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勉学篇王生好学分析

更新时间:2023-12-03 00:43:50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3日发(作者:宿舍文化建设方案)

-

颜氏家训勉学篇王生好学分析

颜氏家训勉学篇王生好学分析

王生好学分析

大要为一“破”一“立”。“破”在批判魏晋六朝以来盛行于士族上层的清谈玄学不肯实学之风;“立”在倡导一种以读六经为主,勤勉踏实的学风。

先说说他“破”一些什么。人为何需勤学?颜之推指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士农工商四民应当各习其业,自古以来圣明的帝王尚且勤学,何况庸常之人。然而,魏晋,尤其齐梁以来,有两种风气影响了世风、学风。一种是不学无术;另一种是崇尚清谈玄学或浅学。由于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所以文武事业两皆不能,更有一些士族子弟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平时只会熏衣剃面、傅粉施朱。这种人仰仗家世余绪,在社会上混个一官半职,出入各种社交场合,“望若神仙”洋洋自得,逢到考试可以请人捉刀。然而一旦遇到国家丧乱,只能“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因为不肯花数年工夫,所以“长受一生愧辱”。相反,有些寒族子弟,因熟读《论语》、《孝经》,尚可为人师。另外一种士人,读书不求甚解,“不涉群书,经纬之外,义疏而已”,结果成为浅学之徒而遭人耻笑。至于一批崇尚老庄的“任纵之徒”也往往“桎梏尘滓之中,颠仆名利之下”,没有什么好结果。对此种种风气,颜之推认为不可效法,他的结论是:“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积财万千,不如薄技在身。”而对士人来说,“技”之易习而可贵的,莫过于读书;读什么书?“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这是本 篇所议论的第一个问题。

再说说他的“立”。既要读书勉学,首应明白读书目的为什么,明白读书应取一个什么态度。针对世人急功近利的庸常短见,颜之推反复申述了勉力读书的重要性。他认为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多智而明达”,但假如能够坚持读书,则必有天才拔萃出类者成为人才,那么禄也就在其中了。所谓“开心明目,利于行”,实际上不仅仅是修养,其实也包含了将来在社会上谋生。此外,颜之推认为士人读书养性一定要效法古圣贤,因此他批评齐梁以来社会上常见的两类读书人,一类是“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的空头读书人;另一种则是“浅尝辄止”之辈,这类人稍读几卷书便“凌忽长者,轻慢同列”,结果“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所谓“以学自损,不如无学”。所以对读书人而言应当明白“春华秋实”之理,读书勉学犹如种树,“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这才是读书人应取的态度。这是本篇论述的另一个问题。

第三,什么时候为读书最佳时期?颜之推认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这是贯穿于整部“家训”里的思想,更是本篇主要论点之一。由于各人遭遇不一,即使盛年先学了,晚学也是不可缺少的。他以孔子、曾子、荀子、曹操等硕儒前贤等事迹,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同时颜之推还针对社会上种种不良士习和学风一一加以剖析批评。总之,他要自己的子弟向古贤学习,“行道以利世”。

原文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梢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别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於谚曰:“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履,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揭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 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现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吴;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吴;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於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握素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茶,岂得同年而语矣。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则暗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

颜氏家训勉学篇王生好学分析

本文发布于:2023-12-03 00:43: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5354301088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颜氏家训勉学篇王生好学分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颜氏家训勉学篇王生好学分析.pdf

标签:读书   不能   子弟   认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