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5日发(作者:芒果猫)
浅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两千年来,有学者认为这句话是孔老夫子晚年伤逝,也有认为这是表达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钱穆的《论语新解》中总结了历来对这一句的四种理解: 逝, 往义。舍同“捨”。或训止, 然昼夜不止, 不当言不止昼夜。不舍昼夜者, 犹言昼夜皆然。年逝不停, 如川流之长往。或说:本篇多有孔子晚年语, 如凤鸟章,
美玉章, 及此章, 身不用, 道不行,岁月如流, 迟暮伤逝, 盖伤道也。或说:自本章以下,多勉人进学之辞。此两说皆得之。宋儒以道体之说释此章, 亦一解。当今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是孔老夫子晚年在伤逝。杨伯峻先生在他的《论语译注》中说:“孔子这话不过感叹光阴之奔驶而不复返罢了, 未必有其他深刻的意义。”台湾学者傅佩荣先生将此理解为: “孔子站在河边, 说: 消失的一切就像这样啊, 白天黑夜都不停息。”“逝者, 指时光, 也指时光中的事件, 而人的生命当然也在里面。既然如此, 怎能不珍惜时光! ”不管如何,各种理解的情感基调不是积极的就是消极的。
《孟子·离娄下》徐子曰: “仲尼亟称于水, 曰: 水哉, 水哉! 何取于水也?孟子曰:原泉混混, 不舍昼夜, 盈科而后进,
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 是之取尔。苟为无本, 七八月之间雨集,
沟浍皆盈; 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 君子耻之。”这也应算是孟子对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的引申了。在《述而》中,当子路无法回答叶公关于孔子的为人时,孔子自己说了“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可见,孔子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论语》整部书的编排是应有一定的结构的,每一句都不是独立而存在的。在《子罕》中有“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这一句表达的是积极进取的精神。因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不管孔子在川上说的话如何理解,至少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孔子想要表达的人生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这一结论还可以从其他篇得到佐证。在《微子》中,子路大概落伍了,向一位挑着一些编织竹器的青竹篾藤的老先生问起他的老师,子路被骂了一顿。子路在后来的感叹中说道:“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知识分子面对国家无道并且无可挽回的时候就去当隐士了。而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大势已去,也要做一些补救措施。也可看出孔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逝者”从这一句也看不出是指何物,从《子罕》这一篇也看不出来。读者把它理解为时间,历史,水或者是其他也就不足为奇了。确定积极向上的基调之后,接下来就对其含义作一个探讨。
对于人生应从积极的心态看待。人生就如流水一样,不断地往前涌进,而且昼夜不停地向前去。《周易》里的乾卦卦辞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是文王的思想,也就是孔子所效法的。“天行健”就是永远强健地运行。“君子以自强不息”也就是孔子所说的“逝者如斯”,要效法水不断前进,也就如《大学》所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流水不断地往前流,不断地在变化。就如同灯光在我们看来是一直都亮着的,但实际上光波是在不断地消逝而又不断地重生。当我们看到一个浪头的时候,也像灯光光波一样发生着不断消逝不断重生的变化。人和物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人生永远像浪头一样,一波又一波地过去了,要想拉回来是没有办法了。以消极的眼光来看难免有些许伤感,但是以积极的态度来看的话就有截然不同的现象了。我们看到的是水即使是面对阻碍,也仍然不减其向前流的动力,昼夜不停地往前流,最终奔向大海。“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应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每天充实自己。我们辛辛苦苦来到这世界上,以消极的态度度过这一生,那就枉费了自己来这世上这一趟,总是会留下遗憾。
不管以什么态度对待人生,人生总是不断地向前迈进。正如同时间一样,不管你如何看待它,它总是向前走,不断地消逝,并且过去了的无论你废多大劲都挽不回。人生容不得停留。历史也正是如此。但你会听到类似“历史在倒退”的话语,历史在倒退说的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水平在衰落,这样的“倒退”也是在发生变化,而并不是一成不变。水流不断地向前流动,事实上,取某一段的水路,这水在不停地流,其中的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水流过去了,后面的水又补上来了。所以说历史是在不断地向前走,容不得停留。按照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人类社会存在两个基本社会矛盾,即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而这两个基本矛盾贯穿在人类的整个发展过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它有如下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这也从哲学的层面解释了历史是不断地向前发展,不断在变化。
“逝者”可以理解为历史,人生之外,亦可以理解为人的思想心里活动等。我们的心理思维活动等,一秒钟前的我与现在的我已经不知道经过多少变化了,身体的生化反应不知已进行了多少了,时时刻刻在变化。所以“今我非故我”,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之前的我了,就像流水一样,不断地向前流去。过去的已经无法挽回了,但也不必说花落了就再也不会开了,不必以消极的心态待之。这完全是我们在向前发展,所谓“新陈代谢”。
针对“逝者”的含义进行了探讨,可以理解为人生的轨迹,历史的发展或者是人类的心里活动。不同的人也许会有不同的见解,但以何种态度对待还是要看个人了。在《子罕》中,孔子提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成功或失败,都在于个人自己。
孔子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迂腐的,但细细品读完整部《论语》之后却也发现孔子是一位生动活泼的圣人,深谙人情世故。倘若孔子是迂腐的,自汉朝以来他也不会被历代的皇帝所尊崇和推崇,也就不是圣人了。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做他的弟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应理解为一种勇猛进取的精神才更符合孔夫子的本意了。
本文发布于:2023-12-05 14:26: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7575951117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人文经典阅读课程作业 读后感 浅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人文经典阅读课程作业 读后感 浅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