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知识点总结(超全

更新时间:2023-12-04 11:12:09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4日发(作者:红玫瑰鱼)

-

洛阳市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知识点总结(超全

洛阳市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知识点总结(超全)

单选题

1、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治世,下列治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文景之治 ②光武中兴 ③康乾盛世 ④贞观之治

A.①③④②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D.②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①文景之治是在西汉时期,②光武中兴是在东汉时期,③康乾盛世是在清朝时期,④贞观之治是在唐朝时期,所以正确顺序应为①②④③,B项正确;康乾盛世是在清朝时期,贞观之治是在唐朝时期,所以④贞观之治应在③康乾盛世在之前,排除A项、C项;文景之治是在西汉时期,光武中兴是在东汉时期,所以①文景之治应在②光武中兴之前,排除D项。故选B项。

小提示:

2、雍正四年,清廷议定在西藏设置驻扎大臣,直接监督西藏政务。乾隆年间,实行驻藏大臣、达赖、班禅“互参制”,达赖、班禅的转世要在驻藏大臣监督下当众抽签认定,驻藏大臣的地位不断提高。这样做

A.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治理B.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C.容易造成西藏的分裂割据D.有利于西藏和内地的民族交融

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雍正时期在在西藏设置驻扎大臣,直接监督西藏政务,乾隆时期,实行驻藏大臣、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并实行金瓶挚签制度,这些举措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西藏的治理,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因俗而治”,排除B项;材料中的举措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易造成西藏的分裂割据,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西藏和内地的交往,排除D项。故选A项。

3、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经济进一步发展。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②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

③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④开设工场,使用应佣劳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农业方面,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手工业方面,在东南手工业发达地方,使用雇佣劳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业方面,区域性的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故①②④正确,B项正确;汉代已经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小提示:

4、从民间里巷歌谣发展而来的南戏,曾一度盛演于瓦舍勾栏。明初,其因禁戏令而备受冲击。但明朝中叶后,南戏艺人串街坊、入宅院,南戏发展为城镇官民之家的堂会表演。这表明( )

A.八股取士影响文人审美取向B.经济发展瓦解等级观念

C.城镇文化需求推动南戏发展D.世俗文化主导文化消费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明朝中叶后”“南戏艺人串街坊、入宅院”“南戏”“发展为城镇官民之家的堂会表演”并结合所学可知,明中叶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城镇市民的文化需求推动了南戏的发展,C项正确;南戏属于世俗文化,其繁荣与城市经济和市民阶层相关,与八股取士的关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等级观念的瓦解,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世俗文化的发展,但不能得出世俗文化主导文化消费,排除D项。故选C项。

5、军机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即所谓的“无专官”,“只供传述缮撰,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反映出

A.军机大臣的任命具有随意性B.军机处整体办事效率低下

C.汉族官员的地位有所上升D.专制皇权得以进一步强化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军机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可知军机大臣完全由皇帝选定,根据材料“只供传述缮撰,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可知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并没有决策权,这说明专制皇权进一步强化,D项正确;军机大臣的任命具有随意性,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军机大臣没有真正的决策权,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没有体现军机处整体办事效率低下,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军机大臣没有真正的决策权,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没有体现汉族官员的地位有所上升,排除C项。故选D项。

2

6、下图表中,有关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之间的史实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朝代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史实

文成公主入藏,实现唐蕃和亲

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

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进行管理

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清朝前期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而在西藏地区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D项表述有误,符合题意;唐朝时期,唐太宗送文成公主入藏,实现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两族的交流,排除A项;元朝时期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从此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排除B项;明朝在西藏地区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进行管理,排除C项。故选D项。

7、自明朝后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主要表现为

①长途和大额贸易获得发展 ②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形成

③经济功能为主的市镇兴起 ④开始出现纸币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主要表现有当时出现了商帮和长途贩运,江南地区的市镇兴起,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故①长途和大额贸易获得发展 ②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形成③经济功能为主的市镇兴起 都属于明清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D项正确;开始出现纸币是在宋代,不是明朝,④不是其表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

8、《耕织图》被称为“中国最早完整记录男耕女织的画卷”、“世界首部农业科普画册”。下面两幅耕织图( )

南宋耕织图(1143年)

图1

雍正像耕织图(1769年)

图2

3

A.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原貌B.并不具有任何史料价值

C.反映了古代牛耕技术进步缓慢D.表明清朝印刷术的进步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南宋和清朝雍正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都是铁犁牛耕,反映了古代牛耕技术进步缓慢,C项正确;A项错在“真实”,《耕织图》渗透子绘画者一定的主观色彩,排除A项;《耕织图》是文献史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B项;从材料没有得出清朝印刷术是否进步,排除D项。故选C项。

小提示:

9、宋代理学多主“静坐”之说,于静中养出一种道学气象。明代思想家吕柟提出,用功不必山林,市朝也做得,尤其必须要从繁华波荡中体验。这一转变

A.源于社会逐利风气的盛行B.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政治诉求

C.意在增强士人社会责任感D.为儒学发展变革注入了活力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要从繁华波荡中体验”可知,比起主张“静坐”的宋儒,明代思想家更加重视在繁华的市井生活中加深思想体悟,这一变化为儒学的创新注入了活力,D项正确;这一转变源于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而非源于“社会逐利风气”,排除A项;明代思想的转变体现在士大夫对修养论的体悟而非市民阶层的政治诉求,排除B项;儒学始终强调士人的社会责任感,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0、大抵15世纪中叶,湖广作为天下的粮仓,所产粮食沿江而下,供应江浙各地,“湖广熟,天下足”的格局取代了先前的“苏湖熟,天下足”的格局。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持续向南转移B.高产农作物在湖广地区广泛种植

C.苏湖地区商品经济发展D.苏湖地区人口增长快于湖广地区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湖广熟”取代“苏湖熟”,粮食生产格局发生改变,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湖地区因为商品经济发展,大量发展棉纺织业等产业,带动当地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造成粮食产量下降,C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排除A项;高产农作物在湖广地区广泛种植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苏湖地区人口增长快于湖广地区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4

11、周传家先生在《中国古代戏曲》中将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用六个诗句来概括:“其一、黄河之水天上来;其二、山重水复路漫漫;其三、日出江花红胜火;其四、涛似连山喷雪来;其五、不尽长江滚滚来;其六、春在溪头荞菜花”,其中“春在溪头荠菜花”是指( )

A.先秦的歌舞和傩戏B.宋代南戏广泛传播

C.元代杂剧的繁荣D.清代中期京剧形成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周传家先生用六个诗句来概括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黄河之水天上来”指先秦的歌舞和傩戏,“山重水复路漫漫”指汉代至隋代的百戏散乐和唐代的歌舞参军戏,“日出江花红胜火”指杂剧和南戏,“涛似连山喷雪来”指元杂剧,“不尽长江滚滚来”指明清传奇,“春在溪头荞菜花”指清代中期京剧形成,D项正确;“春在溪头荠菜花”是指清代中期京剧形成,ABC项不符合材料,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明代将行省的职权一分为三,布政使为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掌民政、财税、赋役;提刑按察使掌刑狱、监察;都指挥使掌军政。它效仿了

A.汉代的地方体制B.唐代的地方体制

C.宋代的地方体制D.元代的地方体制

答案:C

解析:

明代将地方职权一分为三,意在分化事权以削弱地方权力,这是对宋代地方制度的效仿,C项正确;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唐代出现藩镇,都形成了割据,与明代的做法不一致,排除A、B项;明代并未继承元朝的行省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3、清代军机处和内阁在权力分配上并不对立,它的出现并不影响内阁作为中央政府处理日常政务的职能,内阁仍一如既往地承担着大量繁复冗杂的行政事务(在军机处设立以后,需要票拟的题本一度大量增加),而这是军机处所不能也无法取代的。这表明清代

A.君主专制权力达于顶峰B.中枢行政机构分工明确

C.权力制衡机制趋于成熟D.中央集权体制得到加强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清代军机处和内阁在权力分配上并不对立,它的出现并不影响内阁作为中央政府处理日常政务的职能”,5

可知内阁和军机处分工明确,并不对立,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中枢行政机构分工明确,不是君主专制权力达于顶峰,排除A项;权力制衡机制趋于成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中枢行政机构分工明确,没有体现中央集权体制得到加强,排除D项。故选B项。

14、下图是利玛窦在中国刊印的《坤舆万国图全图》(摹本)。它

A.准确描绘了全世界的地理状况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旧习俗

C.体现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传入D.加速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进程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坤舆万国图全图》是以当时西方世界地图为蓝本绘制的,所以该图体现了西方新进科学技术的传入,C项正确;该图还没有能够准确绘制当时全世界的地理状况,排除A项;“从根本上改变”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B项;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主动融入世界,排除D项。故选C项。

15、学生甲和学生乙通过相互答的方式来检验知识背诵情况。其中学生甲的问题是:“清朝是如何对西藏地区进行管辖的?”学生乙的回答是:“第一,以和亲维持会盟状态:第二,册封当地宗教首领;第三,实行盟、旗制;第四,派遣驻藏大臣:第五,以法律形式落实管辖权。”同学乙的5条回答中,有几条是错误的

A.1条B.2条C.3条D.4条

答案:B

解析:

清朝对于西藏地区的管辖主要方式是册封当地宗教首领、派遣驻藏大臣、以法律形式落实管辖权,但是并未实行和亲制度,也没有在西藏地区推行盟旗制度,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填空题

16、徐弘祖的《_____________》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答案:《徐霞客游记》

6

解析:

17、农业

(1)随着_______的开辟,_______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_______、_______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2)江南等地区农业的_______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_____________或相关_______,以获取更多的_______。

答案: 新航路 明朝 玉米 甘薯 多种经营 初级加工 副业 收入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

18、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各民族间长期的交融逐渐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1)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入相应空格中)

A.民族交融 B.多民族政权并立与统一

C.早期国家 D.明清 E.三国两罾南北朝

(2)若就提纲(四)的主题展开研究,应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填字母)

7

答案:(1)①C②A③E④B⑤D

(2)ABE

解析:

(1)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族起源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创建,经历了远古人类、早起国家和秦汉时期。①对应C;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的民族交融时期,②对应A,③对应E;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多民族政权并立与统一时期,④对应B;明清时期,我国版图基本奠定,⑤对应D。

(2)提纲(四)的主题是明清时期中国版图基本奠定,清政府设立伊犁将军,巩固了西北边疆;平定台湾,巩固了东南边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东部疆域。ABE符合题意。锦衣卫是明朝的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十三行是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与奠定中国版图无关,排除CD。

小提示:

19、在此基础上,明朝后期以_______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提倡_______,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答案: 李贽 个性自由

解析:

8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以李贽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20、明廷派遣大将________等人平倭。在抗倭斗争中,戚继光率领________,在________九战九捷;在________、________与抗倭将领________合作,连续重创倭寇,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了对________海外贸易的限制。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事迹被后世所传颂。

答案: 戚继光 戚家军 浙江台州 福建 广州 俞大猷 私人

解析:

结合明朝对外关系的内容可知,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造成巨大破坏。明廷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在抗倭斗争中,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广州、福建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事迹被后世所传颂。

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日本、朝鲜来华的遣唐使,通过贡赐关系与中国建立了变相的官方贸易往来。海上民间贸易也日益发展。唐代地理学家贾耽说,中国海船从广州经南海到波斯湾的巴士拉港,全程需三个月。这条航线把中国和以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为首的东南亚地区、以天竺为首的南亚地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上丝绸贸易连接在一起。宋朝的泉州商人李充,就曾“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为了管理海上贸易,从唐朝开始专门设置了市舶司。到了宋代,市舶司的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建炎二年(1128年),市舶司的收入占国家总收入的20%。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材料三 相对于我国古代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而言,海外贸易的发展是十分有限和迟缓的。经济文化总体发展水平与海外贸易发展规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反差,海外贸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十分有限。

(1)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中国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9

(2)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材料三是如何看待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据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答案:(1)特点:海外贸易覆盖范围广;官方贸易与民间贸易并举;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海外贸易收益较高;海外贸易以丝绸、瓷器为主。

(2)特点:不计经济利益的朝贡贸易。

影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服务于政治动机的对外贸易,违背经济发展规律;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

(3)看待: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发展是缓慢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

解析:

(1)根据“唐代日本、朝鲜来华的遣唐使,通过贡赐关系与中国建立了变相的官方贸易往来。海上民间贸易也日益发展”、“这条航线把中国和以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为首的东南亚地区、以天竺为首的南亚地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上丝绸贸易连接在一起”、“从唐朝开始专门设置了市舶司。到了宋代,市舶司的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建炎二年(1128年),市舶司的收入占国家总收入的20%”并结合所学内容,从贸易性质、贸易形式、贸易范围、贸易商品种类、贸易管理及贸易收入等方面回答。

(2)第一小问,根据“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概括;第二小问,根据“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可从对中国国际地位、经济收入等角度分析。

(3)根据“海外贸易的发展是十分有限和迟缓的。经济文化总体发展水平与海外贸易发展规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反差,海外贸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十分有限”可得出中国海外贸易发展迟缓,“原因”可以结合古代中国经济、思想以及经济政策说明。

22、文明相互交融、和谐共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和前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奉命七下西洋。他先后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了文化,强化了交流。但因遵循“四夷朝贡到京,有物则偿,有贡则赏”的原则,以“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来维护重礼仪而轻利益的朝贡贸易体系为主要目的,费钱粮无数,仅维持28年便戛然而止,令后人唏嘘不已。

——改编自谢博等《郑和下西洋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启示》

材料二 2013年10月,习近平出访东盟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并出席APEC(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在讲话中他首次提出与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沿线国家或地区共同发展。2012年中国同东盟双边贸易额达4000多亿美元,是10年前的6倍,争取到2020年实现双方贸易额1万亿美元的目标。

10

——改编自杨保筠《"海上丝绸之路”的21世纪新构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与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积极意义。

(3)为更好地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请你提出几点建议。(至少两点)

答案:(1)目的:加强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和宣扬明朝国威;结果:最终停止。

(2)加强了与东盟国家的海上合作;促进沿线国家或地区共同发展;利于中国同东盟双边贸易额的增长,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3)加强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扩展海上安全领域合作,实行互惠共赢,提高海运能力。

解析:

(1)

目的:根据材料“他先后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了文化,强化了交流”、“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维护重礼仪而轻利益的朝贡贸易体系为主要目的”及所学知识可得,加强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和宣扬明朝国威;结果:根据材料“费钱粮无数,仅维持28年便戛然而止,令后人唏嘘不已”及所学知识可得,由于随着明朝国力的衰退,下西洋活动最终停止。

(2)

根据材料“在讲话中他首次提出与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得出,加强了与东盟国家的海上合作;根据材料“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沿线国家或地区共同发展”得出,促进沿线国家或地区共同发展;根据材料“2012年中国同东盟双边贸易额达4000多亿美元,是10年前的6倍,争取到2020年实现双方贸易额1万亿美元的目标”得出,利于中国同东盟双边贸易额的增长,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3)

本小题相对较为灵活,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加强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扩展海上安全领域合作,实行互惠共赢,提高海运能力。

小提示:

23、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中国的对外交往也有着悠久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出塞二首》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满江红写怀》南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1

材料二 清朝既继承了历代中原王朝的疆域,也继承了历史上周边民族活动的领地,清朝的所谓“开拓土”,就是国家对边糧地区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对边各民族直接进行行政管理。

——摘自成崇德《论清朝堿形成与历代疆域的关系》

材料三 唐代对外交流史料

B.西安出土(阿拉伯)金币

A.日本书圣空海手迹

C.向达著《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12

E.日本遣唐使船模型

F.《大唐西域记》(玄奘弟子)

D.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1)材料一两首诗词中的“胡”各指什么少数民族?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清朝对地图中ABCD四处“边疆各民族直接进行行政管理”的措施,简析清朝“开疆拓土”的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可以作为研究东亚文化圈史料的是________;可以作为研究唐代对外交往的一手材料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

(4)古代中外交流存在不同方式。将下列历史事项按交流方式填写完成(填写字母)

A.张赛出使西域

D.汉倭奴国王印

方式

学术传播

民间贸易

政府措施

B.翻译《几何原本》 C.遣唐使来华

E.造纸术传到阿拉伯 F.沿海口岸设立市舶司

历史事项

答案:(1)两首诗词中的“胡”分别指匈奴和女真。

(2)措施:A设台湾府,隶属福建B改土归流C派驻藏大臣,共治西藏D清设伊犁将军,管理新疆。意义:统一(或:大一统)多民族国家更趋巩固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或:奠定了中国的疆域)有效管辖边疆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经济文化往来。

(3) A、E A、B、D、F

(4)

方式 历史事项

学术传播 B、C

民间贸易 E

13

政府措施 A、C、D、F

解析:

(1)《出塞二首》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指的是汉将军李广,结合所学可知“胡”指的是匈奴;《满江红写怀》为南宋岳飞所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结合所学可知这个“胡”指的是女真族。

(2)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处为台湾岛,清政府在此设台湾府,隶属福建;B处为云南地区,清政府在此实行改土归流政策;C处为西藏地区,清政府派驻藏大臣,共治西藏;D处为新疆地区,清政府设伊犁将军,管理新疆。

(3)材料A体现的是唐代与日本的交流,属于东亚文化圈史料;图片B体现的是与阿拉伯的交流,不属于东亚文化圈;图片C是与西域的文明交流,不属于东亚文化圈交流;图片D是与大秦也就是古代罗马的交流,不属于东亚文化圈;图片E是与日本的交流,属于东亚文化圈;图片F不属于东亚文化圈。综上,第一空的答案为A、E。一手材料包括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当事人所做的笔记、著作、记录、出土的当时的历史文物和历史遗迹等,上述六幅图片可作为研究唐代对外交往的一手材料为A、B、D、F。

(4)根据所学可知A张赛出使西域为政府措施;B翻译《几何原本》属于学术交流;C遣唐使来华属于政府措施、学术传播;D汉倭奴国王印属于政府措施;E造纸术传到阿拉伯为民间贸易;F沿海口岸设立市舶司属于政府措施。综上:学术传播的为B、C;民间贸易为E;政府措施为A、C、D、F。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货币简表

时间

战国

秦代

汉武帝时

唐高祖时

宋代

标志

赵、齐、楚等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蚁鼻钱等

秦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诞生

材料二 明初,流通中铜钱与“宝钞”并行,禁金银交易,但江南商贾“不论货物贵贱,均以银定价”。嘉靖初(1522年),“钞久不行,钱大已壅”,朝廷遂“弛用银之禁”。到万历九年(1581年),“一条鞭法”把丁役、土贡等归于田亩,“计亩征银”,白银发展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

材料三 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原因。

14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名称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1)趋势:由多样走向统一;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钱文内容由重量相称到年号相称;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方向发展。

(2)原因:民间交易多用白银;纸币与铜钱不便于流通;政府政策的推动;赋役征银的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入。

(3)名称:布雷顿森林体系(或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积极作用: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解析:

(1)基本趋势:根据材料“赵、齐、楚等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蚁鼻钱等”“秦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可知由多样走向统一;根据材料“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根据材料“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开元通宝”可知钱文内容由重量相称到年号相称;根据材料“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诞生”可知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方向发展。

(2)原因:根据材料但江南商贾“不论货物贵贱,均以银定价”可知民间交易多用白银;根据材料“钞久不行,钱大已壅”可知;纸币与铜钱不便于流通;根据材料朝廷遂“弛用银之禁”可知政府政策的推动;根据材料“一条鞭法”把丁役、土贡等归于田亩,“计亩征银”可知赋役征银的促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入。

(3)名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名称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积极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从货币体系、世界经济等角度去分析,具体分析可得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秦始皇登碣石山,立刻辞,有“上农除末"一语,但秦代却出现蜀卓氏、曹邮氏、宛孔氏等以盐铁而成巨富的事迹。汉景帝时晁错曾说:“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也;尊农夫,农夫已贫也。”汉武帝将天下盐收归官营,桑弘羊亦“以计算用事”。唐朝刘晏对食盐专利实行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的办法。北宋庆历时一年的商税收入为1975万余缗,酒课为1710万余缗,盐课为715万余缗。到神宗时,一场全面的商业官营又在王安石的主持下展开了。

——摘编自陈长华《抑商质疑一一兼论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材料二 明中后期,出现了“士好言利”的社会氛国和“弃儒从贾”的社会现象。从《士商类要》、《商贾便览》、《生意世事初阶》等大量商书记载来看,在“利”、“义”关系问题上,要求商人重信义、守承诺;强调君子之財,取之有道,强调要道慎、勤勉、自我约束,充分发挥个人才智,善于应付处理各方面的社会关系,并将此视为经商成败与否15

的关键。虽然清代政府的工商政策趋向宽松,各级官员的“恤商”思想也有所发展,但却始终没有明确保护商人利益的相关法律或制度保障机制。

——摘编自张海英《明清商业思想发展及其转型困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至北宋时期商业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商业思想发展的影响。

答案:(1)抑商与重商并存;政府对部分商品的垄断经营;官商分利;政府重视商税收入;依据统治需要适时调整(不断改革)。(任答三点)

(2)影响: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市民阶层的壮大;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世俗文化的发展。(任答两点)

解析:

(1)根据“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秦代却出现蜀卓氏、曹邮氏、宛孔氏等以盐铁而成巨富的事迹”得出抑商与重商并存;根据“汉武帝将天下盐收归官营”得出政府对部分商品的垄断经营;根据“唐朝刘晏对食盐专利实行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的办法”得出官商分利;根据“北宋庆历时一年的商税收入为1975万余缗,酒课为1710万余缗,盐课为715万余缗。到神宗时,一场全面的商业官营又在王安石的主持下展开了”得出政府重视商税收入,依据统治需要适时调整。

(2)影响;根据“出现了‘士好言利’的社会氛国和‘弃儒从贾’的社会现象”得出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世俗文化得到发展。

16

-

洛阳市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知识点总结(超全

本文发布于:2023-12-04 11:12: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6595292352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洛阳市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知识点总结(超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洛阳市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知识点总结(超全.pdf

标签:发展   中国   贸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