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6日发(作者:牧城公园)
长征简介
长征背景
1933年下半年,国民党军队在前四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调集50万军队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进攻。毛泽东被剥夺红军指挥权后,博古、李德搬用正规的阵地战经验,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进攻受挫后,又采取消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短促突击”的战术,同装备优良的敌人打阵地战、堡垒战,使红军日益陷入十分险恶的情势。为保存革命力量,必须进行战略转移。
长征路线图
长征历程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就途。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然而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中央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锐减。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 制定了红军以后的战略方针, 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以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为战略方针,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跨过草地,抵达班佑、巴西地区。8月底,右路军一部在包座全歼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约五千余人,打开了向甘南前进的门户。9月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后,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并要挟中共中央和右路军南下。毛泽东等于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军继续北上,夺取腊子口,突破国民党军渭河封锁线,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先期结束了长征。11月21~24日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在陕北奠定了基础。
在国民党重兵对鄂豫皖根据地围攻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于1934年11月从河南罗山县西移,在鄂豫陕边建立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两次“围剿”。次年7月过陇东,9月与陕甘根据地的第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第十五军团。第一、三军团到达后,与之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军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转战湖南、贵州、云南三省,渡过金沙江,经西康、四川,于1936年6月底至甘孜,与张国焘率领的南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二、六军团合组为二方面军。7月,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在红一方面军接应下,10月先后在甘肃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长征结束。
红军在长征途中,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计歼灭和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红军也付出了兵力损失达四分之三的重大牺牲。最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幸存下了3万。红军将士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长征奇迹
历时2年:1934年,中央红军离开中央红军苏区,长征开始。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红二十五军于1935年10月11日并入红一方面军系列)在将台堡会师,长征结束。期间共历时2年。
四路红军:总共有四路红军参加长征,分别是: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及红二十五方面军。
转战14个省份:红军转战14个省份,包括: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中国旧省名)、甘肃、陕西、湖北、宁夏、河南。其中,中央红军转战11个省份。
30多次重要会议:长征中,有记录的中共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有30多次,如通道会议、黎平会议、扎西会议、会理会议、毛儿盖会议、吴起镇会议等。
平均每天行军74里:红军长征,平均每天行军74里,相当于走了37公里路。
600余场重要战役战斗:长征期间,红军共遭遇重要战役战斗600场以上。中央红军平均每天一个遭遇战;攻占7百多座县城,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突破了10个封锁包围圈,通过了6个极其封闭的少数民族地区。 总行程约65000里:中央红军中走得最远的部队共走了25000余里。此外,红二方面军走了约20000里,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方面军各走了约10000里,总行程约65000里。
烈士人数达10.82万以上:红军长征,中央根据地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到10.82以上,无名的烈士更是不计其数。从瑞金到陕北,每行军一公里就有3-4名红军战士献出宝贵生命。
爬过18条大山脉:五岭山地的越城岭,云贵高原的苗岭、大娄山、乌蒙山,横断山脉东部的大雪山、夹金山、邛崃山,以及岷山、六盘山等等,翻越大雪山40余座,海拔大多在4000米以上,其中五座终年积雪的大山。空气稀薄,气候变化无常。
渡过近百条河流:河流既是军事障碍,也是发生惨烈战斗的地方,其中大河24条,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等等。
长征意义
件要事件重要事件 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的。
邓小平说:长征是‘跟着走’过来的。
习近平说: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这一惊天动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长 征 精 神
☆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 长征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 长征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 长征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 长征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本文发布于:2023-12-06 16:04: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8498451129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简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简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