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诗文)十万工农下吉安

更新时间:2023-12-04 15:45:56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4日发(作者:油端子)

-

(诗文)十万工农下吉安

(诗文)十万工农下吉安(诗文)十万工农下吉安文|01一线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马背上哼出了多首诗词,其中的一首词是《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这首词的上阕写景状物、借景喻人、以景抒情、情景交融,描绘了红军将士顶风冒雪、翻山越岭、挥舞战旗、闯关夺隘的壮观景象,展现了革命队伍英勇无畏、坚毅豪迈、战胜一切、奔向胜利的伟大精神。下阕指向具体事件,先是自问:“此行何去?”,然后自答:“赣江风雪弥漫处。”然而,这个自答并不是具体的答案,仍是诗意般的景象描绘,只是到了词的最后一句才揭开了此行的起因和目的地:“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整体来看,毛泽东这首词的前三句通过情景描绘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而最后一句通过具体描述回应了前面的情景描绘,展现了红军指战员和工农群众万众一心夺取胜利的凌云壮志和卓越壮举。如果说这首词的前几句主要是形象化的描绘的话,那么,最后一句可以说既是形象化描绘又是写实般陈述,而且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非同寻常的象征意义。从写实的角度看,“十万工农下吉安”。一个“下”字何其威武,攻打吉安何其重要。用十万形容工农群众参与攻打吉安的军事行动的人数不仅是实实在在的,而且还可能不足以真实反映当时实际参与的或可达百万的人数。这其中涉及到的当时的历史背景是,红四军前委与赣西赣南两特委和红五、六军于1930年2月7日在吉安东固区坡头村召开联席会议,史称“二七会议”或“坡头会议”,会后发布攻打吉安建立江西苏维埃的军事部署和行动命令,要求动员赣西南150万群众配合红军主力攻打吉安。当时赣西南地区已经存在着以东固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若干小块红色区域,红四军和红五军先后进入赣西南,工农群众革命情绪非常高涨,因此可以参与攻打吉安的工农群众应该能够达到百万。此外,从第一次攻打吉安的情况来看,当时赣西特委动员吉安周围50里内最多达八十万群众配合红军参战。那么,这次,即第二次,攻打吉安,由联席会议决定并发布命令,有红军主力部队主战的军事行动,组织动员工农群众参战的人数即使超不过第一次,也绝对会超过十万。所以,十万工农的说法既是写实又可能未能反映实际人数。那么,为什么不用百万来描述参战群众呢?这个问题似乎需要进一步考证,而毛泽东后来确实用过“百万”甚至“千百万”描绘过工农群众,如“百万工农齐踊跃”和“唤起工农千百万”。尽管如此,十万这一数量词仍然足以形象地描述工农群众参战之积极和踊跃,所以,从形象描绘方面来看,“十万”充分渲染了工农群众齐参战的壮观景象,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影响之广,象征工农大众的高涨的革命热情以及团结一致奋勇争先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战斗精神。对于工农群众,尤其是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毛泽东最早给予高度评价并最能身体力行充分发动鼓舞他们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毛泽东是最早最认真最彻底地把农民当作最基本最广大的革命力量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认为农民的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中国革命的实质是土地革命。只有农民真正地发动起来了,革命才有成功的最基本保障。这就是毛泽东把工农群众写进诗词予以描绘和赞扬的一个重要象征意义。吉安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创造庐陵传统节义和井冈山革命摇篮所在地。这里曾经奔涌过“十万工农下吉安”的革命洪流。不仅孕育了悠久厚重的庐陵文化,而且历经了革命战火砥砺。“人间正气,天下文章;挥师井冈,千古绝唱”这是井冈大地庐陵吉安的鲜明特征。吉安古称庐陵郡、吉州,因雨量充沛,适宜播种五谷,盛产高粱、小米、大豆、麻和后来引进的水稻等作物,战国就是著名的粮仓,至唐五代有了规模柴草市。这里丰产的五谷和兴盛的东昌永和吉州窑陶瓷业使吉安自古有“金庐陵”和“江南望郡”之称。江南西道上的金庐陵,山川不险,气候还好,战乱算少,人流较缓,物产颇丰。金灿灿的稻子,可喂猪,卖猪积下的钱,能供子弟读圣贤书;金灿灿的稻子,又可酿酒,佐以《论语》、《孟子》和《诗经》之类下酒,平添“修、齐、治、平”的气概。因此,这温热而稍板结的红土地便自古出“士”。并且,她的“士”是知名的品牌,仅依“酒杯”这个背景也能获一生动的剪影:其主题是“忠”、“义”,是“雅”,是“隐逸”。吉安是山水带来的城市。古人依水而居,富足的水才会有富足的都市。秀丽而富足的吉安,使大文豪苏轼都不得不发出“此地风光半苏州”的慨叹。赣江岸边,粗壮的榕树蓬勃成壮观的风景。榕容同音,柳留谐意。那么,容与留就是吉安的特点了。它融合了一个深远厚重的庐陵文化,那么多的名人成长于此;它接纳了第一支红色队伍,让一星之火从这里燃遍全国。今天我依然看到它新起的一个个工业园,一个个旅游区。吉安人招商时这样说:“吉安在江西的中部,交通便利,吉安人以忠为本,诚实信用。吉安愿和衷共济,共谋发展。凡有朋来,吉安都会盛情以大盅款待。”中、忠、衷、盅,表明了吉安的胸怀。吉安苍翠的青山为蜿蜒的江河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奔流的江河又为绵延的青山增添了无限的妖娆。吉安那些蜿蜒回肠、水波泱泱的大小江河,那些钟灵毓秀、崇山峻岭,让人回味这里的山水灵动和人们耕读耕陶的厚重朴实情怀。宋代,在白鹭洲书院的影响下,吉安各地如雨后春笋一般,建立起来成百上千的书院,遍布城乡。于是,不单单是城里有塾馆、义学与书院,就连山间的茅屋,也不时传出朗朗读书声。“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在吉安比比皆是。崇文重教的结果,自然就是人才辈出。千百年来,白鹭洲书院培育了无数人才,江万里、文天祥、刘辰翁等历史名人是其中的佼佼者。吉安明代李东阳诗曰:“山势西来断,江流北去平。万家深树里,闻是吉安城。”滔滔的赣江水不向东流,同湘江一样向北流去,这与我国众多的水是向东流有不同。毛泽东的“湘江北去”一叹千秋。许多的风云人物、风云事件生活与发生在两江周围。这两条并行北去的大江,可有着某种喻示?自古至今,吉安走出了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豪欧阳修、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南宋名相周必大、南宋四大名臣之一的胡铨、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主持纂修《永乐大典》的明朝大才子解缙、明朝初期担任20多年内阁首辅的杨士奇、明朝地图学家——罗洪先、明朝东林党首领之一的邹元标、与王阳明分庭抗礼的明朝大儒罗钦顺、中国著名数学家王梓坤、中国探月首席科学家(“嫦娥之父”)欧阳自远……他们都是在吉安这片热土上长大的,为国家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各个领域内留下了值得后人永远可学的文化遗产和精神力量。古代,庐陵吉州“三千进士冠华夏,满朝文武半吉安”;当代,吉安县,是中国革命老区,有“将军县”之称,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常住人口为46.95万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党的事业中,吉安县有一万多有名有姓的烈士为国捐躯,还有许许多多无名英雄为国奉献,诞生了46位开国将军,走出了100多位副省军级以上的共和国的高级干部,他们为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谱写了气壮山河的一页,他们无愧于民族的骄子、人民的功臣、革命的英烈、后代的楷模。江西吉安的更早的符号是“人文”。吉安意“吉泰民安”,是赣文化三大支柱之一,自古乃人文渊源之地,孕育了自成一系的江右庐陵文化,素有“金庐陵”、“江南望郡”、“山水福地”、“文章节义之邦”、“状元之乡”、“才子之乡”、“庐陵风光半姑苏”、“将军市”、“红色摇篮”、“革命圣地”的美誉。是一颗闪耀在江西赣江吉泰盆地的红、古、绿明珠。吉安古称“庐陵”,素有“七山半水两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一说。全市地理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山地占了百分之五十一,所辖的十四个古老县(市)城都镶嵌在峰峦叠嶂的群山之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吉安沉淀出了以书院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手工业文化、商贾文化等为主的厚重庐陵文化,并成为赣文化的重要支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册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新时代,吉安又培植出了“崇文正气 开放 图强”城市精神。读悟吉安精神,予心向往,步探身临,慨叹幽发,学思践悟,集感成《七律·吉安抒怀》诗一首。敬请大家点评!山辉水映吉安城,物阜民丰沐雨平。漫道西征商贸赴,波流北济毓金迎。唐开普众渊源起,宋继人文寺院耕。吴楚资源恩德体,图强开放赋时情。作者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另外,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若作品中的文字、美术、摄影等有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取得联系,我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转载内容或作品!往期精选▼(诗文)九打吉安(诗文)我说吉安有多好(诗文)颂吉安城市精神美丽的吉安欢迎您(1)美丽的吉安欢迎您(2)美丽的吉安欢迎您(3)探古吉安庐陵历史和文化(上)历史篇探古吉安庐陵历史和文化(中)文化篇探古吉安庐陵历史和文化(下)文化篇吉安印象作者简介:罗余作,男,汉族,1965年11月出生,江西吉安永和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网络与信息管理师,2019年中国优秀CIO获得者,高峰论坛特邀嘉宾。吉安县文学协会主席、协会《庐陵文苑》期刊和微刊执行主编。吉安县诗词学会理事兼期刊《文山艺苑》编委;吉安市庐陵诗词学会会员,《庐陵诗词》电子微刊编委;吉州区诗词楹联学会会员;2020年荣获中国乡村作家荣誉称号。我的业余只想静守自己的内心,做岁月里的宁静人。起名“01一线”网络昵称,故名我是一线的设备技术、网络与信息化工作者。平时喜欢随笔写点人生经历和感悟文字,用以调理白天强于工科的头脑。感念之余,我回顾了过去,检讨了自己。认定了两点体会:一是要把人生奉献给那些永恒不变的事物,因为生命的伟大用途,是要把它花费在比本身寿命更为长久的事物上面。二是要决心为年岁增添生命,因为思想得最多,感受到最高尚的东西,做出最佳行为的人,生活得最丰富。

-

(诗文)十万工农下吉安

本文发布于:2023-12-04 15:45: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6759562354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诗文)十万工农下吉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诗文)十万工农下吉安.pdf

标签:吉安   庐陵   工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