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d大调第一圆号协奏曲k412514(386b)》音乐分析

更新时间:2023-12-02 10:16:49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日发(作者:大二可以考研吗)

-

莫扎特《d大调第一圆号协奏曲k412514(386b)》音乐分析

摘要;

莫扎特是西方甚至世界音乐史古典主义时期,维也纳乐派最为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结构规矩方整、风格旋律纯朴优美、织体干净细致、音乐语言平易近人,音乐元素明朗乐观,被后人誉为音乐中‘永恒的阳光”。圆号是受到莫扎特喜爱和青睐的乐器之一,在他创作的四首圆号协奏曲中,《D大调第一圆号协奏曲》堪称精品,是圆号学习者和专业演奏员的必修曲目,并常常被选为各级别圆号比赛的规定曲目。通过对作者创作背景的了解、对作品曲式结构的分析、对准确表达作品的演奏风格与音乐特征的研究,从而进行探究、总结,这对于学习与演奏好这部经典的圆号协奏曲作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莫扎特”;“D大调”;“圆号”;‘协奏曲”

一、绪论

圆号是西洋吹奏乐器家族中最为古老的成员之一,16世纪以后,随着材质和冶炼技术的不断提高,自然圆号逐渐形成,经过儿百年的发展演变,它己经成为现代管弦乐及室内乐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圆号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而且富有歌唱性,演奏技巧华丽多样,表现力极其丰富,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圆号传入我国已有百年的历史,因为它是一件传统的西洋管乐器,在管弦乐队与室内乐的演奏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所以在我国各大音乐学院和各类综合性院校的音乐系与管弦系中大部分都设有圆号专业学科。中国各音乐学院圆号专业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与中国各音乐学院小提琴、钢琴、声乐及长笛等等专业学科的起步与发展,相比之下显的比较薄弱与迟缓。因为,中国的小提琴、钢琴、声乐及长笛、等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体系,在建国初期,均由前苏联、德国、捷克、匈牙利等国家的专家来中国帮助建立,起点较高,是圆号学科的教学水平与演奏水平远远不能与之相比。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内几乎没有专业的圆号教师,与世界各国的艺术交流也就更谈不上了。改革开放后,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有大批的中国青年圆号演奏家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走向世界,致力于圆号演奏的学习与探索,使中国优秀演奏者获得了更多学习和展现才华的机会,逐步充实了国内圆号演奏及教学人刁’队伍,使中国圆号的演奏水平与教学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近20年以来,随着国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演出,先进的教学理念与高超的演奏技巧通过国内的各种文化交流、学术研讨、国际圆号艺术节及各种形式的大师班讲学活动的开展,使中国圆号的演奏水平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莫扎特《D大调第一圆号协奏曲》是一首音乐性与技巧性都比较全面的圆号协奏曲。在国内各大音乐学院的教学大纲与编写的教材中,均被选用为重点演奏曲目,并经常被当作考试曲目或举办各类音乐会的曲目进行演奏。同时,这首圆号协奏曲也是古典主义时期所创作的协奏曲体裁的典型样板,时至今日仍是众多圆号协奏曲中公认的佳作。认真学习与演奏这首圆号协奏曲,将会极大地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力,使专业演奏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莫扎特与圆号的合作

2.1作曲家生平

沃尔夫冈·艾玛得乌斯·莫扎特生于1756年的奥地利的萨尔兹堡的一个宫廷乐师之家,1791年12月5日死于维也纳。在童年时期的小莫扎特就显示出不同于常人的音乐天赋。他的父亲是一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在他父亲严格的教育下,莫扎特从小就为其日后的创作与演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三岁开始学习小提琴,五岁学习钢琴与作曲,六岁开始跟着他的父亲、姐姐一起去各国旅行和演出。维也纳、罗马、巴黎、伦敦等,欧洲当时的重要城市和宫廷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人们对这个小天才的音乐天赋感到无比惊诧,所到之处往往引起哄动,受到欢迎。正是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有机会接触到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器乐演奏等当时欧洲最先进的音乐艺术,并先后结识了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在这些优秀的艺术家身上,莫扎特体会并且汲取到了很多的作曲技术。这一切都为他成为古典时期创作风格最为广泛的音乐大师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也形成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成年后的莫扎特精通音乐艺术的所有形式,在与他同时代的众多作曲家中,能真正与他相提并论的作曲家还有海顿和贝多芬,是他们三人共同创立了古典主义时期音乐风格的维也纳古典乐派。

2.2圆号乐器本体简要描述

圆号是一种唇振气鸣原理发声的乐器。广泛的运用在交响乐队、军乐队中,也被称为法国号。圆号在管弦乐队中起着衔接弦乐器与木管乐器的桥梁作用。圆号的音色柔和、饱满,具有与乐团中其他乐器较易融合的特点。圆号虽为铜管乐器,但同时也是木管重奏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从维也纳古典乐派时,圆号就作为一件重要的独奏乐器在舞台上展现着自己的魅力,与此同时,也成为了室内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由于它既可以演奏技巧性的复杂华彩乐段,还很是擅长演奏辉煌雄壮、宽广抒情的不同性格的音乐。

圆号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号角,也被作为战争的通讯讯号,最早的圆号被使用在音乐中的猎号,能够演奏出自然谐和音列,被现在的圆号研究者视为现代圆号的鼻祖。1664年,著名法国作曲家吕利在他的喜歌剧《爱丽德公主》中首次使用。

2.3莫扎特选择圆号的缘由

莫扎特对圆号有一张偏爱,也许他的内心的苦闷忧郁要通过这森林号角全部吐露出来。莫扎特一生中为圆号创作的共有:四首协奏曲和一首五重奏曲。这些都是莫扎特为他的好朋友,当时萨尔兹堡宫廷乐队的圆号首席、杰出的圆号演奏家洛特格布而作。洛特格布与莫扎特的私人关系十分要好,所以多种文献上均记载了他们的故事。莫扎特还在原谱上写有“滚吧,驴子先生”、“喘口气吧”、“差劲的大脑猪”等等玩笑的字眼。莫扎特自己甚至还将这四首协奏曲称为“洛特格布式”。

3、莫扎特《D大调第一圆号协奏曲K412/514(386b)》音乐分析。

3.1创作背景

这首《D大调第一圆号协奏曲》创作于1782年。莫扎特居住在维也纳,这一时期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创作阶段。在1782年之前,莫扎特经历了多年的旅行和演出,领略了无数的精彩风光,也学习了多种语言,这些语言的接触对他了解学习各地的音乐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在欧洲各地的演出,让莫扎特结识了许多演奏家,当然也包括圆号演奏家。这让莫扎特对圆号这件乐器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莫扎特为圆号创作的乐曲全部是为他的好友洛特格布而作。洛特格布是莫扎特交往很深的忘年朋友,劳特格布的圆号演奏技艺非常好,当时的圆号还是自然圆号,没有按键装置,音准要完全靠演奏家来调控,此曲从的技术要求上来看,对于当时的自然圆号从演奏上来说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但从另一面也同时证明了劳特格布的圆号演奏技艺在当时是很高的,是一位伟大的圆号演奏家。他为劳特格布创作的这首《降E大调第三圆号协奏曲》的曲风明朗,英雄与柔美并存,欢乐的气氛无处不在。

3.2 曲式浅析

莫扎特一生中共为圆号创作了四首协奏曲。《D大调第一圆号协奏曲》,作品K·412,创作于1782年末的维也纳,全曲两个乐章,第一乐章为Allegro(快板),奏鸣曲式,音乐简洁明快,由乐队演奏出第一主题,第二主题出现时独奏进入。展开部所采用的是第一主题材料。第二乐章同样是Allegro(快板),为回旋曲式,乐曲由一个仿佛猎号的主体和三个副主题组成。在管弦乐队配器技术方面,《D大调第一圆号协奏曲》的第一乐章使用了巴松管,却在第二乐章中没有使用。

第一乐章,Allegro(快板),D大调,4/4拍,简洁地奏鸣曲式。小提琴在弦乐组简洁的伴奏下轻轻地奏出第一主题。

在这里已经可以清楚地感觉到这个主题是为了圆号而作。第一主题充满了牧歌般朴素的情调。当管乐器进入,变为合奏时,第一主题被由气势磅礴的乐句打断,紧接着立刻出现副主题。

管弦乐队序奏部,并没有呈示第二主题,而是以副部主题代替它从而进行兴高彩烈地扩展。当它经乐队重复后,由独奏国号奏出第一主题,管弦乐队强奏结束这一段时,同时为第二主题的转调部分,在这里弱奏的独奏圆号和强奏的乐队在按小节交替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转调。当准备好A大调时,圆号立即奏出轻快的第二主题。

这一俏皮的主题,由圆号奏出的宽广如歌的旋律形成对比,经过颤音进入到了小结尾。

调性仍终止在A大调,从此进入展开部,这个转调是经过b小调,在圆号旋律的进行当中进入到G大调。在弦乐器上回忆第一主题。圆号转入 e小调重复这个主题,由乐队以强奏结束展开部。这样结束在第一主题的展开部之后,圆号演奏回到主调的第一主题,同时开始了再现部。

在这里,圆号恰到好处地完成了技巧性的乐句,这时第二主题弦乐器奏出,相反,圆号奏出弦乐的副主题(谱例2),这个主题再次发展成更加欢乐的圆号的过渡句,用颤音进入全奏的结尾,第一乐章从整体上来看,是在第一主题乐思支下写成的,所以整个乐章写的非常简洁。

第二乐章,Allegro(快板),D大调,6/8拍,明快朴素的回旋曲式。全曲包含三个插部,形成了典型的A-B-A-C-A-D-A的回旋曲式。主题(下谱例)

首先由乐队有气势地奏出,在此不妨对照以下其他三首圆号协奏曲的回旋曲主题。特别是第二和第四协奏曲的回旋曲主题,能够清楚地看出和这一主题的密切关系。可以说,这个主题是形成其他三首圆号协奏曲终乐章,狩猎式主题的原型。当然这是追溯到圆号是起源于狩猎的情景。由独奏圆号奏出这个主题之后,全乐队用强音奏出转为A大调的副主题。

当主体第二次出现,从小提琴至低音声部,依次演奏出规整的卡农式模仿,主题巧妙的变化。双簧管声部的连接句形成了转调,在圆号上出现d小调的间插段。小提琴接着把这个插部转到了F大调上,同圆号形成了齐奏。简短的插部后,回到d小调上,形成了相互对答的乐句进行。

主题第三次出现,由转入小调的插部引导之后,由D大调进入。小提琴以细腻的变化,增添着全曲优美的色彩。主题再次由乐队以合奏奏出之后,以A大调出现第三插部。用弦乐的断奏和圆号配合,进入最后的部分。

主题最后有圆号奏出。合奏再一次。以很强的力度插进来,便极明了的结束了全曲。

4、更好体现作者意图的解决措施

4.1演奏技法

本曲用到的演奏技法主要有三个:连音奏法,断音奏法和特殊奏法。特殊奏法主要使用的是两连两吐和乐句结尾处的颤音。

圆号进入的主题,也是第一乐句便是以连音奏法出现,有要求整个乐句连贯荡漾的奏出,犹如小何淌水般。后面的八度连音,从小字一组e到小字二组e,要求不能间断由气流支撑在时值内连上去。

本曲谱例上所有的断音几号的处理,实际要求并不等同于演奏一半时值,而是意味在保持原有音符时值的前提下果断、强烈的断开,使演奏更加清晰。

本曲中多小节都运用了两连两吐这一技术,德奥的古典音乐处理要求每个音之间时值均匀,尤其是连线的第二各音切记不要短,同时要注意手嘴合一。

4.2练习方法

4.3结合本专业处理本曲艺术特色的方法

我们在处理本首曲目时,应用现代人的思维去追寻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所展现的音色,具有当时的时代感,在那个时期所特有的演奏技法和自然圆号本身的音色,同当时所追求的音响效果,圆号的音色是较暗的,不同于浪漫派后尤其是现代乐派美国所推崇的圆号尖锐明亮,甚至与倾向撕裂的音色。柏林爱乐乐团圆号首席巴巴拉克就是一位具有掌握古典主义时期圆号音色强有力的代言人。

5.总结

通过对《D大调第一圆号协奏曲》的学习和分析,可使广大学习爱好者和专业演奏员能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演奏圆号这件乐器,并且更准确的掌握演奏这首协奏曲技巧、方法。在科技技术不断发展,乐器制造技术不断进步,人与人的交流越来越便捷的今天。从技术上讲,学习和演奏这曲目不再困难。但从风格把握和音乐表现力来讲,演奏莫扎特曲目对于我们来说还要不断摸索研究。我们要高度重视莫扎特的这首经典的圆号协奏曲,以及对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风格把握,充分展现出圆号这件乐器特性和魅力。

本文从作者的乐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曲式结构、演奏风格等方面,对这首乐曲的三个乐章逐一做了详细的分析,无论在曲式结构还是演奏法的运用上都阐述了自己的见解。该乐曲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来看对圆号这件乐器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但当今社会中国对与该乐曲的探讨还是非常少的,我希望该篇论文也可以给中国圆号领域中对于莫扎特作品相关风格的研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由于条件和能力有限,对一些问题的论述还不够深刻,因此文章中的缺憾和不足希望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

莫扎特《d大调第一圆号协奏曲k412514(386b)》音乐分析

本文发布于:2023-12-02 10:16: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483409372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莫扎特《d大调第一圆号协奏曲k412514(386b)》音乐分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莫扎特《d大调第一圆号协奏曲k412514(386b)》音乐分析.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圆号   演奏   主题   协奏曲   音乐   大调   专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