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5日发(作者:什么是三级教育)
《弯弯的月亮》
一、写作背景
歌曲《弯弯的月亮》,是电视艺术片《大地情语》的插曲,是中国通俗歌曲的代表作品。此歌国语版由李海鹰作词,为八十年代最富个人魅力、独具迷人嗓音的内地歌坛第一美声陈汝佳量身定做,并由其首次演唱。陈汝佳的嗓音极富磁性、清亮温润、低回细腻,演唱舒缓平和、高低音起伏连绵顺畅控制自如,感情流露自然亲切不显刻意之痕。九十年代初,香港歌星吕方在广州逛街的时候听到了《弯弯的月亮》,立刻被歌曲的旋律所吸引,随后香港宝丽金唱片公司购买此歌并由填词大师潘伟源重新填写粤语歌词。吕方翻唱了这首作品,并且制作出职业生涯中发行量最大的一张唱片,也正是凭借这张专辑走出了演艺事业的一个低谷。
二、歌曲结构
这首歌通过典型的南国水乡风景,含蓄地表现了现代文明与古老风情的交融与冲突以及由此产生的惆怅情怀。这首歌采取三段曲式,采用民族徵调式组织音乐材料,结构方整,旋律悠远,充满诗情画意。
第一段主要写景,引子的旋律柔缓、宽广。这一段在歌词的写法上采用了我国古代诗词中的连珠手法,每句的尾首之间连接得顺理成章。本段在一片轻轻的河流声中慢慢铺展开来: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在轻轻并缓慢的主旋律及流水声的衬音中,深情的演唱仿佛一个镜头由上往下,由远到近,由物及人,用写意手法描绘出记忆中静谧、悠远、亲切的故乡;“弯弯”的景色静静地流露着对故乡熟悉、美好的回忆和心底深处的感伤;同时“遥远的夜空”也暗示“我”是身在异地——作者用一组慢慢转换的镜头,由远及近,步步推进,由实到虚,由景入情,引出诗人幻觉中的“阿娇”。
第二段侧重抒情,前半段承接第一段:“阿娇摇着船/唱着那古老的歌谣/歌声随风飘 飘到我的脸上/脸上淌着泪/象那条弯弯的河水/弯弯的河水流啊 流进我的心上”——景色变静为动,“我”静静的看着童年的故乡,仿佛看到孩提的阿娇摇着船、唱着歌,河水涟漪,童声回荡,不禁使人留下激动的泪水。第二段后半段为全歌的高潮部分:“我的心充满惆怅不为那弯弯的月亮/只为那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故乡的月亮 你那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这里歌声转变,声音由低变高,情绪点起波澜。
第三段歌词重复第一段,揭示主题,道出使人感到惆怅、忧伤的原因:“只因为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 曲调由第一段的铺展到第二段的高潮,到这里变为收敛,如同心情渐渐平静下来,熟悉的景色离自己慢慢远去,阿娇的身影逐渐模糊在轻轻的哼声中慢慢结束,恰到好处地抒发了现代人对故土的赤诚之心。
整个歌曲结构紧凑,过渡自然,水墨写意,意境深远。曲调如同记忆中的故乡淡雅,优美,缓慢,表达着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美好、简单生活的向往,并表达了对故乡落后的呐喊和反思。歌曲在歌词、结构、曲调、思想上达到统一,可以说是雅俗共赏的典范,包涵了较高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三、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赏析:
创作需要激情,需要灵感,需要理性与思考,创作的过程,是对情感的一种控制,一种把握。李海鹰的国语版抓住了流行音乐的精髓并且成功地与古典、民族元素进行嫁接,歌词前半段极具诗情画意,用顶真的手法抒发悠长不绝的情思,月亮、小桥、小船、流水,让人不断地期待;一连串充满温情的“弯弯”, 一幅画卷徐徐打开,仿佛是一笔一笔勾描出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令人回味无穷,充满了怀念故乡、怀念童年那种淡淡的忧伤。当你正沉浸其中的时候,他却猛然间又爆发出另一种情绪来:“喔——/我的心充满惆怅/只为那弯弯的月亮/只为那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喔——/故乡的月亮/你那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 歌词的着眼点和风格都有所改变,从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转向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从淡淡的忧伤到深深的忧患,这是一种呐喊,一种反思,一种力量,耐人寻味,意蕴悠远深长。
潘伟源的粤语版歌词则用“柔柔”“幽幽”“茫茫”“清清”“遥遥”“绵绵”“沈沈”“微微”等一系列的叠词,营造出一种幽深、宁静、飘渺、悠远的意境,幽雅如画;而“桂花香”这一独特的意象,贯穿始终,象征着故乡的美好记忆与温暖,渗透游子的心灵,令人迷醉, 赤子情怀,跃然纸上。
(二)难点理解:
歌词写作采用古诗中的“辘轳体”,从现代汉语修辞的角度讲也可以称之为“顶针格”,以“夜空”为背景,由远及近,由大到小,以“月亮”——“小桥”——“小船”等意象,渲染了一个静谧幽雅的环境,最后引出叙述的重点——“阿娇”和“我”;二、三两段转入抒情,用“古老的歌谣”, 串起一个诉说着淡淡忧伤的故事,溢满忧郁的情怀;到第三段开头,“我的心充满惆怅”,舒缓的乐曲突然冲高,欣赏者于此获得强烈的感情共鸣;歌词最后又回到“弯弯的月亮”,思乡之情在回环往复中“穿透胸膛”,达到高潮。全词意境悠远飘渺,充满诗情画意。歌词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怀念故乡美丽的景色和古朴的民风,后一部分忧患故乡一成不变的落后面貌,反映出作者既爱故乡,又为故乡担忧的矛盾心态和深深的忧患意识。因为作品本身反映出来的情感和气氛是矛盾的,所以也有人认为前后矛盾是歌词的一个很大的缺陷。前面是让人油然而生的怀旧情愫,是忧伤而美好的,后面却突然来感叹乡村没有发展,没有进一步现代化。两个部分无论从情感的延续上还是从内容的衔接上看,都截然分开了。那么,这首歌的主题到底是什么?是游子思乡吗?还是回望寻根,追忆“童年的阿娇”?或者歌词的背后果真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词曲作者李海鹰却说:“阿娇是广东水上人家对小女孩的通称,不是特指某一个人。”又说:“我不是那种爱想家的人。”李海鹰为歌词营造了一种 “朦胧美”,也为欣赏者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四、写作特点
(一)词句优美,琅琅上口: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营造出悠远宁静、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
(二)意思清晰明白,意象内涵丰富,具有故事性和情节性,设置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三)情感表达或真挚、或深沉、或轻快,与乐曲旋律配合,含蓄、深沉地将感情的抒发同艺术家对时代、社会的责任融为了一体,激起唱者和听者的共鸣,使这首歌曲成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的、至今仍具有生命力的民谣格调类的歌曲精品。 五、板书设计(仅供参考)
阿娇 弯弯的——月亮——小桥——小船——河水
今天的村庄——过去的歌谣——惆怅忧伤——穿透胸膛
六、相关资料
(一)关于原唱陈汝佳
陈汝佳是经典歌曲《弯弯的月亮》和《晚秋》的原唱者,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缔造了当时广东乐坛的辉煌。1993年,他在事业最高峰的时候退出乐坛,到澳大利亚进修音乐。直到2000年5月在广州举行的“20世纪广东流行经典金曲演唱会”上,他演唱原唱歌曲《弯弯的月亮》,宣告复出,风采依旧,夺得当年乐坛颁奖礼的一系列大奖,之后还推出过两张新歌加精选专辑,但自2002年后,他再次淡出乐坛,于2004年1月12日因心肌梗塞导致死亡,当日正是香港乐坛巨星梅艳芳的出殡日。
(二)关于李海鹰
李海鹰(1954— ),广州人,词曲作家。代表作有:《弯弯的月亮》、《七子之歌》、《我不想说》、《走四方》、《过河》等,为电影《鬼子来了》、《黑冰》、《背叛》、《荣誉》、《亮剑》等写歌编曲。曾获得五个一工程、文华音乐奖等全国、全军、省、市以及海外音乐创作奖百余项 ,现任广东电视台的音乐总监。
单看李海鹰的外表,你会觉得这可能是一个知识分子,或是一个儒商,总之你不会想到他是一个音乐人,而且还是流行乐坛里的一位大人物。而关于他的背景、他的经历,则像是一种淡淡的陪衬,无人明了,也少有人问及。其实,李海鹰16岁就走上了音乐的道路,在广州粤剧团当一名小提琴手兼创作员。此后,他经历并参与了内地流行音乐的起步与发展。一度,内地的流行乐坛几乎就是国外与港台流行歌曲的“翻唱集中营”。当初的李海鹰也在其中摸爬滚打。终于有那么一天,《弯弯的月亮》真的就如明月当空,光芒四射,万人传唱。只是,这月亮究竟是如何升起来的,好像并没有太多的人留意。仿佛是人们一抬头,就看见它已经高挂在夜空中了。其实,早在1985年,广州举办了内地原创流行音乐的第一场大奖赛——“‘红棉杯’新歌新风新人大奖赛”,其中,由李海鹰作曲、陈小奇作词的《黄昏的海滩》以并列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羊城十大新歌”称号,而那是在《弯弯的月亮》问世之前5年。当年,李海鹰苦苦地“扒”那些港台音乐的谱子的时候,可能未曾料到有这么一天,自己写的音乐还能“反攻”回去。“确实没想到会这样。不过,这种感觉非常好”,他毫不掩饰地说,“当我的音乐由别人重新编曲、重新制作、重新演唱出来的时候,于我而言,又有另一种全新的体会。”
(三)关于《弯弯的月亮》
一首《弯弯的月亮》,李海鹰在写的时候花了不过半个小时,我们听一遍的时间也不超过五分钟,可是它给乐坛带来的影响力,无论是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都是深远的。《弯弯的月亮》的光芒还不止于流行乐坛,它清亮的光辉还投进了高雅音乐的殿堂。著名钢琴家刘诗昆把这首流行歌曲改编成钢琴曲,使之成为自己在音乐会上演奏的一个固定曲目。1994年11月,北京首都体育馆“《弯弯的月亮》李海鹰个人作品演唱会”上,刘诗昆欣然出场演奏了这支曲子。严肃音乐家步入流行音乐演唱会,恐怕这也是极为少有的一个场面。惟一拒绝这月亮光辉延续的,恐怕只有李海鹰一人了。“《弯弯的月亮》是应该忘掉的作品”,他的语气非常果断,“它只是我十几年前的一个作品,如果现在还要一再提起,对我来说,是很不好的。”
很多人在欣赏美好作品的同时,都希望能听到一个美好的故事,并美其名曰“典故”、“佳话”或“美谈”。作品被放到这些“底色”上,似乎能够平添几分感人的魅力。很多人也追问过李海鹰,《弯弯的月亮》的背后是不是也有一个特别的故事,比如说他在一个远离家乡的夜晚,看着天上的一轮清辉,想起远方的亲人或爱人,心潮激荡,于是拿起笔来,一口气写下这首温婉柔美的思乡曲。而李海鹰只是摇头一笑,几句话便将对方的美好想象击得粉碎:“阿娇是广东水上人家对小女孩的通称,并不是特指某一个人。这首歌就是我在广州家里写的。当时我一边写,一边还在看电视。”然后他还不忘补充一句:“其实,我不是那种爱想家的人。”
本文发布于:2023-12-05 09:25: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7395011115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弯弯的月亮》知识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弯弯的月亮》知识点.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