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5日发(作者:夏洛的网梗概)
佛陀的故事:
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传法的时候,有一天,释迦佛带着弟子托钵外出化斋。
一群小孩在路上玩堆沙子。其中一位娇滴滴的女孩子,远远看见释迦佛带领弟子们而来,就半戏半真的用双手从地上捧一捧沙,走到佛陀面前,往佛陀的饭钵内一放。释迦牟尼客气地接受了她的沙土。
大弟子舍利佛看不过眼,心想这女孩岂有此理,怎么可以用沙土戏弄我师尊。在路上实在忍不住,就问道:「师尊,刚才那女孩子,把沙土放在您的饭钵里,怎么能让她这么胡闹?」释迦佛微笑:「你们不知,此女千百年后,因缘成熟,要在东震旦国为王。这时我如不接受她的沙,她将会试图去破坏佛法。我接受了她的沙子,这样让她结下此善因缘,她将来做王时将会弘扬佛法。」
这个女孩子就是后来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女主武则天。她一出世就有帝王的龙凤之姿。武则天做皇后之前曾经作了四、五年的尼姑。她不但虔信佛法,而且精通佛理。她作了一首赞叹佛法的四句偈言,「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成为佛教徒诵经的开经偈,一直流传了千百年。洛阳的龙门石窟,就是她当政的时候扩大开凿的。
佛要的并不是什么施舍,而是人那一颗崇敬佛法的心。正是因为你有那一颗向善的心,有对善的期待和向往,佛才好把无比美好的福报给你。一个生命的未来,就是他自己的选择。
名句中的人生: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生活在这红尘浊世之中,很难做到时时刻刻都保持一种淡泊平和的心态。然而,在优美的唐诗中,却不缺乏这种飘逸潇洒的意境与境界。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透过这两句纯美的诗句,我们可以领会到作者的一种独特的心境。那是一种超脱滚滚红尘之外的一份悠然安闲,那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升华!细思之,这两句诗真是绝世妙笔,作者久久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仿佛两者已有一种心灵感知上的默契。诗句中的“只有”,并非是太少的意思,而是心境化一的融合。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出自诗仙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原文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意思是说,互相看都不厌烦的,只有我和敬亭山,说明用我闲适的心情去看山,山也用闲适之心来看我。李白爱山,异于常人,他曾有“五岳寻仙不辞远”的咏叹。敬亭山,在安徽宣城县北,因山上有敬亭而得名。相传是南朝诗人谢朓赋诗的地方。唐朝天宝12年,李白漫游至此,登览敬亭,吟出了这首千古绝唱。敬亭山独特秀丽的风景使游历到此的李白情有独钟,心之所系,酷爱尤加,每次游赏,他都“大笑上青山”,一路山光水色,处处相悦生情。累乏之时,就躺在松风月色之中,闲眠亦如仙。李白在敬亭山上似乎真有种冥冥的力量,相看两不厌,不觉笑意染。人投入山的怀抱,山拥入人的心胸,用不着讲什么,心心相依,物我两忘,及至最后,一切的一切甚至连诗人自己都好像不存在了,只有一座敬亭山。
人心就像一面镜子,当你用平淡祥和的心态去观察周围的人或事物时,周围的人或事物也会用相同的眼光来看待你。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历程也正如他心中所思所想的一样,头脑中经常出现什么样的画面,不久就会反映到现实生活中来。相传宋朝的苏东坡大学士与佛印禅师当年一起坐着打禅,过了一会儿,苏东坡睁开眼问佛印:“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像什么?”佛印仔细的看着他的全身,然后点头称赞道:“嗯!你像一尊高贵庄严的佛。”苏东坡听后暗自窃喜。没过多久,佛印反问苏东坡:“那你看我像什么?”苏东坡故意要取笑他,就回答说:“我看你简直 像一堆牛粪。”佛印听后微微一笑,并没有出言反驳。苏东坡自以为拣了一个大便宜,回家后就兴冲冲的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妹妹。不料当苏小妹听了事情的原委之后,不但没有夸奖他,反而嘲笑哥哥反应迟钝。苏东坡好奇的问:“你为什么笑我?”苏小妹说:“人家佛印和尚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如佛,而你心中有牛粪,所以才看人如牛粪呀!”
与敬亭山朝夕相处的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万物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天地间一片肃静,只有诗人独自一人孤伶伶地坐在那里。“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展现的就是这样一个极其空旷寂寥的世界。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心中所思、他的眼界、识见与心灵境界。这是因为人心如镜,他的作品就是他心性和境界的真实体现,他的思想状态与心灵境界也大致与此相同。一般人拒绝孤独,向往热闹。修道人则却喜欢孤独和独处,因为孤独才能宁静而致远,以平淡祥和的心态为人处世,才能做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人 生
在《离骚》中感叹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之”
犹如一出戏,人生道路总是那样的坎坷、曲折。如生活得快乐,则时间中流水,匆匆飞逝。而当遇到挫折或烦心事,那就度日如年了。人生又好似一场梦,过去的往事过眼烟云,回忆往事,脑海里忽隐忽现,有的记忆犹新,有的模模糊糊,似有似无,有的甚至毫无头绪。
人生旅途是在一个具有太多的信息,太多欲望和太多竞争的社会,我们也总会有许多忧虑,几多彷徨,还会有许多无奈。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总是怨天尤人,认为上天对自己不公平,极力想改变世界。但却极少人想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世界。其实我们许多时候,我们都无法改变别人或者自然环境,但我们应该学会以自己的改变而让相对的困难或问题出现变化。
要知道上天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它给我们机会,关键是在于我们有没有把握好,利用好它。每个人的思想异同,想法亦异同。人生在世难免有、喜、怒、哀、乐。其实这正是上天给我们的考验。如果经不起考验,就可能把整个宝贵的生命都赔了进去。
人生之旅,不在于我们走了多少崎岖的路,而在于我们从中感悟到了多少哲理。世间之大,生命之短,我们的位置到底在哪里?
茫茫人世间忙忙碌碌所为何来?是茫也是忙,可是千万别把心给亡了。是为情?是为名?是为利?……你活得自在吗?快乐吗?是自己快乐?还是别人快乐?生命到底在追求什么呢?
只要是人都免不了会有“烦事”、困难、矛盾、冲突。因为来到“凡间”就会有事繁,有了事繁就会心烦。遇到任何“烦事”,要让自己先静下来,往往“烦”的问题要是太心急就可能什么事都做不成。所以最好诚实去面对那个“烦”,慈悲祥善,顺其自然,该做的事照样进行去做。凡事要当机立断先理去大繁事,懂得割舍才有成长,那么也就不会那么地心烦了。勇于尝试,才能开启新的局面。
其实面对新的情境,唯有学习,心甘情愿去面对自己的现实,才能免除陷入自我的执着--自怨自艾的痛苦。不断的学习,用耐心去面对问题或挫折,设法克服解决。随缘觉察,保持乐观,忙里偷闲。只要心情保持清闲平静,许多趣悦,喜乐都会油然而生。无心的专注,自然的觉观,悠然的喜悦。用长期耕耘培养实力。 在工作中学习,见识,历练和结缘。朝着目标边做边学,在行动中蓄积真本事和高智能。
套用胡适之的一句话“研究学问要在不疑处找疑,待人之道则要在可疑处不疑”"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是处处疑情, 唯有懂得从疑情中开悟,才会有喜乐和自在。做一个快乐的人还真得培养幽默的心境,人生观和修养。“自知者智,知人者明”只有智能,又有勇气的人才能真正了解自己。人生有梦最好,筑梦必须踏实,应该从小处,小事上着手。
有这么个典故,有个人在求道的路上,遇到一位卖点心的老婆婆,趋前向老婆婆要点心。老婆婆问他『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亦不可得,你到底要点那个心呢?』
我们忙碌了一生,要点的究竟又是那个心呢?“成熟的人不问过去,聪明的人不问现在,豁达的人不问未来。”一颗坦然不动纯净漂亮的心? !
也许有人会说这个说得容易做来难啊!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能热忱地呵护自己的心,坚定地提高自己的心,一切就会境随心转,无所求而自得。
人不一定要生得英俊漂亮,但却一定要活得漂亮!人的一生,追求的还不就是这颗漂亮的心吗?
真正的勇敢
◎秦海
看到一个故事:老板招聘雇员,有三人应聘。老板对第一个应聘者说,楼道有个玻璃窗,你用拳头把它击碎。应聘者执行了。幸喜那不是一块真玻璃,不然他的手就会严重受伤。老板又对第二个应聘者说,这里有一桶脏水,你把它泼到清洁工身上去。她此刻正在楼道拐角处那个小屋里休息。你不要说话,推开门泼到她身上就是了。这位应聘者提着脏水出去,找到那间小屋,推开门,果见一位女清洁工坐在那里。他也不说话,把脏水泼在她头上,回头就走,向老板交差。老板此时告诉他,坐在那里的不过是个蜡像。老板最后对第三个应聘者说,大厅里有个胖子,你去狠狠击他两拳。这位应聘者说,对不起,我没有理由去击他;即便有理由,我也不能用击打的方法。我因此可能不会被您录用,但我也不执行您这样的命令。此时,老板宣布,第三位应聘者被聘用,理由是他是一个勇敢的人,也是一个理性的人。他有勇气不执行老板的荒唐的命令,当然也更有勇气不执行其他人的荒唐的命令了。
戴高乐将军也碰到过这样的勇敢者。那是1965年,法国发生民变,巴黎的学生、市民走上街头,要求当时任总统的戴高乐下台。戴高乐黔驴技穷,来到德国的巴登。法军驻德司令部设在这里。戴高乐要求驻德法军司令带兵回到巴黎平息民变。但戴高乐的两次要求都遭到那位驻德法军司令的拒绝,还劝说戴高乐放弃这个命令。后来戴高乐非常感谢那位司令,称颂那位司令勇敢地拒绝执行他的命令。他还写信给那位司令的妻子,说这是上帝在他无能为力时让他来到巴登,又是上帝让他碰到那位司令。不然,他就可能是历史的罪人了。
勇敢的定义只有一个,但勇敢的表现却可能多种多样。三个应聘者,前两个坚决执行老板的命令,好像是无可厚非,毕竟是老板的命令;但后一个敢于拒绝执行老板的荒唐的命令,则值得赞誉。至于驻德法军的那位司令,敢于拒绝执行当时作为法国总统的戴高乐的有违民意、有违民主原则和精神的命令,则是难能可贵。这在专制制度的国家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勇敢不勇敢,不只是一种行为的体现,其中也包含着理性,包含着道义。没有理性的、缺乏理性的勇敢;没有道义的、缺乏道义的勇敢,充其量不过是没有头脑的匹夫之勇。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就勇敢而言,绝对执行命令的勇敢多而敢于抗拒执行荒唐的命令的勇敢少。这是因为权力者一般都竭力提倡、培养、制造绝对的听命执行这种勇敢,而对敢于抗拒自己荒唐命令的勇敢深恶痛绝。以至有些明明是错误的东西,是荒谬的东西,是反道义的东西,是违法违纪的东西,因为是权力者指使,因为有权力者撑腰,有的人也敢“勇敢”地去执行,“勇敢”地去做。
勇敢是一个褒义词,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好品德。连人们教育孩子都常说要做勇敢的好孩子。但勇敢确实又还有一个是与非的前提。不分是非的、没有理性的绝对执行命令的勇敢是一种可怕的勇敢,也是一种愚蠢的勇敢,更是一种专制者欣赏和欢迎的勇敢。而坚持真理、敢于同谬误、同荒唐、同发疯对抗的勇敢、理性的勇敢才是最值得称道的勇敢。
(4/23/2004 8:49:00 AM)
生活态度 2012-5-7 13:40阅读(0)
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的,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为了金钱、名声之类。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这就好像一个园丁。他仅仅因为喜欢而开辟了一块自己的园地,他在其中培育了许多美丽的花木,为它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当他在自己的园地上耕作时。他心里非常踏实。无论他走到哪里,他也都会牵挂着那些花木,如同母亲牵挂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人,他一定会活得很充实的。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园地,不管他当多大的官,做多大的买卖,他本质上始终是空虚的。这样的人一旦丢了官,破了产,他的空虚就暴露无遗了,会惶惶不可终日。发现自己在世界上无事可做,也没有人需要他,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在我看来,所谓成功是指把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做好。其前提是首先要有自己真正的爱好,即自己的真性情,除此便只是名利场上的生意经。而幸福则主要是一种内心体验。是心灵对于生命意义的强烈感受,因而也是以心灵的感受力为前提的。所以,比成功和幸福都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必须有一个其实的自我。一颗饱满的灵魂,它决定了一个人争取成功和体验幸福的能力。
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更加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的事情。愉快就是基本的标准。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作、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交友、恋爱、行善等等,简言之,一切精神活动。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
天地悠悠,生命短促,一个人一生的确做不成多少事。明白了这点,就可以善待自己,不必活得那么紧张匆忙了。但是,也正因为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不抱野心,只为自己高兴而好好做成几件事了。没有空玩,没有空看看天空和大地,没有空看看自己的灵魂。我的回答是:永远没有空——随时都有空。
你说,得活出个样儿来。我说,得活出个味儿来。名声地位是衣裳,不妨弄件穿穿。可是,对人对己都不要衣帽取人。衣裳换来换去,我还是我。脱尽衣裳,男人和女人更本色。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一个人何必要著作等身呢?倘想流芳千古,一首不朽的小诗足矣。倘无此奢求,则只要活得自在即可,写作也不过是这活得自在的一种方式罢了。
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爱情的报酬就是相爱时的陶醉和满足,创作的报酬就是创作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扬四海。如果事情本身不能给人以陶醉和满足,就不足以称为美好。
有的人活得精彩,有的人活得自在,活得潇洒者介乎其间,而非超乎其上。
此生此世,当不当思想家或散文家,写不写得出漂亮文章,真是不重要。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光阴似箭,然而只是对于忙人才如此。日程表排得满满的,永远有做不完的事,这时便会觉得时间以逼人之势驱赶着自己,几乎没有喘息的工夫。相反,倘若并不觉得有非做不可的事情,静如止水,光阴也就停住了。永恒是一种从容的心境。
把自己放在最底处
生活中经常出现我们意料不到的事,往往是当时我们并不介意,过了好久才会咂出一些绵远悠长的味儿来,并让我们打个激灵。
1994年,我在一家公司打工,老板是位广东人,对下属非常严厉,从不给一个笑脸,但他是个说一不二的人,该给你多少工资、奖金,不会少你一个子儿,我们都拼命工作。
公司有个规定,不准相互打听谁得多少奖金,否则"请你走好,虽然很不习惯,我们还是一直遵守着,努力克制着从小就养成的好奇心和窥私癖。
有一个月,我们都发现自己的奖金少了一大截,开始不敢说,但情绪总会流露出来,渐渐地大家都心照不宣了。那天中午,吃工作餐时,大家见老板不在公司,就有人摔盆碰碗的发脾气,很快得到众人响应,一时怨声盈室。
有一位来公司不久的中年妇女,一直安安静静地吃饭,与热热闹闹的抱怨太不相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我们问她,难道你没有发现你的奖金被老板无端扣掉一截?她有些吃惊地回答没有啊!我们比她更吃惊了,整个饭厅一下子安静下来,每个人都一脸疑惑,每个人都在心里揣摩,人人都被扣了,为何她得以逃脱?莫非她与老板有那种瓜葛?她这把年纪,至少有三十几了吧,且瘦得一把骨头一张皮的,是什么原因使她独享优惠政策?后来才知道她是被扣得最多的一个。
不久她被提升了,我们又嫉妒又羡慕,她的工资高出一大截来,还有奖金。
很久以后,她向我们描述当时自己的心情,她的确没有装蒜,她是这样想的,这个月我一定做得不好,所以才只配拿这份较少的奖金,下个月一定努力。曾经她工作了近二十年的工厂亏损得已很厉害,常常发不出圃囵工资,开工不足,工人们都在等待,她等不下去了,因为家庭负担太重,上有生病的老,下有读书的小,还有车祸落下残疾的丈夫,于是她就出来打工了,收入比起她以前的工资来要高出百十元钱,这让她喜出望外,非常珍惜这份工作,甚至有一种感激的心情。
后来,我离开了那家公司,跳了几次槽,至今都没有跳到一个满意的地方。去年10月,在一次商务茶会上我又见到她。她认出了我,而我已认不出她来,不仅是因为她胖了些白了些,那身合体的米雪儿职业装和与脸型非常相称的发型,把她烘托得雅致且老道,那神态有一种阅尽人世变迁的沉稳与平易,让人一见就会产生与她打交道做生意是可靠的有保障的感觉,此时,她已做到了经理助理的位置,公司的二老板,是标准的白领丽人,谁能想到4年前,她不过是个战战兢兢的下岗女工,且人到中年。看她很熟练且极有分寸地与人周旋,我内心的感慨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
我想我得重新审视一下自己了。
由于我们年轻,拥有很多优势,所以我们总是觉得应该得到更多更好的东西,面对生活,我们从不习惯放低姿态,面对眼前五光十色、流金淌银的社会,我们认为索取是最重要的,于是,我们越是不满足越是得不到想要得到的。
其实,海纳百川,成汪洋之势,是因为它位置最低。
本文发布于:2023-12-05 11:48: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7481121116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佛陀的故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佛陀的故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