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7日发(作者:李白歌曲)
樊迟仲弓问仁的心得体会
【篇一:樊迟仲弓问仁的心得体会】
我们读了《论语》,我认为它可以使人快乐,而且充满希望。它所说的道理就是如何做人,如何处事。要求学生有修养、尊敬长辈,爱护幼小,尊老爱幼,这些都是仁。比如说夫子对于他的门徒不仅严格要求,还不失时机的教育他们。但又像朋友般的和他们说话,谈话很亲切。只要你仔细地去读一下《论语》这本书,就能领悟到许多道理。例如在第二十六章中,夫子让弟子去问老师。子路首先说:“老师,您讲得太深奥了!”而孔子却对他们说:“子路啊,问得好!人家有问题才来请教,你却怕人家问,那么怎样才能称之为好学呢?”孔子在此告诉我们,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而且应当是更进一步。夫子认为:子路的想法正是“君子之道”,也就是君子的行为规范。最后夫子点头称赞子路说:“孺子可教也!”这让我们知道孔子教育弟子不仅是教书而已,而且还注重言传身教。【篇二:樊迟仲弓问仁的心得体会】今天我读了《论语》里的《樊迟问仁》,这是孔子与学生讨论如何做人的事情。
在这本书中,夫子把他自己的生活和治国平天下联系起来,跟他的弟子讨论仁。学生们争着发表意见,他们有的说:“仁者爱人。”有的说:“仁者以财发身。”有的说:“仁者以命发身。”大家各抒己见,各执己见。这时夫子开始引导大家思考。孔子说:“其实,我对仁并没有什么研究,只不过刚好看到这几种现象罢了。”接着夫子列举了四件事:一个饿汉用七尺布当作衣服穿,吃饭的时候妻子为他端饭, - 1 - 这是亲爱之情;上位的士大夫见到小孩哭了便会立刻跑过去哄逗,把食物给他吃,这是仁爱;一个普通的人如果见到水灾,就会搬出粮食救济,这是同情。孔子说:“这些事情也很容易明白呀。”听了夫子的解释,我们才知道仁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清楚的,真不愧为圣人啊!
孔子是一个智者,他不用高谈阔论就能让我们理解到做人的道理,但我觉得不如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因为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他们都懂得为别人着想,遇到困难,同学之间相互帮助,这难道不是一种仁吗?不是一种美德吗?孔子在教我们如何做人的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能只看见别人缺点,却忘记了自己的错误,如果只从自己的角度去想,这就失去了仁的意义了,总之一句话,我们要记住仁就是要善良。
- 2 -
本文发布于:2023-12-07 00:39: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8807852391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樊迟仲弓问仁的心得体会.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樊迟仲弓问仁的心得体会.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