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传播、社会发展与图书馆功能定位

更新时间:2023-12-05 19:17:42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5日发(作者:蓝球教学)

-

知识传播、社会发展与图书馆功能定位

囤童 . 掘 ・2011年第6期 实践平台・ 知识传播、社会发展与图书馆功能定位 乔冬敏牛勇(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兰州大学图书馆甘肃兰州730070) 甘肃兰州730000) 摘 要: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取决于知识传播的速度和质量。过去时代的主要问题是知识资源匮乏,图书馆把有限的图书等资源收集起来供 人们取用;当今时代的主要问题是信息过量,人们需要在海量资源中搜寻自己需要的那一部分。网络时代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应该是加强对信息 与信息传播的调控,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传播体系和面向用户的知识服务平台,帮助读者尽快找到他们所需要的资源。 关键词:信息传播社会发展图书馆功能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1)06一O117—04 ‘ Information Spreading,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Function of Library Qiao Dongmin(No ̄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70) Niu Yong(Library of 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00) Abstract:In certain degree,social development depends on the speed and quality of information spreading.In the past,the main problem was the lack of information.Library had to collect as more books as possible f0r readers to use.Now there is too much information for people to find what they really want.Librarians have to help readers find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they really need in the information sea. Key words:information spreading;social development;library function CLC number:G251.6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6938(2011)06—0117—04 社会的进步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 离不开信息传播。信息传播是人类交流知识的方式,知识 交流是促进知识积聚,孕育新知识的过程。在整个社会发 展的历史进程中,人类一直在改进自身对信息的传播能 会发展,完成自己的价值体现。 1 信息传播方式的历史回顾 信息传播的速度依赖传播方式的发展。迄今为止,人 类经历了5次信息革命,这5次信息革命都是由新的信 息传播媒介的出现所引发的。 力、接受能力和吸收能力,不断更新信息传播的技术,加 强自身对信息传播方法论的思考,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 清晰度和便利性.使信息传播成为对社会发展越来越重 要的生产性要素。_l 人类最早的信息传播方式是口耳相传,结绳记事(计 数)是原始先民广泛使用的记录方式,所谓上古无文字. 结绳以记事。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语言是由于信息传播的 需要而催生出来的。如果说人类的历史接近两百万年,这 信息传播的质量取决于传播速度和传播的精确度。 人类社会经由最初的原始信息传播时期发展到现代信息 传播时期,无论是传播者、受众,还是传播手段、信息流 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说过去社会在信息传播方 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传播速度,今天社会面临的主要问 个结绳记事的时代一定很长很长。因为这种简单的信息 传播方式与社会的低速发展结伴而行。 文字的出现使信息可以间接传递、长期存贮,扩大了 信息交流的范围,使得传承首次跨越了时空界线,但是早 题则是如何让需求者在海量信息中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 的内容。作为知识传播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图书 期的通过文字进行的信息传播受到文字载体——金石龟 甲、竹木简帛的限制,传播范围基本限制在上流社会。至 馆的职能和工作重心应该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做出 相应的调整,通过促进知识信息更快更好的传播,推动社 今流传的典故,如“韦编三绝”、“连篇累牍”,反映的就是 基金项目:本文系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基于文献传递的图书馆馆藏结构研究”(项目编号:l1LzJBwzY054)研究成 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1-09—19;责任编辑:刘全根 l17 乔冬敏牛勇:知识传播、社会发展与图书馆功能定位 当时人们记录信息、获取信息的情景。 造纸术和印刷术是人类社会在信息传播技术方面的 传播信息的历史近200万年。运用文字传播信息的历史 至少5000年。发明并应用印刷术传播信息的历史大约 1000年。人类进入电子传播时代只有短短80年历史。传 播领域内的每一次革命都推动了相应历史时期的社会变 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社会的变革和进步又促进 重大突破,使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范围急剧扩展,信息的存 储能力进一步增强,并初步实现了广泛的信息共享,信息 传播由个体、小规模的时代开始向大众传播时代转变。 电报(包括有线电报和无线电报)的发明使人类第一 次借助科技的翅膀实现了快速远距离通信。电话的发明 则使信息即时的双向交流得以实现。利用电磁波进行传 播,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使传播的效率和质量产 了传播方式的变革,推动着信息传播的发展。E4]传播媒介 发展的速度基本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速度相对应。 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信息传播的速度与质量决 定了社会发展的速度。 生了质的飞跃,人类文明发展得越来越快。 互联网的诞生和迅速普及,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快捷 而高效的信息传播介质与交流手段,突破了时间和空间 所形成的种种障碍.“地球村”变成可以触摸和感受的现 实,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 2信息传播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知识信息的扩散与传承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 素。信息传播,促进了知识继承和知识融合,推动了知识 创新和知识发展。生物的成长进化过程是通过对信息的 选择来推动自己适应环境的过程,人类社会也是一样。人 类社会可以看成是一个有机体,它通过自身的系统开放, 吸收外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又反过来推动自己内部组 织的知识交换和信息输出,从而推动社会自身的发展。_1] 随着世界工业性经济向全球化的知识经济发展,信 息已取代传统的其他资源,成为战略性资源。信息时代, 谁拥有最多最好的信息,谁就拥有财富,谁成功的可能性 就最大。信息既作为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手段成为配置 性资源.也通过参与社会时空的组织成为权威性的资源。 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成为各行业的核心管理领 域。[ 信息传播不但对国家的政治及社会心理的发展起积 极促进作用,而且促进着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技术和社 会革新的推广和接受。由于信息转化为知识、才能和经济 实力的能力决定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如果信息在一 个社会中能实现纵向贯通、横向联合、双向互动的交流、 渗透、积累和转化,那么这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 平也必然较快、较高。反之,这个社会必然经济发展迟缓 甚至停滞。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已是屡见不鲜,在我国 西部省区的许多地方也不乏例证。_3 回顾人类的传播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它不仅是一部 传播工具和传播技术不断进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社 会文明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人类运用有声语言 1 18 3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遇到的障碍 人类进入网络传播时代不过才20年,但它对人类社 会所带来的影响,正如韩国21世纪委员会所认为的那 样,是“人类文明以来首次遇到的本质上的转换”。[53网络 是一个极其巨大的信息仓库,以至于经常处于无法控制 的状态。通过电话随时可以得到的信息在网上有时要花 费整整1个小时。 首先,对于每个纳秒都在扩张的知识资源,人们存在 着如何消化的烦恼。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人类近 30年来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占有自古以来积累的科学知 识总数的90%,而在此之前的历史长河中所积累的科学 知识只占10%。同样。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的 测算结果也表明了类似的发展态势:人类的知识在19世 纪是每5O年增加一倍,20世纪初是每10年增加一倍,70 年代是每5年增加一倍,而近10年大约每3年增加一倍。[ ] 据统计.现在每天约有数十亿信息单元的信息量向世界 发送.并以每年18%一20%的递增率发展。『7 而无孔不入的 互联网络又经常使人们处于过量信息的包围之中。 同时,信息传播环境的空前自由带来信息泛滥,产生 了大量的虚假信息、无用信息和不良信息,造成了信息环 境的污染和“信息垃圾”的产生。这些信息对查询、接受和 消化有用信息造成干扰,信息超载和信息匮乏同时并存。 由于我们真正能够理解的信息与我们以为应该理解的信 息之间存在着持续增长的鸿沟,因此对信息的饥渴与焦 虑产生了。[。 任何个人都无法吸收所有的知识,而过多的信息也 会使人无所适从。譬如,我们花费在看法迥异的事件报道 上的时间越多,就越缺乏时间去理解隐藏在它们背后的 “前因后果”,也没有时间去找寻它们之间的关系,更难站 在历史的角度来理解其表象。相反,我们很容易被一些事 件的表面现象所蒙蔽,并且被过量的数据搞得麻木不仁、 被动、反应迟钝,以至于缺乏时间和精力去获取有价值的 信息。 在信息泛滥或过量信息冲击下,既会出现社会恐 J31, ̄.f{}振 慌不安,受众也会漠然置之,逐渐形成冷漠感和逆反心理。 们 当然,信息流量低于社会需求,难以满足社会方方面 面的需要。不能促进其发展。任何社会、团体和个人都需 要足够的信息流量,才能象人体的血液循环那样新陈代 谢。生生不息,维持其机制,促进自身的发展。 4.1.3分组定位.按需配送 2011年第6期 OCLC环境扫描报告指出。微内容是未来信息传播的 主要形态之一。就信息结构和知识管理领域而言,分割是 一种趋势。在内容方面的表现就是“内容迅速而广泛地缩 减为比过去小得多的使用单元和互动单元”。为了适应这 种变化和更好地应对不断增加的信息冲击,我们必须对 4图书馆的价值体现及功能定位 社会系统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只有正确控制和调节 信息流量。让社会系统在有序、有组织、多功能的状态下 信息进行分组、定位。作为信息送达给用户的东西,对用 户来说必须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 如何通过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将过滤、筛选后的信 发展。才能使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图书馆作为收集、整 理、存储、传递知识和信息的机构,现阶段的工作重点应 该就是通过对信息和知识的高效传播和利用,推动人类 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 4.1加强对信息与信息传播的调控 图书馆的主要作用是组织与扩散知识,它在传播链 条中的角色是独特的,即起到一种对信息与信息传播的 调控作用。[1】 有控制的传播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从图书 情报行业来说,在今天的网络时代,如何促进知识信息更 快更好的传播就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4.1.1过滤、筛选 随着国家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愈加重视知识。 然而,不论传统信息资源,还是网络信息资源,都已呈泛 滥态势。面对海量信息,人们会有意识地回避复杂、费事 或不熟悉的信息源。而去寻找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途径。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在同一时间里仅能处理7条 信息,人会运用简单的表征性方式,花费最小努力获取所 需信息。[12 因此,作为始终承担着对文献流进行整序功能的图 书馆来说。在网络时代,更要进一步发挥它在文献资源建 设中的质量监督者和控制者的职能,承担起文献资源甄 别和整理的任务,尽一切努力剔除尽可能多的垃圾信息、 虚假信息和冗余信息。[1 怎样筛选以降低信息的数量,避 免它们所带来的障碍是图书馆所关心的重要议题之一。 4.1.2有效的组织、管理 信息获取是用户在信息需求驱动力作用下产生的一 种信息获取行为。用户的信息获取是一个包含了个体身 心两方面活动的行为过程,而易用性与可获得性是用户 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展示和组织方式已经 和内容本身变得同等重要。[1 毕竟,如果书籍只是杂乱地 散落在地板上,即使是美国国会图书馆也不会有太大的 价值。作为知识与信息收集、分类、传播中心的图书馆,必 须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使纷繁复杂、无序的网络信息资 源逐步向有序化、便于用户索取的理想状态发展。 息分组、定位,将合适的信息传播给合适的人也成为图书 馆所关心的重要议题。 4.1.4集成 在分布、异构、变化的信息环境下.信息资源数量巨 大且高度分散。用户要找到真正符合其所需的资源是很 困难的。信息资源的多样性和分布的分散性使得集成势 在必行。 这种集成不是简单的集合和链接,而是剔除冗余、重 复和劣质信息.在保持知识体系整体性和关联性及知识 因子的有序化和知识关联的网络化基础上。沟通相互隔 绝的学科领域。使之成为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有机体而 形成的获取便捷、利用率高的新的资源体系。_l 4.2建立面向用户的知识服务平台 用户利用图书馆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其所需的知识 单元。图书馆的工作就是通过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 序、加工、组织和控制等方法,使无序状态的文献资源成 为有序状态的文献资源,以求达到知识单元序化的目的, 使读者获得其所需的知识单元或知识子集。图书馆的核 心工作是保证图书馆:艾献资源中知识单元对服务对象的 可获取性。[16 对此,图书馆应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 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人用户 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 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 识创新的服务。[”] 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可以考虑对知识信息保障、知 识发现、数据挖掘、知识参考咨询和决策支持服务进行有 效的整合,构建知识服务的战略平台。在平台的前端组织 知识咨询、参考服务,:在平台的后端组织数据挖掘、知识 发现与组织业务.在平台管理层推进知识搜集、开发和利 用管理一体化。从而有效地实现从信息提供到知识服务 的转变。_18] 以用户为中心的知识服务平台应该能形成用户与资 源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的互动,帮助用户快速而简 便地实现信息需求,实现一系列的工作目标。 4.3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传播体系 l】9 乔冬敏牛勇:知识传播、社会发展与图书馆功能定位 图书馆用户群体的个性化差异(这些差异有时是巨 大的),决定了图书馆服务的异质化特征。前苏联学者布 “自行操作”获得满意的结果;用户期望利用信息就像“用 水或用电”一样方便,并且不再像传统那样把休闲与学 习、工作截然分开,工作地点和家的界限变得模糊。也就 是说,用户的需求以及获取知识的方式与习惯正在发生 里柳恩指出,“信息、情报对任何观察者都具有同一数值 的绝对性,但信息、情报的价值对不同观察者,因其领悟 和利用能力不同,又具有不同数值的相对性。”_19 图书馆 服务的效果(如传递了哪些信息,转移了多少知识),不仅 取决于用户个体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能力,而且,还在相当 大的程度上受用户的知识结构、信息习惯及个人偏好等 个性化因素的影响。 深刻的变化。图书馆应该关心技术创新给信息服务带来 的影响,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通 过各种方法,运用各种技术,为用户构建一个无缝、关联 的知识交流空间,保证信息传播渠道的畅通,从而更好地 促进社会发展。 为了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图书馆在实施传播之前, 需要对用户进行多方面的了解,根据用户的信息需要.接 参考文献: 受习惯以及接受心理来选择信息,选择传播方式。苹果的 创始人乔布斯说:“别问消费者想要什么,而去创造那些 他们想要但表达不出来的东西。”“易用性、操作的自然便 利不是产品的卖点,而是产品的灵魂。”I2 如何让用户的需求更好地被满足、被体现,是图书馆 一[1]陈卫星.以传播的名义——陈卫星自选集[M].北京:北 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1-3. [2](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M].北京:三联书 店,1998:378. [3]张字丹.传播与民族发展——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信息 传播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0:10. 直在深度思考并不断尝试的课题。网络环境下,可以通 过分析用户与系统的复杂交互过程,并在理解用户心理 的基础上,设计系统、组织资源和界面,以有效地满足用 户的需要。譬如:网站设计上,可充分考虑节约用户的时 [4]赵志立.从大众传播到网络传播:21世纪的网络传媒 [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27. [5]黄德华.后信息社会[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16. 间,保证浏览的简便易行,加强图书馆目录和网页的搜索 能力,帮助用户实现自助服务。实践中,一些院校图书馆 将资源和服务融合在一起,针对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 导引;一些图书馆利用标签,使网页结构简洁、明晰,希望 通过这种简便的组织格式,能够使用户很容易地找到他 们感兴趣的东西,以及构建以手机为终端的移动信息网 络等等都是图书馆在这方面尝试的体现。 [6]方志祥.现代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与数字图书馆经营管 理全书1卷[M].北京:中国知识出版社,2005:377. [7][12][19][21]乔欢.信息行为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2010:2,65,121,146. [8][9][14](美)沃尔曼(Wurman,R.s).信息饥渴——信息 选取、表达与透析[M].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15—23. OCLC年度报告《审视发展环境,认清前景趋势》给出 了信息用户当前获取信息的三个主要趋势:“自助服务”、 “用户满意”和“无缝性”。信息用户越来越多地希望通过 “自行操作”获得满意的结果:用户期望利用信息就像“用 [10]金鸣娟.人类传播与社会发展[M].北京:中国广播电 视出版社,2008:154. 水或用电”一样方便,并且不再像传统那样把休闲与学 习、工作截然分开,工作地点和家的界限变得模糊。也就 是说.用户的需求以及获取知识的方式与习惯正在发生 [11]张锦.信息与传播:研究视野与交融[M].北京:知识产 权出版社,2007:10. [13]黄建铭.图书馆文化研究[M].福州:海风出版社, 20o7:288. 深刻的变化。图书馆应该关心技术创新给信息服务带来 的影响,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通 过各种方法,运用各种技术,为用户构建一个无缝、关联 [15][18]胡昌平.面向用户的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M].武 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88—250. 的知识交流空间。保证信息传播渠道的畅通,从而更好地 促进社会发展。 [16][20]陈雅.知识图书馆:理论与模式[M].南京:南京大 学出版社,2008:9. [17]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 5结语 OCLC年度报告《审视发展环境,认清前景趋势》给出 生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30—35. . 了信息用户当前获取信息的三个主要趋势:‘‘自助服务”、 “用户满意,,和“无缝性”。信息用户越来越多地希望通过 120 作者简介:乔冬敏,女,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牛勇,男,兰州 大学图书馆馆员。 

-

知识传播、社会发展与图书馆功能定位

本文发布于:2023-12-05 19:17: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7750622387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知识传播、社会发展与图书馆功能定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知识传播、社会发展与图书馆功能定位.pdf

标签:信息   知识   传播   发展   社会   用户   图书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