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6日发(作者:单县教育局)
贵州科学30(2):82--85,2012 Gu ̄hou Science 贵州地震的分布特征 王尚彦 刘家仁 (贵州省地震局,贵阳550001;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贵阳550004) 摘要: 根据地震分布密度、控制地震发生的构造的差异,将贵州地震平面分布划分为威宁一晴隆区(A区)、遵义一贵阳区 (B区)和铜仁一一榕江区(C区)3个区;A区和B区以垭都一紫云断层为界,B区和C区以松桃~独山断层为界;A区、B区和C 区的地震分布分别为80%、15%和5%。贵 地震震源深度显示都属于浅源地震,总体主要集中在7一ll km;B区分布在 30 km以浅深度内;A区主要在20kin以浅深度内,在20—7O km也有地震发生。1900年一1975年,4级以上地震活跃期为 1906~1919,1928~1941,1948~1955,1963—1974;1975~2011年,3级以上地震活跃期为1978~1989,1993~2000, 2003~2011。 关键词: 地震分布,地震活跃期,贵州 中图分类号t'3t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563(2012)02-0082-04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Earthquake in Guizhou Province WANG Shang-yan LIU Jia--ren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Guizhou Province,Guiyang,Guizhou 550001,China;Cuizhou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Development,Guiyang,Guizhou 550004,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earthquake distribution density and tectonic difierence of earthquake con ̄ol occHr- rence,the earthquake distribu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Weining—Qinlong area(Area A),Zunyi—Guiyang area(Area B)and Tongren—Rongjia area(Area C).Demarcation line of Area A and Area B is Yadu—Ziyun Fault,demarca— tion line of Atea B and Area C iS Songtao—Dushan Fault.Ea ̄hquake distribution of Areas A.B and C iS respective— lv 80%,l 5%and 5%.The focal depth shows that earthquakes of Guizhou are all shallow foCUS earthquakes, generally focusing on 7~11 km.The focal depth of Area B is less than 30 km and the focal depth of Area A is less htan 20 km,some of them are 20—70 km.There were 4一degree seismic active periods from 1900 to 1975.namely, l906~l919.1928~1941.1948~1955 and 1963~1974.There were 3一degree seismic active periods from 1975 to 2011,namely,1978~1989.1993~20O0 and 2OO3~2011. Key words: earthquake distribution,seismic active period,Guizhou 贵州处于我国南北地震带南段的东侧,西部部 年,贵州共记录到3级以上地震120次,其中3.0~ 分地区已经跨入南北地震带,郭金城认为贵州位于 3.9级地震79次,4.0~4.9级地震21次,5.0~ 我国南北地震带南端(郭金城,1993),贵州地震的 5.9级地震18次,6级以上地震2次。1819年以 频度和强度处于全国中等水平。1308年至2011 来,震中在贵州境内的6级左右地震有3次,即: 1819年9月14日发生在贵定的6.0级地震;1875 收稿日期:20II-02 13;修回日期:2011-02-20 年6月8日发生在罗甸的6.5级地震;1948年l0月 基金项目:贵州省社会发展攻关项目(编号[2009]3037) 作者简介:王尚彦(1961一),男,博士。2000年中国地质大学博士毕业, 9日发生在威宁的5.8级地震(震中烈度VIII度 研究员,长期从事地质矿产和地震地质调查研究。 强)。覃子建提出1948年10月9日发生在威宁的 E—mail:gzsdzjwsy@163.com 地震震级应该定为6级以上(覃子建,2011)。 2期 王尚彦,等:贵州地震的分布特征 83 贵州地震的分布规律,刘鼎文、贵州省地质局、 总体特征是西部和西南部地震密度和强度较大,中 部和北部次之,东部和东南部相对弱些。贵州地震 的平面分布,条带状特征不明显,呈区域性面状分 郭金城、覃子建、刘家仁等先后从不同的角度做过研 究(刘鼎文,1980;贵州省地质局,1980;郭金城, 1993;覃子建等,1994;刘家仁等,2011)。笔者在编 布。因此,本文根据贵州地震平面分布和控制地震 的构造的差异,将贵州地震平面分布划分为3个区 (图1),分别用A、B、c表示。A区命名为威宁一晴 隆区,B区命名为遵义一贵阳区,C区命名为铜仁一 榕江区。A区和B区的分界为北西向的垭都一紫 写《贵州省地震志》过程中,对贵州省地震分布规律 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 1 平面分布 贵州地震的平面分布是不均匀的,主要受地质 云断层(带),B区和C区的分界为近北东向的松 桃一独山断层(带),两个边界断层(带)在平面上构 成汉字的倒“八字”型。 背景控制。从已有的地震资料来看,贵州地震分布 o 6.。级以上地震 。 -s. 级地震库: o 4.0—4.9级地震 I^习 . 0 捌- 安 真 趣 ⑨ 怖蚍● —----主要(隐伏)断层(带)………・地震平面分布分区界线 图1 贵州1308~2011年≥Ms 3级地震震中分布及平面分布分区 A:威宁一晴隆区B:遵义一贵阳区 C:铜仁一榕江区 Fig.1 Epicenter(magnitudes≥Ms 3)distribution and ea ̄hquakes regionalization, in Guozhou province。frOm 1 308 to 201 1 A:Weining—Qinlong area B:Zunyi—Guiyang area C:Tongren—Rong:jia area 威宁~晴隆区(A区)。本区为大致沿赫章一 枝、盘县、兴义、贞丰、罗甸等几个区域。1948年lO 月9日的5.8级地震发生在威宁西部,震中的位置 为北西向的垭都一紫云断裂和近南北向的石门坎断 镇宁一紫云一线(垭都一紫云断层(带))南西贵州 省境内地区。这个区域的地震的分布相对最密集。 本区面积约为贵州国土面积的20%,贵州有记录以 来的8O%左右的地震分布在这个区域。南北(北 北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交汇部位是地震的 密集分布区。地震主要分布在威宁、水城、晴隆、六 层交汇部位附近。晴隆附近有多次5级以上地震发 生,这个区域是南北向的三叠纪碳酸盐台地和碎屑 岩盆地过渡位置(可能有同沉积断层)、北东向断层 交汇部位,垭都一紫云断层也经过这里。1875年6 84 贵 寸叶 科 学 30卷 月8日发生的6.5级地震,震中在罗甸县,紧邻紫云 县和望谟县,震中在北西向的垭都一紫云断层和北 东向的开远一平塘断层交汇区附近。 遵义一贵阳区(B区)。本区位于赫章一镇 宁一紫云一线(垭都一紫云断层(带))以东地区,松 桃一三穗一独山(松桃一独山断层(带))以西地区。 区域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背景(梁操,201 1)。 2垂向分布 我们选用贵州地震记录中,震源深度比较可靠 的2007年至2010年的地震资料,经过作图和统计, 对地震深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的地 震基本上都属于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7 ~这个区域占贵州国土面积约60%,贵州有记录以来 的15%左右的地震分布在这个区域。这个区域的 地震,主要分布在南北向断层和北东向(北东东向) 11 km这一区间内(图2)。A区和B区的地震震 断层交汇部位附近,或者在这些断层附近。最典型 的是1819年9月14日发生在贵定的6.0级地震, 震中在南北向的贵定断层和总体近东西向的黄丝断 层交汇部位附近。 铜仁一榕江区(C区)。本区位于松桃一三 源深度变化有一定的差异,B区在30 km以浅深度 内,地震释放能量随深度呈现跳跃状变化,但总体上 呈向上凸起的较为平缓的弧形变化,先逐渐增高,至 9 km处达到最高点,而后逐渐降低。A区震源深度 主要在20 km以浅深度内,在20~70公里也有地震 穗一独山(松桃一独山断层(带))以东贵州省境内 地区。这个区域约占贵州省国土面积的2O%,贵州 有记录以来的5%左右的地震发生在这个区域。这 发生。从地震能量释放的角度看,A区在震源深度 约5.5 km处突然出现一个高达2个数量级的跃升, 在深度约7 km处回落到接近跃升前的位置,而后又 个区域的地震多发生在北东向断层上,或者断层附 近。该区还沿右细.- ̄.aall 艄 兴义 。 ’逐渐下降(刘家仁等,2011)。 安顺 务 . . . . ● ’ 雷,-2-' ・_l^一. ’ 日 小 — i—t^_T^ . ▲ TT● .』: -● .L’ 震一10 ;o ・ t.~・・ 。,一: .1 ● ’ ● ● ● :. ・ _ ’ .一・嚼 ’・ + 一 ’’ ’ … 度 荟枷 70 图2 2007—2010年贵州地震深度分布图(垂直垭都一紫云断层的剖面投影(刘家仁等,2011)) Fig.2 The focal depth distribution of Guizhou,fr0m 2007 to 201 0(Section projection vertical Yadu—Ziyun Fault)(Liu Jiaren,201 1) 地震做地震震级的时间分布图(图3)。从图上可以 3 时间分布 从已经有的地震记录资料来看,贵州地震在历 史上也有相对平静期和相对活跃期相间出现的特 看出,1975年以前的3级以上地震的频度比之后的 低,这可能是地震记录方式和监测台站的密度差异 造成。贵州1965年以后才有了一个地震监测台站 (花溪地震监测台),开始了地震的仪器记录,但精 度非常有限。到1979年,贵州又新建了盘县、毕节、 贞丰和德江4个地震监测台站,使贵州的地震监测 征。刘鼎文研究了贵州1308~1948年的地震资料, 得出这个期间贵州出现了5个地震活跃期:1526~ 1551年(25年),1642~1670年(28年),1809~ 1819年(10年),1875年(1年),1930~1948年(18 年)(刘鼎文,1980)。贵州省地震局根据1495年至 1980年间贵州地震记录分析,得出1495~1632年 (138年)为地震活跃期,1633~1804年(172年)为 地震平静期,1805~1980年(176年)为地震活跃 期,这个活跃期一直延续到现在(贵州地震局, 1980;卢定彪等,2011)。 精度有所提高,能够监i贝0到的小地震也就多一些,资 料相对完整一些。1979年以后的3级以上地震频 度比较高,可能就是地震监测精度较高造成的。因 此,笔者将贵州1900~2011年地震分1900~1975 年和1975~201 1年两个阶段来分析研究。1900~ 1975年,选4级以上地震作为分析研究对象,这段 时间有4个地震活跃期,即:1906~1919年为相对 活跃期,持续时间13年;间隔9年后,1928~1941 笔者选用贵州1900年到2011年的Ms3级以上 年为相对活跃期,持续l3年;间隔7年后,1948~ 2期 王尚彦,等:贵州地震的分布特征 85 1955年为相对活跃期,持续时间7年;间隔8年后, 后,2003年开始进入一个相对活跃期,到201 1年仍 1963~1974年为相对活跃期,持续时间11年。 处于活跃期,持续时间大于8年。从这里可以看出, 1975~2011年,选3级以上地震为分析研究对象, 地震的活跃期和平静期是相对的,并与选择的地震 这段时间有3个地震活跃期,他们是:1978~1989 震级有关,选择的地震震级越小,平静期时间越短, 年为相对活跃期,持续时间11年;间隔4年后,1993 活跃期时间越长。 ~2000年为相对活跃期,持续时间7年;间隔3年 虬~ 图3贵州1900~2011年≥Ms 一㈣ 3级地震的时间分布图 Fig.3 Time distribution of ea ̄hquakes,that magnitudes≥Ms 3,in Guizhou province。from 1 900 to 201 1 从1900—2011年地震时间和震级分布图上可 Lu DB,Dai CG,Qiao WL,2011.Assessment of Active Strue— 以看出,贵州的每个地震相对活跃期的震级大小有 tures and Crust Stability in Guizhou Province r M 1.Geolog. 呈正态分布特点,先是由较小的地震频繁发生,然后 ieal Publishing House,Beijing(in Chinese). 2个以上的相对较大(4级以上)的地震发生,再后 Qin zJ,201 1.Discussions on historical earthquakes and seismic 来就是一些较小的地震频繁发生。1928—1941年 址 zonation of Guizhou Province『j].China Science and Tech— 和1993~2000年这2个相对地震活跃期的地震震 nology Review,36:436437(in Chinese). Wang SY,Liang C,Wen WY.,2010.Analysis On 3.4 magni— 级是比较典型的正态分布。 址一址 ~ tude earthquake in the West Guizhou induce rock avalanche [Jj.Gu&hou Geology,27:223 225(in Chinese). 『REFERENCES 1 [附中文参考文献] Anon.(Edited by Institute of Geophysics,State Seismological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Bureau,Institute of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Fudan U— 所.1990.中国历史地震图集[M],179页.北京:中国 niversity),1 990.Atlas of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s in Chi— 地图出版社. Fin:M].China Cartographic Publishing House,Beijing,179 陈仁法,杨廉法.1987.1875年桂西黔南地震考[J].华南地 (in Chinese). 震,7(1):39_47. Chen RF,Yang LF.1987.Occu ̄ed in the area of the west 郭金城.1993.贵州主要活动构造体系与地震 J].贵州科 Guangxi and the South Guizhou in 1875 J].South China 学,11(3):18—23. Seismological Journal,7(1):3947(in Chinese). 韩守琪,,1998.南北地震带地震活动分析[J].内陆地震,12 Guo JC.1993.The principal active tectonic systems in Guizhou (1):3643 and earthquakes[J].Guhhou Science,l1(3):18-23(in 梁操,文薇亚,张贤文,2011.贵州东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Chinese). J].贵州科学,29(1):89-92. Han SQ,1998.Seismic activity analysis of south north seismic 刘家仁,王尚彦,刘宇,2011.贵州地震时空分布规律探讨 belt J].In/and Earthquake,1(1):3643(in Chines). [J].贵州地质,28(4):295 299. Liang C,Wen WY,Zhang XW.201 1.An analysis earthquake 罗远模,张晓东,徐祥.2009.1875年6月8日贵州罗甸地震 irsk in east Guizhou J].Gu&houScience,29(1):89—92(in 再考证[J].贵州地质,26(4):299—305. Chinese). 卢定彪,戴传固,谯文浪,2011.贵州省活动构造特征及地壳 Liu JR,Wang SY,Liu Y,201 1.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稳定性评价[M].北京:地质出版社. rule of earthquake in Guizhou J j.Guizhou Geology, 覃子建,2011.贵州省历史地震和地震区划讨论[J].中国科 28(4):295—199(in Chinese). 技博览,第36期,436437页. Lou YM,Zhang XD,Xu X,2009.Reinterpretation of luodina 王尚彦,梁操,文微亚,2010.贵州贞丰一关岭一镇宁交界3.4 ea ̄hqnake,Guizhou on June 8 1875:J .Gu&hou Geology, 级地震诱发岩崩分析[J].贵州地质,27(3):223—225. 26(4):299-305(in Chinese).
本文发布于:2023-12-06 07:12: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8179692372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贵州地震的分布特征.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贵州地震的分布特征.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