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南京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05 14:36:00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5日发(作者:诚实守信主题班会)

-

2019年江苏南京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答案)

2019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

1.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名言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拼音。

ng

的,……生命的长河是无止jì春天,堤

上繁花如锦幛,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多么美丽,多么安xiáng

,岁月静静的流淌。

ng

(2)堤

(3)安xiáng

(1)止jì3.用诗文原句填空。

(1)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长歌行》)

(2)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3)黄鹤一去不复返,

(崔颢《黄鹤楼》)

(4)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5)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谁道人生无再少,

(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7)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8)唐果同学爱用古诗句劝解别人,梦凡抱怨身处闹市难得清静,唐果就用

劝她,宁馨要转学到海南省,临行前依依不舍,唐果就用

劝她。(依次用陶渊明《饮酒(其五)》,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填空)

4.下列作者课文及其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司马迁——陈涉世家——史记

B.吴敬梓——范进中举——儒林外史

C.鲁迅——社戏——朝花夕拾

D.纪博伦——浪之歌——泪与笑

5.从备选词语中选择填空。

漫步语文世界,才能欣赏欣赏到一幅幅理想的生活画卷,这里,

有重山那边波涛喧嚣的大海,

有夹岸桃花引路的世外桃源,

生活的理想如此光明美好,我们就没有理由不为之努力奋斗。

(备选词语:只有,不仅,况且,可是,而且,既然) 6.托物言志是文人常用的方法,如《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便是托“莲”言志,请从“青山”“白云”“旭日”中任选一个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我选

造句

7.下面三段文字引发了你什么感想,请用一句话写下来。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

(冰心《谈生命》)

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的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约50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经200亿年的历史了。

(严春友《敬畏生命》)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奥尔德林从登月舱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

(朱长超《月亮上的足迹》)

二、

8.(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月食

[明]顾炎武

李鲈习西洋之学,述其言曰:“月本无光,借日之照以为光曜。至望日,与地,日为一线,.月见地不见日,不得借光,以是以无光也。”或曰:“不然。曾有一年,月食之时,当在日没后,..乃日尚未沉,而出地之月已食矣。东月初升,西日未没,人两见之,则地固未尝遮日月也,何以云见地不见日乎?”答曰:“于所见者非月也,月之影也,月固未尝出地也。何以验之?今试以一文钱置虚器①中,前之却之②,不见钱形矣,却贮水令满而钱见,则知所见者非钱也。乃钱之影也。日将落时,东方苍苍凉凉,海气升腾,犹夫水然,其映而升之亦月影也。如必以东方.之月为真月。则是以水面之钱为真钱也,然乎?否乎?又如渔者见鱼浮水面,而投叉刺之,心稍下于鱼,乃能得鱼,其浮于水面者。鱼之影也。舟人刺篙,其半在水,视之若曲焉,此皆水之能影物也。然则月之受隔于地,又何疑哉。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体。 ①与地,日为一线

.②不得借光

.③以是以无光也

.④犹夫水然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舟人刺篙,其半在水,视之若曲焉

(3)根据上文完成题目

①用自己的话解说月影形成的原因,并从甲乙两图选一幅辅助说明。

我选

图,解说

②请说说,李鲈用问答的方式讲述西洋之学中月食道理的好处。

9.(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鲁智深在五台山寺中,不觉搅了四五个月。时遇初冬天气,智深久静思动。当日晴明得好,智深穿了皂布直裰,系了鸦青绦,换了僧鞋,大踏步走出山门来。信步行到半山亭子上,坐在鹅项懒凳上,寻思道:“干鸟么!俺往常好酒好肉,每日不离口,如今教洒家做了和尚,饿得干瘪了。赵员外这几日又不使人送些东西来与洒家吃,口中淡出鸟来。这早晚怎地得些酒来吃也好。”正想酒哩,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付担桶,唱上山来,上面盖着桶盖。那汉子手里拿着一个旋子,唱着上来,唱道:

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

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

鲁智深观见那汉子挑担桶上来,坐在亭子上,看这汉子也来亭子上,歇下担桶。智深道:“兀那汉子,你那桶里甚么东西?”那汉子道:“好酒!”智深道:“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和尚,你真个也是作耍?”智深道:“洒家和你耍甚么?”那汉子道:“我这酒挑上去,只卖与寺内火工道人、直厅、轿夫、老郎们做生活的吃。本寺长老已有法旨:但卖与和尚们吃了,我们都被长老责罚,追了本钱,赶出屋去。我们现关着本寺的本钱,现住着本寺的屋宇,如何敢卖与你吃?”智深道:“真个不卖?”那汉子道:“杀了我也不卖!”智深道:“洒家也不杀你,只要问你买酒吃。”那汉子见不是头,挑了担桶便走。智深赶下亭子来,双手拿住匾担,只一脚,交裆踢着,那汉子双手掩着,做一堆蹲在地下,半日起不得。智深把那两桶酒都提在亭子上,地下拾起旋子,开了桶盖,只顾舀冷酒吃。无移时,两大桶酒吃了一桶。智深道:“汉子,明日来寺里讨钱。”那汉子方才疼止,又怕寺里长老得知,坏了衣饭,忍气吞声,那里敢讨钱?把酒分做两半桶挑了,拿了旋子,飞也似下山去了。

只说鲁智深在亭子上坐了半日,酒却上来。下得亭子,松树根边又坐了半歇,酒越涌上来。智深把皂直裰褪膊下来,把两只袖子缠在腰里,露出脊背上花绣来,扇着两个膀子上山来。但见:头重脚轻,眼红面赤;前合后仰,东倒西歪。踉踉跄跄上山来,似当风之鹤;摆摆摇摇回寺去,如出水之蛇。指定天宫,叫骂天蓬元帅;踏开地府,要拿催命判官。裸形赤体醉魔君,放火杀人花和尚。鲁达看看来到山门下,两个门子远远望见,拿着竹篦来到山门下,拦住鲁智深便喝道:“你是佛家弟子,如何噇得烂醉了上山来?你须不瞎,也见库局里贴的晓示:但凡和尚破戒吃酒,决打四十竹篦,赶出寺去,如门子纵容醉的僧人入寺,也吃十下。你快下山去,饶你几下竹篦。”

鲁智深一者初做和尚,二来旧性未改,睁起双眼骂道:“直娘贼!你两个要打洒家,俺便和你厮打。”门子见势头不好,一个飞也似入来报监寺,一个虚拖竹篦拦他。智深用手隔过,揸开五指,去那门子脸上只一掌,打得踉踉跄跄;却待挣扎,智深再复一拳,打倒在山门下,只是叫苦。智深道:“洒家饶你这厮。”踉踉跄跄,攧入寺里来。监寺听得门子报说,叫起老郎、火工、直厅、轿夫,三二十人,各执白木棍棒,从西廊下抢出来,却好迎着智深。智深望见大吼了一声,却似嘴边起个霹雳,大踏步抢入来。众人初时不知他是军官出身,次后见他行得凶了,慌忙都退入藏殿里去,便把亮槅关上。智深抢入阶来,一拳一脚,打开亮槅,三二十人都赶得没路,夺条棒从藏殿里打将出来。

监寺慌忙报知长老,长老听得,急引了三五个侍者直来廊下,喝道:“智深不得无礼!”智深虽然酒醉,却认得是长老,撇了棒,向前来打个问讯,指着廊下对长老道:“智深吃了两碗酒,又不曾撩拨他们,他众人又引人来打洒家。”长老道:“你看我面快去睡了,明日却说。”鲁智深道:“俺不看长老面,洒家直打死你那几个秃驴!”长老叫侍者扶智深到禅床上,扑地便倒了,齁齁地睡了。

(1)在空格内依次填写一个动词。概括文中鲁智深与酒的几件事。

想酒~

酒~

酒~

(2)文中汉子的唱词有哪些作用?

(3)结合水浒传,完成下面题目

①鲁智深在上五台山之前所做的义事是

A拳打镇关西

B大闹桃花村

C火烧瓦官寺

D大闹野猪林

②鲁智深为何被称作花和尚

③与林冲和李逵相比,鲁智深的性格有什么特别之处,请举例具体分析。

10.(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南京的灵谷寺里有成片的雪柳,春暖花开远远望去一片雪白,然而你走进细看就会发现每一朵小花都是精美工巧的艺术品,雪白的花瓣,浅绿色的花蕊,玲珑剔透,姿态万千。贺知章看到春天的万条柳丝,惊叹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们同样可以追问,世间万紫千红的鲜花,究竟是哪一双巧手剪裁出来的呢?

【材料二】

我们说中国是诗的国度,不纯粹是指诗歌的数量,这样说主要指以下两层意思,一是中国的一切文化艺术,无不渗透了诗的特点,比如汉字是从象形文字开始的,有声调上的抑扬起伏,即平上去入的不同,是从先秦到今天,我们的理论核心,真善美的原则标准是统一的,我们的美学思想,同真和善,不可分割,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汉人诗讲究温柔敦厚,都是与真和善紧密结合的,从上述两层意思说,中国确是诗的国度。

【材料三】

陶渊明

朱光潜

大诗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充实而有光辉,写下来的诗是人格的焕发,陶渊明是这个原则的一个典型的例证,正和他的事一样他的人格,最平淡也是最深厚的。

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渊明的生活中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他饱经忧患,极端贫穷,逼得要自己种田,他逼的要去乞食,穷还不算,他一生很少不在病中,他的诗集满纸都是优生之跌,他的大半生中,国家兵戈扰攘,几无宁日,他一个穷书生,进不足以谋国,退不足以谋生,也很优,陶渊明诗篇篇有酒,他要借酒压住心头极端的苦闷,忘去世间种种不称心的事。

但渊明由冲突达到调和,并不由于饮酒,弥补这世间缺陷的有他的极丰富的精神生活,尤其是他的极深广的同情。渊明由任何力量不能剥夺的自由,就在“樊笼”以外,发现一个“天空任鸟飞”的宇宙。他先是打破了现在的界限而游心于千载,发现许多可“尚友”的古人。在诗中,他把他所敬仰的古人排起队来,向他们馨香祷祝,更可以见出他的志向。渊明还打破了身处的小天地界限,他的世界中,人与物与我在一体同仁的状态中各自徜徉自得,如庄子所说的“鱼相与忘于江湖”。他把自己的胸襟气韵贯注于外物,使外物的生命更活跃,情趣更丰富;同时也吸收外物的生命与情趣来扩大自己的胸襟气韵。这种物我的回响交流,有如佛家所说的“千灯相照”,互映增辉。所以无论是微云孤岛,时雨景风,或是南阜斜川,新苗秋菊,都到手成文,触目成趣。他没有由苦闷而落到颓唐,也正因此。

渊明尽管胸襟高超,却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他在诗中表现最多的是对子女的慈爱。他做了官,特别遣一个工人给儿子,以减轻他的劳作之苦。还关照说:“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既可以见出做父母的仔细,尤可见出人道主义者的深广的同情。渊明的伟大之处就在他有至性申请,而且不怕坦白地把它表现出来。

总之,渊明经过极端的苦闷,达到极端的和谐肃穆。他的智慧与他的情感融成一片,酿成他的极丰富的精神生活。他的为人和他的诗一样,都很淳朴,却都不很简单,是一个大交响曲,而不是一管一弦的清秒声响。

(节选自《诗论》,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有删改)

(1)自然景象常让中国人联想起相关的古诗句,“材料一”中作者的经历就是一例。请你也写一例与大家分享

(2)“材料三”中,陶渊明中额人格体现在哪些方面?

(3)“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生活与诗从未有片刻的分离。请联系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生活与诗的关系的理解。

三、 11.按要求修改下面的习作片段。

学校,礼堂,一场精彩的辩论赛正在进行。

围绕“未来智能机器人会取代人类诗人”这一辩题,正方率先发言:“以后人类诗人经被机器人诗人所取代。机器人‘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已经出版了。(甲)这说明机器人通过学习,可以迅速地掌握写作诗歌的能力,创作出大量合辙押韵的诗歌。”

“不可能!机器人诗人是不可能取代人类诗人的!机器人写诗,不是创作,只是套用和拼凑已有的诗歌(乙) ”

双方队员唇枪舌剑,我完全被吸引了。是呀,人类会被机器人取代吗?我陷入了沉思……

(1)文中(甲)句有两处错误,请分别改正。

改成

改成

(2)文中(乙)处需要补写一句,最恰当的是

A.这就像条件反射一样,训练多了也就会了。

B.这就像鹦鹉学舌一样,说得再好,也就是模仿。

C.这就像熟能生巧一样,只有多加练习才能写得好。

D.这就像邯郸学步一样,一味地模仿,以致四不像了。

12.2047年6月17日,30年后的今天,同学们相约回初中母校聚会,要求每人发言。请您发挥想象,以“无情岁月有味诗”为题,写一篇发言稿。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地校名、人名。

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

1.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名言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考点】汉字临摹.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的汉字临摹书写能力,难度不大.

【解答】注意要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正楷字横平竖直、方正、楞角分明、无顿笔.写的时候要横写平、竖写直、撇如横、捺如竖、折宜方、钓宜直、点如捺.行楷,也称“汉字行楷手写体字形”,是偏重于楷书书写笔法(法则),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草规正的行书字体.注意字迹清晰.

答案: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拼音。

ng

的,……生命的长河是无止jì春天,堤

上繁花如锦幛,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多么美丽,多么安xiáng

,岁月静静的流淌。

ng 境

(2)堤

dī 上

(3)安xiáng 详 。

(1)止jì【考点】根据拼音写字词;13:注音.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时要读懂上下文,结合语境的意思,填写正确的字形.所以根据句意填写字形至关重要.

【解答】“止境”不要写作“止敬”;“堤”不要读作“tī”;“安详”不要写作“安祥”.

答案:境 dī

3.用诗文原句填空。

(1)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2)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3)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

(4)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5)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7) 一年之计在于春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8)唐果同学爱用古诗句劝解别人,梦凡抱怨身处闹市难得清静,唐果就用 心远地自偏 劝她,宁馨要转学到海南省,临行前依依不舍,唐果就用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劝她。(依次用陶渊明《饮酒(其五)》,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填空)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及现代文的背诵、默写,能熟练的背诵并准确的默写,不出现错别字.对于一些理解性的背诵默写的诗句要理解原句,还要知道句子的象征意义,延伸意义,知道用于哪种意境之中.

【解答】答案:

(1)老大徒伤悲(重点词:徒)

(2)江春入旧年

(3)白云千载空悠悠(重点词:载)

(4)长风破浪会有时

(5)沉舟侧畔千帆过(重点词:畔)

(6)门前流水尚能西(重点词:尚)

(7)一年之计在于春

(8)心远地自偏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下列作者课文及其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司马迁——陈涉世家——史记

B.吴敬梓——范进中举——儒林外史

C.鲁迅——社戏——朝花夕拾

D.纪博伦——浪之歌——泪与笑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

【解答】A.正确;

B.正确; C.鲁迅——社戏——呐喊;

D.正确.

故选:C.

5.从备选词语中选择填空。

漫步语文世界,才能欣赏欣赏到一幅幅理想的生活画卷,这里, 不仅 有重山那边波涛喧嚣的大海, 而且 有夹岸桃花引路的世外桃源, 既然 生活的理想如此光明美好,我们就没有理由不为之努力奋斗。

(备选词语:只有,不仅,况且,可是,而且,既然)

【考点】关联词语.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关联词的固定搭配,及常用用法,结合句段内容去选择,解答后要通读确认.关联词有:如果就,如果那么,表假设.因为所以,表因果.不仅还(也、而且),表并列.虽然但是,表转折,既然就,表条件等.

【解答】解答此题,要熟悉常见关联词的搭配及常用用法,然后分析句意辨析,如句中“生活画卷”中有“大海”,有“世外桃源”两者是关列关系,可选:不仅

而且;从语意中的“就”和关联词的固定搭配可辨析,“

既然就“最恰当.

答案:不仅

而且;既然.

6.托物言志是文人常用的方法,如《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便是托“莲”言志,请从“青山”“白云”“旭日”中任选一个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我选 白云 造句 看那天上的白云来去自由,无欲无求,闲适惬意,令人生羡 。

【考点】选词造句

造段.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选择词造句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选取较熟悉的词,确定一个中心,根据具体要求,展开联想作答.

【解答】此题解答,可首先读各词,然后找出有创作灵感的词语构思,注意语意通顺,语句简洁.如,白云的闲适,体现了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

答案:白云,看那天上的白云来去自由,无欲无求,闲适惬意,令人生羡.

7.下面三段文字引发了你什么感想,请用一句话写下来。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

(冰心《谈生命》)

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的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约50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经200亿年的历史了。

(严春友《敬畏生命》)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奥尔德林从登月舱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

(朱长超《月亮上的足迹》)

宇宙广阔无边,我们要怀着敬畏之心去探索 。

【考点】综合读写.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发表观点和看法的能力.要注意阅读材料,抓住三则材料的核心内容,最后要三则材料兼顾,写出自己的看法即可,注意表达要通顺合理.

【解答】需要注意题干中说的是“下面三段文字引发你的什么感想”,所以三则材料都要顾及,方法就是把每则材料的中心概括出来.材料一主要是讲“宇宙博大,我们人类显得很渺小”,材料二主要是讲“宇宙中有比我们智慧高得多的生物”,材料三主要是讲“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所以要面面俱到.审题要注意,答案要全面即可.

答案示例:

宇宙广阔无边,我们要怀着敬畏之心去探索

二、

8.(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月食

[明]顾炎武

李鲈习西洋之学,述其言曰:“月本无光,借日之照以为光曜。至望日,与地,日为一线,.月见地不见日,不得借光,以是以无光也。”或曰:“不然。曾有一年,月食之时,当在日没后,..乃日尚未沉,而出地之月已食矣。东月初升,西日未没,人两见之,则地固未尝遮日月也,何以云见地不见日乎?”答曰:“于所见者非月也,月之影也,月固未尝出地也。何以验之?今试以一文钱置虚器①中,前之却之②,不见钱形矣,却贮水令满而钱见,则知所见者非钱也。乃钱之影也。日将落时,东方苍苍凉凉,海气升腾,犹夫水然,其映而升之亦月影也。如必以东方.之月为真月。则是以水面之钱为真钱也,然乎?否乎?又如渔者见鱼浮水面,而投叉刺之,心稍下于鱼,乃能得鱼,其浮于水面者。鱼之影也。舟人刺篙,其半在水,视之若曲焉,此皆水之能影物也。然则月之受隔于地,又何疑哉。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体。

①与地,日为一线 成为

.②不得借光 能

.③以是以无光也 这

.④犹夫水然 好像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舟人刺篙,其半在水,视之若曲焉

(3)根据上文完成题目

①用自己的话解说月影形成的原因,并从甲乙两图选一幅辅助说明。

我选 甲 图,解说 东方海气升腾,把正处于月食状态的月亮的影子投映在空中.

②请说说,李鲈用问答的方式讲述西洋之学中月食道理的好处。

【考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分析】参考译文:李鲈学习西洋学问,他说:“月亮本来是没有光的,是借助太阳光才明亮的.到十五日,与地球、太阳成一条线,月亮照见地球照不见太阳,不能借到太阳的光,所以没有光.”有人说:“不是这样.曾有一年,月食之时,当在日没后,乃日尚未沉,而出地之月已食矣.东月初升,西日未没,人两见之,则地固未尝遮日月也,何以云见地不见日乎?”回答说:“你所见的不是月也,是月之的影子,月亮本来就不曾出地面.用什么来验证呢?心在试着用一文钱放置在器皿中,前之却之,不见钱形矣,却贮满水而钱看见了,则知所见者不是钱.是钱的影子.日将落时,东方苍苍凉凉,海气升腾,好像是水的样子,其映而升之也是月影.如果一定认为东方的月为真月.则是以水面之钱为真钱也,是这样吗?不是吗?又如打鱼的人看见鱼浮在水面,而投叉刺它,要稍微在鱼之下,才能得鱼,那浮于在水面的是鱼的影子.船工撑船,高一半在水里,看它像弯曲一样.这都是水中的影子啊.即然这样,那么月亮收到地球的阻挡,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与地球、太阳成一条线.为:成为

②句意:不能借到太阳的光.得:能

③句意:所以没有光.是:这

④句意:好像是水的样子.犹:好像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若:好像

句意:船工撑船,篙一半在水里,看它像弯曲一样.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参考 “日将落时,东方苍苍凉凉,海气升腾,犹夫水然,其映而升之亦月影也.”

答案:

(1)①成为

②能

③这

④好像(2)船工撑船,高一半在水里,看它像弯曲一样.

(3)①选图甲.东方海气升腾,把正处于月食状态的月亮的影子投映在空中.

②用问答的方式既可以增强趣味性,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又可以说明事理的思路更清晰.

9.(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鲁智深在五台山寺中,不觉搅了四五个月。时遇初冬天气,智深久静思动。当日晴明得好,智深穿了皂布直裰,系了鸦青绦,换了僧鞋,大踏步走出山门来。信步行到半山亭子上,坐在鹅项懒凳上,寻思道:“干鸟么!俺往常好酒好肉,每日不离口,如今教洒家做了和尚,饿得干瘪了。赵员外这几日又不使人送些东西来与洒家吃,口中淡出鸟来。这早晚怎地得些酒来吃也好。”正想酒哩,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付担桶,唱上山来,上面盖着桶盖。那汉子手里拿着一个旋子,唱着上来,唱道:

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

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

鲁智深观见那汉子挑担桶上来,坐在亭子上,看这汉子也来亭子上,歇下担桶。智深道:“兀那汉子,你那桶里甚么东西?”那汉子道:“好酒!”智深道:“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和尚,你真个也是作耍?”智深道:“洒家和你耍甚么?”那汉子道:“我这酒挑上去,只卖与寺内火工道人、直厅、轿夫、老郎们做生活的吃。本寺长老已有法旨:但卖与和尚们吃了,我们都被长老责罚,追了本钱,赶出屋去。我们现关着本寺的本钱,现住着本寺的屋宇,如何敢卖与你吃?”智深道:“真个不卖?”那汉子道:“杀了我也不卖!”智深道:“洒家也不杀你,只要问你买酒吃。”那汉子见不是头,挑了担桶便走。智深赶下亭子来,双手拿住匾担,只一脚,交裆踢着,那汉子双手掩着,做一堆蹲在地下,半日起不得。智深把那两桶酒都提在亭子上,地下拾起旋子,开了桶盖,只顾舀冷酒吃。无移时,两大桶酒吃了一桶。智深道:“汉子,明日来寺里讨钱。”那汉子方才疼止,又怕寺里长老得知,坏了衣饭,忍气吞声,那里敢讨钱?把酒分做两半桶挑了,拿了旋子,飞也似下山去了。

只说鲁智深在亭子上坐了半日,酒却上来。下得亭子,松树根边又坐了半歇,酒越涌上来。智深把皂直裰褪膊下来,把两只袖子缠在腰里,露出脊背上花绣来,扇着两个膀子上山来。但见:头重脚轻,眼红面赤;前合后仰,东倒西歪。踉踉跄跄上山来,似当风之鹤;摆摆摇摇回寺去,如出水之蛇。指定天宫,叫骂天蓬元帅;踏开地府,要拿催命判官。裸形赤体醉魔君,放火杀人花和尚。鲁达看看来到山门下,两个门子远远望见,拿着竹篦来到山门下,拦住鲁智深便喝道:“你是佛家弟子,如何噇得烂醉了上山来?你须不瞎,也见库局里贴的晓示:但凡和尚破戒吃酒,决打四十竹篦,赶出寺去,如门子纵容醉的僧人入寺,也吃十下。你快下山去,饶你几下竹篦。”

鲁智深一者初做和尚,二来旧性未改,睁起双眼骂道:“直娘贼!你两个要打洒家,俺便和你厮打。”门子见势头不好,一个飞也似入来报监寺,一个虚拖竹篦拦他。智深用手隔过,揸开五指,去那门子脸上只一掌,打得踉踉跄跄;却待挣扎,智深再复一拳,打倒在山门下,只是叫苦。智深道:“洒家饶你这厮。”踉踉跄跄,攧入寺里来。监寺听得门子报说,叫起老郎、火工、直厅、轿夫,三二十人,各执白木棍棒,从西廊下抢出来,却好迎着智深。智深望见大吼了一声,却似嘴边起个霹雳,大踏步抢入来。众人初时不知他是军官出身,次后见他行得凶了,慌忙都退入藏殿里去,便把亮槅关上。智深抢入阶来,一拳一脚,打开亮槅,三二十人都赶得没路,夺条棒从藏殿里打将出来。

监寺慌忙报知长老,长老听得,急引了三五个侍者直来廊下,喝道:“智深不得无礼!”智深虽然酒醉,却认得是长老,撇了棒,向前来打个问讯,指着廊下对长老道:“智深吃了两碗酒,又不曾撩拨他们,他众人又引人来打洒家。”长老道:“你看我面快去睡了,明日却说。”鲁智深道:“俺不看长老面,洒家直打死你那几个秃驴!”长老叫侍者扶智深到禅床上,扑地便倒了,齁齁地睡了。

(1)在空格内依次填写一个动词。概括文中鲁智深与酒的几件事。

想酒~ 买 酒~ 抢 酒~ 闹 酒

(2)文中汉子的唱词有哪些作用?

(3)结合水浒传,完成下面题目

①鲁智深在上五台山之前所做的义事是

A

A拳打镇关西

B大闹桃花村

C火烧瓦官寺

D大闹野猪林

②鲁智深为何被称作花和尚

③与林冲和李逵相比,鲁智深的性格有什么特别之处,请举例具体分析。

【考点】小说阅读综合.

【分析】本文主要描述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第一段写鲁智深来到五台山几个月没喝酒,正想着酒,外面传来了卖酒的歌声;第二段写鲁智深想买酒遭拒,就开始动手抢酒,吓跑了卖酒的汉子;第三至五段,写鲁智深喝完,酒劲上来看返回寺院,门子见状阻拦,鲁智深反打门子,惊扰到长老送至房间便酒意大发睡去了.

【解答】(1)本题考查主要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明确本文的写作线索为“酒”,按写作的顺序找出事件,然后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即可.文章第一段写鲁知深想到了喝酒,第二段写鲁智深想买酒遭到了拒绝,便开始抢酒;第三至五段,主要写他喝酒后回寺大闹寺院.可分别概括为:想酒、买酒、抢酒和闹酒.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唱词与战争、项羽相关,结合前文情节我们知道,鲁智深曾经作过提辖,这个唱词则触发了鲁智深的英雄豪情,想起自己此时却在寺院中为僧,这样就刺激了他的酒瘾,从而引发了下面的情节.

(3)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识记与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阅读与积累.①鲁智深上山之前是提辖,因为救助金氏父女而拳打镇关西,为了逃脱人命官司而来到了这里.故选A.②鲁智深上山为僧,但他的脊背上有花绣,又因为他不守戒律,喝酒吃肉打人,所以得名“花和尚”.

③林冲在《水浒传》中一开始的性格是软弱的,就因为一再的忍让才被害.李逵的勇猛和鲁智深很相似,但李逵有勇无谋,没有头脑.而鲁智深有智慧,如拳打镇关西至他于死地时,用郑屠的装死来骗众人,取得逃跑的时间等情节就能体现出来.

答案:

(1)买

闹(共3分,每空1分)

(2)汉子的唱词进一步触发了曾为军官的鲁智深的豪情和他对当时处境的不满,更刺激了他的酒瘾.

(3)①A

②因为他出家为僧,且脊背上有花绣,也因为他喝酒吃肉打人,不守戒律.

③示例:与林冲相比,鲁智深办事更加果断干脆.例如,林冲在被奸人高俅陷害后一再隐忍退让,而鲁智深为解救金氏父女,直接痛打了恶人郑屠.

10.(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南京的灵谷寺里有成片的雪柳,春暖花开远远望去一片雪白,然而你走进细看就会发现每一朵小花都是精美工巧的艺术品,雪白的花瓣,浅绿色的花蕊,玲珑剔透,姿态万千。贺知章看到春天的万条柳丝,惊叹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们同样可以追问,世间万紫千红的鲜花,究竟是哪一双巧手剪裁出来的呢?

【材料二】

我们说中国是诗的国度,不纯粹是指诗歌的数量,这样说主要指以下两层意思,一是中国的一切文化艺术,无不渗透了诗的特点,比如汉字是从象形文字开始的,有声调上的抑扬起伏,即平上去入的不同,是从先秦到今天,我们的理论核心,真善美的原则标准是统一的,我们的美学思想,同真和善,不可分割,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汉人诗讲究温柔敦厚,都是与真和善紧密结合的,从上述两层意思说,中国确是诗的国度。

【材料三】

陶渊明

朱光潜

大诗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充实而有光辉,写下来的诗是人格的焕发,陶渊明是这个原则的一个典型的例证,正和他的事一样他的人格,最平淡也是最深厚的。

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渊明的生活中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他饱经忧患,极端贫穷,逼得要自己种田,他逼的要去乞食,穷还不算,他一生很少不在病中,他的诗集满纸都是优生之跌,他的大半生中,国家兵戈扰攘,几无宁日,他一个穷书生,进不足以谋国,退不足以谋生,也很优,陶渊明诗篇篇有酒,他要借酒压住心头极端的苦闷,忘去世间种种不称心的事。

但渊明由冲突达到调和,并不由于饮酒,弥补这世间缺陷的有他的极丰富的精神生活,尤其是他的极深广的同情。渊明由任何力量不能剥夺的自由,就在“樊笼”以外,发现一个“天空任鸟飞”的宇宙。他先是打破了现在的界限而游心于千载,发现许多可“尚友”的古人。在诗中,他把他所敬仰的古人排起队来,向他们馨香祷祝,更可以见出他的志向。渊明还打破了身处的小天地界限,他的世界中,人与物与我在一体同仁的状态中各自徜徉自得,如庄子所说的“鱼相与忘于江湖”。他把自己的胸襟气韵贯注于外物,使外物的生命更活跃,情趣更丰富;同时也吸收外物的生命与情趣来扩大自己的胸襟气韵。这种物我的回响交流,有如佛家所说的“千灯相照”,互映增辉。所以无论是微云孤岛,时雨景风,或是南阜斜川,新苗秋菊,都到手成文,触目成趣。他没有由苦闷而落到颓唐,也正因此。

渊明尽管胸襟高超,却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他在诗中表现最多的是对子女的慈爱。他做了官,特别遣一个工人给儿子,以减轻他的劳作之苦。还关照说:“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既可以见出做父母的仔细,尤可见出人道主义者的深广的同情。渊明的伟大之处就在他有至性申请,而且不怕坦白地把它表现出来。

总之,渊明经过极端的苦闷,达到极端的和谐肃穆。他的智慧与他的情感融成一片,酿成他的极丰富的精神生活。他的为人和他的诗一样,都很淳朴,却都不很简单,是一个大交响曲,而不是一管一弦的清秒声响。

(节选自《诗论》,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有删改) (1)自然景象常让中国人联想起相关的古诗句,“材料一”中作者的经历就是一例。请你也写一例与大家分享

(2)“材料三”中,陶渊明中额人格体现在哪些方面?

(3)“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生活与诗从未有片刻的分离。请联系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生活与诗的关系的理解。

【考点】材料阅读.

【分析】本题共给出三则材料,材料一,由南京的灵谷寺里雪柳花开的美景,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材料二,从两个方面分析中国为什么是诗的国度;材料三,是朱光潜先生对陶渊明的

评价,认为陶渊明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写下无数闪烁着他光辉人格的美丽诗篇.【解答】(1)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的能力.解答此题根据材料一中作者由景想到一首相关的古诗句,来抒发自己内心感受的写法,写出一段文字即可.作者由雪柳花联想到《咏柳》诗,我们

可以由雪联想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句子,但要注意句式内容与作者的相似.(2)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能力.材料三第一段总起全文,第二段表现陶渊明“生活中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第三段重点表现“他的极深广的同情”,“他的世界中,人与物与我在一体同仁的状态中各自徜徉自得”,第四段表现“渊明尽管胸襟高超,却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最后一段总结.将中间三段中对陶渊明人格的介绍归纳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对材料阅读的感悟能力.解答此题要从三则材料中找出其所暗示的“生活与诗”之间的关系.材料一,表现生活美景可以触发一个人的诗情;材料二,从对中国是诗的国度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的一切文化艺术,无不渗透了诗的特点”;材料三,则以陶渊明为例,让我们了解到人格与诗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将这三点发现用自己的语句表达出来,即为你对生活与诗关系的理解.

答案:

(1)示例:秋日的栖霞山,一簇簇红枫摇曳在道旁山涧.那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便会轻叩心扉,让人不觉沉醉.

(2)陶渊明的人格表现在:战胜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达到调和静穆,有极深广的同情,人与物与我一体同仁,保持一个平常人的风格等.

(3)示例:生活中的自然风物常常能激发人的诗情;生活中的文化艺术都渗透着诗的特点;诗与生活的理论核心紧密相联;伟大诗人的人格能带给我们人生的启示.

三、

11.按要求修改下面的习作片段。

学校,礼堂,一场精彩的辩论赛正在进行。

围绕“未来智能机器人会取代人类诗人”这一辩题,正方率先发言:“以后人类诗人经被机器人诗人所取代。机器人‘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已经出版了。(甲)这说明机器人通过学习,可以迅速地掌握写作诗歌的能力,创作出大量合辙押韵的诗歌。”

“不可能!机器人诗人是不可能取代人类诗人的!机器人写诗,不是创作,只是套用和拼凑已有的诗歌(乙) ”

双方队员唇枪舌剑,我完全被吸引了。是呀,人类会被机器人取代吗?我陷入了沉思……

(1)文中(甲)句有两处错误,请分别改正。

能力 改成 技能 ; 合辙押韵 改成 押韵

(2)文中(乙)处需要补写一句,最恰当的是

B

A.这就像条件反射一样,训练多了也就会了。

B.这就像鹦鹉学舌一样,说得再好,也就是模仿。

C.这就像熟能生巧一样,只有多加练习才能写得好。

D.这就像邯郸学步一样,一味地模仿,以致四不像了。

【考点】综合读写.

【分析】本道题综合考查学生的病句辨析修改能力、语句补写能力,要解答好综合性学习试题,必须做到:1、善于运用积累,有效调用知识.2、仔细揣摩题意,提炼答题信息.3、发散多种思维,合理展开想象.

【解答】(1)本道题考查学生的病句辨析修改能力.文中(甲)句有两处错误,第一处是“掌握写作诗歌的能力”“掌握”与“能力”搭配不当,“能力”改为“技能”.第二处是语意重复,“合辙”的意思就是“押韵”,删去其中一个.

(2)像这种补写的题,务必联系上下文.上文说道:机器人写诗,不是创作,只是套用和拼凑已有的诗歌.首先这是一种模仿行为,而A中的“条件反射”不符合,排除;C说的是“熟能生巧,多加练习才能写得好”这与上文(乙)方否定机器人能写出诗歌相违背;D是说“模仿”,但后面的“四不像”是不对的,因为原材料中明确给出:创作出大量押韵的诗歌.

答案:

(1)“能力”改为“技能” “合辙押韵”改为“押韵” (2)B

12.2047年6月17日,30年后的今天,同学们相约回初中母校聚会,要求每人发言。请您发挥想象,以“无情岁月有味诗”为题,写一篇发言稿。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地校名、人名。

【考点】命题作文.

【分析】【审题立意】本作文要求写一篇想象类作文.从题目及要求分析,写作的主要内容是想象自己30年后回到母校的所见所闻,从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其中“无情”修饰的是“岁月”,蕴含时间悄然流逝,无法挽回的自然规律;“诗”是想象自己从现在开始直到2047年6月17日这30年的生活经历像一首优美的诗歌,既丰富多彩,又生动无比.其中“有味”是指自己的感受.是指自己的生活值得品味、珍藏.

【构思选材】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我们可以想象未来30年自己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情景,从中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热爱,对母校的热爱之情.为了做到独辟蹊径,可以采用回忆的方式,内容主要写30年后的今天,同学们团聚之的情景,想象同学们在校园中曾经经历的主要生活经历,从中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母校的留恋之情.

【写法点拨】应该运用想象的写法,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既写出自己未来30年的生活经历,又要表达出对母校的热爱、留恋之情.

【解答】范文:

无情岁月有味诗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时隔三十年,再次站在这个地方,再次向大家说出上面这句熟悉的话,我发现我的声音竟然有些难以控制.岁月无情,在你我脸上刻下了时间的痕迹;但是往昔岁月谱成长卷漫诗,心中的感动,却从未离我们而去.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至今还记得年少顽皮的我们在这熟悉的校园中嬉笑打闹,春天,我们一窝蜂地去捡拾散落的“毛毛虫”;夏天,我们在操场上的水洼中踩水,乐此不疲;秋天,落叶纷纷中我们用叶梗角力;冬天,我们一起趴在窗边,巴望着雪精灵造访人间.而如今,我们虽然可能不再有兴趣,有体力去疯去闹,可那时的欢乐,却成了一首我们心中永远带着甜味的长短句.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在学校的日子里,不仅有着玩耍的快乐,更有着和同学们一同奋斗的种种.还记得当年,早上七点,操场上就是我们晨练的身影;白天,教室就是我们向知识高地发起冲击的战场;下了晚自习,我们三三两两走回宿舍,把一天学习的疲惫都留在了教室;到了深夜,偷偷在宿舍开卧谈会的紧张与坦诚我始终难以忘怀.那时的我们虽

然也苦也累,可心思单纯,任务简单,如今回首,那时的奋斗,已成了一首苦中带甜的七律.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记得三十年前的今天,我们也是聚在这里,我们一起笑,一起哭;我们依依不舍,我们心中忐忑.可最后,我们还是一起念出了高适的壮怀,既然我们永远无法停在此时此地,那便让天下人都记得我的名字!那时的我们气概凌云,那时的豪情酿成一首醇辣香烈的七绝,我至今不敢有一刻忘怀.

今天,我们跨越了三十年的无情岁月重聚在这里,我们共同的回忆并未被岁月冲刷褪色,反而洗尽铅华,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不朽的诗篇.而从今往后,我们还有各自的生活,各自的奋斗,但我相信,这些带着我们青春味道的诗歌,将永远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谢谢!

-

2019年江苏南京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答案)

本文发布于:2023-12-05 14:3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7581601117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19年江苏南京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19年江苏南京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答案).pdf

标签:材料   生活   考查   能力   解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