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4日发(作者:数学家的名言)
【 导语】宋代文学家苏洵和他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是我国文学十分有名的人物,他们的学问都很高,文章也都写得很好。被后人合称为“三苏”,也是唐宋八大家里的三位人物。下面是分享的三字经解释: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欢迎阅读参考! sūlǎoquán 苏老泉 èrshíqī 二十七 shǐfāfèn 始发愤 dúshūjí 读书籍 【解释】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大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启示】 宋代文学家苏洵和他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是我国文学十分有名的人物,他们的学问都很高,文章也都写得很好。被后人合称为“三苏”,也是唐宋八大家里的三位人物。 【故事】 据说,苏东坡的父亲苏洵,二十七岁时仍认识不了几个字,直到哥哥中了科举考试,做了大官后,才开始觉悟到自己的不学无术。从此,苏洵便专心地研读,进一步改掉以往有手好闲的习性,正日与书为伍,一心想参加考试,没想到竟然名落孙山,他很丧气地回到家里,把从前写过的文章统统找出来烧了,从此必门苦读。苏洵痛下决心,苦读了五、六年。有一天,他觉得自己可以写文章了,便提笔写了一篇,一时文思泉涌,许多道理很自然地从他的笔下写出来,苏洵觉得仿佛这几年所读的书,使他的脑子装满了学问。于是,苏洵的学识及文章受到了大家的肯定,尤其是大文学家欧阳修,从此,他的文章便成了人人争读的作品。 扩展阅读: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本文发布于:2023-12-04 20:35: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6933052383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三字经解释: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三字经解释: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