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4日发(作者:幼儿园游戏故事)
聚焦泰和千烟洲模式成为全球生态修复“教科书”沿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县城向东行驶约20公里,连绵起伏的山丘映入眼帘,踏足其中,树林、果园、稻田、溪流镶嵌分布,耳边蝉鸣、溪流声不绝如缕,不时有几只白鹭从林间飞过。这里就是千烟洲,距离井冈山100公里,距离50岁的尹善元所在的阳丘村不到1公里。航拍千烟洲密林中的水塘尹善元四十年前的千烟洲“远望黄蒙蒙,近看水土空”村里口口相传,这里以前有上千户人家,户户炊烟,溪流潺潺,所以名叫千烟洲。如今,这个传说难以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由于无节制的滥采乱伐,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这里就变成了红土裸露的荒山野岭。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千户千烟只剩下孤零零的七户七烟了。在尹善元的记忆里,那时的千烟洲只是个放牛的去处。尹善元:“小时候来这边放牛,看到这边还是比较荒凉的小村子,山上也没有树,偶尔能看到几棵零星的马尾松,大部分是荒山草坡。这边也就是六七户人家,都能数的过来。”荒芜的千烟洲当地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晴天一块铜,下雨一包脓。远望黄蒙蒙,近看水土空”。尹善元:“因为没有植被,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嘛。一下雨水就把土壤冲下来,形成暄土,地就比较粘,一般都要穿雨鞋出门。晴天(土壤)就不保水,一块铜一样的,硬邦邦的。”荒芜的千烟洲靠山却吃不上山,附近的村民守着千烟洲81个山丘生活困苦。尹善元说,几亩水稻田是当时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尹善元:“当时大家的生活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年轻人也没出去打工,就是靠地里那点收入,当时水稻产量也低。”千烟洲的生态恶化以及农民贫困现象,在当时的整个南方红壤丘陵区很普遍。科研人员来了“绝地”挂上了黄灿灿的橘子1982年,千烟洲迎来了身背勘探仪器、手持测绘图纸的中科院科研人员,他们选定水土流失情况典型的千烟洲作为南方丘陵生态恢复的试验基地,经过6年的考察和筹备,中科院正式在这里建起了千烟洲试验站。建站初期,科研人员在勘探土地建站初期,科研人员在勘探土地科研人员在田间地头怎么让植被覆盖率不足5%的千烟洲变成真正的绿洲?千烟洲试验站提出了“发展立体农业”的治理思路。科研人员改良土壤,引进良种,与农户在山上种林,山下种粮,山腰种果,丘间建塘。水土流失得到了控制,曾经荒芜的“绝地”挂满了黄灿灿的橘子。尹善元:“就看到好多好多大车在这边果园周边装车,好多农户在这边摘橘子,卖橘子,那个场面很热闹的,运得运,载得载,装车得装车,都很繁忙的景象。”370本气象数据记下千烟洲30年的阴晴风雨1990年,千烟洲试验站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红壤丘陵综合开发治理国际试验示范研究站。也就在这一年,高中毕业的尹善元进入试验站工作,成为一名科研数据收集员。尹善元:“一开始也是做一些杂活,协助他们做一些实验,后来安排我到气象站做气象观测,就是常规的气象要素的长期监测,积累一些基础气候的数据。”在站里工作了近30年,尹善元走遍了千烟洲的九沟八十一坡,他所记录的370本气象数据摞起来足有一米多高。尹善元:“这一本就是一个月。”记者:“您记录了多少本?”尹善元:“现在到目前是370本了……”他翻出了1990年入职第一个月记录的气象数据:尹善元:“当时它你看这个蒸发量还是很大的。你看7月16号那天蒸发量达到十毫米,现在蒸发量小了,最近十多年都很少达到十毫米以上的蒸发量。因为小气候变化了现在植被覆盖以后,蒸发就是减少了。”尹善元用于记录的气象数据本千烟洲模式成为全球生态修复“教科书”随着千烟洲生态环境的改善,农民们又纷纷回到了这片土地,种植水稻、承包橘园,泰和县的第一批万元户就诞生在他们中间。尹善元也动员妻子承包了十亩橘园。尹善元:“当时可以说采下来不愁卖的,都有大批的采购商等着收购。种橘子以后一下就收入就提高了。九几年就跨入了万元户。我最早来站上就是骑着个自行车来,然后开始种橘子以后,就变成摩托车,换了三辆摩托车,到12年就买了个小轿车了。”尹善元家的橘园在过去30多年里,千烟洲试验站潜心南方红壤地区综合治理研究,探索出著名的“千烟洲模式”,被联合国授予了全球生态修复“百佳”的称号。“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模式被编入高中地理教科书。态修复“百佳”的称号。“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模式被编入高中地理教科书。千烟洲生态环境变化近年来,千烟洲试验站着手打造“千烟洲模式”的 2.0升级版本,推广林下养殖经济。尹善元也在自家的橘园里养上了乌鸡,有乌鸡作伴,三十多年树龄的老橘子树更加高产。尹善元:“乌鸡会把果园的一些虫子给吃掉,就可以省下了一些饲料。橘子园里的虫害也比较少了。乌鸡的一些粪便,对果树有施肥的效果,它增加一些有机质,改良改善土壤。我们通过这种林下养殖,会延缓果树的老化。”现在的千烟洲,家家户户都是三层小楼现在,“千烟洲模式”还在继续升级,主要进行人工林生态学基础研究,尹善元所负责的工作就是为这些基础研究采集基础数据,是基础中的基础。他每天都要翻过四座小山爬到45米高的观测塔上采集数据,从空中俯瞰,马尾松与杉树交错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洋”。尹善元:“刚建塔的时候那个树还是十几米高,没有这么郁郁葱葱的。通过这十几年生长,已经长成三十米高的树木了。”尹善元每天都要爬的碳通量观测塔从碳通量观测塔上俯瞰千烟洲“绿色海洋”千烟洲的树林枝繁叶茂,引来了成群白鹭在这里安家。村民:“早晨,白鹭刚出来的时候,河边上的滩涂地上,成群结队的飞出去觅食,很美。”千烟洲的荒芜成为历史,推开家门,就是绿水青山。千烟洲试验站老站长李家永:“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回过头去看看千烟洲站的起起伏伏,对这片红土地的眷恋更加浓烈。”千烟洲的橘子就要丰收了,村民的生活更有奔头。村民:“差不多国庆期间橘子就能摘了,今年的挂果量不错,应该能有个好收成。”一寸新芽上,有盎然的春意;一声蛙鸣中,有丰收的芳香;一滴露珠里,有太阳的光辉……一个个家门口的变迁,凝结成960万平方公里的蓬勃与兴盛。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家门前那座山、那条河、那段路的点滴变化,随历史车轮一起滚滚向前,汇聚成浩浩汤汤的时代潮流,为共和国的70年长卷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报道《我家门前》,记录我家门前的昨天与今天,见证共和国的成长和繁荣。
本文发布于:2023-12-04 05:02: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6373651101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聚焦泰和千烟洲模式成为全球生态修复“教科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聚焦泰和千烟洲模式成为全球生态修复“教科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