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杀虫剂的种类

更新时间:2023-12-05 23:16:07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5日发(作者:我很幸运)

-

农药杀虫剂的种类

农药杀虫剂的种类

1.1 按其成分及来源分

无机杀虫剂,如砷酸铅、砷酸钙、亚砷酸盐、氟化钠、氟硅酸钠、硫磺、磷化锌等。

有机杀虫剂。天然有机杀虫剂可分为植物性类杀虫剂(如鱼藤、除虫菊、烟草、松脂、茴蒿素、楝素等)和矿物性杀虫剂(如柴油乳剂、石油乳剂等)。

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有有机氯类杀虫剂1、有机氯类杀虫剂。(有机氯类杀虫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苯为原料,此类如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杀虫剂DDT、六六六以及杀螨剂三氯杀螨砜、三氯杀螨醇等;另一类是以环戊二烯为原料,如氯丹、七氯、艾氏剂等。此外,莰烯类杀虫剂、毒杀芬和冰片基氯也属于有机氯农药。此类化合物具有结构稳定、难氧化、难分解和毒性大等特点,属高效、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尤其是DDT 具有明显的致癌性和遗传毒性。)(高毒,基本已经停止使用)、

有机磷类杀虫剂(。近年来,高效低毒的品种发展很快,比如敌百虫、敌敌畏、辛硫磷、乐果、马拉硫磷、乙酰甲胺磷、三唑磷、毒死蜱、丙嗅磷、倍硫磷、杀螟硫磷、喹硫磷、哒臻硫磷、氯唑磷等)、

菊酯类杀虫剂(新烟碱类、多杀霉素、埃玛菌素和粉蝶霉素、吡唑类杀虫剂、茚虫威、吡蚜酮等)等。

微生物杀虫剂,如1苏云金杆菌杀虫剂(应用最广泛的)、黄地老虎颗粒体病毒、棉铃虫颗粒体病毒、菜青虫颗粒体病毒、菜蛾颗粒体病毒、白僵菌、绿僵菌、赤座霉菌等杀虫剂的种类及作用机理

杂环类杀虫剂和昆虫生长调节剂已逐步取代高毒有机磷农药而成为杀虫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杀虫剂及生物工程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2012 年,全球前十五大杀虫剂同比上年既有位次上的变动,更有销售额的起伏。具体排序为:2烟碱类:噻虫嗪(11.40 亿美元)、吡虫啉(10.30 亿美元)、3杂环类:氯虫苯甲酰胺(9.15 亿美元)、氟虫腈(6.45 亿美元)、4有机磷类:毒死蜱(6.25 亿美元)、高效氯氟氰菊酯(5.30亿美元)、5菊酯类杀虫剂(新烟碱类):噻虫胺(5.10 亿美元)、阿维菌素(3.60 亿美元)、溴氰菊酯(3.40 亿美元)、乙酰甲胺磷(3.05 亿美元)杀虫剂市场多姿多彩

新烟碱类是继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之后的一类重要杀虫剂,其主要作用于昆虫的中枢神经系统,是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nAChRs) 的抑制剂。由于昆虫的nAChRs

与脊椎动物的nAChRs 具有一定的结构差异,因此新烟碱类杀虫剂中的药效基团( N—NO) 对昆虫nAChRs 具有更高的亲和力,从而导致了其对害虫高效,而对高等动物低毒的高选择性。吡虫啉和噻虫嗪分别是具有氯吡啶结构和氯噻唑结构的第一和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代表性药剂,均已在农业生产上被广泛用于种子、叶面和土壤中多种害虫的防治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的代谢研究进展范银君, 史雪岩* , 高希武

综观世界杀虫剂工业的发展历史, 可划分为四个时代低.效杀虫剂时代。以无机化合物为主,

作用单一, 用量大高效杀虫剂时代。以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等有机合成杀虫剂为主高效杀虫剂时代。以拟除虫菊酯类、杂环类杀虫剂为主, 单位面积用量大大降低, 对害虫毒力却显着提高特异性杀虫剂或非杀生性杀虫剂时代。以昆虫生长调节剂为代表, 这类杀虫剂能改变害虫生活习性、形态及生长繁殖等,从而控制害虫。年代以来, 由于受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 世界农药工业的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有机氯杀虫剂由于残毒问题已基本上停止使用, 有机磷杀虫剂在世界上仍占有一定的地位,

但一些高毒品种已在许多国家禁用, 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发展缓慢并开始受到限制, 杂环类杀虫剂和昆虫生长调节剂已逐步取代高毒有机磷农药而成为杀虫剂的重要组成部0世界杀虫剂发展趋势

1. 苏云金杆菌可产生两大类毒素,即内毒素和外毒素,以内毒素起主要作用,作用迅速,外毒素作用缓慢。原粉为黄褐色固体,属好气性蜡状芽孢杆菌群,在芽孢爨,内产生晶体,有12个血清型,17个变种。对人、畜低等毒性。对作物无药害。苏云金杆菌对害虫有很强毒杀能力,可用于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甘薯天蛾、烟青虫.、棉铃虫、灯蛾等多种害虫。本药剂可进行喷雾、喷粉或制成颗粒剂、毒饵使用。也可在菌液中加少量化学农药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每克含100亿活芽孢)、乳剂(每毫升含100亿活芽孢)。使用技术如下: (1)防治棉花害虫:防治棉铃虫、小造桥虫等,每亩用可湿性粉剂150~200克,对水40--60公斤喷雾。 (2)防治蔬菜害虫: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等,每亩用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对水50~70公斤喷雾。

(3)防治玉米螟:每亩用可湿性粉剂150~200克,拌细沙土3~5公斤,拌匀撒于心叶内。(4)死虫再利用:将被本药毒死发黑变烂的虫体,在水中揉搓,每50克虫尸洗液加水50~100公斤喷雾,对多种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 噻虫嗪的使用技术:1、防治稻飞虱每亩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6~3.2克(有效成分0.4~0.8克),在若虫发生初盛期进行喷雾,每亩喷液量30~40升,直接喷在叶面上,可迅速传导到水稻全株。

3. ??? 2、防治苹果蚜虫用25%噻虫嗪5000~10000倍液或每100升水加25%噻虫嗪10~20毫升(有效浓度25~50毫克/升),或每亩用5~10克(有效成分1.25~2.5克)进行叶面喷雾。

4. ??? 3、防治瓜类白粉虱使用浓度为2500~5000倍,或每亩用10~20克(有效成分2.5~5克)进行喷雾。

5. ??? 4、防治棉花蓟马每亩用25%噻虫嗪13~26克(有效成分3.25~6.5克)进行喷雾。

6. ??? 5、防治梨木虱用25%噻虫嗪10000倍液或每100升水加10毫升(有效浓度25毫克/升),或每亩果园用6克(有效成分1.5克)进行喷雾。

7. ??? 6、防治柑橘潜叶蛾用25%噻虫嗪3000~4000倍液或每100升水加25~33毫升(有效浓度62.5~83.3毫克/升),或每亩用15克(有效成分3.75克)进行喷雾。

8. 9. ??? 噻虫嗪使用注意事项:

10.

11. ??? 不能与碱性药剂混用。不要在低于10℃和高于35℃的环境储存。对蜜蜂有毒,用药时要特别注意。本药杀虫活性很高,用药时不要盲目加大用药量。

12.

??? 适宜作物为稻类作物、甜菜、油菜、马铃薯、棉花、菜豆、果树、花生、向日葵、大豆、烟草和柑桔等。

13. 吡虫啉的施用方法: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飞虱、粉虱、叶蝉、蓟马;对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的某些害虫,如稻象甲、稻负泥虫、稻螟虫、潜叶蛾等也有效。但对线虫和红蜘蛛无效。可用于水稻、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蔬菜、甜菜、果树等作物。由于它的优良内吸性,特别适于用种子处理和撒颗粒剂方式施药。一般亩用有效成分3~10克,兑水喷雾或拌种。安全间隔期20天。施药时注意防护,防止接触皮肤和吸入药粉、药液,用药后要及时用清水洗洁暴露部位。不要与碱性农药混用。不宜在强阳光下喷雾,以免降低药效。

防治绣线菊蚜、苹果瘤蚜、桃蚜、梨木虱、卷叶蛾、粉虱、斑潜蝇等害虫,可用10%吡虫啉4000~6000倍液喷雾,或用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 防治蟑螂:可以选择神农2.1%灭蟑螂胶饵

最近几年的连续使用,造成了很高的抗性,在水稻上国家已经禁止使用。

种子处理使用方法(以600克/升/48%悬浮剂/悬浮种衣剂为例)

〈一〉:大粒作物

1. 花生: 40毫升兑水100-150毫升包衣30-40斤种子(1亩地种子)。.

2. 玉米:40毫升兑水100 -150毫升包衣10-16斤种子(2-3亩地种子)。

3. 小麦:40毫升兑水300-400 毫升包衣30-40斤种子(1亩地种子)。

4. 大豆:40毫升兑水20-30毫升包衣8-12斤种子(1亩地种子)。

5. 棉花:10毫升兑水50毫升包衣3斤种子(1亩地种子)

6. 其他豆类:豌豆、豇豆、菜豆、四季豆等40毫升兑水20-50毫升包衣一亩地种子。

7. 水稻:浸种10毫升每亩种量,露白后播种,尽量控制水量。

〈二〉:小粒作物

油菜、芝麻、菜籽等用40毫升兑水10-20毫升包衣2-3斤种子。

〈三〉:地下结果、块茎类作物

土豆、姜、大蒜、山药等一般用40毫升兑水3-4斤分别包衣1亩地种子。 〈四〉:移栽类作物

红薯、烟草及芹菜、葱、黄瓜、番茄、辣椒等蔬菜类作物

使用方法:

1,带营养土移栽的:40毫升,拌碎土30斤充分和营养土搅拌均匀。

2,不带营养土移栽的:40毫升水以漫过作物根部为标准。移栽前浸泡2-4小时后用剩余的水兑碎土搅拌成稀泥,再蘸根移栽。

4.氯虫苯甲酰胺的施用方法:氯虫苯甲酰胺5%悬浮剂对甘蓝甜菜夜蛾、小菜蛾有较高的活性和防治效果,用药量为22.5-41.25g(有效成分)/hm(折成5%悬浮剂商品量为30-55g/667m,一般加水50L稀释)

5.毒死蜱的施用方法:毒死蜱的方法从物理操作上来说分下面三种情况:

一、喷雾。用48%的毒死蜱乳油对水稀释后喷雾。①用800—1000倍液,防治美洲斑潜蝇、番茄斑潜蝇、豌豆潜叶蝇、菜潜蝇等幼虫。②用1000倍液,防治菜青虫、斜纹夜蛾幼虫、灯蛾幼虫、瓜绢螟等幼虫及水生蔬菜螟虫。③用1500倍液,防治葱斑潜蝇落地化蛹幼虫、茄黄斑螟幼虫等。

二、灌根。用48%毒死蜱乳油对水稀释后灌根。①在韭蛆产卵初盛期,用2000倍液光防治韭蛆,每亩用药液500升。②在4月上中旬大蒜灌第一水或第二水时,每亩用乳油250—375毫升,随水施药,防治根蛆。③用2000倍液,浇淋植株根部,防治蚯蚓为害,每亩用药液250—300升。

三、土壤处理。每亩用3%毒死蜱颗粒剂2—4千克,在播种前或定植前沟施、穴施或撒施,防治韭蛆、蛴螬、地老虎等。

针对不同作物毒死蜱的使用方法大致如下

221.水稻害虫的防治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稻瘿蚊、稻飞虱、稻叶蝉每亩用40.7%乳油60-120毫升对水喷雾。

2.2.小麦害虫的防治粘虫、蚜虫每亩用40.7%乳油50-75毫升,对水40-50千克喷雾。

3.3.棉花害虫的防治棉蚜每亩用40.7%乐斯本乳油50毫升,对水40千克喷雾。棉叶螨每亩用40.7%乐斯本乳油70--100毫升,对水40千克喷雾。棉铃虫、红铃虫每亩用100--169毫升,对水喷雾。

4.4.蔬菜害虫的防治菜青虫、小菜蛾、豆野螟每亩用40.7%乐斯本乳油100-150毫升对水喷雾。

5.5.大豆害虫的防治大豆食心虫、斜纹夜蛾每亩用40.7%乳油75--100毫升对水喷雾。 6.6.果树害虫的防治柑橘潜叶蛾、红蜘蛛用40.7%乳油1000-2000倍液喷雾。桃小食心虫用400-500倍液喷雾,此剂量也可用于防治山楂红蜘蛛、苹果红蜘蛛。

7.7.茶树害虫的防治茶尺蠖、茶细蛾、茶毛虫、丽绿刺蛾、茶叶瘿螨、茶橙瘿螨、茶短须螨用有效浓度300-400倍液喷雾。

8.8.甘蔗害虫的防治防治甘蔗绵蚜,每亩用40.7%乳油20毫升对水喷雾。

9.9.卫生害虫的防治蚊成虫用100-200毫克/千克喷雾。孑孓用药为水中含量15--20毫克/千克。蟑螂用200毫克/千克。跳蚤用400毫克/千克。家畜体表的微小牛蜱、蚤等用100--400毫克/千克涂抹或洗刷。

10.

11.

12.

噻虫胺的施用方法:

噻虫胺的研究方法1.田间试验田间试验小区面积20m,两种施药剂量(按有效成份计)分别为22250g/hm(推荐量)和200g/hm,当幼苗长至10cm左右时第一次喷药,以后每隔2d喷一次,共喷施3次。另设一空白对照小区。最后一次施药后的第0d、1d、3d、5d、7d、10d、12d,用“Z”型法采集健康生长的全株小白菜进行农残及生物标志物分析,农残检测增加了第15d的检测。实验每天取样测定时均设6个重复,各取6个重复的平均值。2.噻虫胺残留测定采用丙酮提取,硅胶色谱柱净化,旋转蒸发仪浓缩,高效液相色谱(LC-10Avp,ODS色谱柱)法检测其农药残留量。3.生物标志物检测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谷胱甘肽(GSH)含量测定采用Ellman法,丙二醛(MDA)含量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含量测定采用羟胺氧化反应法,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测定考马斯亮蓝法。研究结果1.噻虫胺残留动态噻虫胺残留检测方法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3.02%~94.4%(n=6),相对标准偏差为3.3%~5.4%(n=6);残留消解动态研究结果:低浓度处理组的半衰期T1/2为1.61d,残留动态方程为CT=28.633e(n=6);高浓度处理组的半衰期T1/2为2.05d,残留动态方程为CT=85.816e-4301T-,相关系数r=0.9455-0.3374T相关系数为r=0.9578(n=6),10d后残留量均低于5.0mg/kg。2.噻虫胺胁迫对小白菜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处理组的蛋白质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浓度越高蛋白质含量越低,低浓度组第5d达到最低值,此后逐渐增加,12d左右与对照组基本一致;高浓度组蛋白质第1d后开始降低,第7d达到最小值,12d时仍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3.噻虫胺胁迫对小白菜PPO活性的影响处理组的PPO活性均于喷洒农药当天即开始明显升高,低浓度组PPO活性于第5d达到最大值,此时,PPO活性为对照组的1.17倍,此后逐渐降低;高浓度组PPO活性于第7d达到最大值,此时PPO活性是对照组的1.4倍,此后呈下降趋势。4.噻虫胺胁迫对小白菜GSH含量的影响在胁迫初期GSH含量急剧降低,低浓度处理组GSH含量在第5d下降到最低点,高浓度处理组GSH含量在第7d下降到最低点,此后逐渐升高,在第12d左右与对照组GSH含量基本达到一致。5.噻虫胺胁迫对小白菜MDA含量的影响高、低浓度处理组MDA的含量较对照组均显着增高,且处理浓度越高,组织内MDA含量越高,最后一次施药当天,高浓度处理组MDA含量即为对照组的3.3倍,低浓度处理组为对照组的1.8倍,且两组MDA变化趋势相同,均为逐渐降低。6.噻虫胺胁迫对小白菜POD活性的影响低浓度处理组POD活性在施药后第5d达到最高值,而高浓度处理组在第7d达最高值,施药后的第12d左右,处理组POD活性与对照组POD活性基本趋于一致。7.噻虫胺胁迫对小白菜O2·含量的影响O2·含量与所遭受农药胁迫的浓度成正相关,高浓度处理组O2·含量在整个实验期均高于低浓度处理组,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含量逐渐降低。低浓度处理组在施用农药前5d O2·含量高于对照组,第5d后其含量略低于对照组。结论1.本实验所采用的前处理及检测方法简化了操作步骤、缩短了提取时间和检测时间,而且能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适合蔬菜中烟碱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2.噻虫胺农药在小白菜体内降解比较迅速,按常规用量,施药10d后采摘,噻虫胺残留可基本降解完全。、PPO、GSH、MDA、O2·、-----蛋白质均可作为噻虫胺污染蔬菜的早期敏感生物检测指标,其中以蛋白质及GSH最为敏感。?更多还原噻虫胺在小白菜中的残留测定及其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研究目的吡虫啉是一种新型氯代烟碱类内吸性广谱杀虫剂,其胃毒与触杀作用较为突出。吡虫啉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与其他杀虫剂不同,与其他杀虫剂一般无交互抗性。由于它高效、低毒、杀虫谱广、持效期长,吡虫啉被大量广泛的使用,结果造成对果蔬等农作物和环境的污染。因此我们急需进行果蔬等试样中该农药的净化及测定方法研究,建立一种简单、快速、高效的吡虫啉残留监测技术,以便及时、准确地对污染情况进行分析、监测,有效防止和减少对农作物和环境的污染,并通过进行不同浓度吡虫啉胁迫对蔬菜体内抗氧化酶活性、蛋白系统及谷胱甘肽的影响的研究,搞清不同浓度胁迫与蔬菜体内上述活性物质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搞清蔬菜中吡虫啉残留量与上述活性物质之间剂量-效应的关系,初步建立农药污染敏感指示生物标志物的筛选过程,以期找到遭受该农药胁迫时,植物体反应比较敏感的生物标志物,作为该农药污染的早期诊断指标。研究方法1.种植玻璃生菜4个小区,试验前不施肥,不喷药。当幼苗长至10cm时第1次喷药,以后每隔2d喷1次,共喷施3次。三个小区施药浓度分别为0.1%(高)、0.02%(中)、0.005%(低)(推荐使用量),另设一不喷药的空白对照小区。最后一次喷洒吡虫啉后的第0d、1d、3d、5d、7d、9d、11d,按照算双对角线法分别采取健康生长的玻璃生菜叶片。每次取样时,每个浓度取三个平行样。取样分别进行吡虫啉残留测定和抗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2.采用二氯甲烷提取、氧化铝和硅镁吸附剂层析柱净化、石油醚淋洗、甲醇洗脱、旋转蒸发仪浓缩、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其含量。3.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谷胱甘肽(GSH)含量、蛋白质含量分别采用愈创木酚法、紫外吸收法、NBT光照还原法、分光光度法、Ellman法和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结果1.吡虫啉在生菜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100.4%,精密度为3.5%~4.1%,最低检出限为0.16ng。残留消解动态研究结果为,低浓度处理组的降解方程y=687.89ey=1979.88e-0.379x-0.345x,半衰期为2.67天;中浓度组的降解方程-0.466x,半衰期为2.43天;高浓度组的降解方程y=7233.81e,半衰期为1.53天。2.吡虫啉对生菜的POD活性影响显着,处理组P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处理组浓度越高,POD活性最高。在实验的天数内,对照组与低、中、高浓度三个浓度处理组POD活性有显着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3.吡虫啉对生菜CAT活性影响显着,处理组CAT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处理组CAT活性有显着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4.喷洒农药吡虫啉后,处理组中SOD活性显着增高,低浓度组5d达到最大值,中、高浓度组7d达到最大值,出现峰值后又急剧下降,对照组和处理组SOD活性有显着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5.高、低2个浓度处理组的PPO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低浓度组高于高浓度组,低浓度组的PPO活性于喷洒农药当天即开始明显升高,第7d达到最大值,此时,PPO活性为对照组的3.3倍,此后逐渐降低,11d时仍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高浓度组PPO活性于喷洒农药当天即开始升高,第5d达到最大值,此时PPO活性是对照组的1.9倍,11d左右与对照组基本一致。6.施用吡虫啉后,高、低两个浓度处理组的蛋白质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浓度越高,蛋白质含量越低,低浓度组第5d达到最低值,此后逐渐增加,11d左右与对照组基本一致;高浓度组蛋白质第1d后开始降低,第7d达到最小值,11d时仍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7.高、低两个浓度处理组GSH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即在胁迫初期GSH含量急剧降低,低浓度处理组在第五天GSH下降到最低点,高浓度处理组GSH在第7d下降到最低点,此后两组GSH含量逐渐开始升高,低浓度组在第11d左右无对照组基本达到一致。结论1.本实验所采用的前处理及检测方法适合蔬菜中烟碱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2.吡虫啉农药在生菜体内降解迅速。、SOD、CAT、PPO、GSH、蛋白质均可作为吡虫啉胁迫生菜的生物标志物。生菜中吡虫啉的残留测定及生物标志物的实验研究 目前,蔬菜有机磷农药残余量的超标问题仍然很严重。在食用前检测蔬菜农药残留量显得十分必要。建立一套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进行农药残留检验,控制“超毒”蔬菜流入市场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甲胺磷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通过抑制昆虫乙酰胆碱酯酶来达到除虫效果,对害虫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用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上效果明显,但其残留在叶片上的农药逐步渗入到蔬菜内部,引起蔬菜内氧自由基含量急剧升高,从而导致蔬菜细胞膜过氧化产生生物损伤,对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本实验以小白菜为研究对象,喷洒一定浓度甲胺磷农药后,测定7天内小白菜体内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Vitamin C、VitC)、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含量及各种抗氧化物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GST)、过氧化氢酶(catala,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GPX)、蛋白酶Mg-ATPa、Ca-ATPa等的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ygen capacity)的变化。结果表明,喷药后第1天各种物质含量相对与对照变化不大,第2-6天小白菜中蛋白质、GSH、SOD、CAT都高于对照,而GPX、GST的含量低于对照,第7天都又还原到与对照接近。而Mg-ATPa、Ca-ATPa第1-4天与对照相差不大,第5、6天略高于对照;第七天各物质都基本还原到与对照接近或持平。第1、5、6天小白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下降,而其余的几天变化不大;活性氧、总抗氧化能力在第1-4天处理组的总趋势是增大的,且都较对照组高,第5天总抗氧化能力处理组迅速下降,其后几天各物质的变化相近。说明有机磷农药喷洒后植物体内产生了氧自由基,进而诱导细胞内防御活性氧自由基毒害的物质产生,5-6天后机体恢复正常。本实验为食品卫生检验提供了一个参考标准甲胺磷农药对小白菜污染的生物标志物研究

2+2+2+2+1.3 按除草剂的结构和作用分类

1.3.1 苯酚类。五氯酚钠是此类除草剂中常用的一种,它是一种非选择性的触杀型除草剂,在植物体内不能传导。可以在播种前,先诱发杂草发芽,然后施用,杀死杂草,待药剂毒

性消失后,再播种育苗。用法:可湿性粉剂:80%。喷洒法:5~10g/m2,配成1%~2%溶液喷洒。浸杀法:估计钉螺孳生地水量,按10~20g/m2,施药。河边铲草皮浸杀法:沿河边撤药,10~20g/m2,再将草皮和药一起铲入河边水中,水上水下钉螺都可浸杀

1.3.2 二苯醚类。除草醚是此类除草剂的代表。除草醚是触杀型除草剂,对人畜毒性低。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容易被土壤吸附,在土壤表层形成毒土层,杂草幼芽接触药剂,便被杀死。其药效可在土壤表面维持20~30 d,对一年生杂草如稗草、莎草、碱草等杂草和多年生杂草牛毛毡均有显着的杀伤作用,植株越小,效果越好[1-2]。但除草醚要在直接光照下才能发挥药效。除草醚可除治一年生杂草,对多年生杂草只能抑制,不能致死。毒杀部位是芽,不是根。对一年生杂草的种子胚芽、幼芽、幼苗均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可防除稗草、马齿苋、马唐草、三棱草、灰灰菜、野苋、蓼、碱草、牛毛草、鸭舌草、节节草、狗尾草等,最适合在芹菜、芜荽、茴香、胡萝卜等菜田使用。同时也适于莴苣、茼蒿、花椰菜、结球甘蓝、苤蓝、萝卜、小萝卜、大白菜、西红柿、黄瓜、芸豆、莲藕等菜田上使用。

(l)用于胡萝卜、萝卜、芹菜、葱头、蒜、大葱、芜荽、莴苣、豇豆、菜豆、甘蓝、大白菜等直播田或育苗田,在播种后至出苗前,每亩用25%除草醚可湿性粉剂400克,或乳油500毫升,与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 50克混合使用,均兑水50-75公斤喷雾处理土壤,或与20公斤细土混合均匀,撒 施于土壤表面。

(2)用于芹菜、葱头、甘蓝、花椰菜、西红柿等移栽田, 于移栽成活后,亩用25%除草酸可湿性粉剂500-700克,兑水40-50公斤,定向喷雾,均匀施于表面。

(3)用于水生蔬菜,如莲藕田除草、在栽藕前放风泡田, 诱发杂草种子萌发,亩用25%可湿性粉剂600-750克,或25%乳油500毫升与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50克混合使用,均兑水40-50公斤喷雾。施药后5-7天内,田面保持水深3-5厘米,以后按常规管理。

1.3.3 苯氧羧酸类。此类除草剂中,用量最多的是2,4-D 和2 甲4 氯。2,4-D 是发现最早的一类除草剂,含量在500~1 000mg/kg 可使一些双子叶植物致死,含量再高,对单子叶植物也会发生毒害。它具有高度选择性和传导性,杂草受害后,叶片、叶柄和茎部弯曲,茎部变脆易断,最后整个植株死亡。2 甲4 氯的性能与2,4-D 类似,对防除稻田杂草比2,4-D安全,可在苗期使用。

挥发性、作用速度比2,4-D低且慢,二甲四氯对禾本科植物的幼苗期很敏感,3-4叶期后抗性逐渐增强,分蘖末期最强,而幼穗分化期敏感性又上升。在气温低于低于18℃时效果明显变差,对未出土的杂草效果不好。通常用量每亩30~60克(有效成分)。严禁用于双子叶作物!

常用剂型有13%、20%水剂,56%可湿性粉剂。

小麦:小麦分蘖期至拔节前,每亩用20%二甲四氯水剂150~200毫升,对水40~50公斤喷雾,可防除大部分一年生阔叶杂草。

水稻:水稻栽插半月后,每亩用20%水剂200~250毫升,对水50公斤喷雾,可防除大部分莎草科杂草及阔叶杂草。

玉米:玉米播后苗前,每亩用20%水剂100毫升进行土壤处理,也可在玉米4~5叶期,每亩用20%水剂200毫升,对水40公斤喷雾,防除玉米田莎草及阔叶杂草。在玉米生长期,每亩用20%水剂300~400毫升定向喷雾,对生长较大的莎草也有很好的防除作用。

河道清障:除灭河道水葫芦宜在防汛前期的5~6月份日最低气温在15℃以上时进行,对株高在30厘米以下的水葫芦,可选晴天每亩用20%二甲四氯水剂750毫升加皂粉100~200克,或用20%二甲四氯水剂500毫升加10%草甘膦水剂1000毫升加皂粉100~200克,兑水75千克喷雾;对株高30厘米以上的水葫芦,采用上述除草剂兑水100千克喷雾。喷施上述除草剂后气温越高水葫芦死亡越快,死亡率越高,气温越低效果越差。一般于施药后15~20天即全株枯死。

1.3.4 酰胺类。敌稗就是此类除草剂的代表。敌稗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触杀型除草剂,其施入土壤易分解,只能对植物的地上部分喷雾,主要用于防治稻田稗草,对于旱地的狗尾草、马齿苋也有防治效果。敌稗不能与有机磷农药混用。 在秧田和直播田使用,用药适期为稗草1叶1心至2叶1心期,喷药前一天排水落干,喷药后24小时灌水淹稗,保水层2天。每亩用药量为20%乳油750-1000毫升,对水35公斤,对茎叶喷雾。

1.3.5 取代脲类。敌草隆是此类除草剂的代表。敌草隆是一种传导型除草剂,对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都有较好的杀伤效果,在大剂量使用时,具有强烈的灭生性能。

1.3.6 均三氮苯类。我国已经生产使用的均三氮苯除草剂主要有西玛津和阿特拉津2

种。此类药剂都是高度选择性传导型除草剂,用于土壤处理,通过根系被植物吸收,随蒸腾液流上升,传遍全株。施药后10~20 d,杂草便可受到毒害作用。

1.玉米、高粱、甘蔗地使用 于播种后出苗前每亩用40%西马津胶悬剂200-500毫升,对水40公斤,均匀喷雾土表。

2.茶园、果园使用 一般在4-5月份,田间杂草处于萌发盛期出土前,进行土壤处理,每亩用40%胶悬剂185-310毫升,或50%可湿性粉剂150-250克,对水40公斤左右,均匀喷雾土表。

1.3.7 氨基甲酸酯类。此类除草剂在林业上应用的有灭草灵。灭草灵是传导型选择性除草剂,可用于防治多种杂草。

灭草灵

药剂特性

遇碱易分解,对酸性比较稳定,在通常条件下化学性质较稳定。对人畜低毒,对鱼类毒性较高。 灭草灵主要通过根部吸收,由下向上传导到植物各部位,抑制生长点的细胞分裂,干扰代谢过程,从而杀死杂草。一般在施药后5-8天以后杂草方开始出现生长停滞、茎叶腐烂、全株死亡等症状。低温条件下(20℃以下)施药,防效差。

主要剂型

25%可湿性粉剂。

防除对象及使用方法

灭草灵可防除稗草、马唐、马齿苋、藜和当年生三棱草等,蔬菜上主要用于防治百合科菜田杂草。

(1)小葱田除草,于葱长出以后,杂草萌芽初期,或翌年春子幼葱返青后,亩用25%可湿性粉剂600克,兑水喷洒土壤。

(2)大蒜田除草,于播蒜后杂草大量萌发时,亩用25% 可湿性粉剂700克,兑水喷洒土表。 (3)移栽葱头返青后,亩用25%可湿性粉剂800一1000克,兑水喷雾处理土壤。

注意事项

(1)气温在20℃以下时不宜使用,以免降低药效和产生药害。

(2)防止污染渔塘等养鱼场所。

保护酶体系

1、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OD) SOD是植物体内清除自由基的最关键的酶类之一。

2、过氧化物酶(Peroxida, POD)?

3、过氧化氮酶(catala, CAT)?

SOD,POD,CAT以及其他酶类相互协调,有效地清除代谢过程产生的活性氧,使生物体内活性氧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从而防止了活性氧引起的膜脂过氧化及其他伤害过程。??

抗氧化物质(非酶促体系)

植物体内还有多种能与活性氧作用的抗氧化剂,如抗坏血酸(Asb)、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维生素E(VE)、类胡萝卜素(Car)、巯基乙醇(MSH)、甘露醇等。

渗透调节 活性氧清除 逆境蛋白诱导

酶促防御系统

SOD CAT POD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三者的活性协调一致,使活性氧维持在一个低水平 三种酶为保护酶

非酶促防御系统(抗氧化剂)VitC VitE GSH Car

内源激素变化

1)ABA与植物的抗性 逆境下 ABA迅速积累

2)乙烯 淹水 干旱低温 高温等逆境

渗透调节物质

无机离子 K+ cl-

自身合成有机物 脯氨酸 甜菜碱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谷胱甘肽(GSH)含量、蛋白质含量

目前,化学防治法在植物的病虫害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农药的大量使用,会影响植物的代谢。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杀虫剂作为植物的胁迫因子会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本实验选取生产中常用的五种杀虫剂:5%阿维菌素,3%甲氨基阿维菌素微乳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g/L溴氰菊酯乳油,40%氧乐果乳油。测试玉米幼苗在其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期为合理使用农药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为合理评价农药生态安全性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本试验选用生产上常用浓度,用丙酮分别将五种杀虫剂稀释500倍、1000倍和1500倍,待玉米幼苗长至三叶一心时,通过微量进样器,均匀涂沫30μl药液到其第三个叶片上,药后24h分别测定五种杀虫剂胁迫下玉米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活性氧清除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以及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此外,我们还测定了玉米幼苗在氧乐果和溴氢菊酯胁迫下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1、施药24h后,在五种杀虫剂胁迫下,会造成玉米幼苗体内脯氨酸含量的大幅上升,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吡虫啉胁迫下,玉米幼苗体内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会上升。2、阿维菌素、甲维盐、溴氰菊酯和氧乐果处理的玉米幼苗体内H2O2含量、O2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均大幅上升,与对照存在极显着差异,吡虫啉处理后玉米幼苗体内H2O2含量和O2含量上升,但丙二醛含量下降。3、施药24h后,五种杀虫剂胁迫下,玉米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上升;阿维菌素和氧乐果胁迫下,玉米幼苗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会降低;除氧乐果会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上升外,其他四种杀虫剂处理后GPX活性下降。4、阿维菌素和溴氰菊酯1500倍液胁迫下玉米幼苗体内抗坏血酸(AsA)含量上升,五种杀虫剂胁迫下玉米幼苗谷胱甘肽(GSH)含量均下降;杀虫剂胁迫下,玉米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和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是阿维菌素和甲维盐处理后活性下降,吡虫啉、溴氰菊酯和氧乐果胁迫下活性上升。抗坏血酸氧化酶(AO)活性的变化不具有规律性。五种杀虫剂胁迫下都会造成玉米幼苗体内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的上升。5、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应用溴氢菊酯会引起玉米幼苗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线粒体嵴的退化,淀粉体排列薄层的松散。有机磷杀虫剂氧乐果处理后则造成玉米叶片的表皮细胞,内细胞和气孔保卫细胞的细胞壁破裂,线粒体膜和叶绿体囊膜的降解;叶绿体的异常变化会对植物造成直接的伤害。此外,高浓度的氧乐果处理还可观察到过氧化物酶体和淀粉粒的积累。据此推测,在此三种浓度的不同杀虫剂的处理下,阿维菌素、甲维盐、溴氰菊酯和氧乐果,均会对玉米幼苗产生伤害,而吡虫啉对玉米幼苗具有生态安全性。玉米幼苗对五种化学杀虫剂胁迫--的生理响应

目前,蔬菜有机磷农药残余量的超标问题仍然很严重。在食用前检测蔬菜农药残留量显得十分必要。建立一套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进行农药残留检验,控制“超毒”蔬菜流入市场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甲胺磷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通过抑制昆虫乙酰胆碱酯酶来达到除虫效果,对害虫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用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上效果明显,但其残留在叶片上的农药逐步渗入到蔬菜内部,引起蔬菜内氧自由基含量急剧升高,从而导致蔬菜细胞膜过氧化产生生物损伤,对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本实验以小白菜为研究对象,喷洒一定浓度甲胺磷农药后,测定7天内小白菜体内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Vitamin C、VitC)、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含量及各种抗氧化物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GST)、过氧化氢酶(catala,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GPX)、蛋白酶Mg-ATPa、Ca-ATPa等的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ygen capacity)的变化。结果表明,喷药后第1天各种物质含量相对与对照变化不大,第2-6天小白菜中蛋白质、GSH、SOD、CAT都高于对照,而GPX、GST的含量低于对照,第7天都又还原到与对照接近。而Mg-ATPa、Ca-ATPa第1-4天与对照相差不大,第5、6天略高于对照;第七天各物质都基本还原到与对照接近或持平。第1、5、6天小白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下降,而其余的几天变化不大;活性氧、总抗氧化能力在第1-4天处理组的总趋势是增大的,且都较对照组高,第5天总抗氧化能力处理组迅速下降,其后几天各物质的变化相近。说明有机磷农药喷洒后植物体内产生了氧自由基,进而诱导细胞内防御活性氧自由基毒害的物质产生,5-6天后机体恢复正常。本实验为食品卫生检验提供了一个参考标2+2+2+2+准。甲胺磷农药对小白菜污染的生物标志物研究

-

农药杀虫剂的种类

本文发布于:2023-12-05 23:16: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7893672368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农药杀虫剂的种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农药杀虫剂的种类.pdf

标签:杀虫剂   防治   农药   含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