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张庆贺 行性 大师 简介

更新时间:2023-12-04 14:23:39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4日发(作者:安全月活动方案)

-

转载 张庆贺 行性 大师 简介

转载 张庆贺 行性 大师 简介

原文地址:张庆贺(行性)大师简介作者:少林传统功夫禅武

行性大师(张庆贺)是少林寺禅武医的正宗传人,继承了少林精髓禅武医,是清末吴古轮(寂勤)大师的第三代禅武医传人

1931年11月10日(农历辛未年十月初一)出生于巩义市鲁庄乡赵城村一个贫苦农家。童年时,饱受人间坎坷。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就不幸离开了人间,是母亲一人含辛茹苦的在众乡亲的帮助下把他抚养大的。

14岁时,他在参驾店遇到了隐居于此行医的少林寺南院金刚寺住持淳全大和尚,被其收为徒。淳全大师手把手的教他参禅、习武、学医。他勤奋好学,日有所进,遂成名师。学成之后,他便长期以行医为生。

1951年,淳全大师为使其继承频于失传的少林寺南院禅、武、医之精华,把他推荐给清末最后一位打出少林寺山门的寂勤大师之俗子吴山林。身情绝技的吴山林大师见其心诚,遂倾囊将少林寺南院秘不外传的禅、武、医传授给他,使之成为掌握了少林绝技的一代宗师。

行性大师自14岁步入医坛以来,在长达60年的行医生涯中,他曾应邀走乡串户为群众看病,1959年,曾任卫生队长,1962年还任过中收卫生院院长。在行医期间,他心系群众疾苦,以治病救人为已任,为无数病痛患者治愈了创伤,解除了痛苦。他勤于钻研,一生不懈地研究少林禅门医理,发展并充实了少林寺南院独具特色的食疗、气功推拿、点穴导引及通窍治疗等绝技,并利用这些技艺治好了众多的疑难杂症。

少林寺的德禅大师,晚年因重病瘫痪于床上,正是在他十年精心的医治下才得以长寿。豫剧表演艺术家马琳身患癌症,在诸多大医院医治无方的情况下,是他的妙手使其生命得到了延长。行性大师不仅治愈了众我国内疑难杂症,还治愈了意大利、韩国、日本及台湾同胞的许多重病患者。 作为少林寺南院传统武术的正宗传人,行性大师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苦修少林武功。为了回报少林寺,将在吴山林大师那里学来的少林禅武医绝技又传给已入寺为僧的门徒德建、吴家子孙南方并孙子、孙女诸人。

行性大师的禅学、武学、医学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修行高深,一生医人无数,从不收取费用,他把少林武功绝学心意把演练出八百多把,随心所欲

由于他常年为人看病,帮助别人,很少顾及自己的身体,经常用气功为患者治病,消耗元气过渡,废寝忘食,积劳成疾,晚年身体不好,78年得肝硬化,后来自己治愈。

2004年7月16日2时10分,行性大师(张庆贺)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74岁。

嵩山少林禅武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

解读行性法师

-记少林寺禅武医文化传人张庆贺

在中国诸多佛教寺院中,若论在海内外知名度最高,当属少林寺。究其根源,一则因为少林寺是中国佛教主流禅宗的祖庭,达摩祖师面壁九年,开创祖庭的史实家喻户晓;二则源于"中国功夫出少林"、"少林拳法甲天下"的美誉,拳以寺名,寺以拳显。然而,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之前的数十年间,少林寺留给人们的景象却是那样的破败凋零:残垣断壁,荒草槲坡,牛羊出没,游人罕至,看门和尚衣冠不整,问津者寡。七十年代后期,"十年浩劫"结束后,党的宗教政策使少林寺得以再生。当时东方佛学泰斗、国家佛协会长赵朴初居士为重振少林,从四川江油请来海灯法师做寺院住持,对当时少林寺的发展功不可没。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愈加使人感到少林寺后继无人。八十年代初电影《少林寺》热映之后,使少林寺的影响又一次波及全球。由于旅游业的推动和武术热的兴起,少林寺在省市财政、旅游部门的巨额投入下逐步修葺一新,游者如织;寺周围的武校更似雨后春笋,生机勃发。武校都是民间习武之人所办。所习武术大都是历经多年演变、在社会上流行较广的套路,以及国家体育部门整理推广、易于竞技的标准套路。少林寺内是否还有真功夫?寺内是否还有高人?还有没有属于少林寺独有的少林文化?什么是少林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些疑问使诸多少林传统文化研究者、爱好者和旅游者感到茫然。其中持否定态度的人,恐怕不是少数。《少林寺》等影视作品的演绎、蒙太奇和票房价值导向之特性,更使世人对少林文化曲解日甚,积重难返。笔者出于多年从事外事、旅游工作的情结,特别是出于对少林文化的偏爱,对以上疑问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探索。直至一九九八年有幸结识了隐居深山僻壤的行性法师和德建合一大和尚,这些疑问才云消雾散。

行性法师,俗名张庆贺,河南嵩山人士。十几岁起入少林寺下院拜淳全大和尚为师,学医习武,后又拜少林寺名誉方丈德禅为师,得法名行性。在随淳全习医多年后,经淳全举荐,投在少林寺吴山林大师门下,成为山林大师的关门弟子。吴山林之父吴古轮,法名寂勤,是清朝末年少林寺拳法掌门、少林禅武医文化的集大成者。当时清政府严禁少林僧人习武,古轮公为延续少林传统文化一脉,打出山门,还俗山野,报志将少林绝学传于后人。吴山林大师自幼禀承父志,成为古轮公第二代传人。遵先父"要把少林绝学还给少林寺"的遗命,山林大师中年回少林寺收徒传授功法,培养出一批文武兼备的人才。行性法师淳朴敦厚,悟性很高,跟随山林大师修禅、习武、行医二十年,深得乃师真传。山林大师晚年将衣钵传于行性,于是他就成为少林禅武医文化的第三代传人。由于文化大革命等特殊背景,山林大师过世后,行性法师隐居山野,一生只收了两个衣钵弟子。一九九九年秋,行性法师在少林寺住持素喜大和尚的见证下,将衣钵传给少林寺僧德建合一。其传承正文如下:

"自清末少林正宗拳法掌门人吴古轮法号寂勤打出山门,将少林秘笈《心意把》及少林传统精髓《擂台战术》、《少林医学》、《禅学》传于其子吴山林,恩师又传于我,一九八八年门徒丁洪本法号德建跟我学禅、武、医至今已十年矣。

现将此传续于德建为吴古轮师公第四代传人。

古轮公第三代传人张庆贺(行性)题记。

少林寺当代住持素喜。 公元一九九九年农历十月初一日庆馀堂庆贺书"

一、修禅先修心

我和行性法师于一九九八年相识,至2004年7月17日,法师圆寂,六年间多次晤面。或许是缘分,第一次见面就颇有心心相印、相见恨晚之感,很快成了莫逆之交。法师为人谦和,不善言辞,在贫困山村隐居多年,粗衣素食,以精湛医术济世救人。附近百姓大多领教过他的高明医术,却无人知晓他是身怀绝技的禅武高人。其淡泊、深邃、安贫乐道的个性可见一斑。我是怀着对少林禅武医文化的渴求向法师求教而来,寒暄几句就直入正题,请法师诠释对禅武医的体悟。法师沉吟片刻,便开宗明义:

我的恩师吴山林一生教过数十名徒弟,大都是随师习武三年五载。我追随恩师二十年,继承了禅武医绝学的衣钵。我的本事小,一生只收了德建和吴南方两个徒弟。在少林寺周围诸多习武之人中,跟随恩师行禅的,可以明确地说,只有我们这一支。我小时候只读过一年书,文化水平低,对少林禅学的理解都是跟随师傅逐步体悟的,只能说是个人的一点感想。

首先我要讲,禅不是迷信。恩师和我都是信奉佛法,依佛法修自己的心性、品德、善行。但我们心里明明白白,佛在自心,不在天上,这是佛祖讲的。佛祖是圣人,不是神,是后人把佛祖尊为神,就像现在农村一些老人把毛主席尊为神一样。我和恩师从不相信世上有神祗鬼怪。

我跟随恩师行禅,修的是行意禅,也叫菩萨行。禅武、禅医都是行意禅。禅是人们修持个人心性、品德、智慧的一种方式;禅是一种超于自我的心境。禅是自然的、自在的、光明的、美好的,经过持之以恒的修持是完全可以体悟到的。

恩师教我:禅为心宗,修禅先修心。首先要持戒律,洗心性,正品德,积善行。要常怀一颗平常心、自然心、慈悲心、济世心。行禅最难的就是修自己的心性,佛教术语名称叫树禅念、禅观。可以这样讲,修禅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佛教讲护法伏魔。护法,首先是自己依法修行;伏魔首先是降伏自己的心魔。我们都是凡人,经常受凡事困扰。修成菩萨不易,但做事一定要有一颗菩萨心。心存恶念的人绝对修不了禅,因为恶念是禅念的大敌。行意禅专修禅武、禅医,皆与"行气"有关,只有心静如水,空灵自然,古井无波,忘我无我,才能意气合一,进入禅的境界。一个人心存魔障,品行不端,绝对不可能开启禅关,也就根本谈不上领悟禅的奥妙了。

我的恩师收徒,首先是观察他的道德品行,其次才是其他条件。学习少林禅武医绝学,第一要有端正的心性,要有忘我、无我的境界;第二要有坚强的毅力,要耐得清贫、寂寞,要有遇到困难不回头的决心;第三要有较好的悟性,能够举一反三,开智生慧。这三条具备其中一条就不易,三条齐备更是难上加难了。当年寂勤公历经周折,打出山门传授功法,用心良苦,而真正能承传禅武医绝学之人却一直少而又少,这恐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三十年代,恩师被请回少林寺教了三年拳法。那时他曾把少林功夫中最上乘的功法"心意把"的一些架势传给了一些武僧。但后来他发现这些武僧中有心术不正、武德不良之徒,便愤然离开了少林寺。现在外面有人说会"心意把"就是当时山林恩师在寺内教拳时传的一些功架,是表面上的几个动作,根本没有传"心意把"的心法和气化,还没有进禅武的门,远不能称其为"心意把"。

我收德建和吴南方为衣钵弟子,一直根据他们练功的火候和悟性,将我一生所学和体会逐步传给他们。这是经过多年观察决定的。德建为人诚实,厚道,品行好,能吃苦,习武学医有毅力、有悟性。为了专心致志地继承禅武医绝学,出家持戒,经常在山上苦修,吃苦不用说,也受了不少委屈,有时也有各种诱惑,他都承受住了,这些磨难对他是很宝贵的,心性得到了磨砺。这对于他们这一代年轻人是很难做到的。恩师生前嘱咐我要把少林绝学还给少林寺,我如今把一生所学传给德建,对师命算是有个交待了。德建功底很扎实,火候差不多了,但还要持之以恒的修持。得功力难,但弃之易。希望少林禅武医一脉能在他们这一代发扬光大。

吴南方是恩师的曾孙,寂勤公的玄孙,由于种种原因,吴家的传人隔代了。就像我前面所说,传承禅武医绝学需要很深的缘分,不是谁想学就能学得了,也不是想教谁就能教得会。南方根基好,为人、悟性、吃苦精神都和德建相像,只是这些年在农村种地,一家老小要靠他养活,生活比较困难,练功受了影响。这两年和德建在一起切磋的时间多了,进步比较快。善莫过于行孝报恩,为吴家培养一个传人,是我的一个夙愿。我现在年纪大了,身体有劳疾,他们师兄弟团结互助,我很欣慰。

行性法师所言传承顺序,经过登封市史志办主任吕宏军先生考察取证,其祖海发乃少林寺第二十六代住持,永化堂开山宗师无言道公十三代孙。海发之拳技乃承无言道公之七代孙玄机和尚。而海发后的传序情况见下表:(见后续)

二、禅机即气机

我向行性法师请教所修行意禅之特质,法师言简意赅:

"禅机即气机","行意"之"行",是指行气,行动。"行意"之"意",是指心法。行意禅之修持不是单一的打坐入定,打坐只是其中的一种形态。站桩、做功架、演武等运动状态下依心法皆可行气、入定。所谓心法,包括意守身体的某个窍道,观想某种景象(如明点)、入定、内视、以意养气、理气、行气等等。初学者打坐、守窍、观想、入定以后,气息绵绵,身心进入似睡非睡、似梦非梦的自然松弛状态。此时,右脑的直觉功能活跃起来,会出现一些奇异美好的景象,使自己感到超常的惬意和满足,身体之精气神在此种积极的状态下得到了调整,这是一种处于自在状态下的气机。而自为状态下的气机,则是修持者达到一定功力之后,在禅定的状态下可以有意识地内视,探究自身气血运行的规律,通过养气、理气、行气,使真气(禅气)在周身运行,直达末梢发际,畅通无阻,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无我无敌,无坚不摧。如果为人治病,则运用已之真气影响、引导对方的气脉产生良性互动,辅之以点摩和药物,帮助患者打通窍道,克治病灶。此所谓行意禅、菩萨行之要义也。

法师对行意禅的表述,可谓朴实无华,深入浅出,入木三分,毫无宗教神学的迷信色彩。凡有过一些修禅经历或读过禅学书籍的人,一听即明。即使无此类经历或阅历,看到表述解说之后,也定有禅关顿开之感。根据笔者个人的理解和体悟,法师所示之气机、真气、禅气、是物质的,客观存在的,是人体的生灵之气和大自然的浩然之气融通并相互作用的结晶,是完全可以感知的,具备相当功力的人是能够把握并为其所用的。于已,可修心立德,强身延年;于人,可良性互动,祛病消灾;于社会,则有助于匡正驱邪,平安和谐。这正是一些修持者孜孜不倦、终生追求的原因所在。 为进一步解释法师所述概念,笔者列举以下几个亲身所听、亲身感受的事例:

第一例:德建合一法师的自在之气

一九九八年初,我第一次与德建合一晤面时,他向我讲述了他对禅的体验:

对于禅的最初理解,我想从我刚到三皇寨时的感悟说起。一天夜晚,我坐在石洞内入定,仿佛是灵魂出窍,看到了洞外的奇异景象。

月光如水,洞边的树枝正在冒出新芽,小草正在不声不响地钻出地面,一只红色狐狸蹲坐在菩提石下目视东方,一条近五尺长的蛇正在石洞的后坡向上方蠕动,石洞右下方的草窝里刚出生不久的四只小灰兔正依偎在母兔身边小憩,石洞左后方山崖的岩缝里群鸟正在熟睡,不时发出微微的叫声…,山顶上的一切都是那样静谧温馨、和谐自然、生机勃勃。

第二天清晨,我按照回忆四处查看,除蹲坐的狐狸不知去向,在菩提石旁边的土地上留下一串足迹外,那条蛇仍静静地卧在小路边,四只小兔子仍依偎在母兔身旁,他们视我为友邻,用眼静静地看着我,一点儿也不躲闪,只有鸟儿在岩缝边飞来飞去。这种体验使我深深领悟到宇宙万物都是生命造化,是互相依存的,人作为宇宙间的万物之灵,一定要善待一草一木、一蚁一虫、一鸟一兽,才能使你的生命和谐地融入宇宙万物的生机中去,才能在宇宙万物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是我对禅的最初体验。

第二例:一次内视的真实记述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北京学习期间,同室的吴先生是河北省某市一位学者型的领导干部,为人正直、严谨、谦和,我对他非常敬重。当时他正在向一位瑜伽大师学习无上瑜伽修持法。禅是无上瑜伽功法的别称,古印度婆罗门教和佛教皆使用此功法引导教徒修心养性。有一次我们闲聊时,谈起反观、内视等现象,吴先生坚信说有。我问他是否经历过,他却哑然,最终也未消除我的怀疑。学习结束后不久,我接到了他的一封信,信中说他已经有十几次内视的经历,时间长短不一,景象明暗不同,每次收功后都作了详细的笔记,并抄录了他第一次内视的笔记: …晚上十一点,按修习的程序打坐入定,身体中脉之气轮逐步升腾至头顶。须臾,气轮在上方凝聚成了一个光点。光点逐渐升高并越来越亮,后来变成一道光束把身体笼罩其中,身体随之化为雾状,完全看不清、想不起自己为何物了,只感觉大脑意识还存在。此时,想到人体的经络穴位在人体解剖学中找不到,能否借此光一观呢?于是意念集中到身体的经络穴位上。突然,从头顶百会至膻中、中丹田、关元、气海、下丹田、长江、肾腧、心腧、神府,返回百会的任督二脉出现了。二脉呈蓝色弧线,勾出了躯干和头部的轮廓,其中的一些穴位似星斗闪烁,百会、膻中、肾腧、心腧等穴尤为突出。紧接着,手太阴、太阳,足太阴、太阳等经络依次出现。最后带脉也出现了,将十二经络扎在了一起,呈蓝色灯笼状,繁星点点,闪闪发光,若明若暗,煞是好看。此时意念中想把每条经络细细地察看,怎奈定力不够,很快就模糊起来,最后又成为雾状…收功之时,已是下半夜一点了,入定整整两个小时。"以吴先生之人品学问,决不会凭空臆造。虽然匪夷所思,我也深信不疑。

第三例:行性法师谈禅时释放真气

一九九八年四月十八日下午,我在德建合一陪同下和行性法师在休息室晤面。我与法师心境投缘,谈话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法师针对我提出的问题,轻声细语,娓娓而谈。当时天气转暖,虽然门窗开启,但室内除了法师低缓的声音环绕,其余什么也听不到了,只觉得万籁俱寂,而且周身凉风习习,舒爽无比。忽然,一股凉气似从头顶贯下,直下胸腹,胃肠随即响动起来。肠鸣起初声小,或许只有自己听得到。但随着胃肠蠕动加快,声音越来越大,到后来这种怪声在房内不绝于耳,闹得我非常尴尬,在我记忆中从来也未出现过这种情况。这次谈话进行了九十分钟。谈话结束,法师送我出门。当时倍感身清气爽,德建问我:"胸腹内感到痛快了吗?"我笑道:"非常痛快!你方才听到我腹内的声音了?"德建道:"今日谈禅,我们三人心境相应,师傅释放出很强的气能,打通了你体内的气脉,大气上下贯通,故而肠鸣。"此前,我对有些气功师吹嘘自己能发外气一直持怀疑态度,今天才遇到了真正的高人,而真正的高人是从不在人前显露自己的。

第四例:德建合一的自为之气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我带德建合一法师赴日本参加友好组织年会期间,当晚同住一个日式房间,适逢初冬,房间内暖气已开,品茗谈禅至深夜十二点。当我问起修禅入定后体内之真气可否有意识地定向释放时,德建合一让我平躺在床上,闭上双眼。半分钟后,只觉得德建合一的手掌重重地压在我的小腹上。德建问我:"我的手在哪里?"答"在我的小腹部。"他让我睁开眼。睁眼一看,德建站在距我两米远处,右手掌正对着我的小腹。之后,再次让我闭眼。过了十几秒钟,只觉得一股凉气刺穿我的小腹,周身顿时凉风习习。德建问我:"感觉很凉吗?"答:"很凉,感觉有凉风在身上吹。"让我睁眼。我再看时,德建仍站在远处,右手食指指着我的小腹,不时对着我的身体划圆圈。特别奇异的是,他的手指尖上有一黄豆大小的灰白色光点,看上去雾蒙蒙的,这可能就是像萤火虫一样的生物光吧。接着,德建的手掌对着我的腹部起落三下,只感到一股气流从丹田涌起,沿任督二脉转动起来。气流由弱到强,后来身体的躯干、腿部俱被气流牵动。感受片刻,请德建收功。德建用食指指向我的膻中穴,气流渐渐舒缓下来。此种气贯周天的惬意,难于言表。德建告诉我:"今晚这个地方磁场很强,我俩气场又相应,感到功力特别强,以往也很少出现这种情况。"

三、心意把是无上禅

千百年来,少林武术中的"心意把"有如镶在中华武术殿堂极顶之上的宝石,对于习武之人一直是可望不可及的无上功法。对于世人则更有如神话传说一样迷茫。行性法师继承山林大师衣钵,研修禅武医近六十年,将心意把推演出八百多把(式),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随心所欲的境界。

我向法师请教心意把的要旨,法师字字珠玑:"心意把是无上禅,是禅武的最高体现。"我问:"何为无上?"法师曰:

"心意把"三字,各有其深刻的含义."心"即心法;"意"即意气合一;"把"即把握火候分寸。

心法有三,一是修菩萨心,广积善念。佛法在求度世,武功在求制人,二者是相克的。心意把是少林顶级功法,习武必须存慈悲之念,以佛为基,以禅为本,才能调和化解武功之刚戾之气,否则必戾气深入脏腑,越陷越深,导致走火入魔,比之任何外毒入侵还要厉害百倍。二是修光明心。心意把练到一定境界,身心完全融于自然,即达到三空:心空、身空、目空,心空刚气定神闲,忘我无我,了生死;身空则腾挪辗转自如,五觉六体合一;目空则一切不在眼里,无我无敌,无所虑,无所畏惧。三是修淡泊心,严守戒约。著名的觉远大和尚为少林僧众习武制定了十条戒约,世称"觉远十戒"。其中如"习武术者,以强健体魄为要旨","宜深提佛门悲悯之举,纵于技术精娴,只可备以自卫,切戒逞血气之私,有好勇斗狠之举","戒恃强争胜之心,及贪得自夸之习","平日对待师长,宜敬谨将事,不得有违抗傲慢之为","饮酒食肉,为佛门之大戒,宜敬谨遵守,不可违犯"等。淡泊宁静,严守戒约,才能平心性,伏心魔,跨进禅武的门坎儿。

意气合一,即以意养气、理气、行气,使丹田之气与自然之气贯通,行气入膜,在体内畅通无阻,直达精微末梢,洗筋伐髓,动显于外,点化千钧;静敛于内,祛病健身。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打拳不见拳,浑身都是拳。

所谓把握火候、分寸,首先是知已,善于把握自己的功力。用几分力,就发几分力,想从哪个部位发力,就自然发出,动静相兼,收放自如。其次是知彼,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彼未动,已待动;彼一动,已先动,伸手抬足,皆在掌握之中,制敌于须臾之间。既要制服对方,又要手下留德,尽可能不夺其要害,不使生灵涂炭。山林恩师回少林寺授徒期间,有一次弟子们切磋技艺时,发现一恶僧眼露凶光,要对师弟下死手,恩师飞起一脚,将恶僧蹬出丈外,在其即将撞墙毙命的刹那,恩师一个箭步跟上去,抓住其臂膀,救其生命,但恐其日后作恶,在其肩部用了三分力,废了他的功夫。这就是能放能收,火候、分寸尽在把握之中。"

当谈及心意把的来历,法师如数家珍:

心意把又名锄镢头,是少林寺僧人千百年来自耕自种,自食其力,在田间劳动时受锄地、镢土、摇辘轳等动作的启发,悟出的一门上乘功法。心意把仅一大式和几个侧式。恩师告诉我,只要练好一个侧式,领悟其中奥妙,就能身随意转,顺应万变,变化莫测,直至自创一个武术流派。世人习惯称少林拳为"外家拳",而称武当拳法为"内家拳",这原本是不了解少林传统拳法精髓的外行话,被小说家以讹传讹,成为流行于世的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少林传统拳法以禅武合一为始终之则,出于心灵,发于心性,行气入膜,刚柔相济,熟极通神,久练自化。心意把拳谱的第一句话就是'心意把,势法单,它系少林内功拳'。而被世人称为内家拳的武当拳法,根据以前少林寺藏经阁中档案文献记载,其创始人张三丰老前辈在少林寺学艺三年,学习了少林罗汉拳,特别是学习了心意把的一个侧式,领悟了禅武的奥妙,创立了武当拳法。我的皈依师傅德禅方丈告诉我,他曾亲眼看到这份档案资料,后因藏经阁失火,所有档案资料全被烧掉了。出家人不打诳语,德禅方丈是个德行极高的人,我完全相信他的话是真实的。

四、禅通武达医理明

少林传统医学称为禅医,是历代寺内名僧将僧众行医之经验与禅武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独特的中华医学分支。据史书记载,少林历代皆有名医。特别是自唐朝建国之后,少林僧兵逐日强大,为了及时治疗僧众练武时的损伤和疾病,便产生了专门的僧医,从而奠定了少林医学的基础。古今不少流行于世的文学作品都有这样的记载或描述,即某某身负重伤或得了重病,落难于少林寺,少林高手妙手回春,解救其于危难之中,且传以少林技艺等等。此类描述虽然带有演义的性质,但也绝非空穴来风,确与少林禅医在社会上的影响有关。行性法师继承少林禅医之大成,蛰居深山僻壤,为百姓行医治病,留下了许多传奇美谈。上世纪八十年代,少林寺德禅方丈患风瘫,靠行性法师每日为其点摩行气,使方丈得以长寿。一九九五年六月,一位患恶性脑肿瘤的意大利女士,在意大利几家大医院都已无法可医,经朋友引荐到行性法师门下治疗。当时患者已眼睛前凸,月经已断两年,精神濒临崩溃。法师告诉病者可以试试看。几日治疗之后,患者已感身体有所变化,于是重树信心。法师主要施以气化疗法的点摩术,辅之以自制的"禅通"滴剂,为其通窍,并口服一些汤药进行调理。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患者大见好转,启程回国前在医院检查,发现脑肿瘤已变小,癌细胞无再增生。随后,在患者的请求下,法师又派弟子德建专赴意大利继续对其调理医治一个月,并教其自我调理之法。半年后,女士给法师来信,说脑肿瘤已全部消失,月经恢复正常,身体完全康复。两年后,这位女士结婚成家,并生育一子。

我向法师请教少林禅医的基本理念和疗法,法师侃侃而谈:

少林医学谓之禅医,其基础理论包括病理、药理、养生、保健等,都是以"禅机"和"气机"为基础,强身先修心、修德,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人体有千窍百脉,窍脉通刚气血畅,身心强健。窍脉不通则气血滞淤,病则由此而生。禅医一道,气化、点摩、用药、养生都以打通气脉窍道为基本理念和主要方法。

我们都知道少林僧人平时用于健身的《易筋经》,据说是达摩祖师传下来的。遥想当年,从达摩祖师开始,历代高僧坐禅久了,就要活动活动,舒展一下筋骨。通过坐禅反观自己身体内部机制和舒展筋骨,逐步体验掌握了身体经络气血与脏腑、骨骼、肌肉之间的关系。经为周身之气息,络为络脉,于是有了气化。坐禅、练武、劳作、处世等都会出现气血的毛病。用力用气过了,与人相处不和谐,七情六欲失所,都会造成气滞、血淤、五脏劳损。于是就要疏通窍脉,调整气血,通过千百年来的摸索积累,少林才形成了独特的气化功夫。所以少林禅武医是由禅而武,由武而医,即所谓禅通武达医理明是也。

当年我拜师学艺,本意不是想学禅和学武,而是想学医,淳全师傅将我介绍给吴山林大师,大师教我先练站桩,他称作连环桩和辘轳功,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练心意把的基本式。老师说,如果你没有达摩面壁九年之精神,对禅没有悟性就学不好少林禅医,如果不练少林功夫,自己对人体的经络、气脉的运行导引没有亲身体验,很难对人体的经络、气脉了解透彻,就无从施治;而没有上乘的功夫,也就不能运用手法、气功为病者施治。这样我才从学禅开始,进而学武、学医,以禅统武,以武明医,以医通禅,承继了老师的衣钵。

好个"以禅统武,以武明医,以医通禅"!法师没有学过辩证法,但将少林禅武医三者的辩证关系分析得何等入木三分。禅、武、医是少林文化传承中的三大瑰宝,三者紧紧相连,融为一体。禅为三者之宗、之灵、之魂。禅为心宗。少林之行意禅首先是体心、练意、修德,依心法开智生慧;禅机即气机,经脉真气畅通则心健、身健、机敏过人。少林禅武、禅医皆以禅为本,练拳即参禅,行医亦修禅。禅武如一即练心、练意、练经、练气,心为主,意为帅,气为旗,心主神明,意到气到,气到力到,即可把握自己,亦可把握对方,此即少林秘宗最上乘功法"心意把"之纲要也。如此修为境界,非面壁九年之功,广积济世之德而不可得也!

五、感悟两代传人 行性法师与二〇〇四年农历六月初一圆寂。由于所处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执著的信仰,法师终生过着清贫、寂寞的隐逸生活。他清贫不忘济世,运用高超的技艺行医乡里,治病救人,树立了很高的德望。他谨遵"要把少林禅武医绝学还给少林寺"的先师遗命,对禅武医文化终身锲而不舍,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并用心良苦,精心选拔、培养,将衣钵传于少林寺僧人德建合一,使少林文化精髓之传承得以延续并进一步发扬光大。如今,德建合一大和尚秉承师命,以弘扬少林文化为已任,在省市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和海外友人的支持下,成立了"河南省嵩山禅武医研究院",并很快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使少林禅武医文化得以传承弘扬,对现今社会真善美的教化作用日益凸显。法师佛天有知,当合十称幸。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行性法师将衣钵传于德建合一后,笔者欣然作偈,以表庆贺:

《贺少林寺大和尚德建合一承传少林三宝禅武医正果》

欣闻少林寺三宝禅武医传人释行性老法师将少林秘笈《心意把》及少林文化精髓《擂台战术》、《禅学》、《少林医学》续传于德建合一大和尚,至此德建合一拜师苦修十一年终续正果,少林文化精髓之传承与发扬光大后继有人,实乃祖庭少林之幸事也。有感于斯,偶得数言,以表庆贺。

摩祖示禅机,佛影印嵩壁。功夫扬中外,传医桑梓济。

寺僧有德建,缘深多静气。拜师尊行性,志承禅武医。

淡泊名利事,不屑刁顽欺。陋隐三皇寨,苦修心不移。

凌晨习拳掌,子夜悟禅机。学医研本草,采药攀绝壁。

不负恩师望,三宝领真谛。禅心静如水,正气融天地。

炉纯心意把,秘传得延续。切磋结贤智,神功惊外夷。

禅机释病理,无意胜有意。气通脉自通,巧治疑难疾。

盛世弘三宝,世人多受益。扬眉出国门,振我民族气。 烈火炼真金,百琢见美玉。发光逢时节,护法须菩提。

二〇〇三年四月十六日,笔者偕诸友人会聚三皇寨,与少林禅武医两代传人行性法师和德建合一大和尚品茗谈禅,探讨少林传统文化精髓之奥妙。两代传人讲述平生所悟,我等颇多受益。笔者当下心有所思,又成古风一首,曰《悟少林寺禅武医》:

嵩岳彪青史,少林扬美誉。雄魂今何在,世传禅武医。

禅为修身本,武为强身技。医乃济世术,三宝源合一。

修定般若昧,空灵游太虚。内视观身心,医明知气理。

禅通武至善,微未藏气机。炉纯心意把,点化千钧力。

大道本无门,万法形天地。菩提心中求,自然蕴禅机。

盛世举文明,弘扬禅武医。国人身心健,神州养正气。

谨以此文为行性法师圆寂两周年祭。

燕山赵国成二〇〇六年

八月中旬谨记于荆巢书屋

---

一少林"禅武医"记录片

二少林"禅武医"视频剪接学术研讨交流

三少林"禅武医"相关书籍、文章

四少林禅武医图片专辑汇总

五博文分类

--- 少林"禅、武、医"视频、图片大全

特别声明:

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

转载 张庆贺 行性 大师 简介

本文发布于:2023-12-04 14:23: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6710191106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转载 张庆贺 行性 大师 简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转载 张庆贺 行性 大师 简介.pdf

标签:少林   法师   禅武   德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