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6日发(作者:简单人物画)
课外古代诗词诵读《四块玉-别情》一等奖创新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四块玉·别情》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元曲的能力。
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元曲中隽永的意蕴。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蕴涵在元曲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教学难点
感受元曲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诵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正当南宋诗人在浅吟低唱祸慷慨悲歌的时候,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所喜爱的胡乐与中原地区的里巷之歌相结合,形成了词以后的又一种变体诗歌形式-------“曲”。
曲萌生于金,繁盛于元,故称“元曲”,元曲代表着一个时代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汉卿的[南吕]《四块玉 别情》。
走近元曲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2、 元曲的组成
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
一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二是散曲,包括套曲和小令。
“散曲”是和“杂剧”相对存在的。杂剧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 动作等;散曲则是广义的诗歌,分抒情和叙事两大类。
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
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
元杂剧:
主要代表作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等
主要代表作品:《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
散曲:包括套曲和小令
主要代表作家:马致远、张可久等
主要代表作品:《四块玉 别情》、《天净沙 秋思》等
元曲四大家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山西临汾附近)人。是元杂剧后期的重要作家。《录鬼簿》说他曾“以儒补杭州路吏,为人方直,不妄与人交。名闻天下,声彻闺阁,伶伦辈称郑老先生者,皆知为德辉也”。他写过杂剧十八种。今存《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等八种。
关汉卿。号已斋。大都人。亦说祁州、解州人。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白朴,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卒年不详。祖籍奥州(山西河曲)。他幼年时值金国覆亡,饱经兵乱,赖诗人元好问多方扶持,并教他读书。金亡后流寓真定。真定是当时北方一个重要戏剧演出地点。在大都时,他曾和关汉卿共同参加过玉京书会,并到过汴梁、杭州等戏剧演出较盛的地方。晚年寄居南京。今存有杂剧《墙头马上》、《梧桐雨》二种。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他少年时追求功名,未能得志。曾参加元贞书会,与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等合写《黄粱梦》杂剧。明初贾仲明为他写的《凌波仙》吊词,说他是“万花丛里马神仙”。元人称道士做神仙,他实际是当时在北方流行的全真教的信徒。《录鬼簿》说他曾“任江浙行省务官”。晚年退隐田园,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的生活。他的逃避现实的厌世的态度大大影响了他的创作成就。作品除散曲外,今存杂剧《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七种。
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三、作者简介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大都(今北京市)人,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曾任太医院尹。与戏曲作家杨显之,散曲作家王和卿、杂剧女演员珠帘秀等交游,系大都杂剧写作组织玉京书会的最重要作家,也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戏剧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另有小令五十七首,套数十三篇。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后世称关汉卿为“曲圣”。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
1、元初为杂剧之始;
2、关汉卿的杂剧创作从数量、质量方面奠定了元杂剧繁 荣的基础;
3、关汉卿强烈的现实性、战斗性奠定了基础;
4、关汉卿杰出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元杂剧完全成熟的基础。
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1958年,曾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开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同年6月28日晚,国内至少100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
1、从人物的形象塑造看,他在杂剧里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元
杂剧的人物画廊增添了色彩。
2、关汉卿善于通过尖锐矛盾冲突,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道德情操。
3、关汉卿善于扣紧人物的身份、地位、遭遇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并在突出人物性格的主
要方面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4、从结构布局看,关汉卿善于紧扣作品的主题,采用环环紧扣和步步进逼的结构手法设
计场面和安排人物。如《救风尘》
5、从语言运用看,语言大都从有利于演出和观赏着眼,追求自然质朴、真切美听的风格。
对关汉卿的评价
伟大的戏剧家
著名的杂剧作家高文秀被称为“小汉卿”,杭州名作家沈和甫被称为“蛮子汉卿”。
元杂剧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有人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
卓越的散曲家
他一生共写小令六十二首,套曲十八套,都是元曲的佳品。后世称关汉卿为“曲圣” 四、解题
我国古代音乐把调节器式叫保重宫调。 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以琵琶四弦定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他的都调,共得二十八宫调。
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十二种。每一种宫调均有其音律风格,故对于调子的选择,往往有一定的习惯。
四块玉·别情 曲牌名 + (曲名、曲的题目)
初读课文
[南吕] 四块玉·别情
元 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 注释: 杨花雪:形容杨花像雪一样飘洒而洁白。
2. 大意:
自从那天送你远去,我心里总是对你难舍难分,对你的满腔思念的情意在心中萦绕。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与你相见,好让我不在相思。记得送别时我斜倚着柳树下的栏干目送你远行。片片像雪一样洁白的柳絮,落在我向你挥别的衣袖上。你的身影已看不见了,只见弯弯曲曲的小溪向东流去,重重的山峦遮住了你运得的道路,心上的人他真的走远了。
五、 赏析
1、“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该女子怎样的情感?作者如何来表现该女子的情感的?
明确:直抒胸臆的方法。
“自送别”交代所写事件。“难舍” 刻画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从别后说起,点明送别爱人之后难以割舍的心境。
以”一点“与”几时“对举,表现女子爱得深、爱得真、爱得缠绵。
作者以主人公——一名与爱人分离的女子口吻写来,直抒其缠绵的相思、真挚的爱情。曲从别后说起,口气虽平易,然送别的当时,既觉“难舍”,过后思量,心绪自然无法平静。说“相思”只“一点”,似乎不多,但又不知“几时”能绝,这就强调了别情缠绵的一面。
2、“凭栏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飞絮的杨花,描绘了一幅感伤凄迷的氛围。运用了“以景衬情”的表现手法。
这四句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四句寄情于景描绘了一幅令人心痛欲碎的情境。女子痴立目送爱人离去,无奈杨花飘落挡住她的视线,她用衣袖拂去杨花。“拂”的动作流露出女子目送爱人急切的心情。然而杨花虽被拂去了,但“溪又斜,山又遮”,曲折的小溪、重叠的高山挡住了女子的视线,终于看不到爱人远去的身影。离别的沉痛之情,全凝聚在“人去也”这一离愁之痛的长叹中。
表达了对爱人想见而不可及的情感离别的沉痛之情。
“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一语双关。“杨花雪”明写如白雪般的柳絮,暗写萦绕心头的对情人的相思之情。此曲写女子对情人的相思之情。女主人公送别自己的情人后,情人在心中仍驻留难忘,令人痛苦欲绝。想登高眺望他离去的背影,但终被关山阻隔,这更使她肝肠寸断,在此处,外在自然景物并非主人公心情的寄托,它只是更加强化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5、同样是抒发依依惜别之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与后四句“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在抒情形式上有什么区别?
明确:前三句:直接抒情——直抒其缠绵的相思、真挚的爱情。
后四句: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层层设障,强化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6、这首曲子,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写了杨花、溪、山等景物。
7、这首曲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的?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以景衬情,化情入景。作者通过层层设障的方法,不断变换景物,动态地表现出女
子无限哀愁的心境。
8、这首小令可分为几个层次,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在表达思想感情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层写女子藕断丝连难以割舍的相思之苦,用直抒胸臆的方法。
第二层是写女子惆怅痴立极目远送的眷念之愁。用以景托情的方法,言尽而意不尽。
作用:不用静止的叙述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而是运用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的相思之深相思之苦;亦不用静态的景来衬情,而是不断地变换景物来表现人物的相思之愁。
六、深入探究
从句式运用的角度分析《四块玉·别情》首句与尾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首句用问句形式,表明女子相思之苦“几时绝”突出相思的缠绵,无法忘怀。尾句用感叹句肯定句式,仿佛女子在痴立等待中遥望完全无望的痛苦哀叹。
教师总结主旨:
这首小令描写离别情绪,表现了多情女主人公送别情人凭栏望远、依依不舍的相思之情。
七、 拓展训练
1.“杨花雪”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2.关于这首散曲的理解,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抒写离别之情的散曲。
B.“难舍”、“相思”等词语点明了离别后女子的感情。
C.两处“又”强调了女子的相思之情。
D.写“杨花雪”、“溪”、“山”,是为了点明女子看到的景物。
参考答案:1.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 2.D
八、课堂小结
这首小令,用准确、凝练的文字写已别、刚别的相思之情,入木三分地写出一位深情女子送别心上人时的情态和意绪,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受。
“一点相思几时绝”是全篇的重心,它强调了别情的缠绵,使之成为全篇描写和抒情的基调,也是前三句显得十分形象。
总之,《四块玉别情》围绕着“相思”,以言来传相思之深,以行来绘相思之苦,把一位女子波浪翻滚似的不平静的心情及浓烈的相思之情表现出来。
九、布置作业
1、将此曲扩写成一篇散文。
2、背诵。
十、板书设计
杨花、小溪、山
情景交融 离别情绪
依依不舍的相思之情
本文发布于:2023-12-06 07:01: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8172791125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课外古代诗词诵读《四块玉-别情》一等奖创新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课外古代诗词诵读《四块玉-别情》一等奖创新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