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渝东南地区土家族摆手舞的历史演变

更新时间:2023-12-05 02:17:28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5日发(作者:司机岗位职责)

-

渝东南地区土家族摆手舞的历史演变

渝东南地区土家族摆手舞的历史演变

作者:暂无

来源:《尚舞》 2021年第17期

傅兰媚

【摘要】摆手舞是赞颂土家族人民本性的赞歌。它是以“同边手”“摆手”为核心的舞姿,带有机械与木楞之感。通过千百年的打磨,演化为一种圆润、流畅以及自然的独特舞蹈形态。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娱神,维持民众的一种心理平衡与情感外泄,最终获得娱人本质。舞蹈在羁縻时期定型,在改土归流时期稳定,在建国初期没落,改革开放后再次复兴,经过近千年的曲折前进,摆手舞仍以着微弱的光,照亮土家人的生活。

【关键词】土家族;摆手舞;羁縻制;改土归流

土家族并非单一民族,是经过“土著”“巴人”“濮人”以及“乌蛮”多支民族支系融合的民族。根据伍湛观点:“‘多因复成’是渝东南地区土家族族源结构的基本特征。渝东南地区土家族族源最早居住在川边溪峒地区的奴獽夷蜑诸‘蛮’部落是渝东南地区土家族的正源,春秋后来涪万地区的巴民是其北源,唐、五代、北宋时来贵州的黔人夜郎裔和侗族以及苗族先民属于南源。三部分人互相接近,互相渗透,自然融合,逐渐形成了一个有别于我国西南以及中南其他少数民族的稳定共同体——土家。”渝东南地区土家族是我国土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形成与发展与其他区域的土家族基本一致,但又因地域与历史发展的诸多动因不同,导致渝东南地区的土家族具有一定特殊性,其摆手舞也独具特色。

1.摆手舞的历史脉络

摆手舞的变化依附于民族变化,文章通过梳理现有史料发现,影响摆手舞发生巨大变革有四大历史事件,分别是:羁縻制与土司制的实施;改土归流政策的实行;新中国成立;近代文化保护浪潮的复苏。本文根据历史发展脉络,凝炼出对渝东南地区摆手舞的发展与演变具有重大影响的四个时期并与之对应的摆手舞,即,羁縻制与土司制时期的土家族摆手舞、改土归流时期的土家族摆手舞、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土家族摆手舞、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摆手舞。具体情况如下:

在羁縻制与土司制时期(公元13世纪至公元16世纪中叶,即中国元朝至清雍正时期),这是土家族摆手舞的第一次重要转向。土家人信奉“七土”,即敬土王、信土老师(巫师或部族首领)、过土家节、说土家话、跳土家舞、织土家被,以及在前六种民俗背景中形成的土家人的民族意识。羁縻制的实行标志着土家族的形成,中央施行羁縻制目的在于“以夷制夷”,在施行后的地域,一个土司管辖下的村寨、部落的老旧联盟虽已接触,可是建立了土司与土、汉民族,下令“蛮不出境、汉不入峒”,土家民族内部不相往来,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阻碍了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升,难以摆脱落后境遇。

该时期的渝东南摆手舞,由“巴渝舞”逐渐向摆手舞“转型”,唐以后巴人受汉人所逼,生存空间急剧紧缩,最后定居在今天武陵山脉,此时 “巴渝舞”不再称之为“巴渝舞”而是转为“摆手舞”,舞蹈中减少了争战痕迹,增加了生活气息。在土司执政时期,人们跳摆手舞必先祭祀已故土司,同时还有驱邪纳吉、战地竣工以及促进青年男女交往的功能,村民祭祀土王,修建土王庙,祀奉已故土司。

改土归流后至19世纪末是公元1735—1949年(清雍正年13年至新中国成立)。改土归流,流官代替土司,以革除陋习“以正风化”为由禁跳摆手舞,“摆手舞男女混杂,与儒家伦理道德的‘男女授受不亲’相悖,留官借助《祥革土司积弊略》,将土家族区域的所有‘陋

-

渝东南地区土家族摆手舞的历史演变

本文发布于:2023-12-05 02:17: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7138482359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渝东南地区土家族摆手舞的历史演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渝东南地区土家族摆手舞的历史演变.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摆手   土司   土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