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浙江 诗画江南(二)

更新时间:2023-12-03 08:10:26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3日发(作者:锲而不舍意思)

-

山水浙江 诗画江南(二)

山水浙江 诗画江南(二)

山水不语,但山水有表情,风景有生命,名胜有记忆。山水浙江诗画江南,它们诗意地再现浙江人绵绵不绝的精神血脉,生动镌刻浙江文明的人文年轮。

一万年的天人传奇

杭州有个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坐着木船,游览这中国第一个城市里的国家湿地公园,欣赏桑基鱼塘、茅舍田园,还可以参观古人如何用最简单的工具从事农耕。对于不少人来说,已经远离这样的生活几个世代。

而在浙江,西溪这样的农耕传统已经至少有一万年的历史。

我们以前说“浙江七千年”,那是因为有七千年历史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保存完好的稻谷和各种工具,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然而从现在开始,我们要说“浙江一万年”了。最新的考古发现,钱塘江以南浙中盆地的上山遗址里,中国人1万年以前就开始种稻。它不但改写了人类稻作文明史,也把浙江文明史往前推进到了一万年。

稻米养育了超过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正是以个体精耕细作为特征的农耕传统,奠基了伟大的中华文明。而浙江为代表的长江流域是世界栽培稻和稻作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联合国倡导了一个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中国浙江青田县龙现村的“稻鱼共生系统”,成为世界农业遗产在全球第一个挂牌的保护区。

浙江的许多山水风景和名胜古迹还有农耕文化的特色。最典型的是众多农耕遗址,良渚、河姆渡、跨湖桥、上山……成为了浙江大地的奇珍和骄傲。杭州西湖的八卦田,曾有南宋皇帝亲耕,是这个“三吴都会”的农耕传统的证明。事实上,秦汉以来西湖由海湾变为淡水湖、修筑海塘兴起农业之后,西湖时代才有了实现的条件。浙江的古村落在全国来说也非常珍贵,“七星八斗”芙蓉村、东阳卢宅、兰溪诸葛八卦村、烟雨西塘、武义俞源太极村……这些与山水田园融为一体的农耕村落,不但是研究古老文化的活标本,更是都市人眼里最难得的风景。浙江还有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唯一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楠溪江景区,三百里的山水田园如一幅古代中国典型的“耕读社会”的图画,是不可多得的自然文化遗产。

今天的浙江不但依然是中国最富足的地方,还以独特的江南田园山水成为海内外向往的旅游地。从这个意义上,也许可以更全面领会没有雪山大漠、高原深谷的浙江山水的魅力。

江山胜迹――浙江山水的历史演变

“江山留胜迹,晚辈复登临”。王朝的风云卷过天地,伟人的权杖指点江山,浙江的山山水水,可以连接我们与历史的所有记忆。

“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大诗人白居易这里说的是缙云仙都山。它与黄山、庐山并列为轩辕黄帝的三大行宫之一。浙东绍兴会稽山,相传夏朝始祖大禹卒后葬于此而建有“大禹陵”,每年都要举行公祭大会。

春秋时期浙江分属两国,浙江大地留下了吴越争霸的刀光剑影。全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的湖州莫干山,就因吴王阖闾派莫邪与干将夫妇在此铸成举世无双的雌雄双剑而得名。勾践卧薪尝胆大败吴国,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也留下了越王台、印山越国王陵墓、西施故里等诸多胜迹,成就了江南著名的文化古城绍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会稽,代表着先秦时代名山大川的主要功能和人与自然精神关系的主要形式――祭祀。“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当时有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霍山(今安徽天柱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与五岳相应的有五镇(大山),南镇即浙江会稽山。会稽山在秦以前就列入五岳五镇,可称为浙江山水文化史上的一个标志事件。

具有决定意义的山河巨变始于隋炀帝杨广。他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以北京和杭州分别为终点的隋代运河,最终形成了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大运河开凿以来的唐宋时期,出现了大批闻名全国的名山大川和游览胜地,以及许多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如杭州、苏州、扬州等。现在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市级风景区,绝大多数在唐宋时期就已成名了。

京杭运河也使浙江山水为之一变。正是大运河和钱塘江航运的兴起,使得浙江由以越州(绍兴)为中心的山会平原时代,迈向了以杭州为中心的钱塘江时代。宋人记载:“会稽为越之绝,而山川之秀甲于东南。……至唐,余杭始盛,而与越争胜。然杭之习俗华媚,善占形胜,而丹楼翠阁辉映湖山,如画工小屏,细巧易好,故四方之宾客过而览者,往往后越。”四方宾客对杭州山水和越州山水的喜好,在唐代时出现如此戏剧性变化。即便是以前直不为人所重的钱塘江涌潮,唐时也成了人们群集往观的重要景致。大运河纵贯杭嘉湖平原,途经了无数江南名镇和文化遗址,运河孕育的南浔、西塘、乌镇等江南古镇,古迹尚在,风物犹存。

唐之后尽显风流的是吴越国钱氏。吴越国创造了经济文化和谐发展的奇迹,为后人留下了像雷峰塔、保?m塔之类佛教文物奇葩,造就了“人间天堂”的神话。钱氏主动“纳土归宋”,杭州成为“地上天宫”。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奸臣当道,西湖岳王庙就是明证;但浙江却在是南宋发展最快,一举确立了文化大省的地位。以致到了元代,旅行家马可?波罗依然称杭州为“美丽的天都”。

人间天堂――东南佛国慈航普渡

2006年4月,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和舟山市举办。国内外的高僧大德云集浙江,在“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的号召下,在西湖和普陀山完成了一次空前的佛教盛会。

浙江是中国佛教发展最兴盛的省份之一,至今约有二千年历史,高僧大德荟萃,影响广泛深远,素有“东南佛国”之称,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见于经传史书的高僧就有一千多人,对中国佛教宗派,如天台宗、禅宗、三论宗、净土宗、华严宗等的创立和发展都起过重要的作用,影响到全国以至世界。浙江的不少寺院又是佛教宗派的祖庭:绍兴嘉祥寺是三论宗的祖庭;天台的国清寺是天台宗的祖庭;宁波天童寺是曹洞宗的祖庭;杭州径山的径山寺是临济宗的祖庭。普陀山是观音道场,奉化雪窦山被称为弥勒道场。浙江佛教辽远传朝鲜(韩国)、日本,近代又传入欧美、南洋、澳洲。

古刹林立,佛教遗产和佛教文化的深厚,是浙江山水文化的重要特征。宋朝苏轼有诗云:“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即指当时的杭州寺院的兴盛景象。南宋宁宗时制定了寺院的等级,有“五山十刹”的规定。这“五山”(杭州径山的兴圣万福寺、灵隐山的灵隐寺、南屏山的净慈寺、宁波天童山的景德寺、阿育王山的广利寺)都在浙江;而“十刹”中有六刹(杭州中天竺的永祚寺、湖州的万寿寺、奉化的雪窦资圣寺、温州的龙翔寺、金华的宝林寺、天台的国清寺)在浙江。明代,浙江的普陀山被列为四大名山之一。国务院1983年公布的全国重点寺庙浙江省有14所。

“三宝”之灵融合山川之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成就了中国的佛教名山胜地。浙江的西湖、普陀、天台、雁荡、雪窦、天目……都是代表。如果没有灵隐寺、净慈寺、 虎跑寺、雷峰塔、六和塔、保?m塔与湖山辉映,西湖必然黯然失色;正是产生了以国清寺为祖庭的佛教在中国第一个宗派――天台宗,天台山以“法华圣地”闻名天下。杭州湾外的不到300米高的小岛普陀山,也因为“观音道场”名列中国名山。

深山藏古寺――佛教文化不但为山水增添了绝佳的景观,还给山水附上了灵气和神秘感。在湖山胜景里获得超脱和安慰的愿望,吸引了无数的朝拜者。成千上万人朝山进香、游览山水,是古代较大规模的旅游方式。这种活动也培养了人们对名山大川的审美意识和保护、建设风景名胜的自觉性。现在“东南佛国”西湖、“佛宗道源、山水神秀”天台山、观音道场普陀山、弥勒道场雪窦山等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诗画江南:唐诗之路兰亭之乡

名山大川的功能经过农耕田园、自然崇拜到宗教审美,到唐宋时期终于发展到了高潮:中国的山水文化产生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不只是为了祭祀或者朝拜,文人、名士、学者、官宦及旅游者,开始纯粹为追求田园山水之美而踏遍天下名山大川。他们情寄山水,触景生情,发之于笔墨,著之于文学,再现于书画,把山水文化推上了历史高峰。

难得的是,浙江是中国的山水文化的重要发端。“唐诗之路,兰亭之乡”――造就了浙江山水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诗画江南”。与诗画词章交相辉映,一草一木皆有文化,正是浙江山水的最大魅力。把山水引入整个的社会精神文化生活,浙江的山水田园竟然承担了如此重要的一个历史使命,让人不由得感叹造化的安排。

楠溪江畔的田园山水成就了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这位曾任永嘉太守的浙江籍最早的旅行家,遍游了浙东浙南浙中等地。东晋“画圣”顾恺之游览浙江绍兴回来,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寥寥数语,道出了江南山水美的神韵,仿佛他的作品一样传神。“书圣”王羲之在会稽兰亭“曲水流觞”,留下了不朽的《兰亭集序》,与幽美的兰渚山水千秋共存。“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富春江,诞生了“画中兰亭”――《富春山居图》。

然而最著名的,要算“唐诗之路”。

中国有丝绸之路,也有“唐诗之路”。唐诗之路在浙江。从钱塘江畔的西凌古渡起,经浙东古运河、古纤道、绍兴鉴湖,转入曹娥江,过上虞,再溯剡溪而上,经嵊州、新昌,直至天台,是古代诗人活动最为频繁、诗书与山水关系最为密切的地域。千余年来,400多唐人留诗7D0多首。这里经中外学者专家实地考证已经确认并命名为“浙东唐诗之路”。

与浙东相对,浙西山水以新安江一富春江钱塘江为主体,这条名江同样风光独绝如诗如画,历来被人们称为“锦峰绣岭,山水之乡”。“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在唐代,秀丽的浙西山水成为唐朝126名诗人“壮游吴越”的必经之地,留下了500多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这条“浙西唐诗之路”与目前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是一致的,今天从杭州向西而行,沿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至千岛湖,甚至到徽州黄山,是中国最著名的黄金旅游线之一。 除却诗书何所癖,独于山水不能廉。携一卷诗书游浙江,正是千年来的传统,最好的旅游方式。

山海真经――大地风流共潮生

杭州西湖韬光寺曾有一副著名的对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揭示了浙江山水的另外一层面貌:从整个中国乃至亚太地域来看,浙江无疑属于东海。地质上的海陆变迁造就了浙江的地理格局;而百川归海,潮回大陆,共同形成了今天的浙江大地。从山水到人文,这里演绎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山海经”。

说西湖“楼观沧海日”并不假,西湖本是一个与杭州湾相连的咸水湖,属于板块碰撞产生的火山遗迹,千万年的海陆变迁才留下了这颗明珠。钱江潮是闻名中外的自然景观,但是中国数万公里的海岸线上,只有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理才促成如此特大潮涌。自唐朝以来,“八月十八海宁观潮”已成风俗。

浙江,从约4亿年前一片以浅海为主的海洋,到今天的“七山二水一分田”,沧海桑田的变迁让人感叹。

雁荡山是浙江海陆变迁最大的“化石”,最终在东南一隅的温州乐清湾崛起一“天下奇秀”之地,峰、嶂、洞、瀑四绝交辉,今天它已经是世界地质公园。 山脉一直延伸到东海,露出水面的山峰构成半岛和岛屿。浙江大干500平方米的海岛就有3000多个,是我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全国唯一以群岛设立的地级市――舟山市古称“海中洲”,有普陀山、嵊泗列岛两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岱山、桃花岛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临海的特殊地理,孕育了浙江的海洋文明。“通商大埠,常在大江大河下游”。浙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隋唐以来杭州、宁波、温州都是著名的贸易口岸。但是明清以来的海禁和锁关闭国,扼杀了中国的航海贸易,也改变了浙江局势。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浙江招募和训练“戚家军”,在浙江沿海留下了多处遗址。近代浙江沿海上演的是一场反侵略斗争,“定海三总兵”在鸦片战争中殉国;镇海招宝山古城保存着痛击法国侵略军的大炮,建成了国家唯一的海防纪念馆。今天人们在这些沿海遗址和名胜追溯历史,感受浙江山水的悲壮色彩。

山海之间的特殊地理赋予浙江人最大的礼物,也许要算思想解放之精神。

浙江先民总以开阔的胸怀开风气之先,少受习惯惰性的束缚,这与临近海洋环境相关。浙江是中世纪后期批判哲学和启蒙思想的摇篮,后来更受到洋务思潮、维新思潮、民主共和思潮及新文化运动的“民主”、“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熏陶,成为推进历史文化前进的重要力量。杭州人龚自珍开启了抨击时弊、抗御外侮、通经致用的进步思想,拉开近代化的序幕近代留洋热潮迭起,浙江风流人物灿若群星,章太炎、鲁迅堪称一代宗师,“鉴湖女侠”秋瑾,以“妇女解放运动先驱”名垂青史。嘉兴南湖,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大地风流共潮生,这些都成为浙江最宝贵的遗产,在风景名胜地留下的无数纪念物,为浙江山水增添了不般的含义。

山水不语,但山水有表情,风景有生命,名胜有记忆。它们诗意地再现浙江人绵绵不绝的精神血脉,生动镌刻了浙江文明的人文年轮。

山水浙江,是一万年的天人传奇。

-

山水浙江 诗画江南(二)

本文发布于:2023-12-03 08:10: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5622262340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山水浙江 诗画江南(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山水浙江 诗画江南(二).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浙江   山水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