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散文阅读《贺年》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03 07:41:15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3日发(作者:李时珍电影)

-

九年级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散文阅读《贺年》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散文阅读《贺年》含答案

贺年

老舍

①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肯劳动,连过新年都更有滋味,更多乐趣。

②我小时候,特别盼望过年,认为春节就是一个可以吃好饭,穿新衣,痛痛快快玩几天的节日,当然还有许多的热闹和神秘。一跨进腊月,就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好像春节是一个遥远的、很难到达的目的地。那时候。家里穷,母亲在一入冬就必须积极劳动,给人家浆洗大堆大堆的衣服,或代人赶做新大衫等,以便挣到一些钱,作过年之用。姐姐和我也不能闲着。她帮助母亲洗、做,我在一旁打下手儿——递烙铁、添火、送热水与凉水等,也兼管喂狗、扫地和给灶王爷上香。我必须这么做,以便母亲和姐姐多赶出点活计来增加收入,好在除夕吃得上饺子!

③就这样,一直等到快到年底,活计都交出去了,我们就忙着筹备过年。我们的收入有限,当然不能过个肥年。可是,我们也有非办不可的事,灶王龛上总得贴上新对联,屋子总得大扫除一次,破桌子上已经不齐全的铜活总得擦亮,猪肉与白菜什么的也总得多少买一些。

④我们当然兴奋。首先是我们过年的那一点费用是用我们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来得硬正。每逢我向母亲报告:当铺刘家宰了两口大猪,过年时肯定可丰盛了,母亲总会说:“咱们的饺子里莱多肉少,可是最好吃!”当时我不大明白为什么菜多肉少的饺子反倒最好吃。在今天想起来,才体会到母亲的话里确实有很高的思想性。是呀,第一,我们的饺子不是由开当铺得来的;第二,我们的饺子是亲手包的,亲手煮的,使我们的胃里和心里一齐舒服,怎能不最好吃呢?

⑤劳动使我们穷人骨头硬,有自信心。回忆起来,在那黑暗的岁月里,我们一家子是怎么闯过了一关又一关,终于挣扎过来得到解放,实在不能不感谢共产党,也不能不提到母亲的热爱劳动。她不懂得革命,可是她使儿女们相信:只要手脚不闲着,便不会走到绝路,而且会走得噔噔地响。

⑥我也体会到:劳动会使我们心思细腻。任何工作都不是马马虎虎就能做好的。每件事的筹备我们都做得仔仔细细的,那些母亲平日里教导的,平日里有可能我们没有照做,可却在准备过年的时候,将每一件事都做得格外细致,那个时

1 刻装满了童年乃至少年时光里最美好的记忆,所以,那时候的我也格外认真,是呀,劳动与取巧是结合不到一处的。要不怎么说劳动能改变人的气质呢。

⑦劳动确实是最有滋味的。假若幼年与少年时代过的是勤苦生活,回忆起来就不能不甜美了。小时候养成的好习惯,必然直到如今还在继续发生作用,怎能不美呢!到今天,我还天天自己收拾屋子,不肯叫别人插手。这点轻微的劳动本算不了什么大事,不值得夸口。可是,它的作用并不仅限于使屋里干净,瓶子罐子都有一定的位置。它还给我的写作生活带来了一些好的影响。古语说:“业精于勤。”据我看,光勤于用脑力而总不用体力,也许不见得能精;两样都用,心身并健,一定更有好处。

⑧现在,如果愿意,饺子可以天天吃,没有了吃的吸引,过年的兴趣就去了大半。欣逢新岁,想起当年,觉得劳动的滋味的确甜美,而且享受不尽。那些年和亲人在一起包饺子过年,吃得最香甜,胃里和心里一齐都舒服。这点生活经验,我相信,将永远成为我记忆中的最甜美的部分。而且热爱劳动的习惯一旦养成,即能终身享受不尽。

(有删改)

63.“我”为什么认为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请简要概括。

64.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一跨进腊月,就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好像春节是一个遥远的、很难..到达的目的地。

(2)灶王龛上总得贴上新对联,屋子总得大扫除一次,破桌子上已经不齐....全的铜活总得擦亮,猪肉与白菜什么的也总得多少买一些。

....65.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66.本文标题“贺年”意蕴深厚,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3.①劳动给“我”小时候过新年带来很多滋味和乐趣;①劳动使“我”面对生活更有骨气,更有自信心;①劳动使我心思更加细腻,改变了“我”的气质;①劳动使“我”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受益终身;①劳动给“我”的写作生活带来了一些好的影响,使“我”心身并健。(答到四点即可) 64.(1)“掰着”指用力把东西分开或折断。句中用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我们”对春节的热切期待。

(2)“总得”有“必须”的意思,句中连用四个“总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2 描写了即使是生活艰辛,条件艰苦,“我们”筹备过年的仪式感也不能减少,体现了“我们”对过年的重视。 65.示例:①勤劳能干、细致认真。母亲一入冬就开始筹备过年的各项事宜,用实际行动教会“我们”做任何工作都不能马马虎虎,每件事的筹备都做得仔仔细细的。①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乐观坚强。在艰苦的条件下,母亲依然把过年安排得究满仪式感,积极向上,用自己的双手和勤劳给家人带来对来年的希望。 66.示例:“贺年”因劳动而甜美,作者通过叙述母亲带领“我们”贺年,来展现劳动带给人们的快乐和积极影响,表达了对劳动、对像母亲一样的劳动者的赞颂,揭示了劳动可以使人终身受益,能够创造美好生活的主题。

【解析】63.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根据第①段“我们的收入有限,当然不能过个肥年。可是,我们也有非办不可的事:……由大户人家看来,我们的这点筹办工作的确简单的可怜。我们自己却非常兴奋”“我们当然兴奋。首先是我们过年的那一点费用是用我们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来得硬正”可知,“我们”过年的费用是自己劳动得来的,劳动给“我们”小时候过新年带来很多滋味和乐趣;

根据第①段“劳动使我们穷人骨头硬,有自信心”可知,劳动使作者面对生活更有骨气、更有自信心;

根据第①段“我也体会到:劳动会使我们心思细腻……劳动与取巧是结合不到一处的。要不怎么劳动能改变人的气质呢”可知,劳动使作者心思更加细腻,改变了作者的气质;

根据第①段“假若幼年与少年时代过的是勤苦生活,回忆起来就不能不果然甜美了。小时候养成的好习惯,必然直到如今还继续发生作用,怎能不美呢”可知,劳动使作者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受益终身。

64.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

(1)“一跨进腊月,就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掰”是动词,指用力把东西分开或折断。“掰着”指头,是用来计算春节到来的天数。因为对春节的到来充满了期待和渴望,所以一跨进腊月就“掰着指头”数日子。“掰着”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们”这些小孩子对春节的热切期待的心情。

(2)本句是对“我”家准备过年的描述。因为贫穷,根据第①段中前一句“我

3 们的收入有限,当然不能过个肥年”可知,“我们”过年极其简单。但是,在艰苦的条件下,“我们”还是要贴新对联、大扫除、擦家具、买猪肉和白菜。在这四种为过年而准备的行动前,都用了“总得”一词,说明这些行动是必不可少的。四个“总得”构成了排比句,写出了“我们”过年时忙而不乱的仪式感,即使生活艰辛、条件艰苦,但年还是要过得,而且还得有必要的过程与仪式,体现了“我们”全家对过年这一习俗的重视。

65.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根据第①段“记得当初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家里很穷,所以母亲在一入冬季就必积极劳动……以便挣到一些钱,作过年之用”可知,母亲勤劳能干、照顾家庭有责任感;根据第①段“母亲总会说:咱们的饺子里菜多肉少,可是最好吃”、第①段“她不懂得革命,可是她使儿女们相信:只要手脚不闲着,便不会走到绝路,而且会走得噔噔地响”可知,家境贫寒的时候,母亲靠自己的劳动让日子过得有滋味,可见她是一个积极生活、乐观淳朴的人;

根据第①段“每件事的筹备我们都做得仔仔细细的,那些母亲平日里教导的……劳动与取巧是结合不到一处的。要不怎么劳动能改变人的气质呢”可知,母亲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我们”,让“我们”学着劳动,并从劳动中感受乐趣,感悟道理,可见她是一个教导有方、勤劳踏实的人。

66.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理解。

“贺年”是“庆贺新年”的意思,新年意味着告别旧的一年,开启新的旅程,象征着美好地开始。结合第①段“回忆起来,在那黑暗的岁月里,我们一家子怎么闯过了一关又一关,终于挣扎过来”、第①段“说起来有点奇怪,回忆往事,特别是幼年与少年时代的事,也不知怎么就觉得分外甜美”、第①段“欣逢新岁,想起当年,觉得劳动滋味的确甜美,而且享受不尽”可知,“贺年”除了在文章照应了与新年有关的事情,也寓意着曾经黑暗艰难岁月的结束,美好光明的新时代的开启;而让作者一家度过那段艰苦岁月的正是劳动,劳动给作者小时候过新年带来很多滋味和乐趣;劳动使作者面对生活更有骨气、更有自信心;劳动使作者心思更加细腻,改变了作者的气质;劳动使作者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受益终身。所以作者借“贺年”表达了对劳动的赞颂,强调了劳动最有滋味,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主题。

4

-

九年级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散文阅读《贺年》含答案

本文发布于:2023-12-03 07:41: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5604751091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九年级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散文阅读《贺年》含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九年级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散文阅读《贺年》含答案.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劳动   母亲   作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