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日发(作者:秋天的香山公园)
千古奇诗曲折深邃——欧阳修《日本刀歌》欣赏
千古奇诗 曲折深邃
——欧阳修《日本刀歌》欣赏
黎烈南
日本刀歌
昆夷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
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间杂鍮与铜。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
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风俗好。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童丱老。
百工五种与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词藻。
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
先王大典藏夷貊,苍波浩荡无通津。令人感激坐流涕,锈涩短刀何足云!
北宋诗文革新领袖欧阳修的有些诗文,看起来很是平淡,但平淡中却时时带着一种如痴似醉的忧患。仔细赏读他的这首《日本刀歌》,读者会感受到,作者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是何其深沉与痛切。而诗人的字句,又是那样平实而委婉,把他那一颗忧患的心灵显示得那样微妙而深长;这种微妙深长的余味,至今还是值得读者来反复咀嚼的。
欧阳修生活在北宋之太平无事但危机潜伏的中期。这是一个很能引起士大夫们既自豪又忧虑的时代。也许正是这种时期,使得他们对世间发生的一切事情,都会以警觉的眼光去观察,冷静的心情去思考。当欧阳修看到了一把日本刀时,他浮想联翩,一直思考着其中令他深感忧虑的信息,于是写下了这首深邃委婉的忧国忧民之歌。
诗题为《日本刀歌》,诗人却并不急于即入题目,却先从另一方面写起。你看,日本处于中国的东部,作者却从中国的西部写起:“昆夷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 昆夷,殷周时我国西北部族名,后泛指西北方少数民族。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西北民族因为与内陆遥远,不再有往来交通,其地世世相传之能切玉的宝刀怎能穷极得到呢?“切玉”典出于《海内十洲记 · 凤麟洲》:“昔周穆王时,西胡献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满杯,刀长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泥。”这开端两句,实在是平淡,但细细琢磨,就会发现其中满怀深重的愁与恨。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注意“道远”两个字。在北宋时期,因为国力不振,无力收复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并与处于北方与西北方的辽、西夏等国关系紧张,时有战事发生,边疆形势吃紧;在这种情形下,宋人欲得到那穷远之地“昆夷”曾经贡献过的物品——切玉刀,不是痴人说梦么?可见,“道远”不能到西方的宝刀云云,实是国力不振、无力恢复国土的一声叹息;作者把北宋地域的狭小以及其中缘由乃至一己之悲愤,通过“不复”之沉重语气,“谁能”之向往口吻,在开篇便诉说与读者,正表明在欧阳修的心中,天下可忧非一事,因而顾此而言彼之委曲笔法,正是其内在忧患心绪之自然流露。值得注意的是,远在祖国西北的切玉刀在此处,颇具一种意味深长的象征之性质。它在欧阳修的笔下,实寄托了诗人对中华文化之博大深厚的体认,是对华夏文化广延包容性的一种礼赞;切玉刀之不可复得,不仅是交通贸易乃至国土之问题而已,它更关系到中华文化交流之广泛、之深厚的程度,是欧阳修之另一层沉重的忧患之所在。
虽然西部边远之地与内陆隔绝,但是东方近处之国,却还有往来贸易,因此暂作欣慰之笔,借而转入主题。请看,有个叫日本的国家生产宝刀,越地的商人从这个沧海东边的岛国买到了手:“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这两句话,道出了日本刀,与题目相呼应,并即将引发出作者孕育心中的一番沉重感慨,一篇绝大议论。但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深思,作者并不急于把他见到日本刀后的这一番沉重心情立即托出,而是把其注意力吸引到宝刀的外表与内质上来,来为后面的抒情议论预作铺垫,可谓用心良苦。
这是一把什么样的刀呢?“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间杂鍮与铜”。它被鱼皮装贴着,被放在香木作的鞘里,颜色是黄白相间,质地是鍮(音TOU,黄铜矿或自然铜)与铜。这种描写,看起来是纯粹的外观与内质之客观描写,无深意可言,但若与接后的“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之句相对照,就能看出其中的尖锐讽刺。看吧,这种刀不过有着普通鱼皮装饰,质地为铜合金而已,却让一些用重金买到手的中国人相信,佩带着它,足以除却灾难妖凶!“鍮与铜”三字,透出诗人细腻的观察与犀利的目光,其中包含着这样的讽刺:里边全是自然铜矿,哪里有神鬼主宰其间,哪里有什么辟邪功用!“鍮与铜”三字当然不仅是表明了欧阳修的自然科学知识,更是一种在冷静观察中所隐藏的沉重叹息。作者感慨的是,这样简简单单的“鍮与铜”,在中国之“好事人”心中,居然达到了可以避灾避难的程度,而竟然也形成了某种风气,驱使人们争相购买,是很可笑的。“鍮与铜”三字,在朴素与平实之内,怀有一种热烈情绪,细味自知。此种将热烈寓于冷静、将尖锐寓于平淡的描写手法在欧阳修诗中并不少见,宜细品之。
当然,如果以为欧阳修所发出之尖锐讽刺与如痴忧虑,仅仅是某些国人之迷信引起,便不免陷于很浅薄的理解了;作者的忧患意识,是在对比了中日两国之民族性后产生的。因此,吟咏了他下边的诗句后,读者才知,作者之尖锐的讽刺与沉重的忧虑之更深厚的背景。
那么,那个生产“宝刀”的日本国的情形如何?而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才是欧阳修非常急迫地要告诉国人的目的之所在。
先从日本地理与风俗说起:“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风俗好”。日本是个岛国,“土壤沃饶”,风俗颇好。“土壤沃饶”,并非重点,所以一带而过。风俗好在何处?好在他极其善于学习。他们把从中国传入的百工技艺与文字等等都努力学习消化,掌握得纯熟、精湛。作者对历史的追忆回到了遥远的秦代。
在秦始皇登上帝位的第三年(公元219年),“齐人徐市(按一名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仙人没有求到,而那些被诈骗并跟随徐福为秦始皇采药的童男童女们,便淹留在日本了。随徐福而去的一些工匠亦居住在日本,使得日本人也学得不少手工艺,而且他们所制造与保留的器物、珍玩都非常精巧:“百工五种与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夫日本民族,乃极善模仿学习,十分珍惜器物;相比之下,一些中国人但把日本之“宝刀”奉为辟邪之器,争先用百金购买以为能,甚至焚烧自己的宝贵遗产(本诗后边所提秦始皇焚书就是明证);两种作为孰智孰愚,不是很清晰了么?如果说,开端所云切玉刀,还只具有一种文化交流之抽象符号意义的话,那么,从此处叙说的日本刀中,就已经具体显现出中日在文化交流中的得失高下来了。
日本人不但积极向中国学习百工技艺,还学习着汉语言文学。在往来“贡献”之时,他们勤奋地学习,语言文学颇有可观之处:“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词藻”。欧阳修特别把日本人之“工词藻”作为一个优点提出来,是大有深意的。一方面,它表明日本人善于学习他人的优长之处,一方面也表明他们对语言文字的重视。一个民族的“词藻”不只是词藻本身,它是一种精神的食粮,关系到民族之生存的命脉。
也就在这一时刻,欧阳修提醒国人一个早被某些人忘却的事实,那就是徐福为秦始皇求仙人时带到日本的约百篇中国古文字,后来在中国被秦始皇下令焚烧掉了;而这些古文字,已被日人很好地保存下来:“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这是中国文化的严重损失,但就在国人浑然不觉的情形下,日本方面早已下令不许把古文字传回中国来,以至造成中国人不识自己祖宗文字的局面:“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请看,本来是创造于中国的古文字,现在成了日本的专利;从此,“先王大典藏夷貊,苍波浩荡无通津”,中国的“大典”成了“夷貊”(貊:mo,野兽名,亦古族名)的宝藏,中国找回古文字而不得,只能望着浩瀚苍海那边的泽国而徒兴嗟叹了。细心的读者读到这里,可以悟出文字之丢失这一层意义事关重大,从“宝刀”之迷信引出对古文字丢失之沉重感喟,正是本诗精心结构所在;读者由此可以对诗人尖锐讽刺国人在“鍮与铜”面前之愚昧举止的悲哀心理了,从而对结尾二句“令人感激坐流涕,锈涩短刀何足云”的丰富内涵,有所感触与共鸣。
在结尾两句中,诗人告诉读者,本诗所说的日本刀之意象,萦绕着他的千丝万绪,致使感动激发,实是借来作为自己民族文化之损失、民族文化意识之麻木而哭泣的媒介,这“锈涩”的“短刀”本身似乎无多少可说,但是,欧阳修从其中看到了中日贸易往来中的文化信息,挖出了国人之发锈的灵魂,显示出了作者对中国之民族性的深刻反思;同时与日本的“器玩皆精巧”、“令严不许传中国”的特点、作为相对比,亦凸显出了作者对外国之民族性的深邃思考。
在本诗中,作者称日本为“夷貊”,固然是显出了对外国之藐视的一面,并不足取;另一方面,也表明在欧阳修心中,对文字的不正当争夺,正是一种掠夺行为,只不过是表现在文化方面罢了。从一把小小的日本刀中,看到了国民自身在文化上的迷信愚昧,一叹也;从日本刀的装饰到内质,联想到日本民族的好学风俗,二叹也;从日本国学习中国文字,转而“令严不许传中国”,震撼之余,三叹也;“举世无人识古文”,乃是国家文化之严重损失,四叹也;而诗人借《日本刀歌》为题目,在于有一番大议论,大感慨,“锈涩”之短刀本身复有何议论价值,是惟恐读者不深思反省,五叹也。本诗在写作风格上颇为平淡,未有大起大伏之结构,未有惊世骇俗之言语,而在娓娓之叙述中,满含忧郁之情,平实中自寓一种热烈而又冷静的意味,值得反复玩味之。
欧阳修这首诗歌所云丢失之百篇古文到底为那些,今天已经不得而知了;而日本方面之“令严不许传中国”之具体文字,也不得而知;当下之读者所须重点研讨者,应是诗人对中华文化的极端热忱,对民族性之深刻反省,以及将诗歌之空间伸向中国之外的广阔视野。但由于体裁的新颖,思力的深刻,使这首《日本刀歌》成为了诗歌国土上第一次用开放的眼光来剖析国民性的千古奇诗,它让读者在千载以下从一个特定的角度看到了宋诗在思想与艺术革新中所作出的努力,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士大夫之高瞻远瞩的思想与忧患家国的人格魅力,是中国诗歌史上一篇不可多得的奇诗。
本文发布于:2023-12-02 19:33: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5168002334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千古奇诗曲折深邃——欧阳修《日本刀歌》欣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千古奇诗曲折深邃——欧阳修《日本刀歌》欣赏.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