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6日发(作者:公司新年祝福语)
贵州科学36(3):2018 Gu ̄hou Science 45 贵州省威宁地区地震分布与发震断裂探讨 纪星星,罗秫浩,郝 婧,梁(贵州省地震局摘操 550001) 贵州省工程防震研究院,贵州 贵阳要: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分析,查明了威宁地区地震分布规律和活动断裂特征。威宁地区地震密集,历史上曾发 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地震主要以浅源地震为主,时间上呈现活跃期与平静期交替出现,从2008年以来,进入一个新的活跃 期。威宁地区发震断裂主要包括石门断裂、得胜坡断裂和威宁一水城断裂,断裂主要是逆冲性质,在早一中更新世活动强烈, 地震多分布在这三条断裂周围及各组断裂交汇部位。 关键词:威宁,地震分布,发震断裂 中图分类号:P5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5563(2018)03-0045—06 Discussion on earthquake distributionand seismogenic fault in Weining,Guizhou jI Xingxing,LUO Yihao,HAO Jing,LIANG Cao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Guizhou Province,Guiyang 550001,China) Abstract: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analysis,we foun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rthquake dis— tribution and active faults in Weining area.Earthquakes are dense in Weining area,and there have been many de- structive earthquakes in history.Most of the earthquakes were shallow—focus earthquakes,and active periods and [15] 张蕾,韩雪冰,范兴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南京市水 安全评价[J].水电能源科学,2012(12):30—33. [16]刘增进,张敏,王振雨,等.基于神经网络的郑州市水 2751-2772. [22] 唐珍宝.基于PSR模型的福建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40(3):169—173. TANG Z B.Evaluation and research of water resources sustain. 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 (12):55—58. able utilization in Fujian Province based on PSR model[J].En— 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2015,40(3):169-173. [17]邝远华,汪丽娜,胡建文,等.佛山市水资源可持续利 用的综合评价[J].水文,2015,35(6):30-36. [18]王金祥,王琳,王亚娜.潍坊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 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S1):316—318. [23] 王壬,陈兴伟,陈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 法对比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5,30(11):1943—1955. [24]李俊晓,李朝奎,罗淑华,等.基于AHP一模糊综合评 [19] 马勇,黄智洵.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水平测度及 时空演变[J].生态学报,2016,36(23):7778.7791. 价方法的泉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 2015,35(1):210—214. [20] 胡志朋,杨凤海,周晓飞.肇源县耕地集约利用评价 及障碍度诊断[J].水土保持研究,2013,20(1):148-155. [21]ZHANG J Y,WANG L C.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 security in Chongqing City of China:What has been done and 收稿日期:2018—03—13;修回日期:2018—03—19 作者简介:杨江州(1992一),男,贵州凯里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向:喀斯特水文水资源与地理信息系统。 what remains to be done?『J I.Natural Hazards,2015,75(3): 46 地理、环境科学/Geograph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第36卷 quiet periods appeared alternately.Since 2008,this area hasentered a new active period.The seismogenic faults in Weining area include the Shimen fauh,the Deshengpo fault and the Weining—Shuicheng fault.The faults are main. 1y reverse faults and were very active in early—middle Pleistocene.The earthquakes are distributed around the three faults and the fracture intersections. Keywords: Weining,earthquake distribution,seismogenic fault 贵州省威宁县位于贵州省西北角,在中国地震 带划分上,属于中国南北地震带的东缘,在贵州省地 震分带性划分上,威宁位于垭都一紫云断裂西侧,属 于地震密度和强度均较大的威宁一晴隆区卜 。威 宁地区地震记录密集,活动级别以中等一较强强度 为主。有记录的历史最大地震是发生于1948年J0 月9日和10日的6.2级地震,震中位置位于贵州省 威宁县石门坎(N 27.36。、E 103.95。),发震构造为 少量的侏罗系碎屑岩和第四纪堆积物。研究区属于 侏罗山式褶皱带的组成部分,构造行迹以NE向、 NNE向和NW向为主体,褶皱和断裂均较为发育 (图l—b)。在喜山期早期北东向构造进一步加强, 挽近纪的地壳阶段性隆升,成为了云贵高原的组成 部分,研究区内在该时期形成多个断陷盆地,如威宁 草海盆地和中水盆地。 石门断裂_5 J。近年来,威宁地区中、小震不断,其巾 以2009年3月22日的4.7级地震最大。威宁地区 活动构造主要分为 组,分别是NNE向活动构造体 系、NE向活动构造体系和NW活动构造体系 。 关于威宁地区地震分布特征的研究,前人资料较少, 关于地震与活动构造的时空关系则缺乏专门的研 究。仅卢定彪等将威宁地区划分为中水地震集中区 _a_I_、\J 第四系二寒晚 叠武更断 系系新层 和双龙地震集中区,认为地震主要发生在活动断裂 的交汇部位 。 本文在充分收集威宁地区地震和地质资料的基 懈系_ l 粕碱 系系 固田 崎 系系层性 础上,通过野外活动断裂调查及室内分析,研究威宁 地区的地震分布特征、活动断裂特征,明确主要的发 震构造及其特征,并总结地震分布与发震构造的关 系 口_ 赇鳜 : 奥襄侏志趔赡 _l 走 断 叠系陶滑 1地震地质背景 在我国地震区带划分上,研究区处于我国的南 图1 威宁地区地震地质图 (a.地震区带划分图;I .地质构造图) Fig.1 The seismogeoI()gi( al inap of Weining area 北地震带的南段东缘,在我罔最新的第五代地震区 划图中,威宁地区处于鲜水河地震带和右江地震带 的交界部位(图1一a),属于贵州省的威宁一晴隆分 区。威宁一晴隆分 r 贵州省总面积的20%,全省 80%的地震分布在这个区域 。威宁地 地震密 集,有记录的破坏性地震(Mi>4.7)有5次。其中最 大地震是1948年10月9日的6.2级地震 J。大地 (a.The seismic zoning map;})J The geological strll ̄·ture map) 2威宁地区地震分布规律 威宁地区地震高发,根据已有的地震资料及地 质资料,结合地震活动性分析,对该地区地震的分布 特征归纳如下。 构造位置上属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川滇菱形块体与华 南地块之间I级块体边界构造带“ 。区域内出露 的岩层主要是泥盆和石炭系的碳酸盐岩、二叠系的 2.1 平面分布情况 威宁地区有仪器记录的最早地震是1978年9 碎屑岩和玄武岩、三叠系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以及 贵州科学36(3):2018 Gu ^o“Science 47 月24日贵州威宁县观风海镇M3.4地震,1970年以 1.0地震中有震源深度记载的地震,对区域地震震 源深度特征进行分析,表1为震源深度统计表,图3 来,威宁地震有详细的地震记录。1970年以前的地 震资料主要来自国家地震局灾害防御司编《中国历 史强震目录》。 ,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编《中国 是区域地震震源深度剖面图。经统计得到平均震源 深度为8.9 km,其中约96.9%的地震深度在20 km 近代地震目录》¨引,《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1~5 卷『】 和《湖北地震史料汇考》 。区域地震共记录 1.0≤M≤6.9地震5l7次。其中M1.0~1.9地震 340次,M2.0~2.9地震155次,M3.0~3.9地震l5 次,M4.0~4.9地震3次,M5.0~5.9地震2次, M6.0~6.9地震1次。 之内。该地区地震主要集中在上地壳内,属浅源地 , C 0 表1震源深度统计表 Tab.1 Statistics of earthquake fi)eus depth 曛。 /篓 /善诬害磊, d-Nf ̄ 断 , 断 ·笨嚣繁 7 · o一 …·5.0-5.9 : · 一 ·3.0-3.9 ,02一 sm 嚣 ①石门地震舒l布随域:套得胜坡地震分弗 域: 戚宁一水域地震丹布睡嚏 l03 7 103 9 l(/4 I 104 3 l04 5 104 7 图2威宁地区震中分布及区域划分图 Fig.2 Earthquake epicenter distribution and zoning nlap ot’Weining al‘ea 图3 区域地震震源深度剖面图 Fig.3 Profile of em-thquake ibeus depth 2.3 时间分布情况 根据威宁地区地震资料及主要断裂分布情况, 可以总结得}十I威宁地区地震分布规律:贵州威宁地 震级一时间分布图(M—T图),是描写地震活 动时间进程的最简单直观的方法,根据M—T图上 区地震主要分布在云贵交界、石门乡、中水镇、牛棚 乡、得胜坡、小海镇及威宁县城周边一带,5次破坏 性地震也集巾分布在以上地区。根据威宁地区地震 构造资料、地震分布特征的资料,可以看出威宁地 地震都沿发震断裂分布。由此划分出l二个地震分布 地震的疏密、大小,来划分地震活动的相对平静期和 相对活跃期。M—T图(图4)显示,1970年之前人 1 1 仅记录了1935年2月的M5÷地震和1948年l0 二 区(图2),分别是:①石门地震分布区域;②得胜坡 地震分布区域;③威宁一水城地震分布区域。 月9日贵州威宁县M6.2地震。威宁地区自从1970 年以后才有完整的地震记录,由图可见,地震活动在 时问上分布是不均匀的,存在明 平静和活跃交替 现象,表现出一定的周期现象。在1980年前后和 2000年前后进人明显的活跃期,自2008年至今,威 宁地区地震进入活跃期。 2.2震源深度分布情况 威宁地区区域内共记载破坏性地震5次,只有 2次震源深度资料。统计l970_20l6年8月M≥ 48 地理、环境科学/Geograph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第36卷 断裂构造主要由断面倾向北东、高角度的类叠瓦式 高角度逆冲断层组合而成。在断层线上,普遍可见 挤压破碎带发育,破碎带中构造透镜体和片理化的 lII :l 4}“ .6l _ 蛐 构造角砾岩发育,局部可见小型揉皱构造发育。 威宁一水城断裂附近小震活动密集,2009年1 月17日和3月22日在威宁小海镇南发生了M4.1、 M—T图 图4威宁地区M—T图 Fig.4 The M—T ofWeining area 3威宁地区主要活动断裂 威宁地区活动断裂遍布全区,从断裂走向上可 以分为三类,分别是NNE向、NE向和NW向。主要 的活动断裂(石门断裂、中水断裂、得胜坡断裂和威 宁一水城断裂)地貌特征明显,沿这三类活动构造 发育大规模的负地貌。中水断裂和威宁一水城断裂 分别控制着中水盆地和草海盆地的发育。现将威宁 地区主要区域性活动断裂分述如下。 3.1 NW向活动断裂 威宁地区NW向断裂较为发育,几乎遍布全区, 其中规模较大的主要是么站断裂和威宁一水城断 裂,断裂带由一系列走向北西向的冲断层组成。断 裂主要分布在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之中,断裂倾 向南西和北东的均有,地层断距一般为300~500 m,最大可达1000 m。断层破碎带挤压强烈,且断裂 多被北东向的断裂切割。 威宁一水城断裂是贵州省西部的一条区域性大 断裂,前人认为其属于垭都一紫云断裂威宁段分支 断裂 ’ 。其西北端起于威宁县龙街镇附近,向 南东经威宁、水城、六枝,到关岭以南,全场256 km, 断裂整体走向300。~310。,断裂倾向北东或南西。 根据断裂的性质、规模等,前人将该断裂分为两段, 分别是威宁一水城段和小河边一关岭段。研究区内 主要出露威宁一水城段,该段长度约87 km,断裂整 体走向NW,倾向NE。威宁一水城段发育比较完整 的逆冲推覆构造,主体由罗卜夹主干逆冲断裂、威宁 前锋逆冲断裂及一系列相问平行排列的北西向褶 皱、中小型逆冲断层和北东向横断层等组合而成。 卷入的地层主要以泥盆、石炭和二叠系的碳酸盐岩 为主,三叠系次之,局部出露少量的志留系砂页岩。 M4.7级地震,震源距地面10 km,历史地震亦控制 在断裂的西北端,最大震级为5.5级。 3.2 NE向活动断裂 威宁地区NE向断裂规模较大的主要有得胜坡 断裂,小规模的断裂包括:小海子一周家营断裂、代 家营断裂和二铺断裂。断裂分布在威宁地区中部, 北东向断裂大部分分布在晚古生代地层之中。断裂 倾向不定,向南东和北西倾的均有。地层断距一般 在300~500 m,最大的达到1500 m(如得胜坡断 裂),断层角砾岩普遍发育,挤压十分强烈,局部地 方可见一系列的小褶曲和冲断层发育。在威宁县杨 家院子附近,下第三系和下伏地层一起发生倒转,说 明北东向断裂在第三纪以后曾发生过剧烈活动。 得胜坡断裂位于研究区的中部,沿秀水北部、得 胜坡、三道河北部向南东弯曲向南东延伸一段后在 弯向北东至羊街镇东北,长约55 km,总体走向北东 60。,倾向SE倾角在70。~8O。,断层为压性断层,两 盘地层为石炭、二叠系。断层横切了威宁一水城断 层的西北段(该段为晚更新世断层),在断层线上普 遍可见角砾岩,角砾较细,一般为0.2 cm~0.3 cm, 大者0.5 cm~1 cm,已重新固结,破碎带宽2 m~25 m,挤压十分强烈。在观风海镇附近,可以剥露的得 胜坡次级断裂面,该处主要出露下石炭统中一厚层 状灰岩,断面产状为147。/85。,断裂面上可见擦痕 和阶步发育,据此判断其为逆右行平移性质。 在得胜坡断裂西南端秀水附近,1990年以来发 生M2.0~3.0级地震4次。 3.3 NNE向活动断裂 NNE向活动断裂主要包括中水断裂、石门断 裂,断裂分布在威宁县西北部,中水断裂和石门断裂 南北两端均延出贵州至云南境内。断裂均倾向北 西,断裂被后期的北西向断裂错断明显。该断裂带 大部分分布在晚古生代地层之中,中新生代地层也 有南北向展布的趋势,表明该方向的断裂带具有长 期持续发展的历史,是东西向挤压应力的产物。 贵州科学36(3):2018 Guizhou Science 49 石门断裂整体走向北北东,南起云南省会泽地 一条逆冲性质断裂,在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活动强烈。 区,经贵州省矿山镇进入研究区,经过威宁地区水 塘、黑土河、石门乡延出贵州省,终止于云南省彝良 附近。石门断裂多处被北西向断裂错断,断续相连。 在研究区内,石门断裂约83 km。断裂经过处,两盘 地层构造不连续,岩石破碎严重,地层缺失明显,局 部可见糜棱岩,断层在地貌上沿线性发育。在石门 乡通往彝良的路上,可以主断裂附近的次级断裂发 育,断裂经过处,岩石破碎严重,次级断层面发育。 石门断裂附近,地震活动沿断裂带密集成丛分 布,1948年10月9日在威宁县石门坎发生了6.2级 地震,之后在2012年9月7日,在贵州威宁县与云 南彝良县相交的位置发生了5.7级和5.8级地震。 破坏性地震多分布在石门断裂北段,最大震级为 6.2级 4讨论 4.1威宁地区地震分布特征 在平面分布上,威宁地区地震分布具有显著的 不均一性,主要分布在云贵交界、石门乡、中水镇、牛 棚乡、得胜坡、小海镇及威宁县城周边一带,破坏性 地震也集中分布在以上地区,地震都沿发震断裂分 布。由此划分出三个地震分布区,分别是:①石门地 震分布区域、②得胜坡地震分布区域、③威宁一水城 地震分布区域;在震源深度方面,经统计计算得到本 地区的平均震源深度为8.9 km,地震主要集中在上 地壳内,其中约96.9%的地震深度在20 km之内, 属浅源地震;在时间尺度上,M—T图上地震的疏 密、大小,可以很好地呈现威宁地区地震的时间分布 规律,威宁地区自1970年以来地震记录比较完整, 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分布是不均匀的,存在明显平静 和活跃交替现象,表现出一定的周期现象。在1980 年前后和2005年前后进入明显的活跃期,自2008 年至今,威宁地区地震进入活跃期,地震明显增多。 4.2贵州威宁地区主要发震构造的特征 威宁地区断裂发育,结合威宁地区断裂特征、地 震特征,威宁地区主要发震构造为NW向的威宁一 水城断裂、NE向的得胜坡断裂及NNE向的石门断 裂。 ①石门断裂:断裂整体走向NNE,倾向NW,为 断裂错断地貌清晰,有明显的地表位移,地震通常发 生在发震构造的端部、拐点或与其他方向构造的交 汇部位,还位于多组活动构造交汇部分及断陷盆地 侧缘;断裂带上有近代地震和古代地震的地表破裂 分布;石门断裂具有明显的“古地震”与“近地震”同 源的特征(石门断裂的北段,1948年6.2级地震和 2012年5.8级地震相距很近);石门断裂划分了黔 西南一贵西北弱隆起区与滇东一黔西强烈隆起区。 ②得胜坡断裂:断裂整体走向NE,倾向sE,为 一条平移兼逆冲断裂,断裂在早一中更新世以来活 动强烈。断裂地貌清晰,具有明显的地表位移;地震 通常发生在发震构造的端部、拐点或与其他方向构 造的交汇部位,还位于多组活动构造交汇部分;得胜 坡断裂具有明显的古地震遗迹的活动断裂段(观风 1 海镇附近发了1935年2月的贵州威宁县5÷级地 二 震)。 ③威宁一水城断裂:断裂整体走向NW,倾向 NE,具逆冲性质,断裂在中更新世晚期一全新世以 来活动强烈。断裂错断地貌清晰,有明显的位移,断 裂带附近有近代地震的地表破裂发育(2009年3月 22日的4.7级地震);主干断裂被分支断裂截切明 显;断裂带沿线谷地和洼地发育,第四纪以来,断裂 的差异运动明显,控制着草海盆地的发育。 4.3 威宁地区地震与构造之间的关系 威宁地区的主要发震构造分别是NNE向的石 门断裂、NE向的得胜坡断裂和NW向的威宁一水 城断裂。威宁地区破坏性地震及中小地震基本均沿 这三大断裂分布。其中石门断裂是一条规模巨大, 走向NNE,倾向NW,具逆冲性质,具有多期活动的 特征,其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在其上发生过 1948年10月9日6.2级地震 及2013年云南、贵 州交界5.7级地震。得胜坡断裂是一条规模较大, 走向NE,倾向sE,具逆冲兼平移性质,得胜坡断裂 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活动时代为早一中更新世,根 据记载,该区域发生了一次破坏性地震,是公元 1 1935年2月贵州威宁县5÷级地震。威宁一水城 二 断裂是一条斜穿全区的深大断裂,其走向NW,倾向 NE,具逆冲性质,威宁一水城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的 特征,活动时代为全新世一中更新世晚期,根据记 50 地理、环境科学/Geograph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第36卷 载,该区域发生了一次破坏性地震,是2009年3月 22日的4.7级地震。 可以看出,主要的发震构造是和地震相互伴存 的,地震通常发生在发震构造的端部、拐点或与其他 方向构造的交汇部位,还位于多组活动构造交汇的 断陷盆地侧缘。发震构造上包括两侧端点发生破坏 性地震的机率是一样的。因此,发生破坏性地震的 区域必定包含整条发震构造,包含几组断裂交汇部 位或断陷盆地侧缘。 5 结论 1)威宁地区地震主要为浅源地震,密度较大, 破坏性地震较多。平面上,地震主要分布①石门地 震分布区域,②得胜坡地震分布区域和③威宁一水 城地震分布区域。时间上,呈现明显的活跃期与平 静期相间的特征,且自2008年以来,威宁地区地震 进入活跃期。 2)威宁地区主要的发震断裂分别是石门断裂、 得胜坡断裂和威宁一水城断裂,这三组断裂为逆冲 性质,在早一中更新世以来活动强烈,地震通常发生 在断裂的端部、拐点或与其他方向构造的交汇部位, 还位于多组活动构造交汇部分及断陷盆地侧缘;断 裂带上有近代地震和古代地震的地表破裂分布;断 裂具有明显的“古地震”与“近地震”同源的特征。 3)威宁地区地震主要分布在石门断裂、得胜坡 断裂和威宁一水城断裂的周围及各组断裂的交汇部 位。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郭金城.贵州主要活动构造体系与地震[J].贵州科 学,1993,11(3):18-23. GUO J C.The principal active tectonic systems in Guizhou and earthquakes[J].Guizhou Science,1993,11(3):18—23. [2] 覃子建,罗远模,王继安.贵州地震活动图像及烈度区 划[J].贵州地质,1994(4):334-347. [3]刘家仁,王尚彦,刘宇.贵州地震时空分布规律探析 [J].贵州地质,2011,28(4):295-299. [4] 王尚彦,刘家仁.贵州地震的分布特征[J]贵州科学, 2012,30(2):82-85. WANG S Y,LIU J R.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earthquake in GuizhouProvince[J].Guizhou Science,2012,30(2):82—85. [5] 梁操,纪星星,郝婧,等.1948年10月9日贵州省威宁 地震研究[J].贵州科学,2016,34(5):69—74. LIANG C,jI X X,HAO J,et a1.Research on the Weining earth— quake on Oct.9,1948 in Guizhou[J].Guizhou Science,2016, 34(5):69-74. [6] 卢定彪.贵州省活动构造特征及地壳稳定性评价 『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 [7]汪新伟,郭彤楼,沃玉进,等.垭紫罗断裂带深部构造 分段特征及构造变换作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3,34 (2):220-228. WANG X W,GUO T L,WO Y J,et a1.Characteristics of deep structural segmen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of the Yaziluo fault zone[J].Oil&Gas Geology,2013,34(2):220—228. [8] 罗孝桓,刘巽锋,汪玉琼,等.贵州威宁地区玄武岩铜 矿地质特征[J].贵州地质,2002,19(4):215-220. [9] 张胜泽,袁月琴,张正荣.威宁一水城铅锌地质特征及 成矿条件分析[J].贵州地质,2012,30(4):266—269. [10]ZHANG P,DENG Q,ZHANG G,et a1.Active tectonic blocks and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continent of China『J].Sci— 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2003,46(2):13-24. [11] 国家地震局.中国历史强震目录[M].北京:地震出 版社,1995. [12] 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中国近代地震目录:公元 1912年一199O年:MsI>4.7[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9. [13]谢毓寿,蔡美彪.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5. [14] 熊继平.湖北地震史料汇考[M].北京:地震出版社, 1986. [15] 张荣强,周雁,汪新伟,等.贵州西南部威一紫一罗断裂 带构造特征及演化[J].地质力学学报,2009,15(2):178— 189. [16] 王尚彦.贵州的断裂与地震[J].地质力学学报, 2016,22(3):430-438. 收稿日期:2018—04—03;修回日期:2018—04—03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垭都一紫云断裂对地震的控制 作用研究”(黔科合支撑[2017]2818号),“贵州省T程防震研究院 地震地质院士工作站”(黔科合平台人才[2016]5601号)。 作者简介:纪星星(1989一),男,硕士研究生,T程师,研究方向:地 震地质。
本文发布于:2023-12-06 07:11: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8179052372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贵州省威宁地区地震分布与发震断裂探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贵州省威宁地区地震分布与发震断裂探讨.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