫卵数量明显多于往日,其分布甚至扩大至沉淀池中段。
③ 遇上暴雨或持续高温天气,摇蚊基本不产卵,摇蚊及其幼虫基本不会出现。
1.3 摇蚊及其幼虫出现与水质的关系
该水厂的原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一2002)Ⅱ类标准。在取水流域进行挂笼监测,只在2006年5月一6月发现红虫,所以在生产工艺中出现的摇蚊及其幼虫主要来自沉淀池。
笔者曾在比较适宜摇蚊繁殖的季节(9月一11月),对回收和不回收砂滤池与炭滤池反冲洗水时的摇蚊繁殖情况进行了对比,发现摇蚊及其幼虫的繁殖在使用回收水时比较严重。
在没有用回收水的情况下,摇蚊出现在沉淀池池面或大量产卵的时期,一般是在降温后的一两天内,或雨后几天内。之后沉淀池池面就基本没有虫卵,一些孵化的幼虫在沉淀池底筑巢,条件适合时蜕变成摇蚊。
在使用回收水的情况下,除大幅降温至19℃的两天外,摇蚊一直存
9 在,而且数量比没有使用回收水的时候多,主要表现在导流墙有大量摇蚊附着,砂滤池池壁出现大量摇蚊和虫卵,而在污泥系统的排水池、上清液集水池等阴暗潮湿位置基本没有摇蚊,更没有发现其虫卵。可见摇蚊并不喜欢污水,而是喜欢相对清澈且富含微生物的水体,这可能与回收水富营养化有关。原水中全年总藻类≤5x104个/L,常年约为lxl04个/L,可供摇蚊幼虫捕食的微生物相对较少,所以摇蚊并不适应这种比较清洁的水环境。而回收水中的微生物相对增加,因为反冲洗水中含有滤层截留的藻类及其他微生物的含量远高于原水。此外,滤层截留的摇蚊幼虫通过反冲洗水汇入回收水中,重新进人沉淀池,在沉淀池底积聚并繁衍。表2是水厂原水与回收水在一段时期内部分水质指标的平均值。
从表2可见,回收水中含有的微生物和有机质比原水多。而根据资料显示:杂食性的摇蚊幼虫以细菌、藻类、水生植物和小动物为食,水体底质中的有机质含量决定了摇蚊幼虫的种类组成和数量,有机物耗氧量的年平均值与底栖动物生物量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回收水的水体环境更适合摇蚊幼虫生长繁殖。
2对摇坟及其幼虫的防治措施
① 投加臭氧。根据实际生产观察,在混凝处理工艺前投加臭氧后,沉淀池中出现的摇蚊及其幼虫明显较少。有研究发现,含氧量与摇蚊羽化成虫数量呈负相关,即含氧量增高时羽
化成虫数量减少。水厂前臭氧投量约为0.5mg/L时,沉淀池水体溶解氧可达6一8mg/L。此外投加臭氧还有一定的助凝作用,对降
10 低待滤水浊度有一定的帮助,待滤水越清时摇蚊幼虫出现的几率越小。
在进入炭滤池前投加臭氧,能有效地抑制摇蚊幼虫在炭滤池内繁殖。根据生产实际观察,进人炭滤池的水体含有余臭氧,炭滤池出水基本没有摇蚊幼虫。如果停止投加,炭滤池出水发现摇蚊幼虫的频率明显增加。
② 保持沉淀池池壁水位线以下0.5m不积泥,定期喷洒次氯酸钠。保持沉淀池壁水位线附近清洁,不积泥,不长青苔,可以减少摇蚊在池壁附着,从而减少其在此产卵的机会。同时在上午9时前将沉淀池池壁、砂滤池池壁的虫卵及时清除干净,以避免虫卵在阳光下迅速孵化进入水体。此外,在摇蚊活动频繁的时期,在傍晚用5%的次氯酸钠喷洒池壁,特别是阴暗的角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摇蚊的活动。
③ 在沉淀池至砂滤池之间加装拦网。水厂在平流沉淀池的集水槽末端加装绑有10 目尼龙滤布的拦网(见图2),这能够有效截住水中的摇蚊幼虫、孑不等,大大减少其进人砂滤池的数量。上午8时左右将集水槽拦网清洗一遍,把前一天截到的红虫、孑不、蚊蜕皮等及时清除。由于摇蚊幼虫在上午10时左右孵化,所以在1时左右需再清洗一遍拦网,以清除拦截到的摇蚊幼虫。
④ 在炭滤池出水堰加装拦网。在每座炭滤池出水堰位置加装绑有20 目尼龙滤布的拦网(见图3),这可以截留摇蚊幼虫以及脱落的炭滤层微生物,保证出厂水水质。但拦网需根据截留物多少及时进行冲洗(一般每周一次),以免因滤网堵塞而使炭滤出水溢出构筑物。
11 ⑤ 定期排放滤池池底水。砂滤池和炭滤池池底因结构原因,会有水流较慢或滞留水的角落,这些地方容易让摇蚊幼虫停留并拿生。一般每月打开滤池池底排空阀排水一次,以能置换池内水体为排放标准,如情况严重可增加排水频率。此外,砂滤池和炭滤池反冲洗后最好能静置30 min才开始过滤,使滤层充分下降,有条件的最好能弃去前5min的初滤水。
⑥ 其他日常管理措施。反应池和平流沉淀池定期排泥,沉淀池定期清洗(特别是在摇蚊繁殖较活跃的4月和9月),减少积泥可以减少摇蚊幼虫在池底筑巢的机会;清水池定期清洗和消毒,或者降低水位检查后视池内情况确定是否清洗;清水池和吸水井的透气孔、进人孔、溢流孔加装60 目透气尼龙网以防止摇蚊和其他昆虫进入;使平流沉淀池的导流墙低于沉淀池正常运行水位,避免露出水面的部分成为摇蚊栖息产卵的场所。
3 结语
目前国家及各级政府已经加强了对水源的保护,但水质要取得根本性的改变还需很长一段时间。
深度处理水厂比常规水厂多了炭滤池、废水回收系统、臭氧投加系统等工艺,在摇蚊繁殖方面有利有弊。所以充分利用厂内资源,加强对净水构筑物的日常管理,合理加装防护设施,不断总结经验,多方面综合防治,才能有效减少摇蚊及其幼虫对出厂水水质的影响,确保生活用水的安全卫生
对于这种病菌的防治,总的来说还是要以水处理为关键的!
12
五、可以使用专业的水处理药,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一家!
张家港莱鹊化工是专业水的处理药剂生产单位,由中科院南京分院研究出来的,
最新溴氯海因、二溴海因水产消毒剂,与同类产品相比,效果最好,危害又大大
降低了!此类研究成果由张家港市莱鹊化工有限公司代理生产,在上市后,得到
了广大的好评!您也可以来电咨询,以便您更加全面的了解溴氯海因、二溴海因
消毒剂的最新信息,欢迎您的光临
13
本文发布于:2023-12-07 05:41: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8988692382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二沉池红虫.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二沉池红虫.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