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6日发(作者:信多大)
中国的外汇管理与汇率制度
目录
中国的外汇管理与汇率制度 ................................. 1
外汇管理 .............................................. 2
中国外汇管理制度变革 .................................. 2
改革开放前 ......................................... 2
1978年1993 ........................................ 2
1994年后 .......................................... 3
中国的汇率制度 ........................................ 4
汇率制度的含义 ..................................... 4
汇率制度分类 ....................................... 4
汇率制度演变 ....................................... 4
第一个时期(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 4
第二个时期(1952-1980年):实行中央集中计划经济时期 ......... 4
第三个时期(1981-1993年):进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时期 ... 5
我国汇率制度的实质 .................................... 5
外汇管理
外汇管理又称外汇管制,是指一个国家为保持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对外汇的买卖、借贷、转让、收支、国际清偿、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实行一定的限制措施的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外汇管理由三个部分组成:经常项目外汇管理、资本项目外汇管理以及对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市场的管理。其中,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人民币的兑换限制。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市场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中国外汇管理制度变革
改革开放前
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外汇管理体制.对外汇实行统收统支,所有外汇收入都必须卖给国家,需要外汇则由国家集中分配。人民币汇率由国家统一规定,外汇资金和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统一管理和经营
1978年1993
政府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主要包括:一、改革外汇分配制度,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并且逐渐扩大外汇留成比例;
二、建立外汇调剂中心和外汇调剂公开市场,对部分外汇供求进行调节,并逐步放开外汇调剂价格:三、从1991年4月9日起,国家改变过去阶段性大幅调整人民币官方汇率的做法,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机制。
1994年后
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又进行了重大改革,被IMF誉为“战略性决策”。主要内容包括:
一、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的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二、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三、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四、禁止外币在境内计价、结算和流通;五、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法律实现对外汇和国际收支的宏观调控;六、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管理仍维持原有办法不变。这样,我国实际上还有两个平行的二级外汇市场。一个是中资企业通过外汇指定银行办理结售汇业务形成的市场,另一个是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外汇调剂中心进行外汇交易形成的市场。
1996年3月,我国开始将外商投资企业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的试点,并从1996年7月1日起正式在全国推广。这个措施消除了我国实现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的主要障碍。1996年12月1日我国政府宣布,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8条款的义务,除非国际收支发生严重恶化,对经常项目下的国际支付不再加以限制。1997年1月国务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增加一条规定:国家对经常国际支付与转移不予限制。经过这一系列改革,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经常项目下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对我国外汇管理制度变革的历史回顾可以发现,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逐步放松对外汇的管制。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趋势与人民币的逐步可兑换。
中国的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的含义
汇率制度(Exchange Rate Regime or Exchange Rate System)又称汇率安排 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做出的一系列规定或安排。
汇率制度分类
传统上,根据有没有规定货币平价以及汇率波动幅度的大小,汇率制度可划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两大类。
汇率制度演变
第一个时期(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950年7月8日,我国开始实现全国统一的人民币汇率;
1949年至1950年3月:人民币汇率频繁调整,大幅度贬值;1950年3月全国财经会议后:人民币汇率不断调高。
第二个时期(1952-1980年):实行中央集中计划经济时期
从1953年初到1972年底: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1973年3月后:采取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方法来制订人民币汇率。
第三个时期(1981-1993年):进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时期
1981年到1984年期间:人民币实行双重汇率,并逐步贬值;1985年1月1日:恢复单一汇率;
1986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实行管理浮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我国的管理浮动列入“其他管理浮动”类,属于有较高弹性的浮动汇率制度;
1985-1990年:长期的相对平稳与突然的剧烈跳跃相交替。
1991-1993年底:人民币外汇牌价逐步向下小幅度调整。外汇调剂业务发展很快,我国又形成了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新的双重汇率。
1994年1月1日,在对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改革后的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5年以后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汇率调控的方式。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进行确定中间和日浮动区间以及起始汇率的调整。
我国汇率制度的实质
我国现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实际上已经异化为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 从汇率形成机制上看,我国外汇市场具有典型的垄断特征,中国人民银行对市场具有绝对的控制力。我国外汇市场的基础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银行间外汇市场。考虑到中国人民银行对各国有商业银行的行政控制力,可以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实际上垄断了外汇交易市场。这种垄断地位保证了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能力。
从人民币走势上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超稳定性反映了中央银行固定汇率的努力。在1994~2000年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而这种稳定性必然来自于央行的干预。因为1996年以后,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内外部经济环境均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些变化也没有改变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水平。这充分证实中国汇率制度。
实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保障国内金融行业的正常发展,为和平发展提供稳定的金融环境。
本文发布于:2023-12-06 15:06: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8463791128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的外汇管理与汇率制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的外汇管理与汇率制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