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14—21课)知识总结_百

更新时间:2023-12-04 11:14:17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4日发(作者:无人机的应用)

-

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14—21课)知识总结_百

【部编历史·复习干货】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4—21课)知识总结

裴云慧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一)政治——全面改革官制

目的:朱元璋为了进一步集中权力,强化皇权。

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

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一分为三,设立“三司”,从而分散行省的权力;

(二)思想教育——八股取士

目的: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专制统治

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格式:“八股文”

影响:弊:①八股文脱离实际,禁锢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②不利于选贤任能,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③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利:明朝科举考试的标准化、规范化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特务机构——设锦衣卫和东厂

目的:为了监视官民,强化皇权,巩固专制统治。

措施: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明成祖又成立了东厂,合称为“厂卫”。

影响:这些特务机构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是明朝强化皇权的表现。

※※明朝强化皇权的影响:

①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②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表现。 三、经济的发展

农业:明朝引进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手工业:棉纺织从南方推向北方;丝织业中心——苏州;

制瓷中心——景德镇(青花瓷最为著名)。

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和平交往

目的:①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主要目的);②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③加强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

条件:①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主要原因);②先进的航海技术、造船技术和指南针的使用;③明成祖的支持;④郑和勇于探索、吃苦耐劳。

概况:1405~1433年(永乐年间)七下西洋;

特点:时间长、规模大、次数多、范围广

路线:刘家港→东海→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

※※郑和的精神:开放交流、睦邻友好、勇于开拓的大无畏精神

意义:利:①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②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弊:不以贸易获利为目的、不计成本,给明朝财政造成重大负担

二、戚继光抗倭——暴力冲突

倭寇含义:明朝初年,日本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武装集团,经常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进行走私和抢劫,被当时的人称为“倭寇”。

倭患产生原因:①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②明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

戚继光的功绩:①奉命抗倭,组建“戚家军”;②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③前往福建、广东剿灭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

意义: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戚继光的精神:不畏强敌、勇于抵抗、捍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戚继光抗倭胜利原因:

抗倭战争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

人民支持,各军队配合;

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戚继光卓越的军事谋略和指挥才能。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背景:16世纪,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侵略我国沿海地区

概况: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科技名著

著作

作者

朝代

类型

内容

评药物、药方、药物形态图

总结性的药物学著农业、手工业生产经验、技术

“中国17世纪工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

明末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药物学

农业、手工业

农业

李时珍

宋应星

徐光启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艺百科全书”

※※注:明清科技落后于世界的原因:

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不够重视科技

②科举制日益僵化,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③缺少物质基础和动力

④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和交往 二、明长城

概况: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

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起到军事防御的作用。

评价:①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长城,规模最大、布局合理②长城巩固了北部边疆,使沿线居民能够安居乐业,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③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三、北京城

时间: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由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扩建和改造的。

布局:①宫城==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四重;②平面呈“凸”字形,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特点。

特点: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四、小说

书名

作者

朝代

内容

地位

魏蜀吴三国历史的矛盾冲突

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的武装斗争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

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

明初

明初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五、艺术

明朝后期最富盛名的戏剧家汤显祖,他的代表作《牡丹亭》,有力的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的表现:

①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②皇室内部勾心斗角③大臣结党营私

2.社会动荡表现:

①朝政混乱、法纪松弛②土地兼并严重,人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起义原因:①人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严重②天灾—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

2.李自成受人民欢迎原因:①进入中原提出“均田免赋”口号②军纪严明③明朝统治腐败。

3.起义概况:1644年,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1644年4月攻入北京,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自缢,明朝灭亡

4.最终结果: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最后失败。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努尔哈赤:1616年统一女真族各部;建立后金政权;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

皇太极: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清朝的开国皇帝是皇太极)

2.清兵入关;镇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投降清朝,引清兵入关,联合打败李自成。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清入关后以北京为首都,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学说。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

背景: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收复:清初,在福建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1662年,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①被荷兰殖民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②加速了台湾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开辟荆榛逐荷夷)

评价郑成功: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开发台湾的先驱。

三、清朝在台湾建制——东南沿海

1.建制过程:

①1683年(康熙),对台湾用兵,打败郑氏,台湾归入清朝版图。

②1684年(康熙)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③1885年(光绪)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2.台湾府设置的意义:①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②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③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①三国——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②隋朝——隋炀帝三次派人到流求,隋唐宋三代一直称台湾为流求。

③元——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④1624年(明末),荷兰殖民者开始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⑤1683年,台湾归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东南海防。

四、清廷对西藏的管辖——西南地区

1.册封:顺治册封达赖喇嘛(封达赖五世);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形成册封制度。

2.设置机构:1727年(雍正),清政府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事务。

3.颁布章程:1793年(乾隆),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区行政体制和法规。

4.定制度:金瓶掣签制度,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来确定达赖和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 5.修寺庙:乾隆时,英国殖民者试图与西藏地方建立直接联系,班禅六世不为所动。乾隆70寿辰时为其修建须弥福寿庙。

※※注: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①唐朝——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将金成公主入藏,上书“和同为一家”;唐穆宗时,唐蕃会盟。

②元——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③清朝——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度

五、巩固西北边疆——新疆

1.平定叛乱:

康熙时,平定噶尔丹叛乱(蒙古族准噶尔部)。康熙三次亲征稳定西北部边疆。乾隆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回部维吾尔族)。策略:只擒拿大小和卓不诛连各人民。

2.设置机构:

乾隆时,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还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3.1771年(乾隆时),西迁蒙古族吐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注: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①汉朝——西汉汉宣帝(公元前60年)时,设置西域都护。新疆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

②唐——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③清朝——平定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六、雅克萨之战

1.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

2.1689年,中俄双方在尼布楚签订了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七、清朝的疆域

西——葱岭;西北——巴勒喀什池(巴尔喀什湖);北——西伯利亚;西南——喜马拉雅山;东北——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太平洋;东南——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南海诸岛。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注:清代统治者民族政策: 恩威并重

※※注:对领土主权重要性的认识:

①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神圣不可侵犯,是国家最基本尊严的体现,必须保证领土主权的完整。

②如果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国家其他重大利益都会受到严重损害,造成国内局势动荡,国家分裂势力抬头。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农业发展的背景:①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农业发展的表现: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乾隆末年,全国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②治理水利 ;③粮食作物: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④经济作物: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花卉、水果种植面积扩大。

农业发展的意义:①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繁荣。②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清朝时期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二、手工业的发展

传统手工业: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手工行业都有很大发展;

工场手工业: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最先在纺织行业),如江宁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

三、商业的发展

表现: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商业网。

①农村发展为工商业市镇:eg: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汉口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②大城市工商业非常繁荣:eg:苏州“十万烟火”“甲于天下”“地值寸金”。

③大商帮:eg:晋商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徽商。

四、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的原因:①清朝前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②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人口增长的表现:康熙时全国人口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达到3亿,占世界人口的1/3。

影响:积极:增加了劳动力,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消极:人地矛盾逐渐突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一、军机处的设立

1.清初:还保留着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皇权。

2.康熙:设立了南书房,为了抑制满洲贵族的权力,加强君主专制。

3.雍正:设立军机处,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军机处职责:皇帝选派亲信大臣,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军机处作用:①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②使大臣丧失了责任感和创新精神,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军机处特点:简、速、密

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1.文字狱

含义: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借题发挥,制造大批冤狱,人们把这种做法成为“文字狱”。

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加强君主专制 时间:康熙、雍正、乾隆三期最残酷

特点:规模之大,次数之多,远超前代

影响/危害/后果:①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致使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②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2.文化专制政策

目的:在思想上维护集权统治

表现:①大力提倡尊孔读经,整理文献和编撰书籍;②查禁书、收缴并销毁。

影响: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文化的传承。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表现:①官场腐败;②军队腐败;③财政危机;④土地兼并。

四、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②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③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④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

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表现:①顺治颁布“禁海令”②台湾设行政建制后,开放宁波、漳州等地③乾隆时,只放广州一处,特许“广州十三行”管理。(越来越限制)

危害:利: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弊:①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启示:①闭关锁国使中国落后;②开放交流有利于国家发展进步;③要顺应时代潮流,走改革开放之路。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一、《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

地位: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 内容: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行水啊变化,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默契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从而揭示了分明构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二、昆曲

来源:又称昆剧、昆腔,原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代表作:汤显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三、京剧

发展历程:①乾隆80岁寿辰(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

②道光年间(19世纪中期)徽调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形成“皮黄戏”;以后被称为“京剧”。

地位:京剧使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

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14—21课)知识总结_百

本文发布于:2023-12-04 11:14: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6596571104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14—21课)知识总结_百.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14—21课)知识总结_百.pdf

上一篇:虫草之乡加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发展   台湾   皇帝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