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

更新时间:2023-12-06 01:19:23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6日发(作者:含有月字的成语)

-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 1

1.1 总体目标 ........................................................................................................................................ 1

1.2 规划理念 ........................................................................................................................................ 1

1.3 规划原则 ........................................................................................................................................ 2

1.4 规划依据 ........................................................................................................................................ 3

1.5 规划范围 ........................................................................................................................................ 6

1.6 规划期限 ........................................................................................................................................ 6

第二章 规划条件 .......................................................... 7

2.1 规划背景 ........................................................................................................................................ 7

2.2 自然地理 ........................................................................................................................................ 7

2.3 社会经济 ........................................................................................................................................ 8

2.4 资源条件 ........................................................................................................................................ 8

第三章 功能区划 ......................................................... 11

3.1 原则和技术 .................................................................................................................................. 11

3.2 严格保护区(I区) .................................................................................................................... 12

3.3 重点保护区(II区) ................................................................................................................... 12

3.4 一般保护区(III区).................................................................................................................. 13

3.5 亚区(IV区) ............................................................................................................................. 13

3.6 外围控制地带(V区) ............................................................................................................... 14

3.7 功能区管理措施 .......................................................................................................................... 14

第四章 自然保护规划 ..................................................... 18

4.1 保护目的和原则 .......................................................................................................................... 18

4.2 保护类型划分标准 ...................................................................................................................... 18

4.3 保护对象及价值 .......................................................................................................................... 19

4.4 威胁因子分析 .............................................................................................................................. 21

4.5 分区保护管理 .............................................................................................................................. 24

4.6 环境监测 ...................................................................................................................................... 27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第五章 文化保护规划 ..................................................... 29

5.1 保护对象 ...................................................................................................................................... 29

5.2 文物保护 ...................................................................................................................................... 29

5.3 文化空间保护 .............................................................................................................................. 31

5.4 文化多样性保护 .......................................................................................................................... 33

第六章 社区规划 ......................................................... 35

6.1 规划目标 ...................................................................................................................................... 35

6.2 社区地位 ...................................................................................................................................... 35

6.3 社区社会发展指导原则 .............................................................................................................. 35

6.4 社区经济发展指导原则 .............................................................................................................. 36

6.5 社区文化发展指导原则 .............................................................................................................. 36

6.6 社区新型产业布局 ...................................................................................................................... 37

6.7 社区协调机制 .............................................................................................................................. 37

6.8 社区调控机制 .............................................................................................................................. 38

6.9 社区公共服务规划 ...................................................................................................................... 39

6.10 社区公共基础设施规划 ............................................................................................................ 39

第七章 生态旅游规划 ..................................................... 42

7.1 规划目标 ...................................................................................................................................... 42

7.2 旅游业发展背景 .......................................................................................................................... 42

7.3 市场条件 ...................................................................................................................................... 43

7.4 可进入性 ...................................................................................................................................... 44

7.5 容量控制 ...................................................................................................................................... 45

7.6 游憩主题 ...................................................................................................................................... 47

7.7 生态旅游产品 .............................................................................................................................. 47

7.8 住宿接待 ...................................................................................................................................... 49

第八章 设施规划 ........................................................ 51

8.1 设施规划目标 .............................................................................................................................. 51

8.2道路交通规划 ............................................................................................................................... 51

8.3 通讯规划 ...................................................................................................................................... 53

8.4 给排水规划 .................................................................................................................................. 54

8.5 电力规划 ...................................................................................................................................... 54

8.6环卫设施规划 ............................................................................................................................... 55

8.7 防灾及安全规划 .......................................................................................................................... 57 第九章 解译系统规划 .................................................... 59

9.1 规划目标 ...................................................................................................................................... 59

9.2 引导标识子系统 .......................................................................................................................... 59

9.3 教育解说子系统 .......................................................................................................................... 61

9.4 解译设施 ...................................................................................................................................... 64

9.5 解说线路规划 .............................................................................................................................. 64

附件2:梅里雪山资源价值评价 ............................................. 97

1、资源价值 ....................................................................................................................................... 97

2、资源特征 ....................................................................................................................................... 98

3、资源分类 ....................................................................................................................................... 98

4、资源重要性评价 ........................................................................................................................... 99

第十章 管理计划 ........................................................ 66

10.1 基本任务 .................................................................................................................................... 66

10.2 管理体制框架 ............................................................................................................................ 66

10.3 自然资源管理 ............................................................................................................................ 67

10.4 文化资源管理 ............................................................................................................................ 71

10.5人为活动管理 ............................................................................................................................. 74

10.6 商业计划 .................................................................................................................................... 77

10.7 季节性开放 ................................................................................................................................ 79

10.8 盈利点 ........................................................................................................................................ 79

第十一章 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 82

11.1目标分析...................................................................................................................................... 82

11.2 内容剖析..................................................................................................................................... 83

11.3 环境现状及主要问题 ................................................................................................................. 86

11.4 环境影响识别 ............................................................................................................................. 87

11.5 减缓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 ..................................................................................................... 89

第十二章 附则 .......................................................... 90

12.1成果组成 ..................................................................................................................................... 90

12.2实施日期 ..................................................................................................................................... 90

12.3解释权 ......................................................................................................................................... 90

附件1:德钦县旅游市场分析及预测 ......................................... 91

1、旅游市场规模及预测 ................................................................................................................... 91

2、旅游市场结构特征分析................................................................................................................ 91

3、海外市场分析 ............................................................................................................................... 96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第一章 总则

1.1 总体目标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以保护梅里雪山珍贵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为根本任务。同时,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将为公众提供休闲娱乐,环境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机会,以增强人们对梅里雪山壮美风光和奇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建设将充分重视当地社区居民的利益,通过改善社区基础设施,实行社区参与制度,发展社区医疗、教育和卫生水平,合理调整传统产业结构,减小社区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等措施,真正实现梅里雪山资源保护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1.2 规划理念

为了实现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建设的总体目标(见1.2),梅里雪山作为云南省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8大片区之一,《香格里拉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将以《云南省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第八条(2006)之规定为基本方针,即 “(规划)应有利于保护其地质遗迹、生态演变过程、自然美学价值、生物多样性及濒危物种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有利于保护文物古迹和自然环境,尊重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在《香格里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拉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中始终坚持 “尊重人的价值,尊重自然的价值”这一基本理念。

“尊重人的价值,尊重自然的价值”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尊重人的价值”本质上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即“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尊重自然的价值”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

坚持“尊重人的价值,尊重自然的价值”的规划理念是一种正确的、超前的国家公园科学发展理念。反映出云南省委、省政府打造建设一个服务于“公众娱乐、科学研究和公众教育”的“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区友好型”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家公园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客观要求,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政府职能部门应该把自身塑造成为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建设者,是梅里雪山资源的管理者,也是梅里雪山旅游者、朝圣者和社区居民的服务者。

1.3 规划原则

1.3.1 保护优先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建设始终以保护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最为珍贵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及其价值为宗旨。本规划所指的“保护..”的具体含义是指包含三层含义:

 是指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规划、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营不能损害梅里雪山区域内珍贵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及其价值;

 国家公园区域内的各族少数民族社区自身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能危害梅里雪山资源及其价值;

 国家公园的游憩和公众教育不能有损梅里雪山资源及其价值。

1.3.2 可持续性

梅里雪山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5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其一,为当地社区居民提供各种产品,如食物、燃料、纤维、洁净水的供给功能;其二,为人类提供维持空气质量、调节气候、控制侵蚀,防洪抗旱等的调节功能功能;其三,通过丰富精神生活、发展认知、休闲娱乐,以及美学欣赏等方式而使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非物质效益的文化功能;其四,生产和支撑其它服务功能的基础功能,如初级生产、制造氧气和形成土壤等的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支持功能;其五,为当地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保持梅里雪山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增强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对于当地和下游湄公河流域的中国和其它国家提供了生态屏障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建设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必须能够确保梅里雪山五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完整性;确保梅里雪山资源及其价值能够为当代人及后代所享用。

1.3.3 政策工具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是在现有国家法律法规框架基础上,构建出一套完整的政策性分析工具,来解决未来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为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性原则,同时为国家公园具体的实践活动保留了一定的弹性。

1.3.4 区划管理

《香格里拉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采用了多目标适应性分析技术(Multi-criteria Evaluation)对梅里雪山进行了科学的功能区划。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实行严格的功能区划管理,通过一套严格的功能区划管理制度框架实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双重目标。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强调实现国家公园多方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鼓励社会各界对国家公园进行可持续利用,包括在规定区域中的开展的特许旅游服务项目、有限的生态农业和畜牧业项目等。另一方面,实行严格资源区划管理政策,即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各个功能区域范围内,禁止有损梅里雪山资源及其价值的林业、采集业、矿业、水电业和旅游业等商业性利用。

1.3.5 社区参与

切实尊重梅里雪山地区各少数民族人民拥有等同的权利,确保各少数民族能够自主选择其发展模式的前提下,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必须始终坚持最为广泛的社区协商制度,解决国家公园建设、资源保护、游憩管理和运营,以及社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现社区均衡受益。

1.3.6 尊重文化

尊重梅里雪山地区各民族社区居民传统上的资源和土地的使用权,尊重梅里雪山神山文化的传统。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建设不能危及梅里雪山神山文化在藏族人民心目中神圣的、不可动摇的地位。

1.4 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年10月28日通过,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12 月26 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89 年12 月26 日公布实施)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通过,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修正)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正)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7)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正)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进行第二次修订,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进行第二次修正,2007年12月29日起施行)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08年4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正)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10月9日国务院令第167号发布,自1994年12月1日起施行)

13) 《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9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74号)

14)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12月24日国务院第十二次常务会议通过,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15) 《森林防火条例》(1988年1月16日国务院公布,自1988年3月15日起施行)

16) 《云南省旅游发展规划》(2001年云南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审批,2002年4月实施)

17) 《云南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2005年12月云南省旅游局编制)18) 《云南省旅游条例》(2005年5月27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自2005年8月1日起施行)

19) 《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云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00年5月26日审议通过,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

20) 《云南省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05年5月27日通过,自2005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年7月1日起施行)

21)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199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批准,自批准之日起施行)

22)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大纲》(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2年6月26日颁布,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23) 《旅游规划通则》(2003年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自,2003年5月1日实施)

24)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批准,自1989年4月1日起施行)

25)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2007年7月25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2007年7月25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

26) 《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建筑等修缮工程管理办法》(1986年7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布,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27) 《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1990年2月20日国家旅游局颁布,自1990年3月1日起施行)

28)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2000年2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颁布并实施)

29) 《云南省三江并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管理规定》(1999年12月21 日省人民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通过并实施)

30)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规划(2007-2020年)》(云南省林业厅,2007年12月)

31) 《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发展规划(纲要)》(昆明大学旅游研究所,2003年)

32) 《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2001年6月)

33) 《迪庆藏族自治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迪庆州旅游局、云南城乡规划设计院,2002年8月16日)

34) 《德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及到2010年规划纲要(送审稿)》(2000年8月)

35) 《德钦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德钦县旅游局,2003年)

36)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德钦县旅游局,1999年5月)

37)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德钦县旅游局, 2000年5月)

38) 《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梅里雪山景区总体规划》(2002-2020)》(云南建设厅、迪庆州人民政府、清华大学资源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所,

2002年8月)

39)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区雨崩旅游区旅游调研报告》(德钦县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人民政府,2004年6月)

40)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雨崩生态旅游景区开发策划纲要》(雨崩旅游区规划策划课题组,2004年8月)

41)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雨崩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云南大学旅游研究所、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2007年2月)

42)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1999年11月10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联合发布,2001年1月1日实施)

43)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2002年12月24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03年7月1日实施)

44)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002年4月26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 2002年6月1日实施)

4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1996年10月1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自批准之日起实施)

46) 《旅游厕所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8973-2003)(2003年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03年5月1日实施)

47)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2003年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03年5月1日实施) 48) 《外国人在华死亡后的处理程序》(2008年3月14日民政部、公安部、外交部颁布,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49)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2007年2月1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布,2007年2月1日起实施)

50) 《迪庆州旅游景区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迪庆州旅游局,2003年颁布)

51) 《德钦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德钦县人民政府,2005年1月1日实施)

52)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大会第十七届会议于1972年11月16日在巴黎通过)

53) 《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年6月1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内罗毕通过,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

54) 《保护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化公约》(2005年10月2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三届大会通过,自即日起实施)

55)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计划(2006)》(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2006年)

1.5 规划范围

根据《迪庆州旅游局关于要求界定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范围的请示(2008第53号)》、《梅里雪山景区管理局关于要求明确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区域界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限的请示(2008第17号)》,以及《迪庆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界定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范围请示的批复(2008第21号)》等文件确定的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范围是:东至国道214线和德维公路(含滇藏文化带),西至梅里雪山山脊线省界,南以燕门乡与云岭乡界为界,北以外转经路线说拉垭口以北第一道山脊线为界。国家公园规划面积961.281km2,占德钦县总面积的12.5%左右。包括德钦县升平镇、云岭乡、佛山乡的16个自然村,现有农户2600户约13000多人。

 东部最远点位置为:E98°52'41.16",N28°26'30.73";

 西部最远点位置为:E98°37'29.16",N28°23'51.76";

 南部最远点位置为:E98°46'12.64",N28°2'16.71";

 北部最远点位置为:E98°41'41.18",N28°40'56.73"。

1.6 规划期限

《香格里拉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设定的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建设适用期限为2008年至2020年,分为近、中、远三期完成。近期建设目标实施期限为2008年至2010年,中期建设实施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远期建设目标实施期限为2015年至2020年。 第二章 规划条件

2.1 规划背景

香格里拉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建设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区管理条例》、《云南省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管理条例》、《迪庆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对梅里雪山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及其价值进行保护和管理的一种有效模式。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建设是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以及以“国家公园”建设为龙头的旅游“二次创业”的战略需要。

云南省自1958年开始筹建第一个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以来,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至2006年底云南省已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84个,面积301.4万hm。,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7%,使105个典型森林生态系统,85%的珍稀特有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规划》,云南省林业厅2007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省相继颁布《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云南省珍贵树种管理条例》、《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云南省林地管理办法》等相关地方性法规,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2008年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保护国际、高山研究所等国际环保组织,以及云南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亚洲国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际河流中心等国内民间环保组织的代表就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展开对话与交流,并发布《云南省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丽江宣言(2008年2月)》。《宣言》明确提出“启动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地、高原湿地等自然资源管护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国家公园”保护模式”,并将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全省全局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云南省省委省政府将在“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工作力度,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高起点、高标准扶持云南省国家公园体系建设,最终把云南省国家公园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世界著名旅游胜地,使云南省国家公园建设事业成为我国珍贵自然遗产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保护的典范。

2.2 自然地理

梅里雪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云南最西北端,是云南与西藏的交界地。地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江并流横断山腹心地。梅里雪山北连西藏阿冬格尼山,南与碧罗雪山相接。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是云南省第一高峰。梅里雪山季节分明,植被垂直分异明显。梅里雪山距德钦县城升平镇约10km。东与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相望,西北、西南分别与迪庆州维西县、怒江州兰坪县接壤,南侧与大理州剑川县相邻。梅里雪山所在地是内地通往西藏、印度、尼泊尔的重要枢纽,历史上就是我国连接东南亚国家的陆上通道【详见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附图《区位关系图》】。 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梅里雪山特殊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多样性特征。梅里雪山分布有世界上罕见的低纬度、高海拔季风海洋性现代冰川,包括明永、斯农、纽巴和浓松等。明永冰川从海拔6740m卡瓦格博雪峰呈弧形向下铺展到2600m的原始森林地带,绵延11.7km,平均宽度500m,面积为13km2,是我国纬度最南冰舌下延最低的现代冰川。

梅里雪山自然生态环境保存良好,代表了澜沧江干热河谷典型的多样性自然地理特征。从海拔2200m的澜沧江河谷到6740m的卡瓦格博峰,巨大的海拔梯度和多变的地理环境为多种完整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物种提供了独特的生态环境。使该地区成为横断山脉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乃至世界上生态系统保持完整,生物多样性独特和丰富的重要地区之一。

2.3 社会经济

梅里雪山是云南省藏族为主的各少数民族栖息地。长期以来各少数民族的先民就生活在梅里雪山及其周边地区,留下了世世代代的生存痕迹,创造出与梅里雪山自然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天人合一”的多民族文化,也将深厚的文化意蕴赋予了梅里雪山。同时,独特的传统文化为保护梅里雪山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物种多样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地域偏远,自然条件恶劣,德钦县历史上历来都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德钦县大力发展农业、畜牧业、种植业、矿电产业和旅游业,社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会经济有所发展。2005年德钦县生产总值达34887万元。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29.7%;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7538万元,增长54.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亿元,增长53.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78万元,增长28.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24元,增长12%。

 “十五”期间(2000年至2005年),德钦县生产总值累计净增24040万元,年均递增26.3%;五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25969万元,年均递增49.6%;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5565万元,年均递增21.2%。

 完成交通建设累计投资62908万元,214国道改造以及德维公路工程相继竣工,县乡公路里程不断增加。

 德钦县先后开发投产了阿东河二级、羊拉丹达河、格亚顶等一批电站,电力建设稳步推进。

 水利建设投入加大,全县水利化程度由“九五”的30%提高到达35%。

 以葡萄为主的生物产业发展迅速,葡萄规模种植初见成效,总产值达到154.8万元。

 矿业开发进程加快,羊拉里农铜矿、佛山江坡铁矿进入实质性开发。“十五”期间,完成矿业固定资产投资17586万元。

2.4 资源条件 “梅里雪山是反映了地球演化主要阶段的杰出代表地和具有特殊意义的生物和生态演化的代表地,具有显著的生物多样性,是多种濒危物种的栖息地。该地区具有十分独特的地理、气候、地貌条件,高度集中地反映了地球多姿多彩的生物生态类型和独特的自然景观美。另一方面,该区域的怒江、澜沧江地区是藏族、傈僳族、怒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多种宗教信仰、多种生产生活方式和多种风俗习惯并存的汇聚区,也是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 世界遗产委员会2005)。

梅里雪山的资源种类极为丰富,包括雪山、冰川、峡谷、高山流石滩、河流、湖泊、温泉、瀑布、植物群落、珍稀濒危动植物、村落、寺庙、转经、茶马古道遗迹,以及众多独具特色的节假庆典、民族民俗、宗教礼仪和神话传说等内容。 在景观、科学研究、物种保护、文化资源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2.4.1 景观价值

梅里雪山独特的风景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区内景观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宏伟性和区域文化特性方面。此区域集雪山峡谷、高山湖泊、冰川草甸、珍稀动植物、丹霞泉华等自然景观和藏族村落、寺庙等人文景观于一体,景观内容极其丰富;区内的雪山、冰川、峡谷、河流等景观集雄、奇、秀、险,具有极其震撼人心的视觉感染力;梅里雪山朝山转经、节假庆典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等民俗活动和藏族的村落、寺庙等人文景观有相当大的区域特性,也极具观赏价值。因此,壮丽雄伟的梅里雪山雪峰,低纬度冰川与神奇的宗教传统和当地独特的神山文化融为一体,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和公众教育价值。

2.4.2 科研价值

梅里雪山资源丰富,对于地质学、生物学、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中在地质研究方面,梅里雪山典型的地质学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梅里雪山位于特提斯构造与演化历史、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横断山巨型陆内造山带形成、青藏高原隆升等地球演化历史重要阶段和重要事件的关键性地域内,是高山地貌类型和演化过程的杰出代表地区之一。在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主要体现在该地区是几十种珍稀和濒危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并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动、植物标本模式的产地之一,也是亚洲大陆动物的分化中心和起源中心地的一部分。迄今为止,有关各方尚未对梅里雪山地区野生动物进行过系统的调查研究,所以有许多神秘面纱尚待科学家们前去揭开。

2.4.3 物种价值

梅里雪山地区具有极其众多的生物物种,以及多种生物类型的垂直分布上。梅里雪山大峡谷从澜沧江江面至卡瓦格博峰的接近4000m的高差造成了该区域内不同地段的光照、温度、湿度、降水、土壤等因素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峡谷内不大的区域内形成了极其复杂多样的小环境,从而为具有不同环境要求的众多生物种类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众多水质良好的河流和湖泊也为水生和陆生生物提供了必要的栖息地和充足的水源。在这里有喜干热的河谷灌丛,也有在雪线附近适应寒冷环境生长的高山草甸和杜鹃;既有丰富的淡水鱼类,也有小熊猫等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既有成片的侧柏林,也有单株生长的各种珍稀植物类型。

2.4.4 文化价值

梅里雪山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该区域内藏族的村庄、寺庙和节假庆典、民族民俗、宗教礼仪、以及神话传说等的丰富内容上。梅里雪山在藏族的文化和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神山有关的转经活动、神话传说和宗教礼仪、歌舞、说唱等民俗活动,以及雕塑、绘画等物质资源的建造都极富特色。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第三章 功能区划

3.1 原则和技术

国家公园分区规划,也称“功能分区”或“功能区划”,主要是指以生态系统和文化资源的完整性和价值为标准对国家公园进行空间上的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规则,即按照国家公园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目标来划分国家公园的内部结构的方法和标准。

由于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区、森林公园具有不同的建设和管理目标,我国现有相关功能分区体系难以适用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功能分区规划。《香格里拉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在充分参考《普达措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05)》和《老君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07)》,谨慎借鉴美国国家公园(Management Policies 2006 of National Park

Service)、澳大利亚国家公园(Park Zoning-Namadgi National Park Plan of

Management)和新西兰国家公园(Management Policies 2006 of Tongariro

National Park)功能区划的经验和方法,采用先进的多目标适应分析(Multi-criteria evaluation)功能分区技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05)》、《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1996)》、《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大纲(200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1999)》、《旅游规划通则(2003)》、《云南省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2006)》等相关法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规规定的功能分区总体框架下,确立了下列功能分区原则,作为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功能分区的依据:

 代表性景观为核心 梅里雪山壮丽的自然景观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最为突出的特征,也是梅里雪山神奇宗教文化和独特民俗文化的载体。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功能分区应该重点保护梅里雪山雪峰、冰川为特征的代表性景观为核心任务;

 生态系统完整性 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保障梅里雪山珍惜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物质基础,国家公园应确保梅里雪山高山生态系统、河谷生态系统等重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 保护资源的文化价值 梅里雪山雪山、冰川、森林、高山湖泊、岩石、岩洞等许多自然事物对于当地居民和外来朝圣者具有珍贵的文化价值,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必需在空间上保护这些资源及其文化价值;

 控制资源的传统利用 目前对梅里雪山自然资源保护威胁最为突出的威胁时来源于当地社区日益增长的对梅里雪山自然资源的需要。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须在功能上确立社区在有限的传统资源利用空间,控制并减小社区对重要自然资源的利用,从而保护梅里雪山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

以此为基础,在对梅里雪山保护对象的分布特征、保护要求,影响及威胁因子、社区发展和旅游业发展进行多目标适应性分析之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在功能上划分为5个区和其中包括3个基本分区、1个亚区、1个外围控制地带,见表3-1【详见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附图《功能分区图》】。

表3-1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功能区一般性说明

序号 名称 面积km2 比例(%)

功能区管理

资源保护强度 利用

I区 严格保护区 118.49 12.30% 严格保护 几乎禁止

II区 重点保护区 612.66 63.80% 定向保护 局部轻微利用

III区 一般保护区 175.8 18.30% 定向保护 局部利用

T1区 传统利用亚区 30.89 3.20% 定向保护 一般利用

IV区

T2区 特殊使用亚区 - - 逐步取缔 逐步取缔

T3区 公园服务亚区 6.74 0.70% 一般性保护 充分利用

T4区 野外服务亚区 15.28 1.60% 定向保护 局部利用

总计 960 100.00% — —

V 外围控制带 820 — 一般性保护 有限利用

3个基本分区在基本保护功能上承袭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分区管理体系。严格保护区严格对应于核心区,强调国家公园核心资源的绝对保护,在功能保护原则和措施上与传统核心区一致;重点保护区在保护功能上对应于缓冲区,在利用功能上较传统缓冲区宽,除了从事科学研究和观测活动之外,国家公园的重点保护区还强调了国家公园的公众教育、教学实习、生态旅游和游憩功能;一般保护区在功能上对应于传统试验区,除了能够开展重点保护区规定的利用之外,还能够开展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3.2 严格保护区(I区)

严格保护区主要包括梅里雪山全部的冰川区域及冰川外围2km的控制带;海拔4500m以上的雪山、高山流石滩、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等地表特征和生态系统。面积118.49km2,占总面积的12.3%。

严格保护区是梅里雪山保存完好,几乎没有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能够保持自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是梅里雪山自然资源代表性、典型性样本存在区域。严格保护梅里雪山功能I区内的冰川、雪山景观,保护梅里雪山高山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是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的首要任务。

3.3 重点保护区(II区)

重点保护区主要包括梅里雪山海拔2500m至4500m的原始森林地区,面积612.66km2,占总面积63.8%。重点保护区也是梅里雪山国有林主要分布区域,也是能够很好代表梅里雪山资源特征并保持荒野状态的广大地区。目前该区域存在比较严重的放牧和采集活动,是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点区域。

减小当地社区对梅里雪山功能II区自然资源的消耗,控制区域内人为活动强度,是保护梅里雪山功能II区的针阔混交林,寒温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的主要任务,也是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近中期亟待解决的核心任务。 3.4 一般保护区(III区)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一般保护区规划范围包括澜沧江东岸的大部分地区,澜沧江西岸海拔2500m以下至澜沧江河面的梅里雪山西岸地区的低海拔部分地段,面积为 175.80km2,占总面积18.3%。这些地区自然资源敏感性一般,具有较高景观价值和休闲地产价值。

加强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功能III区道路、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减小社区生活生产废弃物对澜沧江生态系统的破坏,减小滑坡、泥石流对当地社区生命财产的破坏是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建设最迫切的任务。

3.5 亚区(IV区)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功能分区体系中,在3大保护区空间中划出来具有特殊使用功能的区域作为亚区的形式进行保护和利用。亚区是对现有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和云南省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管理体系中3大功能分区体系的补充和完善,是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对梅里雪山珍贵资源进行科学保护和利用的空间区划管理制度。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亚区分为传统利用亚区(T1区)、特殊使用亚区(T2区)、公园服务亚区(T3区)和野外服务亚区(T4区)。

3.5.1 传统利用亚区(T1区)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传统利用亚区是指分布在梅里雪山重点保护区(II区)和一般保护区(III区)之中的乡村聚落及其资源利用地。包括了现有乡村聚落及其全部的传统农业用地,以及乡村聚落社有林地带。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传统利用亚区规划面积30.89km2,占总面积的3.2%。

提高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传统利用亚区社区传统土地利用效率,发展传统生态农业,适当减小畜牧业,改善社区基础设施水平和生产生活水平是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对于传统利用亚区管理的主要目标。

3.5.2 特殊使用亚区(T2区)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特殊使用亚区是指建国后就已经存在至今的,难以改变其用途的特殊区域,例如澜沧江西岸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范围内的永支河口水电站等。这些区域零星分布在梅里雪山III区的有限范围内。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允许在一般保护区(III区)条件适合的特殊地段(海拔2500米以下)可以开展有利于国家公园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能源和其他项目,项目应依照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格的项目环境评价。新增项目用地划入特殊使用亚区。

3.5.3 公园服务亚区(T3区)

公园服务亚区是指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外围的游客集中服务接待区。这是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绝大部分旅游者住宿接待服务区,主要包括5个不同级别的专门性旅游者接待区(旅游小镇)。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服务亚区规划范围主要包括:澜沧江东岸海拔2200m至海拔3500m的局部地区;规划的5个旅游接待区是飞来寺、雾浓顶、布村、佳碧、果念等地。规划面积6.74km2,占总面积的0.7%。

3.5.4 野外服务亚区(T4区)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鼓励在严格保护区(I区)以外的区域中开展严格的生态旅游活动,鼓励多种形式的、严格控制和管理下的徒步、观光、摄影、观花、观鸟、科考等生态旅游活动。野外服务亚区分别在重点保护区(II区)和一般保护区(III区)具有不同的功能划分。这部分区域的规划面积为15.28km2,占总面积1.6%。

野外服务亚区主要为进入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重点保护区(II区)和一般保护区(III区)的徒步生态旅游者提供野外住宿服务。野外服务亚区主要依托于现有社区高山牧场,利用现有社区放牧牛棚等临时性建筑,规划建设野外宿营地。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将采取严格的旅游者管理措施在确保游客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指导性游客生态体验活动。

3.6 外围控制地带(V区)

在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规划范围以外的西面、北面、南面和东面设外围控制带;西面以梅里雪山山脊线西侧海拔4000 m的雪线为界,北面、南面和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东面以规划范围外2km基础局部地区稍加扩大或缩小,以使分界线与地质地貌(如河流、山脊等)相一致,其中,由于阿墩子古城、滇藏文化带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景观价值,并对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文化特征具有一定的意义,阿墩子古城和滇藏文化带作为外围控制地带纳入到国家公园分区体系中。外围控制带的设立对于间接保护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3.7 功能区管理措施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功能分区系统实质上是一种整体性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管理工具。每一个具体分区规定了资源保护对象、适宜的人为活动、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和标准等严格的空间管理措施。建设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必须严格遵守《香格里拉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功能分区的具体要求,在这个管理框架下才能够确保资源利用对于资源保护的影响控制在一个相互适宜、相互平衡的可以接受的范围,从而实现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资源保护和公众利用的可持续性目标。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空间分布的3个基本分区,4个亚区和1个外围控制地带采取的对于人为活动的要求(表3-2),区域性基础设施管理要求(表3-3)。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功能分区区划调整,即功能区的撤销及其性质、范围、界线的改变,必须上报云南省国家公园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并提出审批建议,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表3-2 分区人为活动管理政策一览表

活动项目

标桩立界

生态环境监控

防火、防洪

植被恢复

引进物种

管理活动 路面养护维修

解说咨询

维护治安

急救

收取门票税费

社区教育、管理

摄影摄像

观测

科研活动

采集标本

科学实验

摄影摄像

徒步行走

骑马

山地自行车

机动车观光

溜索

垂钓

游泳

漂流

旅游活动

划船

篝火晚会

歌舞集会

射击射箭

狩猎

采摘

烧烤

野营

蹦极、攀岩

严格保护区

应该

应该

应该

不适用

禁止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不适用

禁止

禁止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重点保护区

应该

应该

应该

不适用

禁止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允许

不适用

不适用

允许

允许

特定条件

允许

特定条件

应该

禁止

禁止

不适用

禁止

禁止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特定条件

禁止

一般保护区

建议

应该

应该

应该

原则禁止

应该

应该

建议

建议

不适用

应该

允许

允许

特定条件

不适用

允许

允许

禁止

允许

建议

允许

特定条件

允许

允许

不适用

建议

建议

建议

禁止

特定条件

允许

允许

允许

传统利用亚区

应该

应该

应该

应该

禁止

应该

允许

允许

建议

不适用

必须

特定条件

特定条件

特定条件

特定条件

特定条件

特定条件

特定条件

特定条件

特定条件

特定条件

特定条件

特定条件

不适用

不适用

应该

应该

特定条件

禁止

特定条件

特定条件

不适用

特定条件

特殊使用亚区

建议

应该

应该

应该

禁止

应该

不适用

应该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禁止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公园服务亚区

建议

应该

应该

特定条件

禁止

应该

应该

应该

应该

不适用

不适用

允许

允许

特定条件

允许

允许

应该

禁止

特定条件

建议

不适用

禁止

禁止

不适用

不适用

允许

允许

禁止

不适用

允许

不适用

禁止

野外服务亚区

应该

应该

应该

应该

禁止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应该

不适用

不适用

允许

允许

特定条件

允许

特定条件

应该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特定条件

特定条件

禁止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社会经济活动

建屋

修路

建水电站

建微波站

建电视塔

放牧

养殖

种植

旅游商业服务

采集

狩猎

伐木

开山采石

采矿挖沙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特定条件

禁止

禁止

禁止

特定条件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允许

允许

特定条件

特定条件

特定条件

特定条件

禁止

禁止

建议

特定条件

禁止

特定条件

禁止

禁止

允许

允许

允许

允许

允许

允许

允许

允许

允许

允许

禁止

允许

禁止

禁止

不适用

不适用

特定条件

不适用

不适用

禁止

禁止

禁止

不适用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特定条件

特定条件

禁止

特定条件

禁止

不适用

禁止

禁止

建议

不适用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特定条件

禁止

禁止

特定条件

禁止

特定条件

禁止

禁止

禁止

特定条件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表3-3分区设施建设管理政策一览表

监控

设施

管理

设施

解说

设施

交通

设施

休憩

设施

措施

资源监控设施

环境监控设施

游人监控设施

景点保护设施

行政管理设施

安全设施

导游小品

咨询中心

展览馆

艺术表演场所

原始山路

缆车索道

步道

栈道

机动车道

停车场

休息桌椅

风雨亭

严格保护区

应该

应该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重点保护区

应该

应该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特定条件

禁止

允许

局部允许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一般保护区

应该

应该

应该

应该

应该

应该

允许

允许

特定条件

特定条件

特定条件

禁止

建议

允许

允许

允许

允许

允许

传统利用亚区

应该

应该

不适用

不适用

应该

应该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禁止

应该

允许

允许

允许

不适用

不适用

特殊利用区

应该

应该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应该

禁止

禁止

禁止

不适用

不适用

禁止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公园服务亚区

应该

应该

应该

应该

允许

允许

允许

允许

允许

建议

不适用

禁止

应该

允许

应该

应该

允许

允许

野外服务亚区

应该

应该

应该

应该

应该

应该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允许

禁止

应该

应该

禁止

禁止

允许

允许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基础

设施

旅游服务设施

其它

设施

避难屋

停留集散点

电力设施

电讯设施

邮政设施

给水设施

排水设施

环卫设施

防火通道

消防设施

餐饮设施

住宿设施

购物设施

卫生设施

科研实验设施

社会民俗设施

宗教礼仪设施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应该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建议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特定条件

禁止

禁止

允许

允许

建议

建议

不适用

建议

建议

建议

建议

建议

建议

建议

建议

建议

允许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允许

允许

允许

建议

建议

建议

建议

建议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特定条件

应该

应该

应该

应该

应该

应该

应该

不适用

应该

必须

必须

应该

必须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允许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特定条件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第四章 自然保护规划

4.1 保护目的和原则

梅里雪山植被垂直带保存完整,是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和世界温带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分布有从干暖河谷底部沿江的干暖河谷灌草丛生态系统、中山和亚高山的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亚高山灌丛生态系统、亚高山草甸生态系统,高山草甸生态系统、高山流石滩等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其中,亚高山针叶林主要由丽江云杉林和长苞冷杉林组成,是滇西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保护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确保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区域内现有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不受损害,这是贯穿于国家公园开发和建设各个环节的基本原则。

保护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是指国家公园的开发与建设必须切实保护梅里雪山自然景观和各自然生态系统的原始性、完整性和稳定性,切实保护该区域生物物种赖以生存的生境,才能够长久保护好该区域的景观、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多样性。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这一基本原则贯穿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开发和建设的整个过程之中,也是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目标。而梅里雪山高山生态系统是需要重点保护的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生态系统。

其次,保护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是指国家公园的开发与建设必须切实重点保护梅里雪山地区的珍稀濒危物种,尤其是保护当地特有种和稀有种及其自然生境。其中包括中国濒危动物马麝、黑麝、喜马拉雅麝三种麝类;岩羊、矮岩羊、盘羊三种山羊;马鹿、麋鹿(俗称水鹿)及苏门羚、赤斑羚等多种有蹄类。列入濒危保护对象的裸子植物有油麦吊杉、长苞冷杉、澜沧黄杉、云南红豆杉(即喜马拉雅红豆杉)、篦子三尖杉、云南榧树;被子植物有水青树、三七属、牡丹属、兰科植物的高山属种及稀有的延龄草属、乌头属、大黄属;珍贵野生药材和菌类包括虫草、羊肚菌、松茸等。

最后,保护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壮丽的自然景观及其美学价值。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雪山、冰川、纵谷、植被和气候构成了梅里雪山壮美景观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构成梅里雪山整体形象的要素。对梅里雪山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对梅里雪山地区社区进行引导性发展是保护梅里雪山自然景观的客观要求。

4.2 保护类型划分标准

根据保护物种和群落的特殊性、濒危程度、实用性的优先原则,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中,梅里雪山植被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划分出不同保护价值的类型。

i. 某一植被类型的稀有性。

ii. 某一植被类型的特有性。最高等级是在本区域是特有,其次是滇西北特有,再其次是云南特有(本区域特有的往往就是滇西北和云南所特有的);

iii. 某一植被类型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即某一植被类型对于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提供生态可持续性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iv. 某一植被类型作为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脆弱性。指植被类型易受干扰和容易被破坏的程度;

v. 群落类型中珍稀濒危物种及特有物种分布的多少;

4.3 保护对象及价值

梅里雪山的生态系统类型主要有:高山生态系统、自然森林生态系统、河谷生态系统(包括河流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等。其中高山生态系统是需要重点保护的生态系统之一。根据上述的保护原则,为了保护该区域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以及物种多样性,从生态系统、植被和物种三层次上确定了以下的保护对象。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4.3.1 保护高山生态系统(高山复合体)

梅里雪山高山生态系统能够指示全球气候变化,保持生态系统稳定和防止水土流失,具有极高的丰富且特有生物多样性,也是许多稀有动植物的栖息地,因此具有极高的美学观赏上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该生态系统是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需要重点保护的生态系统之一。受到重点保护的梅里雪山高山生态系统主要包括高山杜鹃Rhododendron灌丛、高山草甸、高山流石滩、冰雪生态系统等。

4.3.2 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包含有着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该生态系统对梅里雪山整体生态系统稳定和平衡,对调节区域气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梅里雪山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要包括寒温性针叶林、暖温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硬叶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等(见附图2)。

 寒温性针叶林 主要包括云冷杉林及少量零星分布的落叶松林,是该区域保存相对完整的自然林之一。该群落类型的主要优势种是冷杉和云杉属的种类,包括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 smithii)和川滇冷杉(Abies forrestii),以及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ensis)和油麦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 var.

camplantata)等种类。许多珍稀濒危植物和动物分布于此寒温性针叶林中,对于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主要生态功能包括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提供木材和非木林产品等,同时寒温性针叶林也是进行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的理想场所。此外,落叶松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梅里雪山群落类型,局部分布于说拉、舵通海拔3700~3900m的零星地段。落叶松林有很高的景观价值,同时落叶松林为维护高山生态系统稳定和水土流失具有很高的价值。此外该自然林生态系统是该区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为动物提供食物。

 澜沧黄杉林 此群落主要分布于明永冰川和斯农冰川海拔2600m~2900m潮湿区域,群落的高度为25m,总盖度为约95%。澜沧黄杉林是针阔混交林,分布有数量较多的珍稀濒危植物,例如澜沧黄杉、黄牡丹(Paeonia delavayi Franch. var. lutea)、滇榛、秃杉、篦子三尖杉、云南榧树;被子植物中,长喙厚朴、滇藏木兰、水青树等保护植物。澜沧黄杉林为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该自然林生态系统是该区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为动物提供食物。同样,该系统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无法用货币衡量的服务功能,如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提供木材和非木林产品等,同时也是进行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的理想场所。

 干香柏林 主要分布海拔2000~2100m的澜沧江河谷两岸,最大的直径超过2m,高度达到25m以上。这一群落是当地的圣林,柏树枝是当地和外来朝觐的人们进贡山神的香料。干香柏林具有良好的景观价值,对于水土保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干香柏还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 针阔混交林 在梅里雪山地区这一植被类型内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最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为丰富。一些保护种类主要分布在这类群落中,例如红豆杉、澜沧黄杉、秃杉、黄牡丹篦子三尖杉、云南榧树;被子植物中,长喙厚朴、滇藏木兰、水青树等等,其中云南红豆杉是国家1级保护植物,广泛分布在海拔2600~2900m,云南红豆杉、石楠群落是该区域最需要保护的针阔混交林群落。针阔混交林是梅里雪山动物的主要栖息地,许多珍稀濒危植物也分布于此,除此之外,该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提供木材和非木林产品等生态服务功能,对于维持梅里雪山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阔混交林也是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的重要场所。由于梅里雪山针阔混交林受到的人为影响干扰活动较大,局部的砍伐活动造成针阔混交林严重的片段化,因此需要重点保护。

硬叶常绿阔叶林 梅里雪山地区的硬叶常绿阔叶林主要包括壳斗科、川滇高山栎、川西高山栎及黄背栎等几个栎属植物(Quercus)树种组成硬叶栎林。该类型分布于3100~3700m,人为活动干扰较少,混有少量云杉、冷杉,群落高度可达20米,上层乔木盖度可达60~70%。该硬叶常绿阔叶林主要包括以下两群系:川滇高山栎群系

( Form. Quercus arquifolioides)和黄背栎群系 (Form. Quercus

pannosa)。川滇高山栎分布在海拔2500~3000m,黄背栎群系分布海拔3500m。硬叶高山栎林对于大陆板块运动以及喜马拉雅抬升运动研究,具有极高的地史及地质研究价值;同时硬叶高山栎林是当地许多鸟类及爬行和哺乳类动的栖息场,具有极高的生态服务功能,也是松茸的主要生境。

4.3.3 珍稀濒危动植物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见表4-1。

表4-1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名录

植物 分布 保护级别

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 Cheng et 2800~3300 m的潮湿针

阔混交林

国家1级

独叶草Kingdonia uniflora Balf. Et

3900~4000m亚高山杜鹃林潮湿地段

国家1级

澜沧黄杉Pudotsuga forrestii Craib.

2600~2850m的针阔混交林

国家2级

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 Oliv.

2200~2800m的山谷阔叶林

国家2级

黄牡丹Paeonia delavayi Franch. var. lutea 3000~3600m的灌丛或针(Delavayi ex Frach.) Finet et Gagnep.

阔混交林

国家2级(1988)

星叶草Circaester agrestis Maxim.

3800m亚高山岩石的苔藓层

国家2级(1988)

长苞冷杉Abies geogei Orr. var. georgei

3500~3700m的针阔混交林或冷杉林

国家3级(1988)

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 3300~4200m亚高山针叶(Royle)Ying

林或灌丛

国家3级(1988)

雪莲Saussurea spp.

4500m以上高山流石滩

濒危物种

滇藏木兰Magnolia campbelii Hook. F. et

Thoms

2400~3300m针阔混交林

重点保护

60余种兰科植物

针阔混交林

重点保护

梅里雪山区域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林麝、马麝、斑尾榛鸡、胡兀鹫、雉鹑和金雕等;二级保护动物有水鹿、猕猴、黑熊、小熊猫、斑灵狸、大灵猫、小灵猫、鬣羚、斑羚、岩羊、藏雪鸡、血雉、藏马鸡、勺鸡、雕鴞、雀鹰、松雀鹰、高山鹰雕、普通鵟、红隼、鸢和高山兀鹫等。另外相关研究表明该地区有豹猫,和超过十种有蹄类动物,包括马麝、黑麝、喜马拉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雅麝三种麝类,岩羊、矮岩羊、盘羊三种山羊,马鹿、麋鹿、苏门羚、赤斑羚等偶蹄类动物。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保护国家公园区域内的所有动物,禁止危害梅里雪山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任何不良形式的影响和破坏。

4.4 威胁因子分析

4.4.1 保护对象关键威胁因子

根据CAP分析各保护对象的主要威胁因子见表4-2:

表4-2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保护对象关键威胁因子分析

保护对象 威胁因子

高山生态系统  高山草甸过度放牧致使草场退化

 药用植物过度采集致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濒危灭绝

 全球气候变暖对冰雪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寒温性针叶林  当地居民建筑房屋的砍伐活动

 药用植物、野生菌类等非木材林产品采集

澜沧黄杉林  发展旅游业修建的马道,栈道和公路产生威胁

 建房的砍伐对象

 药用植物、野生菌类等非木材林产品采集

干香柏林  香料采集

针阔混交林  砍伐改变了混交林的结构和物种组成

 过度放牧和非木材林产品的采集

硬叶常绿阔叶林  砍伐树枝作为薪材

 采集树叶作为绿肥

 建筑用材砍伐和过度放牧

 采集松茸

珍稀濒危动植物  过度放牧和无度采集

 道路建设

 偷猎和诱捕等非法猎杀

 缺乏科学规划的农村发展

 路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破坏了生境并切断了关键生态走廊带

4.4.2 现有威胁因子综合分析

在梅里雪山建立国家公园就是要保护这里的独特而保留完整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由于当地的人为活动仍然较为频繁,当地的人民生活水平仍较低,当地仍然存在一些对这些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威胁的各种因子。现有和潜在的主要威胁因子对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植被以及物种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带来的威胁和影响。现有主要的活跃威胁因子有薪材采集、过度放牧、无规划的农村发展、房屋建筑用材、狼群过剩、非木材林产品采集、水电开发、全球变暖和频繁的气候变化等。

 薪材采集 由于当地生产生活的需要和能源结构方式,砍伐是必然存在的。而且随着旅游者的大量加入,对薪材的需求进一步加剧。大部分砍伐的薪柴(95%)都是用于生计。在砍伐行动中,必然会对保护目标形成影响,目前的多数砍伐是针、阔叶栎类植物,包括低海拔地区的常绿阔叶林和中高海拔的硬叶栎类林。很多的薪柴砍伐发生在自然林生态系统中,尤其是硬叶常绿阔叶或者灌丛,此活动直接对自然林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砍伐建筑用材:它包括合法及非法采伐,这是当地居民需要的,而且需要得到批准。但是往往砍伐的数量多于批准的数量。这类活动主要针对高海拔地区的云冷杉林。

 过度放牧 当地老百姓为了放牧,采取放火烧毁原有的森林或者砍伐逐渐长大的森林,使得区域的林地人为缩小而草地人为扩大。一些地方的饲养的牦牛和山羊已经超过了区域土地的承载力,而且放牧也存在践踏和啃食问题,特别老百姓饲养山羊对于植物的影响更大。不但造成区域的水土流失,而且一些保护物种或珍稀物种会因为长期放牧的影响而消失。

 无规划的农村发展 随着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的开展,农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业开垦活动受到了制约。由于当地的土地有限,土地的产量也不高,农民的生活困难,因此,如果没有具体的扶贫措施,农业开垦活动将会再次开始,而受到影响的将是一些中低海拔稍平缓地区的生态系统。无规划的农村发展致使生境片断化和破坏了有蹄类动物的生境,尤其是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破坏了生境并切断了关键生态走廊带。.

房屋建筑用材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旅游业的开发,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内的房屋开始了增加。由于区域内的主要建材为木料,房屋的增加转变成为对木料的增加,导致区域内砍伐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区域内一些森林,特别是一些混交林和云冷杉林的老树(胸径大于50cm)遭到破坏和减少。

水利水电开发 水利水电开发直接影响沟谷生态系统,淹没该系统的植被组分,改变水文情势,影响水生生物群落,影响陆生生物群落的栖息地等。沟谷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并且分布有许多国家级保护植物,而且为下游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水源。沟谷生态系统是任何一个功能性景观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它是整个项目区内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大部分的沟谷生态系统已经被破坏,现在保留下来的已经严重的片段化,不能再承受甚至是很轻微的人类活动。尤其是是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内的澜沧江峡谷河段,流域的梯级开发将对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造成巨大的影响。

非木材林产品采集 非林产品采集主要是对植物物种的直接威胁,尤其是大型菌类。商业性非木质产品采集是当地居民的一项重要经济收入来源。市场的巨大需求造成了非木质产品采集的不可持续性。非林产品采集主要有三类:1.采集松茸。如果管理不善,会对松茸的可持续性带来破坏。同样采集松茸的同时也会造成践踏和破坏其他植物。2.采集药材。一些药材本身就是保护植物,而即使不是保护植物,如果大量采集也会对本地的植物带来影响,影响较大时会使植物消失。例如对高海拔地区的雪莲的采集,在中海拔地区对重楼的采集都对当地的此类植物产生了严重影响。3.采集其他。对一些蔬菜产品、纤维产品的采集等也会对此类植物带来影响。

 旅游活动 该区域现有一定程度的旅游发展,现有的一些旅游基础设施,如公路、栈道,宾馆、客栈等等已经对该区域的生态系统和植被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确实开展建设的环境评价工作,这种影响可以减少。此外游客以及工作人员所带来的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游客的活动也对当地的环境产生了影响,例如游客采集植物、践踏草地、随地丢弃废物、发出噪声等。而当地为旅游服务进行的接待活动。例如为游客准备的马匹践踏植物等。

 矿产开发 梅里雪山区域是一矿产丰富的区域,该地部分区域探矿和采矿的历史悠久,尤其是位于云岭乡南佐村的南佐铅锌矿,开采历史悠久。该区域目前没有大规模的开采活动,但是小规模的探矿活动是存在的。

 道路建设 该区域除了发展旅游修建一些公路和栈道等基础设施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和植被产生一定的影响外。近两年来由于村村通公路的政策实施,对该区域地表植被、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尤其是对本已非常脆弱的河谷生态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 全球变暖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梅里雪山的明永、思农、纽巴和浓松四大冰川几条低纬度现代冰川受到的影响也越来越厉害,每年正以50米的速度退缩。一方面影响了国家公园内的景观资源的退化,同时也对区域的水资源等因素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重点保护对象的威胁因子综合分析见表4-3。

表4-3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重点保护对象威胁因子综合分析

温性针硬叶常威胁评价 阔混交绿阔叶高山生寒温性高山溪偶蹄类威胁总林 林

态系统 针叶林

流生态系统

动物 排序

薪材砍伐 高 很高 - 很高 高 - 很高

缺乏科学规划的旅游 - - 高 中 高 中 高

建筑用材 高 高 - 很高 - - 高

农业生产活动 - 很高 - - 高 高 高

非木材林产品采集 中 中 很高 高 - 中 高

过度放牧 高 中 很高 中 - - 高

全球变暖 - - 高 - - - 高

非法伐木 中 - - 很高 - - 高

猎杀野生动物 - - - - - 很高 高

森林火灾 高 高 - 高 - - 高

修筑道路 高 - - - 高 中 高

开矿 - - - - 高 - 中

综合评价 高 很高 很高 很高 高 高 很高

4.4.3 潜在威胁因子综合分析

 缺乏科学规划的旅游开发 大规模的旅游开发需要建设一些基础设施,尤其是如果进行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将对梅里雪山地区的景观产生直接影响,并且会产生地质灾害威胁,如塌方、泥石流等。公路建设对该区域的生态系统完整性产生直接的威胁,会造成各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增加,连接性降低,使保护和未保护的群落和种群都受到隔离。生态系统破碎化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 矿产开发 梅里雪山区域是一矿产资源丰富的区域,该地采铅锌矿的历史悠久。矿产开发对该区域的生态系统的破坏是产生直接影响。修建开矿公路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影响不亚于旅游开发修建公路的影响,同时矿车和开矿的机械声、爆破声都会对该区域的动物产生直接影响。开矿的区域对地表植被产生毁灭性破坏,因为如上所述,该区域的所需要保护生态系统很脆弱,一旦破坏几乎不可能恢复。

 大规模水利水电开发 水利水电开发直接影响河谷生态系统(沟谷生态系统),淹没该系统的植被组成成分,改变水文,影响水生生物群落,影响陆生生物群落的栖息地等。并且如上所述,沟谷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并且分布有许多国家级保护植物。而且该系统为下游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优质的水源。沟谷生态系统是任何一个功能性景观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它是整个项目区内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大部分的沟谷生态系统 已经被破坏,现在保留下来的已经严重的片段化,不能再承受甚至是很轻微的人类活动。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主要直接威胁因子相关利益者综合分析见表4-4。

表4-4主要直接威胁因子相关利益者综合分析

主要利益相关者 间接的威胁因子

 贫困

薪柴砍伐

当地居民、林业局、扶贫办、县、 传统的火塘文化

乡政府

 替代能源实施力度不足

 缺乏替代能源

木材采伐

当地居民、林业局、扶贫办、县、 贫困

乡政府

 木材管理办法不健全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 缺乏替代建材。

梅里雪山管理局、旅游局、林业局、 对自然资源管理缺乏深入的了解

旅游发展 环保局、三江办、投资者、各级政 缺乏有效的协作

府、当地社区

水电发展

当地政府、电力局、环保局、投资 淹没和搬迁会造成植被的二次破坏,

者、当地社区

 高价电费的会迫使当地居民砍伐林木作为燃料等,造成森林的二次破坏。

非木质产品采集

林业局、当地社区、商人

 资源利用缺乏规划

 对保护物种的保护力度不够;

4.5 分区保护管理

为了对上述的保护对象实现有效保护,我们需要确定它们分布的区域特征,基本原理是根据保护对象的分布特征,在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将保护对象落实到地图上,同时结合现有的一些威胁因子,在图上划出不同的区域,这些区域根据保护功能赋予不同的功能区特征。对上述的保护对象进行权重,在GIS工具的支持下进行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保护适宜度分析,然后进行保护功能区划,具体操作流程见本规划3.1。

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有,数字化的植被图(TNC提供数据),珍稀动植物潜在的受影响分布图(附图3和附图4)(TNC提供数据),道路分布图,村落分布图,25米分辨率的DEM数据。其它保护对象的空间分布信息可以由植被图获取,并对其进行权重,得到以植被为基础的植被重要度分布图(附图5)。

另外,利用道路数据及村落分布图产生各自的距离图,利用GIS模糊设定关系功能工具(Fuzzy Set Membership Function)产生道路和村落对保护对象的潜在影响图(附图6和附图7)。在该区域海拔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子,由于多数保护对象都是位于高海拔区域,相反人类活动比较集中于低海拔区域,所以同样利用模糊设定关系功能工具(Fuzzy Set Membership

Function)产生海拔影响度分布图(附图8)。然后利用成对比较矩阵法(Parewi Comparison Matrix)对各影响因子进行权重。最后利用多标准评估法(Multi-criteria evaluation)进行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保护优先度分析(附图9)。对此分析结果进行重分类后获得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功能区划(见本规划3.2、3.3、3.4、3.5、3.6的内容和附图10)。根据功能区的划分,对各个功能区的保护策略如下:

4.5.1严格保护区(I区)

严格保护区是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基础保护对象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建设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依据。严格保护区(I区)是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保护的重点保护区域(见图11),主要包括海拔4500m以上的雪山、冰川、高山流石滩、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等地表特征和生态系统,也是梅里雪山神山文化标志性象征客体。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对于严格保护区将采取极其严格的管理制度来实现国家公园保护梅里雪山珍贵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严禁任何性质的商业、娱乐和一般性科学研究活动;禁止任何单位、任何个人进行攀登梅里雪山严格保护区(I区)的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7条、《云南省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第13条之规定,在严格保护区内因科学研究的需要,必须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活动的,应当提前向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云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家公园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4.5.2重点保护区(II区)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重点保护区(II区)(见图12)。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划定重点保护区的依据(即重点保护对象)是保护部分高山生态系统,其中主要包括针阔混交林,寒温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等保护对象。该区域可以进行严格控制下的游憩利用和科学研究项目,并逐步减小在该区域的社区利用。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鼓励在重点保护区(II区)内开展严格管理下的小规模荒野体验活动和生态旅游活动,包括观鸟、观花、徒步、探险、野营、摄影等;允许开展科学研究项目和教学实习活动(科研项目须得到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管理部门的审批)。在社区方面,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将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的前提下,适度满足当地社区对本区资源的需求,包括放牧和采集活动等。鼓励梅里雪山居民外迁。

4.5.3 一般保护区(III区)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一般保护区包括澜沧江东岸的大部分地区(见图13),主要位于梅里雪山西岸地区的低海拔部分地段,主要包括热河谷灌丛等地表特征。这些地区自然资源敏感性一般,具有较高景观价值和休闲地产价值的传统生产生活区域。

一般保护区实际上是梅里雪山传统社区居民生产生活主要集中区域,对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游憩功能而言,它是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旅游者活动的主要集中区域,也是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进行旅游观光、公众教育、户外游憩的重点区域。该区域现存大量不完备交通道路设施、农业用地、农村建筑用地等基础设施,部分村寨例如西当、明永,已经存在部分低级别的旅游接待。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将在一般保护区完善交通、住宿、管理、医疗、环卫等旅游设施,发展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业。在发展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业的同时,为当地社区创造新的发展机会。

4.5.4 传统利用亚区(T1区)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传统利用亚区是亟需支持和保护的资源敏感区,也是梅里雪山民族民俗文化主要传承地和展示区。鉴于已经存在传统资源利用和初步的社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将以保护自然和文化环境为导向,改善区内乡村居民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积极引导社区发展环境友好型的乡村旅游业,促进社区和社区生态环境的发展,减小乡村居民对梅里雪山的资源消耗,从而保护梅里雪山珍贵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4.5.5 特殊使用亚区(T2区)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允许在一般保护区(III区)条件适合的特殊地段(海拔2500米以下),在不影响整体景观和环境的条件下允许规划建设小型水电站,梅里雪山澜沧江东岸的特殊地段规划建设小型风能电站,以供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运营管理以及当地社区取暖之用,余电并入德钦县电网。除小型电站以外,在一般保护区(III区)特殊地段可以开展有利于国家公园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能源和其他项目,项目应依照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格的项目环境评价。新增项目用地划入特殊使用亚区。

4.5.6公园服务亚区(T3区)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服务亚区用于建设高水平的专业性旅游服务接待区,并以国际上通行的商业运作模式规划建设,发展旅游商业地产,打造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度假、休闲旅游产品,以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制度实现该区域的商业性开发。在保护前提下,该区域的建筑风格应与梅里雪山自然和文化特征相和谐,旅游、接待、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与国家公园保护目标相矛盾(见本规划3.5公园服务亚区(V区)的内容,见图10)。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服务亚区将应尽可能减少旅游设施和旅游活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并在建筑布局和建筑风格上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游客服务中心、公园入口、大门、国家公园博物馆和管理机构也设于服务区。

4.5.7 野外服务亚区(T4区)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野外服务亚区分布于梅里雪山海拔3500m以下至海拔2500m左右的梅里雪山西岸地区,且镶嵌于II区和III区中。野外服务亚区包括鲁奢不丁、拉出坡、鲁奢什公、雨崩、雨崩牧场、查理顶牧场、莫里通、永支牧场等高山亩场。规划面积15.28km2,占总面积1.6%。

海拔高度在2500m以上的野外服务亚区(T4)主要是指在保持自然状态的前提下,在严格保护措施的基础上,以社区居民传统的采药放牧露营地的基础上,为游憩活动开辟出来的特定的具有简易住宿设施的露营点。这部分区域规划面积不足200亩,占总面积的0.014%。

海拔高度2500m以下野外服务亚区,允许开展户外休闲游憩利用,允许修建永久性机动车道路,允许在特定区域修建低密度环境友好型小规模永久性接待住宿设施,允许在特定地点开展半原始的露营和房车露营。这部分区域的规划面积为15.28km2,占总面积1.6%。

4.6 环境监测

按照《环境监测管理办法》(2007)的要求,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环境监测体系必须在2010年以前初步建立,并开展本底监测工作,为未来国家公园资源保护提供监测依据。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环境监测应该纳入到云南省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对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进行下列环境监测活动的管理:第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一,环境质量监测;第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第三,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第四,为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监测数据的其他环境监测活动。为实现这一目标,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应在下列领域对梅里雪山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环境监测活动。

 卫星影像 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手段,监测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土地利用和植被变化情况,对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自然资源影响状况,特别是植被影响状况的监测作出评估,从而对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 气候变化监测 梅里雪山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区,其低纬度冰川受气候变化影响明显,同时该地区也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理想地区。因此,对梅里雪山垂直海拔气候进行梯度监测对于控制人类活动对梅里雪山冰川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 植被监测 建立固定的样地定期进行样地的监测,通过度量样地植被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变化,揭示梅里雪山植被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 冰川监测 与相关的地质研究工作者合作,支持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专项冰川研究项目,在梅里雪山明永冰川、斯农冰川、纽巴冰川和浓松冰川设立监测样点,定期监测冰川融化和退缩的速度;

 水质监测 通过定期监测梅里雪山主要水系的水质变化情况,对人类活动进行控制;

 大气监测 与水质监测同样;

 水土流失监测 水土流失是梅里雪山地区经常性地质灾害,对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水土流失进行治理对于保护国家公园人员安全和财产具有重要意义。梅里雪山水土流失监测工作将以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和要求为目标,把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水土流失控制和管理纳入到云南省水土保持环境监测总站的监控体系中。对梅里雪山水土流失灾害进行预防、监督、监测和预报作出安排;

 生物多样性监测 通过对特殊种群,例如松茸、虫草等种群的监测,反映梅里雪山生态系统的变化状况及其趋势。由于该区域未做过全面的动物资源调查,所以建议对该区域进行全面的动物资源调查及相关监测工作,为该区域的动物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第五章 文化保护规划

5.1 保护对象

迪庆藏族自治州的梅里雪山地区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存的地区。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有同等重要的价值,保护梅里雪山文化资源是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建设的一项基本政策。

梅里雪山文化资源是指千百年来梅里雪山地区居民逐步演化形成的与梅里雪山自然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的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形态。充分认识和尊重梅里雪山地区传统藏族文化和其他少数民族文化是人类文化整体组成部分,并具有自身的价值和发展方向。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保护当地传统的各少数民族文化,主要包括保护梅里雪山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方面的内容。保护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在文物保护法的法律框架和要求下,对梅里雪山有形的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文物进行保护;保护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对梅里雪山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形式进行保护。保护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文化资源主要是指保护以卡瓦格博神山崇拜为中心的神山文化空间的真实性,反对神山文化的商业性利用;尊重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各少数民族居民的传统习俗和宗教生活;切实有效保护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历史文化、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遗迹和遗存三方面的内容。

5.2 文物保护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文物保护的对象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这些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部分文物属于集体(寺院等)所有和私人所有,包括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和传世文物。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区域内的文物受国家法律的保护,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有责任和义务依法配合国家相关文物保护单位,确保这些文物资源不受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无权自行损毁、拆除、搬迁、修葺、翻新、改建、添建梅里雪山区域内的历史建筑物和其他文物。如有进行有利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历史文化知识普及、公众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物展示需要,国家公园应协同国家各级有关文物保护单位和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第15条之规定依法实行。

5.2.1 文物保护

在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区域内或周边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保护和管理的文物包括寺庙建筑和寺院文物(包括壁画、佛像、唐卡卷轴画、经藏、坛城、法体、灵塔等),永支石棺墓、石底古墓、纳古石棺墓,红坡噶丹羊八景林寺的乾隆皇帝御笔题字匾和永支摩崖石刻,普渡桥等省级保护文物或遗址。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鼓励以多种形式向公众提供了解这些珍贵历史文物的机会,以增强公众对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了解和热爱;反对以任何商业目的和有损这些文物内在价值的利用。

5.2.2 纪念地保护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区域内属于国家所有的纪念建筑物或者古建筑,可以依法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者辟为参观游览场所。这些单位以及专设的博物馆等机构,都必须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负责保护建筑物及附属文物的安全,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使用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的单位,应当负责建筑物的保养和维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

梅里雪山西岸荣宗村东部的巴久庙是梅里雪山地区藏传佛教十分重要的修行地和圣地,有喇嘛和活佛在此闭关修行,也有许多重要的宗教仪式在此举行。巴久庙是梅里雪山内转经内宫门的第一处重要寺庙,拥有18处圣迹。每年有许多朝圣者就是从这里开始其梅里雪山内转经朝圣之旅的。巴久庙是一个活的、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藏传佛教文化空间,鉴于其特殊的宗教地位,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建设应保护巴久庙宗教地位不受损害,巴久庙原则上不向大众旅游者开放以保持其神秘性和完整性。保持巴久庙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处于独立、清静、神秘状态,保证在此修行的喇嘛活佛不受外界干扰,从而保持巴久庙独特的魅力,维持其在梅里雪山特殊的宗教地位。

5.2.3 圣迹保护

雨崩神瀑及附近的莲花生修行洞、梅里雪山内转经线路和外转经线路、梅里雪山及周边地区拥有许多十分重要的文物和遗迹。这些文物和遗迹对于当地藏传佛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梅里雪山珍贵文化资源有形的物质载体,这些文化资源与梅里雪山珍贵的自然资源融为一体,已经构成梅里雪山本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建设、经营和管理的各项工作,包括自然资源的保护,都不能以危害这些文物和遗迹及其价值为代价。

梅里雪山区域内拥有许多圣迹,这对于梅里雪山朝圣者来说具有至高无上的宗教和精神意义,这些圣迹虽然没有被纳入到国家文物保护级别体系内具有相应的文物保护地位,但是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却把这些圣迹置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保护地位,并应该积极与云南省文物保护主管部门进行协作,帮助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获得相应的保护地位。

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能够在具有藏传佛教神圣宗教意义的地点进行。

 不能随意改变圣迹圣物的位置和形态,对于朝圣者还具有现实作用的圣迹不能进行随意搬迁或挪作他用,应确保其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专门立项对区域内所有的圣迹进行系统的标识、整理、甄别,建立健全圣迹的系统信息档案和详细可行的管理办法。

 挖掘梅里雪山区域内圣迹传统的文化内涵,对梅里雪山神山文化进行宣传和弘扬,增进公众对梅里雪山的认识和了解。

5.3 文化空间保护

梅里雪山自古以来就是滇川藏康巴地区藏族居民神山崇拜信仰宗教体系中一座极其重要的神山,有着极其崇高的宗教地位和文化价值。长久以来梅里雪山及其自然环境与滇川藏等地区的藏族同胞对梅里雪山的自然宗教崇拜完整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现实意义的梅里雪山神山文化,这是一种对梅里雪山精神崇拜与自然环境或自然事物相融合的活态文化,即神山文化空间。

梅里雪山本身对于藏族同胞和藏传佛教具有十分重要的精神价值。十世班禅确吉坚赞和十一世班禅确吉杰布都曾专程到过梅里雪山并举行法事。每年秋未冬初,都有成千上万的来自云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的朝圣者朝圣梅里雪山,若逢藏历羊年,“转经者更是增至百十倍”。梅里雪山对于藏传佛教和藏族人民具有极高的精神意义,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内的一切人为活动都不能够有损梅里雪山神圣崇高的宗教地位。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5.3.1 保护藏传佛教

历史上,藏传佛教在梅里雪山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解放后的几十年发展过程中,藏传佛教在德钦县的统治地位有所减弱。目前,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范围内及周边拥有10余座藏传佛教寺院,有喇嘛、尼姑数百人。藏传佛教对于梅里雪山地区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藏传佛教是梅里雪山地区以藏族为主体的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保护。

 保护个寺院佛事活动及节日庆典;保护以寺院为依托的例行宗教活动。

 尊重各寺院的活佛制度和喇嘛制度,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保护寺院在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内部各社区开展正常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传统宗教活动;

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保护各寺院所有的壁画、佛像、唐卡卷轴画、经藏、坛城、法体、灵塔等圣物的合法地位;

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不应以任何商业目的翻修、重建梅里雪山区域内的各个寺院,确保噶丹德钦林寺、噶丹羊八景林寺(红坡寺)、塔巴林寺、永主顶寺、崩贡寺、拖拉竹寺、玉仙寺等寺院的自主地位;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鼓励旅游者到梅里雪山区域内外各大寺院进行观光旅游,但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寺院门票。

5.3.2 保护神山文化

神山崇拜构成了藏族宗教信仰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藏族传统文化中一个显著的特征。藏族传统文化信仰的神灵大多盘踞在高山之巅,甚至一些重要的山峰本身就是神的化身。神山是指藏族地区居民宗教信仰中的“神”与重要的山在精神上的融合。而“日卦”是神山信仰体系中一个最为直接体现神山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的标志,是山神和神山的神性权威的直接体现。“日卦”意为封山禁止进入的意思,是受到地方宗教保护的神灵与世俗的分界线。“日卦”区是一个神圣的场所,是山神的所在,具有禁忌的性质;“日卦区”之外是社区居民进行生产生活的世俗空间。当地人相信只要打破这个禁忌,必然会带来灾祸和争端。梅里雪山是滇西、川南、藏东区域藏族地区地位最高的一座神山。梅里雪山的主山神卡瓦格博率领着周边各种等级的神灵,构成一个复杂的山神阶序结构。而梅里雪山地区的“日卦”区通常是指海拔3500m以上的区域。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尊重藏族人民对梅里雪山神山信仰,尊重梅里雪山地区传统的“日卦”保护机制对梅里雪山自然资源保护,为切实保护梅里雪山地区及广大藏族人民对于梅里雪山神山崇拜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严格禁止以下有损梅里雪山神山文化的资源利用方式或娱乐方式: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有责任和义务担负起执行德钦县政府2000年制定的全面禁止任何个人或组织攀登梅里雪山地方性法规的具体工作,并有责任和义务对外宣传和教育公众,增进公众对梅里雪山神山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原则上禁止海拔3500m以上地区(功能I区和功能II区)开展大规模旅游观光活动;严禁修建任何以防火通道为名义的机动车道和木栈道;

 对于以科学研究和特殊观光旅游为目的的需要进入海拔3500m“日卦”区的小规模旅游活动应向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进行申请,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应审核这些特殊旅游活动的线路、活动强度和环境影响,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说明;

 对于以梅里雪山为题材的影视(包括纪录片)拍摄项目应向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管理部门提交拍摄计划书,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有权对项目进行评估,并有权禁止有损梅里雪山神山文化精神内涵的影视拍摄项目;

5.3.3 保护朝圣者利益

700年前藏族人民朝圣梅里雪山的转山活动就已经出现。进入21世纪以后,每年10月到来年3月约有1万人到梅里雪山进行朝圣活动,每逢藏历水羊年到梅里雪山的朝圣者可达到10万人。朝圣者是梅里雪山神山文化现实的活载体,是梅里雪山神山文化得以继承和延续最重要的实现方式,是梅里雪山神山文化不可分割的天然组成部分,也是梅里雪山崇高宗教地位的体现。保护朝圣者就是保护梅里雪山神山文化得以传承的物质基础,也是保护梅里雪山文化价值最为重要的方面。

近年来,朝圣梅里雪山的藏族朝圣者规模正在逐步减小,这一珍贵的活态文化形式正在面临消失的危险。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拥有担负起拯救这一濒临绝迹的重要文化形式的责任和义务。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将自始至终保护梅里雪山朝圣者的利益不受侵害,国家公园的建设应始终把朝圣者作为一个重要的服务群体并为朝圣者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从而使得这一极其宝贵的文化形式在梅里雪山得以传承和发展。

 对滇、川、藏、甘、青等地的广大藏族同胞朝圣梅里雪山实行免票制,以及为朝圣者提供免费的国家公园内部交通服务是国家公园公益性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公园建设的必然要求;

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应逐步改善梅里雪山内转经和外转经徒步道路系统、标牌系统,为朝圣者提供汉、藏、英、法等多种文字说明材料和地图指南;

 完善朝圣者所需的野外住宿设施,加强对朝圣者野外用火的管理,朝圣者废弃物的管理。必要时应对朝圣者提供食物、饮用水、医疗等切实帮助;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 正确处理好藏历水羊年朝圣者的管理工作,消除大规模的朝圣活动与旅游者的观光活动可能产生的矛盾;梅里雪山朝圣者群体是一个弱势群体,国家公园在处理朝圣者和旅游者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应充分考虑朝圣者切身利益,必要时应在藏历水羊年对外来大众观光性质的旅游者进行限制。

5.4 文化多样性保护

表5-1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对象一览表

节庆 手工艺品 建筑 乐器 仪式 婚葬 非物质文化代表作

春节 藏族首饰 民居建筑 吹奏乐器 祭祀神山 藏族婚俗 民族歌舞 长诗

藏历新年 金银玉器 图案纹饰 拉弦乐器 活祭 火葬 谐钦 说唱

传召大法会 陶器 打击乐器 经幡 天葬 锅庄舞 神话

酥油花灯节 木制品 风马旗 水葬 弦子舞

跳神 织毯工艺 玛尼堆 土葬 热巴舞

弦子节 服饰 烧香祈福 塔葬

转经/山

白塔

保护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文化多样性是指切实尊重梅里雪山地区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学艺术,还包括生活方式、价值体系、宗教信仰、工艺技能、传统习俗等极其丰富的内容。尊重多样性,就是尊重文化的异质性(见表5-1)。文明和文化有发展先后之差别,却无优劣高下的区分,它们都应获得同等的尊重和人类共同的保护(《保护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化公约》简称《文化多样性公约》,2005)。经济全球化造成的后果是文化产品的标准化和单一化,致使一些“文化基因”流失。如同物种基因单一化造成物种的退化,文化单一化将使人类的创造力衰竭,使文化的发展道路变得狭窄。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第六章 社区规划

6.1 规划目标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社区是指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区域内及周边各民族的原著居民,包含原著聚落拥有的、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土地、林地、水体、牧场等传统生产生活必须的空间领域。社区规划是指在对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社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总体安排。

建设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应在确保梅里雪山社区根本利益不受损害的基础上,为社区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机会,促进社区社会、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另一方面,鉴于国家公园资源和价值的特殊性,社区发展目标和方向应该与国家公园综合目标体系相一致,社区发展同样不应损害国家公园的资源及其价值。

6.2 社区地位

千百年来,多个民族的祖先就生活在梅里雪山,其生产生活几乎完全依赖于梅里雪山的自然资源,以迪庆藏族人民为主体的各民族创造出与梅里雪山息息相关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社区是梅里雪山神山文化的精神载体,是梅里雪山天然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处理好梅里雪山社区问题是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各项建设事业协调发展的关键。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尊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重各社区现有的和将来的各项权益。始终坚持社区参与国家公园发展重大事宜的知情权和决策权这一基本原则,并鼓励社区参与到国家公园工程建设、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游客服务等各项活动中,以使得社区优先获益。

云南省国家公园以保护云南省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为基本目标。对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而言,资源保护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减小梅里雪山地区社区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对于梅里雪山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因此,处理好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社区问题是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问题。

6.3 社区社会发展指导原则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在处理社区问题上,将始终坚持社区的自主发展原则,实现社区的区域性均衡发展。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建设应该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为己任,应在最大程度上为当地社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有义务改善和提高社区基础设施水平,减小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对梅里雪山环境和资源的依赖和造成的负面影响。

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建设应促进社区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使社区发展目标和国家公园发展目标相一致。 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有权对外来社区发展项目进行评估。对于与国家公园基本目标相抵触、不利于国家公园资源保护、环境教育的社区项目,国家公园有权进行合理干涉,要求项目进行调整,或者禁止项目的推进。

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应建立健全社区参与机制,为社区参与国家公园的资源管理和保护,旅游活动和社区发展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并提供相应的支持。

6.4 社区经济发展指导原则

鼓励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社区发展有利于减小资源依托性产业,强调社区对梅里雪山资源的有限利用,实现社区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可持续性。农业、畜牧业、采集业和林业是梅里雪山地区传统产业,部分社区居民也从事交通运输、旅游服务、小商业等领域。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保护梅里雪山社区从事传统产业,限制外来竞争性经营活动。

6.4.1 农业

严格限制梅里雪山区域新增农业用地规模,鼓励农民积极退耕还林。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有义务鼓励社区发展生态农业、高附加值的绿色种植业和生物产业。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有责任积极开展有效的科研项目,推进梅里雪山社区传统农业用地的使用效率。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6.4.2 畜牧业

逐步减小梅里雪山畜牧业发展规模,鼓励发展高附加值的生物养殖(梅花鹿等),实行牲畜的圈养。发展高效、环保的旅游交通替代梅里雪山社区旅游马帮经营活动对于保护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区域内的高山草甸有着重要的意义。

6.4.3 采集业

限制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区域内的商业性采集活动,禁止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内部的药材、野生菌类的交易活动。

6.4.4 其他产业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应为社区尽可能地提供机会发展多种形式的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旅游经营性服务活动,例如,旅游住宿、高山徒步向导、旅游小商品生产和销售等。鼓励并保护社区发展与旅游业相关的小手工业和小型企业,例如,生产矿泉水、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等。鼓励发展乡镇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创造就业机会。吸纳本地社区居民;鼓励发展梅里雪山各村寨民族小手工业,促进农村综合性旅游经济的发展。

6.5 社区文化发展指导原则

梅里雪山地区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本真性是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

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尊重并积极保护社区各民族传统文化,反对舞台化的经营性民族文化演出活动。

 鼓励社区坚持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鼓励社区坚持本民族特色民居建筑风格。

 保护梅里雪山各少数民族的传统宗教活动和民族文化活动,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以增进社区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增强各民族的自豪感和自身文化的认同。

6.6 社区新型产业布局

表6-1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社区新型产业布局

类型 条件 措施 村落

乡村聚落与梅里雪山自然生境改善社区基础设施水平,雨崩、永支、红旅游社区 融为一体,本身具有景观价值,发展基于乡村社区的低坡、阿东、飞来具备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条件 密度生态旅游业 寺、雾浓顶

新型农业社区不具备良好的区位和景观社区应得到相应的支持,亚贡、纽巴、扎社区

优势,难以直接参与国家公园建发展特色农业、特色种植朗、查里通等澜设与管理工作。 业、特色养殖业 沧江两岸乡村

农业接待社区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距离以新型特色农业、种植业国家公园服务亚区较近,可以提和养殖业为主,参与旅游斯农、明永、西型社区

供旅游接待劳动力输出。 业服务

当、荣宗等

旅游接待社区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社区逐步以旅游接待业替代梅里石、溜筒江、型社区 能够提供旅游接待服务。 传统产业

布村、尼农、佳碧、羊扎等

在未来的几十年时间内,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社区总体上将依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多种产业经营相结合的农村社区发展模式,梅里雪山国家公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园的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社区旅游业的发展,形成区域性新兴产业集群。在国家公园的指导下,发展社区自主经营地乡村旅游业,逐步实现旅游业与传统农业、畜牧业的互助发展、协调发展。社区新型产业空间布局详见《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社区规划图》。

6.7 社区协调机制

6.7.1 决策参与机制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专设社区管理轮值委员会,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区域内的每一个自然村都有资格选举自己的委员会代表,参与和负责国家公园社区管理、协调沟通等管理事务;并拥有参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建设、经营、门票分成等重大事宜的知情权和决策权。

6.7.2社区协商机制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尽可能创造公平的旅游社区参与机会,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机会,以促进社区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均衡发展。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区域内社区和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采取尽可能广泛、公平公开的协商机制解决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6.7.3信息畅通机制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经营的整个过程应保证国家公园区域内各乡村社区的知情权,并采取多种形式的沟通方式确保社区对国家公园管理的方针政策的知情权。

6.7.4 利益分配机制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将为社区提供尽可能多的社区参与国家公园管理、经营、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参与机会,通过特许经营机制鼓励社区参与国家公园的各项工作,从而获得经济收益。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应在以下方面保障社区利益分配均衡:

 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制度应优先向社区倾斜,国家公园资源保护、环境卫生等工作优先向社区提供机会。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经营管理机构不得以经济补偿机制,买断或剥夺社区的参与权。

 鼓励社区通过多劳多得从国家公园的管理、经营和游客服务等工作中获益。社区不得以土地、林地的使用权,以及旅游服务的参与权为资本获取国家公园的经济补偿。

 社区参与国家公园的资源管理、游客服务等工作需符合国家公园相关规划、管理计划和政策法规的规定,不得在政策框架之外进行独立于国家公园管理制度之外的经营活动。

6.8 社区调控机制

参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1999)》社区社会调控规划应遵循的基本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原则有关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建立新型社区社会运转机制;以及引导淘汰型产业的劳力合理转向的相关要求。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严格保护区(功能I区)划定为无居民区;重点保护区(功能II区)划定为居民衰减区;一般保护区划定为居民控制区。

6.8.1 限制外来劳动力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改善当前社区居民劳动密集型的旅游参与经营活动(例如,社区马帮服务),引导社区向技术密集型的旅游服务产业(例如,民居客栈;民族手工艺品生产)转向,从而限制外来劳动力的输入,从而保护各少数民族村寨的传统文化,确保当地居民直接从国家公园的辅助性服务活动中获益。

6.8.2 限制社区扩张

表6-2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限制性社区类型

类型 村落 社区控制措施

搬迁型 高峰、支拉村 整体搬迁

缩小型 雨崩村、荣宗村 旅游移民、产业移民等

控制型 明永、西当、荣宗等澜沧江西控制社区扩张规模

岸大部分社区

聚居型 布村等澜沧江东岸大部分社提高社区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创建和谐乡村社区

鼓励梅里雪山社区居民外出务工、就业、安家,以减小社区对梅里雪山自然资源的消耗量,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不同地理特征、产业特征的社区应采取下列措施进行社区发展的指导和控制,见表6-2。 6.8.3 合理土地

严禁在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内安排工业项目、城镇建设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用地,不得安排有污染的工副业和不再审批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区域内的新增农业用地,控制建设用地。鼓励退耕还林,合理处理农民抛荒田地的再利用。

6.9 社区公共服务规划

6.9.1 社区医疗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家财政“十一五”期间将投入200多亿元,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根据国家有关加快农村医疗卫生建设的要求以及国家公园建设的特殊性,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地区将在自然村建立卫生室、行政村建立卫生所,在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游客急救中心,完善中心城镇的医疗卫生设施,提高医疗救治水平。建立健全服务于社区和旅游者的3级医疗救助体系。

6.9.2 社区教育

禁止社区未成年人参与旅游经营服务活动,积极发展社区教育。梅里雪山农村教育决定了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各项事业能否取得长远的良好效果,决定了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未来。普及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提高社区教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育水平,提高农村学生生活技能。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应倾向性地优先录用本地中小学毕业生从事国家公园各级实际工作,带动社区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协助解决“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农村教育的尴尬局面。

建立健全各自然村的初小、各行政村的高小教育设施,完善教育体系,积极协助国家志愿者的教育支边行动。注重国家公园管理相关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公园输送本地劳动力。

6.10 社区公共基础设施规划

社区与梅里雪山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密切联系,改善梅里雪山重点社区的生存条件,减小核心地区社区生产生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10.1 道路与公共交通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道路系统不仅要被用做自然资源保护的森林防火通道和游憩道,更应该解决长期以来梅里雪山各乡村聚落不通公路的现状,实现村村通,确保各个村寨之间交通的通畅和通达。公路建设不仅是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建设的基本要求,也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国家政策规定“2006年起,国家将实施‘五年千亿元规划’,连续6年共投资1000亿元修建农村公路。通乡、通村、通民心的农村公路建设,将为我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和农业发展长效机制奠定物质载体。并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力度;鼓励、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公路;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赠等,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规划》(2006))”。

鉴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建设将服务于全国人民以及世界热爱中国,热爱中国壮美自然景观和多彩少数民族文化的国际友人的公众教育和游憩需要,考虑到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资源保护、科研功能等复杂而艰巨的实际需要,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将在国家公园区域内实现所有自然村通油路的近中期规划目标,并实现重要自然村设置公共交通服务。

村村通公路、主要村寨通公交是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整体游憩道、防火道和其他功能通道公共交通系统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道路系统是实现国家公园资源保护和游憩功能的物质保障,也是确保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各社区均衡受益,以及社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6.10.2 农村新型能源利用

梅里雪山属于高海拔地区,冬季寒冷,持续时间长,农村能源消耗大。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有责任在梅里雪山地区各村寨社区开展新型能源推广项目。不但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且新型能源项目的实施对于梅里雪山资源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建设生态家园模式。这种模式以沼气为纽带,以农户为单元,组合运用日光节能温室、太阳能畜禽舍、沼气池、燃池、省柴节煤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灶等技术设施,构筑多位一体的综合能源利用体系。

 太阳能利用模式。通过太阳房、太阳能热水器技术,减少农村住宅冬季能耗,改善生活环境和质量;推广太阳能光电池、太阳能路灯等光电利用技术,开辟农村能源应用新领域。

6.10.3 社区电力及饮用水

全面改造梅里雪山社区电力系统,扩容以满足社区生活生产需要,满足发展基于社区的乡村旅游业的需要。电缆全部采用地下敷设技术(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的要求。

保护梅里雪山社区饮用水源,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设立水源保护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水源保护区内按照相关规定禁止一切可能危害水源安全的建设项目和人类活动。

实现梅里雪山全社区自来水到户工程,自来水卫生标准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要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

6.10.4 生活污水和垃圾

《云南省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2005年)》第十八条规定“在三江并流遗产地风景名胜区内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排放污水、烟尘以及产生噪音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生活垃圾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作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重要组成部分的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建设应全面改善国家公园社区卫生条件,修建到户排污管道系统,生活污水实现区域性集中处理、集中排放,排放标准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要求。规划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包括:

表6-2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乡村社区主要污水处理厂(详见附图【社区规划图】)

污水处理厂选址 污水管道 污水处理覆盖村落

至雨崩 雨崩村

尼农村荣秋河澜沧江入口河段 至尼农村

至扎朗村

尼农村

西当、荣宗村澜沧江污水处理厂

至西当

至荣宗

西当、荣宗、

明永河澜沧江入口河段 至明永村 明永村

斯农村澜沧江污水处理厂 至斯农村 斯农村

澜沧江东岸阿东下游澜沧江入口河段污水处理厂

至阿东各村寨 娘哇、康滇顶、阿东等

亚贡 至亚贡各村落 义那水、增刚、亚贡、木水等

社区生产和生活垃圾问题一直就是威胁梅里雪山生态环境安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建设必须为梅里雪山地区各社区提供完整的、有效的垃圾处理措施。按照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整体布局,垃圾处理将分为南部、中部和北部三大片区,实行垃圾的区域性集中处理,建立健全社区垃圾的收运处理体系。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社区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包括收集、运输、中转和处理处置等环节。根据服务区域和垃圾处理场所间的距离远近,收集起的垃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圾将经过转运或二次转运,运至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处置。国家对于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焚烧、堆肥、填埋)等技术环节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标准体系框架。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对于处理社区生活垃圾的各环节,必须达到国家对于垃圾处理的技术要求和技术工程规范,包括,《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方法与评价标准》、《生活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技术规范》、《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等。 第七章 生态旅游规划

7.1 规划目标

198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首先提出“生态旅游”这一术语,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仅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欣赏美丽的景色,更强调的是一种行为和思维方式,即保护性的旅游。不破坏生态、认识生态、保护生态、达到永久的和谐,是一种层次性的渐进行为。生态旅游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生态旅游是绿色旅游,强调尊崇自然,保护自然环境,是全世界公认的环境友好型旅游形式。

国家环保局2006年发布《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确立了全国生态旅游目标,并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部委基本的认同。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致力于发展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业,在坚持保护梅里雪山珍贵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不受侵害的前提下,以生态旅游的形式为中国人民和热爱中国的海外人士提供欣赏和体验云南省梅里雪山壮美的自然景观和奇异的多民族传统文化的机会。

《香格里拉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以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严格的功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能分区为指导框架,对于梅里雪山重点保护区(II区)、一般保护区(III区)、公园服务亚区(T3区)和野外服务亚区(T4区)的局部地区实施控制性生态旅游规划;在现有社区利用状况下,对传统利用亚区(T1区)和特殊使用亚区(T2区)现有道路系统和基础设施进行规划改造,提升当地社区基础设施水平,完善社区旅游服务功能,发展严格控制下的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业,为当地乡村社区提供新的发展机会,从而逐步改变社区对梅里雪山传统的资源利用形式,减小社区对梅里雪山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最终实现对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发展梅里雪山国家生态旅游业能够增进人们对梅里雪山丰富奇异的多元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人们对当地文化的认同,从而增强当地居民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实现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的目标。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2003)》等有关文件的规定,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禁止以任何形式进行国家公园经营权的整体转让,禁止国家公园局部区域的风景资源经营权的二次转让,不得在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度假区等。

7.2 旅游业发展背景

1994年德钦县森工企业全面停伐,德钦县委,县政府根据云南省政府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精神,开始提出发展旅游的思路。1996年德钦县争取了第一批云南旅游发展资金500万元;1994年到1997年间,完成并通过了飞来寺片区的控制性详规和梅里雪山明永景区的总体规划;1998年8月,德钦正式对外开放;1999年德钦县外事旅游局申办成立梅里雪山旅行社,积极与英国喜马拉雅旅行社、美国高山旅行社,日本观光株式协会合作开展了以梅里雪山特种旅游产品;德钦旅游业开始起步。

2000年德钦县旅游局积极向国家和省争取国债资金5690万元,完成了梅里雪山明永景区、飞来寺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梅里雪山成为国家4A级旅游区。截止2006年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17205.8万元(其中国家投入8322.8万元,社会投入8883万元)。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德钦县旅游接待有了较大的发展。从1997年到2005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由1997年的3.4万人次到2005年的37.9万人次,年平均增长为28%。

7.3 市场条件

由于地域遥远、可进入性差、基础设施落后、高海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大规模的梅里雪山团队旅游市场尚未发育。2007年的旅游市场调查表明,梅里雪山旅游者平均年龄30.9岁,以近中距离经济发达地区客源地的中等收入散客为主。旅游者在德钦县旅游的停留天数为2.76天,相对于香格里拉县的1.66天延长了1天多的停留时间。停留时间的长短反映出自助旅游的散客客源市场的总体特征。总体上来看,德钦旅游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旅游基础设施以及景区(点)建设的严重滞后是导致难以对大型旅行社产生吸引力的重要原因。梅里雪山适游期约为200天,其中5、7、8、9、10月为旅游旺季,12、1、2、3为旅游淡季,4、6、11月为旅游平季。2000年至2006年梅里雪山旅游者统计见表7-1。

表7-1 2000 年~2007 年梅里雪山旅游者人次数统计表(单位:万人次)

年份 海外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

德钦县旅游者梅里雪山游客总数 数

2000 0.67 8.88 9.55 1.27

2001 0.75 10.85 11.6 1.54

2002 0.81 12.89 13.7 1.82

2003 1 24 25 3.32

2004 1.11 27.7 28.81 3.83

2005 1.14 36.76 37.9 5.03

2006 3.08 53.5 56.58 7.51

2007 3.21 59.79 63 8.37

总计 11.77

234.37

246.14

32.69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海外旅游者客源市场分布比较广泛,客源国主要以泰国、港澳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和以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等为代表的欧美地区。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欢迎不同层次的生态旅游者进入梅里雪山进行体验、休闲、娱乐、教育和科考等不同目的的旅游活动,以实现不同旅游者到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各自美好愿望。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市场不但包括了国际通行的严格意义上的严格型生态旅游者市场,同样也包括了我国特有的大众观光旅游市场和组织型生态旅游市场,见表7-2。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针对不同的旅游市场特征规划设计了不同的旅游线路,旅游主题产品以满足国内外生态旅游者的旅游需求。

表7-2 客源市场定位表

客源市场 旅游者特点

活动区域

国内 海外

TMh严格型具有强烈的生态意识和II、III、港澳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生态旅游市环境责任感,他们对旅游主要以美国、德场 设施舒适度要求低

角洲、京津地区的高端旅游市场

国、法国等为主

TMo组织型贵州、广西及华中、华北、东生态旅游市介于严格型和一般型之III区 北地区,其中以贵阳、南宁、俄罗斯、西亚等场

间的旅游者

武汉、长沙等为主。

近距离市场

TMm大众以云南省、四川省、重庆市、观光旅游市对旅游舒适度要求高,基日本、韩国、东III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场

本等同大众旅游。

南亚等国家和区为主。 地区。

7.4 可进入性

7.4.1园外交通

目前德钦县梅里雪山外部道路交通条件是严重限制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建设的瓶颈问题。214国道、德维公路路面等级低、路况差,冬季封山或雨季塌方现象十分严重。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建设需要云南省各级政府加大政府引导性资金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的带动作用,以调动社会各方面资金更多的投入214国道和滇川省道为主线的公路等级提升建设,形成较高等级的国家公园外部交通路网。并且“丽迪铁路”项目的实施也必将彻底改善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外围交通条件。

7.4.2 徒步交通系统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规划在重点保护区开展严格的生态旅游活动,规划在II区现有原始毛路布局基础上,改造徒步道路244.4km。为严格的生态旅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游者提供一个亲近梅里雪山的机会【详见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附图《生态旅游规划图》】,见表7-3。规划建设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徒步交通系统基本上维持现有毛路状况,仅进行地图标识,岔口路向标识,在难以穿越的沟涧修建简易桥梁系统,以及国家公园开放期间实现道路保通等措施。整个徒步交通线路基本上保持一个原始状况,以确保道路建设环境影响维持最低。

表7-3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重点保护区(II区) 徒步道路系统

序总长度号

徒步道路名称

(km)

起点-途经-终点

1 南1号徒步线

15.51

永支曲达-永支-中堆-S01牧场-孔雀山垭口-至怒江贡山

2 西1号徒步线

12.89

SC01岔口-茨纳-莫理通-SC02岔口

3 南外转经线

18.99

羊咱-永久-支格顶-莫理通-SC02岔口-多克拉垭口-至西藏察隅

4 南2号徒步线

17.954

羊咱-S02牧场-SC02岔口-多克拉垭口至西藏察隅

5 南4号徒步线

15.367

S02牧场-佳碧

6 西2号徒步线

18.098

S02牧场-下雨崩村

7 荣秋河谷徒步线

15.268

雨崩神瀑-雨崩下村-格久达-尼农

8 南内转经线

14.654

西当-南宗垭口-雨崩上村-雨崩下村-雨崩神瀑

9 冰湖徒步线

4.679

雨崩下村-冰湖

10 中环徒步线

18.788

西当-南宗垭口-鲁色什公-明永村

11 北内转经线

5.672

明永村-明永冰川

12 斯农冰川徒步线

8.89

斯农村-斯农冰川

13 北部徒步连接线

3.667

NC02岔口-NC03岔口

14 北部徒步小环线

15.059

溜筒江-NC02岔口-亚贡

15 北部徒步大环线

36.912

溜筒江-拉出坡-NC03岔口-鲁奢不丁-NC01岔口

16 北外转经线

22.012

亚贡-双培中-梅里石-得出沙-说拉垭口-至西藏察隅

7.4.3 东环线

以主干道为依托、改造升级现有214国道和德维省道,形成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东环线【详见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附图《生态旅游规划图》】,见表7-4。规划建设的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东部环线包括5段124.5km。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东环线是国家公园道路交通的骨干,承担了国家公园生态旅游者旅游交通和社区居民公共交通的主体。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将以东环线为基础,充分利用和建设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园内游客服务点,以线带面,以点带面,把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各个功能片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通达的国家公园快速交通系统。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经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有特殊意义的公路建设、规划设计、水土保持、景观与绿化应达到交通部颁布的《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2004)》相关标准的规定;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达到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的要求。按上述标准和要求,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东环线应按照6.5m三级柏油或以上标准规划和建设。国家公园东环线应该成为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标志性主干道,确保路况良好,标志清晰,突出景观、环保、生态、安全、快速主题,成为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一大景观。

表7-4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东环线

起点-途径-终点 长度(km) 备注

ction1 布村-尼农-佳碧

20.624

新建

ction2 佳碧-升平镇

41.821

升级改造

ction3 升平镇-飞来寺-亚贡

41.475

升级改造、新建

ction4 亚贡-斯农-布村

16.521

新建

ction5 布村-27岔口

4.096

改造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东环线连接佳碧-尼农-扎朗-西当-斯农-溜筒江,形成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主干道,国家公园东环线全长124.5km。规划建设的东环线全部位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一般保护区(III区)低海拔地区(海拔2500米以下),以现有道路布局为基础,连接传统利用亚区(T1区)和公园服务亚区(T3区),形成国家公园主干道,也是欣赏澜沧江梅里大峡谷主要景观大道,是打造梅里雪山峡谷观光大众观光旅游产品主要依托。

7.5 容量控制

为确保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游憩利用造成的环境影响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本规划对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空间容量、线路容量和生态容量进行测算。分别对三大基本功能区、国家公园线路以及游客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进行了容量测算。最后确立合理的国家公园分区容量控制以及国家公园游客总容量作为国家公园规划、管理的依据。

表7-5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分区规划容量控制

功能区

功能区

性质

游憩人群 面积km2 周转率

游客容量(人次/年)

分区容量 总量

重点保护区(II区) 森林 TMh、Tmo 612.66 1 91899

一般保护区(III区) 峡谷 TMh、Tmo、TMm 175.8 2 351600 443499

严格保护区(I区) 雪山冰川 禁止 118.49 — 0

(见表7-3:TMh严格型生态者,Tmo组织型生态者 ,TMm大众型生态者)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理论容量主要是指功能区分别在空间上适合容纳的生态旅游者总数。梅里雪山国家三大基本功能区只有II区和III区适于开展生态旅游,本规划主要根据美国国家公园相应类型的国家公园容量作为容量控制的依据,并参考了云南省峡谷型景区的游客容量,见表7-6。对梅里雪山II区和III区进行容量测算,结果见表7-5。

表7-6 空间容量控制标准

类型 容量 单位

山岳型国家公园游客容量 150 人/平方公里•年

峡谷型国家公园游客容量 1000 人/平方公里•年

村寨接待设施容量 200 人/天

寺庙接待设施容量 300 人/天

(山岳型国家公园游客容量、峡谷型国家公园游客容量根据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统计数据测算,峡谷型国家公园游客容量参考了迪庆州虎跳峡景区游客接待量571000人/年)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重点保护区II区理想的生态旅游者容量为91899人,而一般保护区III区生态旅游者和大众观光者的容量为251600人。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游客总容量为443499人/年。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重点保护区(II区)是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区域,也是游憩观光、科学考察、教学实习等公众利用的重要区域。通过对该区域现有自然道路系统的容量测算与表7-5的理想容量比较作为规划这一资源敏感区域游憩利用和资源保护规划的依据。重点保护区(II区)属山岳森林类型。因受地形限制,游客只能沿游道游览观赏,线路容量采用游道全长/游客占用合理游道长度的方法进行计算。结合对游客心理容量的调查,确定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内不同类型游道的游客合理占用游道长度,根据规划的道路长度,计算基于游客心理容量的空间容量(根据自然保护区游客线路容量计算标准每人150m计)。重点保护区(II区)游客容量为1629人/天(表7-7)。

按照适游期200天/年测算,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园内II区的游客容量为313200人•年。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重点保护区(II)区现有道路244.41km,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这与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自然道路路网密度相近。现有自然道路系统完全能够容纳91899人/年的生态旅游者人数,只要对重点保护区(II)区现有原始小径进行整理维护就能够满足这一重点区域的生态旅游和其它公众利用。

表7-7 梅里雪上国家公园园内游道瞬时容量

序号 徒步道路名称 总长度(km)

宽度(m) 瞬时容量(人/天)

1 南1号徒步线

15.51

0.8 103

2 西1号徒步线

12.89

0.8 86

3 南外转经线

18.99

0.8 127

4 南2号徒步线

17.954

0.8 120

5 南4号徒步线

15.367

0.8 102

6 西2号徒步线

18.098

0.8 121

7 荣秋河谷徒步线

15.268

0.8 102

8 南内转经线

14.654

0.8 98

9 冰湖徒步线

4.679

0.8 31

10 中环徒步线

18.788

0.8 125

11 北内转经线

5.672

0.8 38

12 斯农冰川徒步线

8.89

0.8 59

13 北部徒步连接线

3.667

0.8 24

14 北部徒步小环线

15.059

0.8 100

15 北部徒步大环线

36.912

0.8 246

16 北外转经线

22.012

0.8 147

总计 1629

一般保护区(III区)的大众观光旅游者几乎完全集中在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东环线200公里的空间范围内,游览观光方式主要是乘环保观光巴士。游客容量主要是设施容量。因此,规划III区的游客容量为35万人次/年。

综上所述,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采用游客容量规划技术确定重点保护区(II)区主要以徒步旅游形式开展生态观光、科考、观花、观鸟和摄影等形式的生态旅游活动,并采取严格的游客容量控制,每年的游客总量控制在9万人次;一般保护区(III)采用环保观光巴士开展大众观光旅游形式,观光主题主要是以雪山观光和雪山峡谷观光两大主题。每年的游客总量控制在35万人次。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游客容量为每年接待44万人次。

《香格里拉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预留了国家公园区域外的升平镇北部的阿东地区,南部的红坡地区作为国家公园外部旅游开发区;分别打造德钦阿东土司文化主题和红坡宗教文化两大主题。当未来国家公园出现旅游容量超载的时候,规划开发国家公园外部旅游开发区能够适应未来旅游业的发展。

7.6 游憩主题

7.6.1 生态体验主题(II区)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重点保护区(II区)富集丰富的自然景观及自然景观组合,能够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热爱自然的人们提供及其震撼和美好的游憩体验。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重点保护区(II区)主要针对TMh严格型生态旅游者和TMo组织型生态旅游者,在现有原始道路系统的基础上规划设计了长达244.41km。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将限定在严格的空间范围内,对旅游者在国家公园中的活动强度和活动方式也有所限制,把旅游者对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自然资源造成的负面影响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表7-8 适合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II区开展的严格的生态旅游活动

类型 主题 内容 景观

雪山冰川主题 亲近梅里雪山、冰川

高海拔(4500以下)亲近8原始生座雪峰、5条冰川

态体验

地质地貌展示 感受梅里峡谷、瀑布的震撼与柔美 梅里雪山十余条峡谷、瀑布

植被主题 徒步穿越原始森林 梅里原始森林

动植物主题 观花、观鸟、认识物种 珍稀植物动物

神山文转经主题 回归精神的质朴 内外转经活态文化空间

化体验

宗教主题 体验藏传佛教密宗的神秘特性 梅里圣迹

民俗文雨崩村和永支村天人合一化体验

民俗主题

体验纯朴、本真的梅里多元少数民族文化 民俗文化景观

7.6.2 大众观光主题(III区)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一般保护区III区,具有壮丽的峡谷景观。适合于TMh严格型生态旅游者、TMo组织型生态旅游者和TMm大众观光旅游者开展观光休闲活动。《香格里拉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以国家公园东环线为基础,把澜沧江梅里峡谷、远观梅里群峰的绝佳观景点飞来寺、雾浓顶等景点串联起来,形成适合绝大多数旅游者的大众观光旅游产品,见表7-9。

表7-9 适合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III区开展的大众观光活动

主题 内容

远观梅里雪山 飞来寺、雾浓顶、洛克明永冰川观景点

梅里大峡谷观光 低海拔近距离感受中国最美的峡谷之一

博物馆展示(游客中心展示)

考古遗迹、珍稀动植物标本、珍贵宝石矿石陈列、历史人物

民俗体验 梅里葡萄园、阿东土司文化

宗教体验 红坡寺、巴久庙等13座喇嘛庙

文化遗存展示 永支摩崖石刻、茶马古道遗迹

7.7 生态旅游产品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围绕国家公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和功能主要推出三

-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

本文发布于:2023-12-06 01:19: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7967632388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国家   公园   保护   社区   文化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