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寒假专题—记叙文阅读指导(一)江苏版知识精讲

更新时间:2023-12-05 22:04:47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5日发(作者:难忘的中秋节作文)

-

七年级语文寒假专题—记叙文阅读指导(一)江苏版知识精讲

初一语文寒假专题—记叙文阅读指导(一)江苏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寒假专题——记叙文阅读指导(一)

[知识要点]

1. 定义:

记叙文是通过记述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来表达一定的中心意思,以记叙描写为主的文章.

2. 分类:

重在写人的 侧重写事的 写景状物的

3. 要素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4. 人称:

第一人称“我”: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也许是作者,也许不是)“我”在文章中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次要人物有时作陪衬,有时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采用第一人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三人称“他”(“她”“它”):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优点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视野广阔,取材丰富,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的叙述。

第二人称“你”:有时是作者在同读者讲话,有时是作者在同作品中的人或物讲话,倾述感情,有亲切感,常见于抒情散文,也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5. 顺序:

顺叙:按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其作用使文章条理分明,有头有尾。

如:《“诺曼底”号遇难记》、《皇帝的新装》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或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其作用是引人入胜,加强表现力,突出记叙的重点。

如:《幼时记趣》

插叙:在记叙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插入有关的另一件事情,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事情。其作用是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

6. 中心:

中心指作者通过记人、叙事、状物来表达对生活的看法。中心通过具体材料或从正面揭示出来,或从侧面、反面衬托出来。中心意思的一般表述方法是:作者围绕„„,采用„„的方法;记叙了„„,表现了„„;表达了„„的感情。

如何归纳中心意思:

(1)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的中心意思。

(2)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揭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

(3)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解题方法]

一篇记叙文的阅读出现在面前,怎么做?不用紧张。

首先通读全文,弄清楚两个问题。第一是这段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也就是要明白短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事件)主要写了谁?(主要人物)人物之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这个矛盾是如何解决的?第二是要知道短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短文通过写这件事、通过写这个人,表现了什么?歌颂了什么?赞扬了什么?讽刺了什么?揭露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等等。

搞懂了这两个问题,阅读的一半分就有把握了,这就是提纲挈领。然后带着这两项内容读题,做题之前我们先要判断该题是哪种类型的题,然后根据不同的题型采取不同的方法,对症下药。记叙文阅读题的类型有很多种,我们寒假的专题复习向大家介绍初一阶段常见的五种类型。本次辅导讲三种,专项练习中也以这三种类型为主。下一讲再介绍两种。

题型1:

为汉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题。

例题:

北京上地实验学校期中考试阅读(三)《若文和浩泉》第17题

对于男同学来说,过分的怯( )懦是一个明显的不足。但是,也有这样的‚怯懦‛。

.浩泉是个学习尖子。每次考试,他的成绩在班里稳坐第一把交椅。两个月前,班里来了个叫叶若文的同学。他的成绩也很好,没多久,夺得了全班的冠军。而且,他脾气随和,乐于助人,连原来经常围着浩泉转的同学,也被若文吸引过去了。浩泉因此对若文产生了一种莫míng( )的妒意,他利用各种机会,对若文冷嘲热讽,想以此消除若文在同学中的影响。若文对此只是付之一笑。

这天中午,若文在食堂里不小心撞了浩泉一下。浩泉便趁机借题发挥,把一碗汤全泼到若文身上。这下子可犯了众怒,在场的同学有的大声斥责浩泉,更有些好事的,在一旁拼命撺duo( ):‚若文,揍他!揍他!‛

若文像大理石雕像那样站立着,一动也没动。有的同学失望了,反过来责怪若文:‚嘿,没想到你那么懦弱,被人家欺负到头上也不敢吭声!‛

这时,老师走过来,她问:‚出了什么事了?‛一个同学附在若文耳边说:‚别便宜了那小子。‛可是若文却轻描淡写地对老师说:‚这事不怪浩泉,是我自己不小碰到他了。‛原来准备挨老师一顿批的浩泉,这时像碰见了外星人似的,竟呆呆地说不出话来。老师走后,他才嗫嚅( )地对若文说:‚把脏衣服脱下来,我去给洗了吧!‛‚噢,我自己洗行了。‛‚不,.不,是我给你弄脏的……‛

结果,两人拿上水桶,一道高高兴兴地来到洗衣服的水池边……从此,浩泉和若文成了好朋友。原来认为若文懦弱的同学也因此改变了看法。前几天,若文还被同学一致选为班长。

17.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

怯( )懦 莫míng( )

.撺duo( ) 嗫嚅( )

.解体方法

此部分题考察同学们的知识积累,为硬性指标题,只有注重平时的积累与复习才能作对。

(答案:qiè 名 掇

rú)

题型2:

解词题,解释文章中某个加点字、加点词的意思或者为文中加点词选择正确注释。

例题:

北京上地实验学校期中考试阅读(三)《若文和浩泉》第21题

21.

‚嗫嚅”在文中的含义是: ( )

A.形容说话再三斟酌、深思熟虑的样子。

B.形容说话时因羞怯欲言又止的样子。

C.形容想说话而又吞吞吐吐的样子。

D.形容说话时细声细气的样子。

解题方法:

如果你对这个词有一定的了解,那太好了,这说明你的词语积累很到位,有一定的功力,解这类题就自然得心应手了。如果你对这个词根本就不了解,那么你也不用害怕。老师教给你一个方法:联系上下文,根据上下文内容判断、总结词义。

还以期中考试的这道题为例,选择文中‚嗫嚅‛的意思是什么?

解题步骤:

第一步:将‚嗫嚅‛放回原文,找出它在原文中的位置。

这时,老师走过来,她问:‚出了什么事了?‛一个同学附在若文耳边说:‚别便宜了那小子。‛可是原来准备挨老师一顿批的浩泉,这时像碰见了外星人似的,竟呆呆地说不出话来。老师走后,他才嗫嚅( )地对若文说:‚把脏衣服脱下来,我去给洗了吧!‛‚噢,.我自己洗行了。‛‚不,不,是我给你弄脏的……‛

第二步:联系‚嗫嚅‛的上下文进行分析。

这个词出现在浩泉向若文故意挑衅,将汤泼在了若文身上。当老师来追问时,浩泉本以为若文会将实情告诉老师,可事情恰恰与他想的相反,若文不但没有怪他,还在老师面前帮浩泉说了话,“若文却轻描淡写地对教师说:‘这事不怪浩泉,是我自己不小碰到他了。’”当老师走后,浩泉此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他被若文的宽容与大度感动了——他自然是不好意思的、是羞愧的。结合这些分析,看一看四个选项,“B.形容说话时因羞怯欲言又止的样子。”很显然是正确答案。

(答案:B)

题型3:

分析原文中的字、词、句、段。

例题:

期末考试模拟考题第十一题阅读理解《白雪塑像》的第2小题。

大约是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这是三口人的一个小家。

父母都是工人,这个家也来之不易。他们在此一住十几年,儿子元元上初中三年级了。儿子越大他们就越觉得这个小屋负荷太重,有点盛不下啦!

一张学生桌只供儿子专用,幸亏他们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工作的需要。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的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儿子苦恼,他也苦恼,可有什么办法呢?

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到厨房里去,怎奈厨房连个门也没有,怎隔音?有时他躺在那里用被子蒙住头

2.第四段中写‚爸爸不争气‛,其含义是:( )

A. 家中地方小,爸爸连大一点的房子也分不上。

B. 爸爸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必要。

C. 爸爸患有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

D. 爸爸总到外面看别人下棋,有时还要妈妈往回叫。

解题方法:

这类题是中学语文阅读考察的基本题型,各种考试甚至中考、高考中也会考到。掌握了这类题的解题方法,对提高同学们的成绩会有很大帮助。解题方法共有三步:

第一步:放回原文

第二步:看上下文

第三步:总结答案

还以这道题为例:第四段中写,“爸爸不争气”的含义是

解题步骤:

第一步:将“爸爸不争气”放回原文

一张学生桌只供儿子专用,幸亏他们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工作的需要。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的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儿子苦恼,他也苦恼,可有什么办法呢?

第二步:看上下文

“爸爸不争气”的含义要从上下文中寻找,不在上文、就在下文。如何选择呢?原文是“但爸爸不争气”,同学们要抓住一个“但”字,“但”字是一个具有否定意义的转折词,也就是说由一个意思转折到另一个意思。关键是要看转折以后的意思,看这个新的意思,也..就是看上下文的下文,上文就不用看了。下文谈到爸爸患有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爸爸的咳嗽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这正是“爸爸不争气”的真正原因。

第三步:总结答案

如果是问答题,需要同学们写出答案,那么大家就可以根据文中的句子总结、写出答案。如果是选择题,就更简单了,大家只要选出意义相关的答案即可了,所以选C.爸爸患有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

(答案: C )

再如,第五单元检测中阅读题的第2题、第3题: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mǐnruì( )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敢于坚持探索真理的勇气。

综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真理、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

2、 文中谈到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

3、文中加点的的“发现者”“创立者”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答案:2.敏锐的眼睛、善于思考的脑子、敢于坚持探索真理的勇气。

3.不能。因为“发现者”是针对前面的“真理”说的,而“创造者”是针对前面的“学说”说的,它们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搭配关系。只能说“发现真理”、“创造学说”,不能调换。

【模拟试题】

( 一 )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儿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1.文中与“雕像”相呼应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

2.文段最后一句话中“凝视”一词表现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将军和士兵

月光似水。

刺刀在月光下闪烁着寒光。士兵威严地站在哨位上。

将军踏着月光走来了。身后跟着一大帮陪同和随从人员,哨兵精神振作地迎接将军的到来。

将军打量了一下哨兵,以几十年戎马生涯铸就的威严口吻发问:“想不想家?”

“报告首长,为了革命,不想家!”

“假话!”将军剑眉一竖,大声斥责。

哨兵的腿发抖了。他知道,眼前这位威严的将军是战争年代被称为“常胜将军”的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钧。

“革命就不要家了?没有家哪来的国?连家都不想咋报国?大话、空话、套话、假话!”

人们被震住了。

“不想家的兵不是好兵。”将军看出了哨兵的紧张,走上前走,拍了拍还稚嫩的肩,“记着,要想着家乡的父老,才能对得起肩上的钢枪。”

将军走了。

士兵的眼睛湿润了,手悄悄伸进裤兜里去摸那封已看了无数次的家信。

1. 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斥责( ) 威严( ) 精神振作( )

2. 结合短文内容,理解“湿润”这个词语的正确含义。

士兵的眼睛湿润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短文内容,理解“将军剑眉一竖”的含义。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说出“人们被震住了”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侯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侯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悲伤。这时侯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件事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第一段第一句话,有下面几种理解,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确实不知道这件事值不值得提,但为了丰富文章内容还是写上了它。

B、"不知道值不值得提"是说事情太小了,"那时还占据过我的心灵"是说自己

小时候不懂事,就当成大事了。所以给老师找了麻烦。

C、"不知道""值不值得提"强调了事情小,而"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写出

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表现了蔡老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D、作者知道这不是小事,很值得写,只是客气一下。

4、这一段中的"反对派"的引号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时侯蔡老师援助了我„„"教师处理学生中的纠纷,是不会带有倾向性的参于到学生的纠纷中去的,可"援助"一词却又似乎表明老师已介入了这场纠纷。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我的处境值得同情,老师援助我说明她慈爱、公平。

B、"援助"只是我对老师行为的理解,反映老师对我的爱护及我对老师的感激。

C、老师虽无意介入纠纷,但从客观上讲,她还是介入了。因为她"援助"了一方,批评

了另一方。

6、将这一段最后一句话中"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去掉改成:"我的老师是多么慈

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可以吗?为什么?

7、这一件事,作者写得比较详细,其原因是( )

A、这件事是我儿时的一件重大事件。

B、这件事最能反应老师对我的爱以及我对老师的感激。

C、这件事情节复杂,略写了会交代不清。

【试题答案】

(一)

1. 铁铸

2. 表达了人们对哈尔威船长的崇敬之情。哈尔威用自己的死换回了众人的生,履行了一个船长的职责,最后与自己的船共存亡,一同沉入了大海。

(二)

1. 职责(训斥) 威武 精神焕发

2. 将军说出了士兵想家的心里话,而且要求他无论何时也要记着自己家乡的父老,士兵深受感动。

3. 略

4. 谁也不会想到将军会说这样的的话,将军坚持说真话、勇于说真话的精神感动了众人。

(三)

1、蔡老师排解学生间的"纠纷"

2、小“反对派们”对我的“攻击”, 蔡老师写信帮助我,解决“纠纷”,我感激蔡老师。

3、C

4、不能,这里表特定称谓,并不是真正的反对派。

5、B

6、不行。原句主要强调在一个孩子的心目中老师的形象,改句则不能表达这种意思。

7、B

-

七年级语文寒假专题—记叙文阅读指导(一)江苏版知识精讲

本文发布于:2023-12-05 22:04: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7850872368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七年级语文寒假专题—记叙文阅读指导(一)江苏版知识精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七年级语文寒假专题—记叙文阅读指导(一)江苏版知识精讲.pdf

标签:老师   同学   阅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