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6日发(作者:牵挂的句子)
元旦手抄报内容
2021元旦临近,不知道
元旦手抄报内容写些什么好?来这里看看,太平洋电脑网下面就为大家提供一份丰富的2021元旦手抄报内容大全的文章.要做找元旦手抄报的朋友赶快来看看吧.
元旦手抄报内容一:元旦的由来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元旦手抄报内容二:中国元旦的习俗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
元旦手抄报内容三:元旦的庆祝
元旦的庆祝方式一:放假
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定为法定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庆祝方式二:联欢会
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元旦的庆祝方式三:大吃一顿
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
元旦手抄报内容四:元旦吃什么
先介绍一下元旦的压轴菜: 鱼-年年有余.最好是吃糖醋鲤鱼,鱼昭示新年财源广进,糖醋鲤鱼吃起来甜而不腻,滑而不涩,昭示着日子甜甜蜜蜜,平平稳稳.作为元旦的压轴菜最是适合不过了.
对于北方人来说,饺子可以说大节的宠物,但如今生活好了,想吃就吃,但节日里和平时吃起来那感觉还是不一样的.冬至过年吃饺子,为什么元旦要吃饺子呢?饺子旧称角子,又称扁食,远在2000年前三国时代就已经诞生了.饺子的含义取辞旧迎新之意.新历年吃顿饺子,也算是辞旧迎新吧,来年学业有成,生意兴隆,团团圆圆保平安.
对于南方人来说,糍粑、年糕炸等小吃.烤炸出来的糍粑是最饱眼福的,颜色金黄,然后又是圆圆的.不过炸出来的糍粑需要放些糖,或者加上一些佐料才会好吃些.我不推荐炸糍粑,因为经过高温油炸的东西里面的营养等成分都会大打折扣.或者煮着吃.试想一下,冬天在燃得正旺的火炉上放一个小壶,里面热着甜酒,甜酒里有一块一块的糍粑.家人就围在火炉边,端着甜酒,吃着糍粑,谈着白天发生的事情.煮出来的糍粑是温馨的.烤着吃也别有一番风味.有时候在电脑前坐久了,手是冰凉冰凉的.这是不妨拿一把铁夹放在火炉上,烤上一个糍粑,看着糍粑由生到熟,原来一个扁平的白色的糍粑慢慢的膨起来,慢慢的变黄,也是一种享受.而且,一个糍粑熟了的时候,手也烤热了.吃得不甜的朋友可以不放任何东西就这样吃,也可以放一些菜在里面.吃甜的朋友可以考虑放些糖或豆面在里面.
世界各国新年庆贺新年伊始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不管是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人们,都对新的一年充满美好的希冀.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其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惯不同,因此也都有自己不同的庆祝新年的习俗.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别出心裁、独具特色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其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惯不同,因此也都有自己独特庆祝元旦的习俗,甚至是各式不同的饮食习俗,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下面跟随作者一起来瞧瞧世界各国有趣的元旦饮食习俗吧.
元旦手抄报内容五:各国元旦饮食习俗
美国吃鲱鱼
很多美国人要吃鲱鱼.因为这种鱼总是成群结队地游弋,象征着家族的富裕繁荣,美国人偏爱鲱鱼的另一缘由是这种鱼在水中总是向前方努力,吃了它,在新的一年中会出人头地.
意大利先吃小扁豆
在意大利,人们在新年里首先吃小扁豆.因为这种豆子宛如古币,食之必日进斗金.近年来,人们把面粉团捏成小扁豆形状,烘焙后再浇上蜂蜜入席,在新年来临之际不仅祈求生活富有,而且寓意爱情甜蜜.
法国酒庆新年
从一天看一年:以酒来庆祝新年,人们从除夕起开始狂欢痛饮,直到1月3日才终止.法国人在新年到来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们认为,元旦时如果家中还有剩余的酒,新一年里交厄运.
英国瓶中有酒,橱中有肉
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除此之外,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 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
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
西班牙吃十二颗葡萄
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夕,所有家庭成员都团聚在一起,以音乐和游戏相庆贺.午夜来临,十二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响,大家便争着吃葡萄.而且能按钟声吃下12颗,便象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一切如意.
印度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们在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有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他们认为,元旦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叹.有些地区的人们则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
朝鲜药饭
新年期间,吃类似我国八宝饭样的药饭,朝鲜的药饭是用糯米、栗子、枣、松子、核桃仁等加香油和蜜拌匀蒸制的.味道非常好,以示日子过得甜蜜.
伊朗团圆饭
除夕,全家欢聚,吃顿丰盛的团圆饭.这时桌上摆着七样东西,其波斯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称为哈夫特辛.七样东西及其含义是:麦苗或豆苗万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苹果硕果累累,鲜美滋润;醋生活美满,有滋有味;蒜驱除恶魔;金、银币招财进宝,发家致富;香料(调味用)生活美好;麦芽糖生活甜蜜.此外,桌上还放着《古兰经》和伊斯兰教什叶派鼻祖阿里的画像,表示主人的虔诚;还有象征光明、诚挚、前程似锦的镜子、蜡烛、彩蛋和金鱼.
希腊面包藏硬币
希腊人过新年总要在家中烤制一些面包在面包中藏一枚硬币谁能吃到这枚硬币,谁能吃到这枚硬币谁就是新年最幸运最富有的人.
巴拉圭冷餐五天
巴拉圭人将新年之前的五天定为冷餐日,大家都不举炊.等到元旦到来的那一天,教堂的钟声鸣响,才升火做饭,饱餐一顿,互祝新年快乐.这种习惯,和该国历史有关.当年巴拉圭被外族统治,国人奋起反抗,战争持续一年,粮食不济,处于弹尽粮绝的危险关头.之后,援军及时赶到,在元旦那天才有粮食补充.为了纪念昔日的艰辛,便有冷食和元旦举炊的习俗,以志不忘.
加纳节日桌上烧公鸡
加纳在元旦时,人们用棕榈叶建成各式各样的房子,在房子里放着节日桌,桌上摆着诱人的新年菜肴烧公鸡,全家老小都围坐在桌旁,那些在过去争吵过的人,借此机会和解.
马达加斯加赠送鸡尾鸡腿
马达加斯加在新年前的一周里,男女老少都不准吃肉,直到除夕晚餐才准吃些禽类.元旦这天,夫妇要向双方的家长赠送鸡尾,表示尊敬.向兄弟姐妹和至亲好友赠送鸡腿,表示关心和友谊,祝贺新年. 元旦手抄报内容六: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元旦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我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元旦手抄报内容七:中国元旦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语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2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元旦手抄报内容八:元旦起源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元旦手抄报内容九:元旦含义
1、中国古代称新年第一天为元旦或元日、元长、元朔、元春,具体日期在西汉以前各不相同,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创太初历,以正月初一日为元旦,从此历代相沿,直至民国时期.
2、西历公元纪年法传入我国后,民国时期以西历元月一日为新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确立以西历元月一日为元旦,旧历年正月初一改称春节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茗》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叫正月初一.
元旦手抄报内容十:定元演变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1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
在我国,还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栏目
本文发布于:2023-12-06 23:14: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8756832379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元旦手抄报内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元旦手抄报内容.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