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蒋巷为什么能

更新时间:2023-12-05 02:11:26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5日发(作者:奇妙之旅)

-

蒋巷为什么能

蒋巷为什么能

简若宾

早听说江苏省常熟市蒋巷村是闻名遐迩的新农村建设典型,村上的一些做法与经验看得懂、值得学、学得会。今年中秋和国庆期间,新溪乡组织乡村干部分两批来到这里学习观摩。在蒋巷,除了照例参观村史展览室、观看宣传片之外,中午12时半,常德盛书记还特意安排村委会副主任冒雨领我们到实地讲解。一路走下来,既有欣喜、又有震憾,更有感叹和自责。霏霏的秋雨下,不容你不去深思:蒋巷呵,你为什么能?

蒋巷之所以能,是因为这里始终有一股不畏艰苦、锲而不舍的创业精神在激荡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人们对江浙富庶地区的一种赞誉和向往。但蒋巷却是富庶之地中的偏远“陋巷”,解放后十多年,仍是“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的穷村,村民过的是“十年九涝一旱荒,半年瓜果半年粮”的穷日子。1966年,常德盛当大队长时,到大队开会连一条凳子也没有。“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常德盛带领他的村民们勇敢地走上艰苦创业之路。

蒋巷曾经是一个河浜泥塘密布、茅草坟茔遍野、田块零乱不平的地方。1968年腊月,常德盛带领生产队干部开始啃下铲除坟茔这块硬骨头。他们冒着刺骨的寒风,顶着巨大的压力,硬是把散落在村庄周围的坟茔一座接一座地铲开了。对一些重点户,他几乎踏破了门槛,讲尽了道理,最后终于得到人家的理解和支持,为后面平整田地打下基础。

1975年以后,针对村里田地低洼、河浜较多的现状,全村干部群众靠着锄挖肩挑,硬是将一条条沟塘挖深,将一块块田地填高。几年下来,人是压矮了,但村里的千亩低洼田却填高了一米多,曾经横行蒋巷的血吸虫病也彻底消失。现在,村里上了年纪的人腿大都有些罗圈,便是当年治水改土落下的明证。

80年代初,全国各地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蒋巷村没有急着将田地发包出去,而是先由村集体组织村民筑路修渠,实施标准化园田建设,之后再将田地发包给村民。如今的蒋巷,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宽敞,千亩农田稻麦两季产粮90万公斤,至少外销50万公斤,售粮量在苏州3000个行政村中位居前列。

农业基础逐步夯实后,蒋巷依次走上发展乡镇企业、发展旅游经济的道路。用他们的话说,就是由农业起家,开始走向工业发家、旅游旺家。工业和旅游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尤其发展工业经历了许多坎坷,有过几次刻骨铭心的记忆。风雨过后艳阳天。到2009年,全村工业售销收入达12亿元,旅游收入800余万元,如今的蒋巷正在强村富民的康庄大道上稳步迈进。

蒋巷之所以能,是因为这里始终有一些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先进理念在引领 思路对头,还要理念先进。理念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体现人民群众愿望,才能确保事业之树常青。蒋巷人在多年的具体实践中,较好地回答了下面“三问”。

村民怎样才能致富?全村186户,700余人,守着1000多亩土地饿不了肚子,但也肯定富不起来。1992年,村里办起了建材厂生产彩钢复合板,在工业领域赚取了第一桶金。不久,村里又鼓捣着投资500万元办起了一家化工厂,当年就获利100多万元。常德盛发现,村集体腰包鼓起起来的同时,化工厂排出的废水使沟渠里的鱼虾大量死去,他立即作出宁可赔上400万,也要关掉化工厂的决策。在蒋巷,招商选资、择优引企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现在的常盛工业园,园区内厂容整洁,绿化遍地,主要产品涵盖钢结构、无纺设备等基本上不存在污染的领域,这些企业每年上交村委事业发展经费600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丰收。

“三农”工作怎样安排?蒋巷走的是规模农业、有机农业、效益农业之路。除每户留下一小块地由村民自行种菜外,绝大部分田地反租给村委,由村委承包给村里16户承包大户耕作,农户每亩可获600元的年租金。千亩耕地从播种到收割全程机械化操作,稻草秸秆还田,按季节实行休耕轮作,产出的优质稻谷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加工,供给在工业园区上班的村民食用。为了确保村容整洁,对全村的种养业作出布局规划,畜牧禽渔由专人分区规模饲养。村里建起了秸秆气化站,用动物粪便和秸秆为原料,产出的燃气供应全村,既减少了污染又实现了废物在村内充分利用。与全国许多村庄一样,解放后的蒋巷村民有过住茅草屋、砖瓦平房、砖混楼房三种房型的经历,近些年彻底拆除了原来散乱分布的老屋,新增加农用地300余亩,在土地“增减挂”方面走在前列。上世纪末,常德盛敏锐地发现乡村旅游前景广阔,他创造性地提出旅游旺家的思路。村里靠工业反哺,投入资金开河挖渠、造桥铺路、建楼修亭,积极开发田园风光游、休闲生态游等项目,每年吸引游客10万人以上。如今,600亩生态种养园绿荫夹道,瓜果飘香,草鸡起舞,家鹅高吭,呈现出一派生态农村的和谐景象。

富裕起来的村庄怎样管理?在逐步富起来的同时,蒋巷人把满足村民的合理需要看得越来越重,事儿办得越来越实。186幢整齐、宽敞、洋气的农家小别墅建起来了,一户一幢,每幢建筑面积220平方米,造价30多万元,农户只需交12.8万元,老房子拆除还可以估价抵钱。农民剧院、服务中心建起来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得到改善,购物休闲方便许多。一些不愁经济来源但想做点事的老年人,也可以到道路保洁、果园种植、三产服务等领域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满足老有所为的愿望。建起100栋高档适用的老年公寓后,村里鼓励老人们走出与儿女同住的小别墅,住进老年公寓,享受自己的老年生活,减少平时的磕磕碰碰。但老年公寓距离儿女住的小别墅并不远,刚好保留了“儿女送一碗鸡汤来,进屋时不会冷”的距离。从表面上看这是把老人从儿女身边拉开,实际上融洽了两代间的感情。村里企业办得红红火火,但有人还是想单独出来干,村委一帮人始终给予理解和支持,为他们开辟了蒋巷民营工业园,还在企业中组建党的基层组织,有力支持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蒋巷之所以能,是因为这里始终有一班清廉正直、敬业奉献的村领导在掌舵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常德盛的父辈解放前从苏北逃荒落户到蒋巷,是实实在在的小姓、弱户,为什么常德盛当干部后威信那么高?能办成那么多大事?

一是因为他办公事吃得苦。常德盛经常说:“就是累死也要把蒋巷搞起来”。23岁到大队那阵儿,他还没发育全,个子小,可是出工担土挑粪总是冲在前面,比壮实的劳力挑的还多。后来为了改良土壤,他带领社员到上海、苏州等城市掏粪,几天一个来回用船把肥驮到蒋巷,更是“臭“名远扬。

二是因为他一贯保持清正廉洁。70年代末,那时建砖瓦平房,泥瓦匠将常德盛家的墙基向外延伸了三尺,他在地上用脚丈量复核,“多了多了,要按标准减下来”,“ 梁都上了,怎么办”?别人不听,他硬是上屋把梁锯短了一米多。多年来,村里企业发下的工资,他只拿上级党委核定数的零头,什么销售提成奖、效益奖都没有要。2004年村企转制,身为董事长的他没要一分钱股份,他说:“我不要股份,就行得正,站得直,就可以为蒋巷做更多更好的事情”。他的弟弟想回收常盛集团的钢板废料,屡次尝试均被哥哥阻止,女婿在转制中没有得到任何照顾,气得自己外出办厂去了。 三是因为他扎根家乡坚信未来。从1966年常德盛入党并当上村干部起,他先后有过多次离开蒋巷高就的机会,然而最终选择留下,在蒋巷一干就是44年。曾经有领导问常德盛愿不愿去县工作队,他没有回复人家,错失了人生的大好机会;以支部书记身份,他先后担任过任阳镇、支塘镇党委副书记,然而他没在辞掉村委的工作到镇上任职,以便彻底“跳农门”;镇里的老书记调走后,有过一次继任镇主要领导的机会,但他还是放弃了。职位高低、权力大小并不重要,常德盛看重的是在哪里才有利于坚持不懈地把蒋巷的事情做好。

四是因为他为人低调头脑清醒。常德盛劳苦功高,年纪大了享受一点,别人也不会有意见,但他提出不拿村里最高工资、不住最好的房子、不坐高档轿车的“三不原则”。村民有喜事,能请来老书记喝一盅也算是脸上有光。他有时间便会去上门道喜,吃请则一一谢绝。他说“我不是不懂得人情世故,我是不愿意把有限的时间放在这些方面”。他提出,村企改制后,就应该充分相信四家股份制企业负责人,放手让他们去干,自己则把主要精力转向抓新农村建设,而且村党委书记这一职务不搞终身制,职位不搞世袭制„„

就要离开蒋巷时得知,常德盛书记考虑到自己年岁已高,正在物色接班人。他说,这个接班人不是他的儿子,而是对蒋巷有深厚感情、视野广、思路宽、理念先进、有能力引领干部群众科学发展的人。有这样的书记,怎么会带不出作风正、能力强、群众信得过的村班子?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天的蒋巷必定会更加美好。

(作者单位:中共渝水区新溪乡委员会)

-

蒋巷为什么能

本文发布于:2023-12-05 02:11: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7134862359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蒋巷为什么能.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蒋巷为什么能.pdf

标签:村民   发展   书记   工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