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5日发(作者:英雄的事迹)
春江花月夜(二)江月怀人(唐)张若虚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修竹翻译江水和夜空一色没有尘滓,空中一轮皎洁的圆月明亮。谁在江畔第一次看到月亮?江月哪一年初次照耀着人?人生一代又一代无穷无尽,江上月亮每年都是相似的。不知道江月在等待什么人,只看见长江送着江水流走。修竹赏析初读《春江花月夜》,可能云里雾里,不知道诗人这么长,都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这些,为什么先写这个,再写那个。当老师这么多年,我一直致力于把诗句的美和内在逻辑讲出来,而不是简单地说,诗歌之美,在于让人一头雾水。其实这首诗的四段之间的关系还是挺清楚的,第一段写景,第二段写月亮超越时间,第三段写月亮跨越空间,最后一段写情作结。所以今天讲的第二部分,主要就是讲月亮穿越时间,穿越古今,江月永恒。我小的时候,我妈妈总是问我,你说宇宙到底有没有边,如果宇宙有边的话,那么边外面又是什么呢?我们的物理学知识比古人增长了不少,但对于宇宙的认识,我们还很不够,也许很多年以后的人看我们今天的物理学天文学知识,就和我们看古人差不多。比起我们来说,宇宙在古人那里,更加神秘,古人也一直没有停止对宇宙的探索。人生虽然短暂,但是人是一代一代传承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人类的基因也可以实现“永恒”。当然,从物种的角度来看,人类必将灭亡是个毋庸置疑的事实,人类文明必然在宇宙中灰飞烟灭,而不留下任何痕迹。那我们活着,还有意义吗?我们身体的每个原子,都来自太阳的热核聚变,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本身就是奇迹,何况我们有思考,有情感,有善良,有爱。所以,才会有下一段的跨越空间的感人相思。这个段落由写景转入怀人。与下一段男女相思不同,这一段怀的非特定的人,表达的是人面对永恒的江月,油然而生的一种人生短暂之情。诗人幻想,在很久很久以前,也有人曾经像他一样,站在江边月下,感慨叹息。诗人可能也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后,我们读到他的诗,面对相同的江月,赞叹他的才思,也感慨人生易老。这个江月永恒的段落,也是全诗的华彩段落 。修竹链接栗子鉴赏“江天一色无纤尘”,从这句开始,作者已经由“景”写到了“理”,一个“孤”字,让画面安静了。人生一代代无穷无尽,人生是短暂的,而江月是永恒的。这样看来,月亮也是孤独的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是一种“永恒”的观念。这种“永恒”的观念,自古以来就体现在文人的作品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这一句话给了人们启发,由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发展到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经由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而到达苏轼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与自然的永恒相比,人生实在是太短暂了,这难免让人“独怆然而涕下”。而张若虚有他的独特之处。诗中有悲伤,但这是少年时代的悲伤,没有真正沉重而具体的现实内容,这与杜甫式的饱经苦难的现实悲痛决然不同。可以说,这是少年时代在初次人生展望中,感受到的那种青烟般的莫名的惆怅和哀愁,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闻一多先生称其是“从容的”、“神秘的”、“迷惘的”。我们现在也是十六七岁,在这将成熟而未成熟的时刻,领悟到宇宙无垠而人生有限,是不是也会有这种淡淡的哀伤呢?你可能喜欢以下链接在路上遣悲怀 (唐)元稹江城子•密州出猎 (北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苏轼西江月 (北宋)苏轼蝶恋花·春景 (北宋)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北宋)苏轼无题 (唐)李商隐欢迎转发雨打修竹作品,这是对作者最大的赞美与支持。关注后,进入公众号页面,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可以看到雨打修竹其他作品,更可和雨打修竹实时交流。
本文发布于:2023-12-05 14:41: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758487384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春江花月夜(二)江月怀人(唐)张若虚.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春江花月夜(二)江月怀人(唐)张若虚.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