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日发(作者:环境污染的原因)
钓鱼记的阅读答案
【篇一:竞赛班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12分)
1
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去碧海蓝天,沐浴阳光海风;去青山绿水,享受温暖的矿泉。
B.在温润的气候下,无数斑斓的野花竟相怒放。
C.我们要再接再励,力争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D.星星点点的红色屋顶掩应在郁郁葱葱的绿树之中。
3.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
B.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
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由于疾病的痛苦折磨而发出的声音)
C.当它(腰鼓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声音突然中止) ....
D.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草木生机盎然,茂盛青翠) ....
4.对下列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政府不断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
修改:删去“问题”
b.他的作文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改为“不但常常居全班之冠,而且在全校冒尖”)
c.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我国运动员获得了五个项目比赛。
修改:将“获得”改为“包揽”
d 为了防止失窃事件再次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修改:在“再发生”前面加上“不”。
5.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永远不会有人想起来把它弄直;河流始终妄图躲开人类, ;树林是淡青的,它们已由自然繁殖生长改为人工种植, 。 ①被随便地扔在田野上 ②把它随便地扔在田野上
③村庄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踩住它
④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被村庄踩住
⑤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不再能藏匿住任何一个童话了
⑥任何一个童话也不能藏匿在这些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中了
a.②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①④⑤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共24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秋水》)
钓鱼记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
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①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②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选自宋代林昉《田间书?杂言》)
[注]①意:意愿,愿望。②奚:怎么,哪里。
6.(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我知之濠上也”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b.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c.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7.(2分)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鯈鱼出游从容 从容:自由自在 b.是鱼之乐也是:判 断词,与“非”相对
c.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安:怎么
d.请循其本 循:依照
8.(2分)下面对《饮酒(其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
d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
9.(2分)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闲适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事物之外。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惠子认为河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d.惠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人,注重对事物真相的探究。
10.(2分)下面对《钓饵同而得失异》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甲乙两老汉“饵同钓异”的情形。
b.甲老汉之所以屡有收获,主要得益于他冷静沉着,不浮躁,不急于求成。
c.作者认为“意成乎道”,意思是说要实现愿望必须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d.故事说明了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专注于目标者往往容易获得成功。
11.(3分)请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三处)。
子 意 乎 鱼 目 乎 鱼神 变 则 鱼 逝 矣 奚 其 获?
12.(3分)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13.(8分)请将下面文段中引用的古诗文补充完整。
撩开青青苇,站 在《诗经》的河畔低唱:“蒹葭苍苍,。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道阻且长??”推开一扇门,走进夫子的讲堂聆听:“见贤思齐焉,。”“岁寒, 。”烽火连天,听诗圣啸吟:“国破山河在, ,感时花溅泪, 。”月色入户,随东坡起舞:“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在文学的河里,流淌着数不尽的风骨与温情,每掬一口,便使生命获得甘露,心灵获得安宁。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共14分)
珍惜愤怒
毕淑敏
①小时候看电影虎门销烟的英雄林则徐在官邸里贴一条幅“制怒”,知道怒是一种凶恶而且丑陋的东西,需时时去制服它。长大后当了医生,更视怒为健康的大敌。人怒时,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放大,寒毛树立??一如人们猝然间遇到老虎时的反应。怒与长寿,好象是一架跷跷板的两端,非此即彼。人们渴望强壮,人们于是憎恶愤怒。
②我愿以我生命的一部分为代价,换取永远珍惜愤怒的权利。愤怒是人生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当你的尊严被践踏,信仰被玷污,当你的家园被侵占,亲人被残害,你难道不滋生出火焰一样的愤怒吗?当你面对丑恶,面对污秽,面对人类品质中最阴暗的角落,面对黑夜里横行的鬼魅,你难道能压抑住喷薄而出的愤怒吗?
③愤怒是我们生活中的盐。当高度的物质文明像软绵绵的糖一样簇拥着我们的时候,现代人的意志像被泡酸了的牙一样软弱,小悲小喜缠绕着我们,我们便有了太多的忧郁。城市人的意志脱了钙,越来越少有倒拔垂柳强硬似铁怒目金刚式的愤怒,越来越少有幽深似海水波不兴却蕴蓄极大张力的愤怒。
④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犹如跳跃的麋鹿丧失了迅速奔跑的能力,犹如敏捷的灵猫被箭掉胡须。当人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当人首先戒掉了愤怒,随后再戒掉属于正常人的所有情感后,人就在活着的时候走向了永恒---那就是死亡。
⑤我常常冷静地观察他人的愤怒,无情地剖析自己的愤怒,愤怒给我最深切的感受是真实,它赤裸而新鲜,仿佛勃然跳动的心脏。喜可以伪装,愁可以粉饰,孤独忧郁能掺水分,唯有愤怒是成色十足的赤金,是石与铁撞击一瞬痛苦的火花,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的双刃利剑。喜更像一种获得,一种他人的馈赠。愁则是一枚独自咀嚼的青橄榄,苦涩之外另有滋味。唯有愤怒,那是不计后果不顾代价的坦荡的付出。在你极度愤怒的刹那,犹如裂空而出的闪电,裸露了你最隐秘的内心。于是,你想认识一个人,就去看他的愤怒吧!
⑥愤怒出诗人,愤怒也出统帅,出伟人,出大师,愤怒驱动我们平平常常的人做出辉煌的业绩。只要不丧失理智,愤怒便充满活力。
⑦怒是制不服的,犹如那些最优秀的野马,任何骑手都难以驾驭它们。愤怒是人生情感之河奔泻而下的壮丽瀑布,愤怒是人生命运之曲抑扬起伏的高亢音符。
⑧珍惜愤怒,保持愤怒吧!愤怒可以使我们年轻。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
14.“愤怒是我们生活中的盐”要说明的观点是什么?
15.第④段指出缺少愤怒的危害是什么?
16.为什么说“你想认识一个人,就去看他的愤怒吧”?
17.概括第⑥段阐明了什么?
18.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更加突出了愤怒的珍贵。
b.所有的愤怒都应该珍惜。
c.愤怒虽然有损健康,却可以使人生更加壮美。
d.愤怒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
19.写出本文你十分欣赏的一个句子,并简要说说理由。
第四部分 综合性学习(共10分)
人生的意义在哪里?成就人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班上决定以此为话题开展综合性学习,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24—26题。
【材料一】新闻。
八年前,刘宁以近650分的高分,成为四川凉山某县理科状元,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四年前,刘宁大学毕业,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开始沉迷网络,四处流浪。大年初六的下午,一位好心人发现,一名年轻的流浪汉,已经连续三天在西南交大九里堤校区的长椅上过夜,他帮助联系到流浪汉的家人。第二天,刘国华从老家赶来,儿子却再次消失。刘宁称:“让我像大多数人一样结婚生子,挣钱养家,我觉得很无聊很没意思。”
(《成都商报》2014年2月11日) 【材料二】漫画。
20.(2分)阅读【材料一】,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1.(3分)如果在网吧遇到刘宁,你将如何劝导他?请你以刘宁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一张留言条。
22.(5分)阅读【材料二】,解说漫画内容。(100字左右)
第四部分 作文(共50分)
请以“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b
2.a(b. 竟——竞c. 励——厉 d 应——映)
3.b (呻吟:在这里是指由于恐惧惊吓而发出的声音)
4.b
5.d
二.古诗文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14.愤怒是人不可缺少的情感。
15.使人丧失活力。
16.愤怒真实地反映了人的内心。
17.愤怒的意义。
18.b
19.示例:唯有愤怒是成色十足的赤金。形象地表现出愤怒的特性是真实。
【篇二:2014年成人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分析】
14
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 ........
选择题
一、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共24分,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昏聩 .b.恶心 .c.装载 .d.贻误 . 馈赠 .恶劣 .记载 .怠慢 . 功亏一篑 .深恶痛绝 .载歌载舞 .心旷神怡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误字的一组是
a.犹豫 b.缘由 c.辍学 d.湍急陷阱 部署 慷慨 揣度 歌功颂德 握手言和 克不容缓 众志成城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齐白石的篆刻艺术,与他的书画一样,都非常富有_____。他在艺术_____上苦心经营,形成铁笔疏狂、直肆雄健的印风,最终达到_____的境界。
a.个性 b.个性 c.性格 d.性格面貌 风貌 面貌 风貌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近文学界沸反盈天,原因是某文学奖评奖程序不公,大家对最后结果非议颇多。 ....b.登场亮相后,我意识到,我那原以为能够力压群雄的参赛作品真的是相形见绌了。 ....c.尽管他们已经连续两次夺冠,但正所谓欲壑难填,他们仍希望能获得第三次胜利。 ....
d.对新组建的国家队,很多人都拭目以待,希望他们能在明天的比赛中创造好成绩。 ....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什么样的童年,就有什么样的作家。作家就是其成长衍生的情感、观察和思考。 b.团队的组织者能否正确地指引方向,是一个团队能否成为优秀团队的决定性因素。 c.只有建立起国家监督制度,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d.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在消费中蒙受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的精神赔偿费。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
①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 ③下午竟下起雪来 ②天色愈阴暗了 ④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 ⑥满天飞舞 b.②③⑥①④⑤ d.②③①⑥④⑤ ⑤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a.③②①④⑥⑤ c.③①⑥④⑤②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共16分,每题4分)
在所有灵长类动物中,人类的眼睛是最炯炯有神、引人注目的。通过眼睛,人们不仅能够观察外界,甚至能看出彼此的内心世界。为何人类的眼睛如此与众不同?在对比了人类与其他81种灵长类动物的眼睛之后,科学家得出结论:只有人类拥有比脸上及其他部位颜色更浅的巩膜——眼白。这个关键的解剖学特征加强了人类凝视的力量。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其他灵长类动物都“隐藏”了自己的目光:他们有着暗色的巩膜,这使对方很难确定它们巩膜的边缘,因而难以猜测它们的视线到底投向何方。事实上,也正因为我们如此独特,我们的目光才具有更为丰富的含意。人类眼白的面积是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几倍,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眼睛来表示我们在关注什么,也可以轻易地辨认别人眼睛注视的方向。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眼睛称作心灵的窗口,由此可以看出眼睛在流露情感方面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人与人的交往,有90%的非语言信息来自面部,眼、眉、嘴、鼻以及面部肌肉的细微变化,都会表达不同的含意——而眼睛则集中了面部表情的大部分信息。在眼球后方感光灵敏的视网膜含有1.37亿个细胞,将收到的信息传送至脑部。这些感光细胞在任何时间均可同时处理150万个信息。这就说明,即使是一瞬即逝的一个眼神,也能发射出千万个信息,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向,泄露心底深处的秘密。现代研究发现,,眼球底部有三级神经元,就像大脑皮质细胞一样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瞳孔的变化、眼球的活动等,又直接受
脑神经的支配,所以人的感情自然就能从眼睛中反射出来。瞳孔的放大和收缩,真实地反映出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若一个人感到愉悦、喜爱或恐惧时,他的瞳孔就会扩大平常的四倍;遇到郁闷、讨厌、消极的心情时,他的瞳孔会收缩得很小;瞳孔没有变化,表示他对所看到的物体漠不关心或者感到无聊。
研究人员将人类婴儿与类人猿进行比较测试,以观察头部与眼睛的运动对改变他们视线的效果究竟如何。实现结果表明,1岁左右的尚未进行语言学习的婴儿便会追随其他人的目光,而不是人脸面向的方向。因此,当一个大人头不动却只用他的眼睛表示他在看着天花板,婴儿通常不会随着看过去。非洲大猿(黑猩猩、倭黑猩猩、大猩猩)是与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它们恰好遵循同我们完全相反的视觉追踪机制。当我们只用眼睛盯着房顶(脸朝前),它们一般不会跟着看。但是当人的脸朝着房顶(眼睛闭上),它们便会跟着看过去。当我们使头和眼睛的指向不同时,我们便发现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地方了:人类对于目光的方向极其敏感。这恰恰是和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和不具有的本领。
7.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的眼睛是最炯炯有神、引人注目的”,这句话表明了人眼结构上的特别之处。 b.“颜色更浅的巩膜”,使人类的目光看起来更有凝聚力,有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 c.“其他灵长类动物都‘隐藏’了自己的目光,因为它们不想暴露自己的视力缺陷。 d.“我们的目光才具有更为丰富的含意”,表明其他灵长的动物不用眼光来交流。
8.对第二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有90%的信息来自面部,而其中的大部分由人眼来传递。 b.含有1.37亿个感光细胞的视网膜,能及时处理收到的信息并将其传送至人的大脑。 c.眼球底部的三级神经元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脑神经也会支配瞳孔、眼球的活动。 d.现代研究表明,瞳孔的放大、收缩及保持不变,反映出人类不同的心理活动状态。
9.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或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研究人员之所以拿人类婴儿与类人猿进行比较测试,为的是排除成人思维的干扰。 b.类人猿的目光表现为追随观察对象的头部活动,而人类则是追随对象目光的方向。 c.只要大人闭上眼睛,然后不管他们头部会如何活动,人类婴儿都不会随着看过去。 d.人类的眼睛优越于其他灵长类之处,就是能够更多地通过眼睛来传递信息和情感。
10.下列语句,最适合作文标题的一项是
a.人眼有哪些秘密b.眼睛是心灵之窗 d.眼睛的实际功用 c.人眼如何表达情感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4题。
在外行走,常有绿树掩映的村庄撞进眼帘。树木和村庄相融相映,让人捉摸不透到底谁主谁次。其实,是村庄在树木里还是树木在村庄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丛丛翠色诱人地环绕着村庄、村庄也在树木里更显妩媚的时候,让人内心不由自主生出一份宁静与祥和。由此,我固执地认为,树木应该就是村庄的灵魂。只有树木,才能让村庄青春永在。
面对这些村庄,心中莫名地翻腾着一种对家乡怪怪的思绪,细细想来,这要归结于那些矗立在眼前同时也植根于内心的树木。很多年前,和邻乡一位当过支书的老人说起我的家乡,“一个村庄里连棵树都没有。那地方有什么好啊!”他的这句话叫我的心急跳了一下,也急痛了一下。后来我自己回到家乡,看着满目荒凉然而又魂牵梦萦的土色故乡,也只能任由五味交替腌渍灵魂。
曾经的家乡的树木,就这样又一次走进了记忆走进了心灵。我想,一棵树立起来高不盈数丈,倒下去也高不过数尺。然而,就是在这尺与丈之间,却又仿佛有一种痛处与依恋胶着在一起,让人难以释怀。现在的家乡,几乎看不到树木,一个个村庄赤裸裸地矗立在黄土地上刺目刺心,灰蒙蒙地缺少生机和灵性,肆无忌惮地弥漫着一种悲哀的情绪。
家乡以前也曾有一片几百亩大的树园,绿在村庄的东南角。园子里长满了杏树、桃树、柳树、榆树、沙枣树、由玩伴儿牛牛的爷爷看护。每天放学,我和牛牛都要先到树园里铲草、玩耍然后才会回家。春天的榆树,夏天的酸杏,秋天的毛桃和沙枣,可以说是我们童年最奢侈的果品。而离村庄不远的看头山则是公社的林地,山上同样也长满了榆树、沙枣和毛桃树。每年的春天,淡淡的花香都会弥漫在周围的一片村庄之中,让人不由得想把这清香的空气永远留存。
现在这些树木呢?我问过很多家乡人,得到的结果却让我唏嘘不已。包产到户后,树园也分片到户了。满园的树木便陆陆续续遭到砍伐,能用的被搭了棚圈,不能用的成了烧柴;树园的旧址现在早已经住满了人家。曾有一段时间,政府为了减少开支,裁减了护林员,将防风林划片承包给了个人,又引发了新一轮的砍伐。村庄里的树木也因庄园的改建而无踪影,以至于在后来好长一段时间中,家乡都很难看到树的身影了。
前不久和童年伙伴聚在一起,说起童年趣事,说起看头山、树园,也谈到家乡的现状,这才陆续知道,山上坡地因退耕还种植了柠条,今年的雨水好,山上又能看到绿色了。只是因为干旱,树木的成活率不高。大家都说,恢复绿色家园的难度很大,但应该庆幸的是,毕竟已经迈出可贵的一步。
一颗树站起不盈数丈,躺倒也不过数尺,尺与丈之间就是丈量灵魂的尺度。一片站立的树是一个地方灵魂的美丽展示,一片躺倒的树则是这个地方灵魂在集结死亡。家乡将何去何从?
我当然忍不住要想,让家乡成为绿树里的村庄,也应该是经历了颜多变故的家乡父老的愿望吧!
【篇三:语文成考强化摸底试卷(二)】
班级姓名 学号 成绩阅卷人签名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16分)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无所获也。乃投竿问
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 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林昉《钓鱼记》 ) 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2.文中先说“乙竟日无所获也”,结尾说“乙如其教,连取数鱼”,这样的对比说明了什么?(6分)
3.钓鱼对于得失的理解,其中包含着怎样的生活道理?(5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4~5题。(9分)
秋
思
籍
[唐]张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行人:这里指送信的人。开封:打开信封。
4.这首诗是怎样渲染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5.诗的最后一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理活动?(4分)
1
三、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进步是文明的动力,是发展的需要。请以“进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 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2
3
本文发布于:2023-12-02 18:53: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5143911086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钓鱼记的阅读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钓鱼记的阅读答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