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5日发(作者:公切线)
简媜《空灵》精选摘抄版
空灵 简媜
当三毛离我们远去,现在我们枕边放着的,是简媜
振衣于千仞岗,或闲坐于江岸,听流水为你说书
黄芦岸白蘋渡口,
绿杨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
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
不识字烟波钓叟。
登山、踏野、游江、问樵、访叟、怀古于每一首山水诗中邂逅一位旅人。 万榕书业,万卷出版公司。
她的文字典丽灵诡、极富天籁感与哲思悟想,总于饭蔬饮水洞见生命底基,于寻常花草窥视天堂之钥。
《空灵》的叙事瑰美灵动、意境神妙超逸,演绎出中国独特的美学之境。 他们登临山川,在亘古的苍茫里放牧灵魂。
后来,愈走愈远,好比网鱼的人被江面上的星辉吸引了,拿网去捉星。
第一卷【空山灵雨】你以为野兽出没的山最危险吗,不,你记得,空山最险。
天光草舍
石径爪痕
月在青草榻上
布衣老人 梦鼾
莫要再惊扰什么了,在愈行愈远的山里。
在忧愁尚未发现我,成天只知道追逐小牛犊取乐的年纪。
他的银须在月光下丝缕分明,每一根都隐藏一季风霜似的,而此时又安静而完整地成为他脸庞的一部分,
再也想象不出银胡之前,那张红润的少年脸。{可是,我想到的,是周伯通的鹤发童颜,红润的脸庞,酒醉
的样子}
第二卷 【大漠孤烟】当他穿过老树枯藤的林子,他知道那是鸦鹊淆的路,若他踏过小桥流水,他知道那是庄稼人家的路。 他的路在西风的袍袖中,在夕阳的咽喉里。
霜了两鬓
喝眼前的酒
生与逝乃同一棵桃树
一株行走的草
平野恒常,如慈爱的母亲,从不苛责种子萌芽的速度,只为它们呼唤四季雨水,每夜,为它们央求月亮点灯。
平原如母,此刻必定含笑听取众生的窃语吧~
牛若有不平之事,嚼草反反刍刍,也就咽下了;人的不平事,一碗烈酒灌个六窍生烟,倒头睡去才算摆平了。
掷银出门,头也不回,想必是个异乡客。
{人生,是一场漂泊}
烟雨暗千家。诗酒趁年华。
{浣溪沙 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有他们风斜柳细的心事
人没有理由夸示自己生命的长度,人不如一株草,无所求地萌发,无所怨悔地凋萎,吮吸一株草该吮吸的水分与阳光,占一株草该占的土地,尽它该尽的责任,而后化泥,成全明年春天将萌生的草芽。 荣,是本分的;枯,也是本分。
人不能自外于山水,当我再次启程,我是一株行走的草,替仍旧耽溺在红尘里的我,招魂。
第三卷 【轻舟剪水】但愿所有的孩子只熟记现在的名字,不疑问面目之外的面目。如果,不可预料地在云影天光中浮现自己的容颜,不要去找船,船使人迷失,船是背叛岸的。
一只翠玉镯山水
远方有更美的天国
船是背叛岸的
听舟子说流水
栖在窗台的白鹭
那人走时,只有星光送他
手腕上莫不圈了一只翠玉镯,一惊,山光水色也能变成护身符。
也许是青春吧,但它多么短暂,我像一个挖到宝藏的人,用一只疏漏的网袋背负珍珠、金银,却发觉一路愈来愈轻,青春已经散为灰尘。
所有的护身符都将变成新坟的覆土,生命原是不可承诺,不可系在手腕上的。
被江河养大的,领取了鱼粮,终要以身做献祭,还给江河。
曾经锄耕的,收获土地赠予的礼物,终要以身做献祭,肥沃泥土。
曾经依恃青春,窃听莺啼燕啭的,终要以身做献祭,回唱一首哀歌。 生命不可承诺,无法依恃,戴着翠玉镯的女人们,是否知她们正系在轻舟上,将摆渡到无人收留的滩头 两岸猿声不是欢送,是在挽歌。
{一塘春水}
草花不善于记忆,一岁一枯荣而已。
春秋易逝,光华渐老。
当时间以河流的姿势通过他,带来柔软的水草与肥美的鱼鲜。
我打从街道走过,湿滑的石板拉着我的瘦影。影子浮在石上,有点人在江湖之感。
清明之后,邀亲族聚坐,说说生的年岁或逝者的轶事。
风雨无私,漂洗众家屋瓦,可又让人担忧,一寸寸洗卞去,总有瓦薄的时候。届时,我若回到这里,这些人会在哪里继续他们的故事,
人世不断衍生悲欢故事;欢乐的未节带了钧,钩起悲伤的首章;而悲伤又成为另一篇欢乐故事的楔子。 那时,也还会有清明的飨宴;会有突然的骤雨打在民家屋顶上,只不过熬药的人换了面孔,雨中游吟的人换了布履。相同的是,仍有无家可归的心,无法根治的宿疾。
水泽的温柔 洗去人的棱角,结实得像鹅卵石,就算碰撞,也不会刺伤。
那人是只水鸟,眷恋水又听倦涛声的
第四卷 【野鹿眠山草】 他们把生命拭得如此干净,让人在衣食碌碌之际,仍听得到天籁。 高歌
本分
有一段传说是关于樵夫和钓叟的。
满载鱼肥
就拿昨天那场鬼雨说吧~水给我鱼吃,水也吃船的。
山会认人给树,水也认人给鱼。 另外一种人,似乎生来是为了观赏世界的。他们选择人少的行业,辛勤地为这一份工作付出别人认为不等值的力气,他们的收获少得可悯。也因此,保有更宽广的胸怀悠游在人世上、山林间。用一种单纯的语音与人交谈、问候,至于人的争伐、掠夺,他们不是看不懂,通常只是一笑置之,挥手,像挥掉天空里的一片乌云。如果,经营世事的人值得感佩;对澄静的人,我愿意从内心里景仰。
樵夫也用同样的音节回答,树把声音交给水瀑,水把声音丢给山峦,山把声音交给找人的樵夫。
第五卷 【独钓寒江雪】这世上,有多少繁荣的山,就有多少幻灭之海;有多少生之贪爱,便有多少死之恐惧。
一竿冷
春风送网
相忘于江湖
春茶初沏,原想在小酒楼上消磨半日,翻阅古诗卷;光景诱人,此时读诗,未免糟蹋了天地文章。想前代骚人墨客,溶其景入其情,得天地俪文之神髓,才吟出好诗词。我若不赏玩眼前风流,偏向字句里钻,好比千里迢迢寻访美人,开口向她讨图像以睹芳容一样迂腐了。还不如掩卷,暂时做一个不识字的钓叟。 或读几页随身带着的诗卷,写几行短笺,遥念故友;笺成,也不寄。
缱绻的古谣,则是我的初断肠了。
识字的梦不进去,不识字的樵夫钓叟、闺女渔郎梦进去了,成就人间丽句。
赋闲时是文人雅士,应世则能运筹帷幄。
怨嗟路之崎岖,不如收割路的幽深。
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人才算得上自由。这不是路的缘故,是心路。
是哪一个参访河山的古人,在踏破芒鞋之后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成了古往今来,登临山水者的箴言 智者不宜耽溺,不宜收藏过多的身外之物。
他站在你的巅峰吟诵水的歌谣,他坐在我的河畔,默读山的倒影。他能自你的多情中谛听我,从我的无情
里注释你啊~
当死亡袭击生灵,肉身还给山,而眸底的人泪属于水。
江面浮着薄冰,仿佛一江冻结的语言。
在生与死都无话可说的时刻,他只为了问安,用山的管弦问候水的歌喉。
{智,故是非不管,心极冷;仁,故心忧天下,心极热}
第六卷 【潮打空城 】人,不可能给两个人同一个梦;也不可能给同一个人两种梦~ 孤寂
眼中人
带酒江月
空城
如果子夜想歌,有什么比叹息更畅怀,
子夜想醉,有什么比忘川之水更断愁,
无家,可以禀明生死;无兄弟。可以话桑麻;等我的人,我却无梦相赠。 身,已如秋蓬;心,寄托行云流水,我怎能再做春闺梦里人, 空山之险,在于照见生命的孤独:你欢愉,无人能看懂你脸上的泪光;你冥坐而笑,无人看得到你正神游
于十里芰荷中;你痛心垂泪,亦无人能解你的悲歌。
使华城再度发声。{北京}
等待的人,会继续等下去,基于对年少初梦的敬重。
流落的人,会继续流落下去,基于对年少初梦的敬重。
日行月随,哪里是永昼,哪里永夜,
潮来潮往,捧出谁家王朝,崩的又是哪位霸王的天下, 有不朽的龙座,承住一身权贵,
有永恒的律法,保证常胜,
哪里有金雕玉琢的锦箧,函住永远不变的爱,
哪里有净瓶甘露水,守护花容月貌,
那些风流倜傥的才子,焉能想象死后,其呕心诗卷,被卷来当作火引子的滋味,
那些一剑定天下,黄袍加身的英雄,焉能听到逝后,那方记颂其丰功伟业的碑石,被樵夫用来磨刀的霍霍声,
如此说来,无情的摧折中,因着人的多情,这无情也带了一点暖意了。
时光,重叠在一棵树上。
在时间的推移中,过去的确永远过去,无法倒提回到人面桃花初相逢之时;可是在人的记忆中,过去的风韵或余伤,却常常回澜拍岸,使现在成为过去风韵或余伤的延长,更行更远还生。 如果,生命是一册事先装帧、编好页码的空白书,过往情事对人的打扰,好比撰写某页时笔力太重,墨痕渗透到后几页,无法磨灭了。
往往五天四夜露宿在外,不见一个人一只牲口,只见忽隐忽明的泥草路上偶有辙痕,有的是今岁的,有的约莫前朝了。
一个人死也不干某件事时,往往代表内心里有一个比他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的人藏着,他得为那人活得毫发不伤,他得去跟他团圆。
造化也戏人,美景总是布局在险崖上,仿佛,绝美里头蕴涵一道千古不改的宿命,必须以身相殉。 人常觉得自己所遭逢的是最悲哀的、因为他还没见识那更悲哀的。{在任何灾难面前,都能再加一个“更”字。}
第七卷 【雪夜柴屋 】你若问我,走的是哪条路,我说,是哭过能笑,记时能忘,醒后能醉的那条小径。 一口闲钟
雪夜柴屋
谁来谁做主 人来读,有人世香。
此时此地一间柴屋,谁进了门,谁做主。
不管江山如何易容,总会有春暖花乱,这是江山的道理。
我是个半盲的人,是尊贵之身是白丁流民,都请进喝酒。
我是个半聋的人,是江湖恩怨是冤家宿仇,既喝酒就不宜多说。
我是个半哑的人,人的故事,山川风月比我更清楚;要听道理,士子僧侣比我更了然;要问路,樵夫钓叟比我更熟知。
你若问我姓名,我说,柴屋、青松、白石、雪暮,随你称呼。
你若问我,走的是哪条路,我说,是哭过能笑,记时能忘,醒后能醉的那条小径。
你还要问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说,是个春天种树,秋天扫落叶的人。
你若要不知趣地往下逼问我想要做什么,我便抽一根木头,给你一棒,说:想打遍天下问我这话的人。
这是对古之山水诗境的一次回拜。在《空灵》里,简媜尝试撷取中国山水诗的悠然旷远意境,铺叙一趟心灵之旅。全书以篇幅精短的散文组成,分为七卷,简媜则以第一人称分饰不同诗境中的旅人,于登山、踏野、游江、问樵、访叟、怀古等过程中,探问生命之谜,追寻内在的净土。
我虚构了一个旅人,走过二十七首诗词曲,始于《空山灵雨》,止于《雪夜柴屋》,追寻他最后的归宿。每首诗,或取其意象,烘托旅人流浪的过程;或取情境,暗合他那驿动的宿命。我的旅人不刻意落实在某个时代。一方面,生怕着了现代的实相,会干扰原诗之美;再者,旅人本是不分时代的。
本文发布于:2023-12-05 00:38: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7079382358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简媜《空灵》精选摘抄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简媜《空灵》精选摘抄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