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我本顽痴

更新时间:2023-12-05 07:03:44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5日发(作者:一元二次方程怎么解)

-

王刚-我本顽痴

王刚-我本顽痴

王刚:我本顽痴

很多人眼中,他是传奇的,三十年来位居演艺主持界第一线,长盛不衰、绝无仅有;他更是神秘的,三段婚姻、老来得子、却绝少绯闻;他绝顶聪明,博学多才,独善其身,桀骜不驯;他有赤诚孝心,也有仁慈父爱;他经历复杂,下过乡,串过联,当过兵,说过书,主过持,演过戏„„他说自己一生可用“顽、痴”二字概括。现在,他把自己的人生故事写成了这本书――《我本顽痴》。

王刚虽久负盛名,但一直低调神秘,极少传出个人绯闻。

本自传中,王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描述了自己成后的种种故事。因王刚涉行众多,因此这些故事也格外吸引人,且极具话题性。如和张国立、刘晓庆、赵忠祥等圈内人的欢喜恩怨;有关收藏的种种离奇故事,他的三段婚姻特别是和成方圆的离婚内幕,他现在的家庭情况等,并且用批判的眼光讲述了演艺圈、收藏界中的种种不为人知的“潜规则”„„

王刚60年来唯一自传更是赢得圈内好友“众星捧月”,《我本顽痴》发布会上张国立、张铁林、王蒙、张颐武、海岩等悉数到场,为王刚“吆喝”。

重写自传:只为博得儿子赏识

黑铁色封面上的王刚身着干净利落的白衬衣,四个硬朗的白色大字“我本顽痴”上又有一抹俏皮的红色,倒是和王刚亦庄亦谐的个性颇为一致,“顽”与“痴”分别暗合了他游刃有余的艺术人生与收藏人生,所谓“严肃执着地游戏人生”。这本被王刚称为“三年打鱼,十年晒网”的自传的出版颇费周折。

“这是一部写了大半辈子的书,不断被新的人生体悟覆盖,直到儿子诞生。”

2008年,60高龄的王刚老来得子,天干地支都是同一个属相戊子年,看着那个鲜活的小生命,王刚不禁感慨,“整个一个轮回,好像我又活了一回,他就是我,我就是他。”想到儿子长成后,自己就可能故去,王刚终于下决心写一本自传了,让儿子了解自己的父亲,了解父辈那一代,也希望自己的经历让同龄人找到共鸣。

在《我本顽痴》里,王刚深情写道:儿子啊,老爸的一切折腾,一切打拼,一切事业,一切名分,都是为博得你的赏识而来。

早在上个世纪末,演艺界掀起名人出书风潮时,先后就有多达11家出版单位邀他写自传,1996年起的3年中,王刚正式签约了的就有3家名气响当当的出版社,也是从那个时候才知道了“版税”这个词,“还真很有诱惑力”。劲头儿很足的王刚,每天凌晨零点写到4点,直到有一天深夜,爱人听到王刚发疯似的砸桌子,摔瓶子――原来电脑上已写到8万字的自传莫名其妙的没了!“这是我第一次撕毁合同,我写不了了,彻底写不了了。”别人认为是脑力劳动的写作,在王刚看来,纯粹是体力活――颈椎五六级增生、手指腱鞘炎等等问题使得王刚对自传写作彻底罢手。有合约在身又实在不好意思作废合同的他,只好在编辑的催促之下死扛“在写,在写”,这一“在写”就写到2007年,“合同十年自动作废,哈哈,终于没有出成自传。”再有出版社找上门来,王刚就一概告饶。若不是花甲得子,王刚的自传就可能永远是一个未知数。

自传虽然出晚了,但王刚反而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因为这十年来自己一直没有停止工作,生命里不断增添了很多新的内容和感悟。“我人生经历里贯穿的某种情感疏远和‘另类’,是未曾吐露过的。我要给你们看一个我。”一个顽劣分裂、不随和不宽容的“小”王刚,一个

懂进退、真性情的“真”王刚。

“我给毛主席写过信”

回忆童年的王刚一直说自己“顽劣”,他曾经差点防火烧了自己的学校,也曾经给毛主席写信,并且收到了中南海的回信。但绝大多数人或许不知道王刚这样做不是因为觉悟高,而是因为自己被鼓励了,太无聊才干的事,而自己被孤立的原因还是因为太顽皮了。

也正如自传前言王刚所说,“悲欢轮转、春秋笔法、世事如书”,一个人的春秋就是一个大时代的春秋。一个上了年纪的人的岁月往事,都可以冠以“与历史同行”这个题目。一个人值得记取的大开大阖大悲大喜的生命体验,也是一代人的午夜梦回。

曾经参加天安门接见、在唐山大地震后演出的他也是那段激荡历史里大事件的亲历者。“我,作为亲历者,是有资格说出‘第一现场感’的。”

当唐山人说“可你们来了,我们能哭着看你们的演出吗”时,王刚从唐山人的身上解读出了一种以前从没有体悟到的东西,“在那个节骨眼上,谁都不要奢谈‘拯救’,拯救,首先要拯救的是自己。”

多年以后,在某次拍卖会上,王刚对一幅1976年的“全景图”唏嘘不已,“多少年过去了,1976年在我心中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那一年,我经历了太多。”他试图在那张全景图上寻找到当时在现场的自己和妹妹的位置时,一声叹息,“找到了,又怎么样呢?能说明自己的不凡吗?在壮阔的历史图景下,每个人都是渺小的。”

“铁三角”的友谊

“到底是和王申演我,还是我演和王申?”――这,是一个问题?其实,答案就在《我本顽痴》里。王刚“不怕歧义”地剖析了自己的“童年的秘密”:“多年以后我演和王申,会有那种报复般的激情,会燃烧着演,没心没肺地演,‘八辈儿祖宗’地发挥,舞之蹈之,亢奋至极,抑或同童年的秘密有关?”原来,这个秘密是,自然灾害的第二年,王刚一家辛苦耕作半年的豆秧一夜之间被人挖走,深深刺激和伤害了幼小王刚的心灵,“至今仍耿耿于怀,并从此对人世间的一切巧取豪夺者、贪污受贿者加深了认识,这种怒火,会引申到占他人便宜者、剽窃他人作品者等等。” 王刚由《夜幕下的哈尔滨》露脸,跳入《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梦断紫禁城》,再到《江山风雨情》《五月槐花香》《玉碎》《明镜高悬》„„这个“和王申精”,演过的电视剧,也得掰着指头数了。

“演反派就是把心里的魔鬼放出来。”和王申这个形象,甚至引起了检察院的注意。高检的领导认为王刚演的和王申实在太成功了,因此对贪官心理变化一定非常了解,还聘他做“反职务犯罪宣传顾问”。

这个“老戏骨”,除了坚持职业生活、职业伦理一定要跟个人空间分清界限外,对年轻演员要求甚严,“敬业,艺德的修养,永远不会过时。”

自传里,王刚详细讲述了他和张国立、张铁林“铁三角”的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他眼里的张国立是“当今中国第一‘怂’”。“装怂”,张国立绝对一把手。再看看《一声叹息》吧,光那个形体语言就“怂”到家了。好多角色都离不开这个“怂劲儿”。张铁林就不一样了,俗话说:“热馒头――端着。所以他演的是皇上。”

而“和王申”一角更是把他自己“强迫症”到“考证癖”的地步。剧本一处有两个版本, “不得辞其责”和“不得辞其咎”。为了更接近历史本来面貌,他还是回家查了《论语》,结果发现朱熹在下面批“典守者不得辞其过”。光查这一个字,就花了他半宿的工夫。

大腕力荐,众星捧月

《我本顽痴》发布会,模仿了王刚主持的《天下收藏》的形式分为“亮宝”、“鉴宝”、“定宝”三个阶段。一开始,究竟20万字的自传是否翔实、属实,众多文化演艺界大腕一同为《我本顽痴-王刚自传》鉴定。

看过《我本顽痴》的海岩强调该书并非如书名那么“散淡”,实际上文章内容一点都“一点不散淡,一点不无聊,一点不顽痴,都是很精致的内容。” 海岩认为,才华加上执着,可以造就功名。但功名显然不足以概括王刚。一个在文学、艺术、收藏和做人方面,都能面面俱到的人,才称得上真正的优雅。

《我本顽痴》是中国文化人的一个真实标本,让我们看到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才算自在和高尚,才值得向往与揣摩。

最后,袁立代表所有嘉宾为《我本顽痴》“鉴宝”:“《我本顽痴》长235公分,宽165公分,高20公分,用纸250克铜板。本书为著名主持人演员王刚60余年来唯一的个人自传,内容丰富,情感真切,说幸福、谈辛酸、论成败、看人生,感受到历史和人性的变迁,他就是传奇。”

王刚,他真的是很多人眼中的传奇。

-

王刚-我本顽痴

本文发布于:2023-12-05 07:03: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7310231114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王刚-我本顽痴.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王刚-我本顽痴.pdf

标签:自传   人生   收藏   历史   儿子   经历   生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