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导引法

更新时间:2023-12-01 18:17:40 阅读: 评论:0

用像写一个句子-7月十四

循经导引法
2023年12月1日发(作者:联营体)

【循经导引法】

能使形神混元成一完璧。

一.姿势要求

预备式

循经导引法是形神庄练形神混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属智能

动功的第二步功。主要是增强体内“横通”的作用。两者合练才

两脚并拢,周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目视前方,两眼轻轻

闭合,目光回收,全身放松。

起式

以小指带动,翘掌下按拉气,推、拉、推、拉、推、拉、松

腕转掌捧气与肚脐平,掌心微含,回照肚脐,以小指带动,转掌

心向下,外展至背后。回照命门,顺势腋下向大包穴贯气。两手

向前平伸与肩等平宽,中指回照印堂。肘臂外撑外展咸一字,

掌心向下,连续转掌心向上划弧,两手头顶上方相合,沿头正前

方下降至胸前成合十手(见捧气贯顶法)

两手沿肋弓分开变叉腰。大指在京门穴(第十二肋端)其余

四指自然放在腰带处。两脚踩气分开与肩等宽。平行站立。

手经导引

松开叉腰的左手,掌心向上,向前下方4旷伸出,同时松开

叉腰的右手,沿肋弓经期门、膻中,至左侧云门穴。沿左臂内侧

向下振颤,经曲泽、大陵、劳宫等穴至指端。弧形转掌,左手掌

心向下,沿右手指端、手背,继而沿右臂外侧向上振颤,经外关、

曲池、臂臑、肩髃到右颈根部(意念向上送至头)向下至右侧云

门穴,同时右手转掌心向上。左手沿右臂内侧向下振颤,经曲池、

大陵、劳宫等穴至掌指端,弧形转掌,右手转掌心向下,沿左手

指、手背向上振颤,经外关、曲池臂臑、肩髃至左侧颈根部。右

手回环下降至锁骨下,外行云门穴,退回膻中到期门,收手到右

肋,左手同时收回至左肋。

右手掌心向上,向前下方45度伸出,同时左手沿肋弓经期

门、膻中,至右侧云门穴,沿右臂内侧向下振颤,经曲泽、大陵、

劳宫等穴至指端。弧形转掌,右手掌心向下,沿左手指端、手背,

继而沿左臂外侧向上振颤,经外关、曲池、臂臑、肩髃到颈根部

(意念向上送至头)。向下至左侧云门穴,同时左手臂转掌向上,

右手沿左臂内侧向下振颤,经曲泽、小陵、劳宫等穴至掌指端。

弧形转掌,左手转掌心向下,沿右手指,手背向上振颤,经外关、

曲池、臂臑、肩髃至右侧颈根部。左手回环下降至锁骨下,外行

云门穴,退回膻中到期门,收手到左肋,右手同时收回到右肋。

足经导引:两手心向内,沿肋弓斜上至心口,中指相接。沿

胸向上振颤,至颈、下颏、面部,逐渐转指尖向上,至额、囟门、

头顶、玉枕部、掌捂两耳,以中指带动四指在玉枕部弹打振动后

脑,做“鸣天鼓”。沿颈下振。两手不振颤绕肩前,从腋下回体

(意念向上接)向下振颤导引。身体卷曲向下,逐渐曲膝下蹲,

两手经环跳,虎口张开对腿两侧(四指在腿后,大拇指向前)

下振颤。经足外侧,逐渐手的十指对准脚十趾振颤(如点按发报)

沿足内侧、腿内侧,振颤至小腹、心口,身体逐渐直起。再重复

一遍足经导引。

手经、足经导引三次,为循环导引一遍。

收式

两脚踩气并拢,两手至心口,胸前合十。两手相合上举,至

头顶上方,上拔(见捧气贯顶法)转掌心向前,左右下落成一字,

转掌心向上体前合拢,与肩等宽,中指回照印堂。落肘回抽,顺

势向大包穴贯气,手向后伸出外展。逐渐转掌,向前拢气,贯下

丹田。两手重叠在肚脐上,静养。分手还原体侧,两眼慢慢睁开。

二、说明

1.弧形转掌,是指右手振颤到左手指端时,左手向右手背

转掌时,不要有棱角的直接翻转,而应两手成弧形回旋环转,

左手在下,向右手外侧略有伸意,右手在上向左手左侧环绕,

个手相对相成一个弧形回旋。这个弧形旋转不宜过大,意念旋转

亦可。

2.鸣天鼓,是指用两掌根部捂耳,两手的手指在脑后玉枕

部,以中指为主带动其他手指在脑后弹打片刻(鸣天鼓手指的弹

打动作是:食指弹打一次、无名指弹打一次、中指弹打一次;然

后这三个手指同时连续弹打三次。)以振动后脑至整个头部。

3.振颤,要求手不离皮肤振颤,避免拍打。振颤的速度,

每秒钟振颤不少于两次。振颤导引的速度,上肢从肩到手指端约

五个自然呼吸,上肢一上一下约十个呼吸,从头到脚二十四个呼

吸。

4.本功法要求动作连柔,和缓,速度均匀,神态自然。

循环导引熟练之后,手可以不接触皮肤振颤,可离皮肤 1~3

厘米振颤为宜。

5.循经导引法顾名思义,是按十二经循行路线进行自我导

引的一种方法。它不是逐经导引,而是三阴三阳经分别导引。

二经的循行路线是:手三阴从胸走手,走臂之内侧;手三阳从手

走头,走臂之外侧;足三阳从头走足,走体外、背侧(阳明经行

于体前,不向下导引);足三阴从足走腹,行腿内侧。故手经导

引,沿臂内下行,沿臂外上行。足经导引,沿体外、背下行,沿

腿内侧上行。

6.智能动功的第二步功法形神庄也讲经络,但它不着眼于

走经络线、通经络,而是让经络横通。为此,循经导引法是用循

经振颤的手法达到横通的效应。振颤,就是一压一缩,压进去,

抽出来。振颤要有意念,每一振颤下压时,都应意想着压到骨头

里去,压到每一部位的正当中,再抽出来,使之内外横通。只有

经络横通,才能出现皮、肉、筋、脉、骨融为一体。这就是智能

功讲的经络横通。□

循经导引法】

循经导引法是形神庄练形神混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属智能动功的第二步功。主要是

增强体内“横通”的作用。两者合练才能使形神混元成一完璧。

一.姿势要求

预备式:

两脚并拢,周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目视前方,两眼轻轻闭合,目光回收,全身放松。

起式:

以小指带动,翘掌下按拉气,推、拉、推、拉、推、拉、松腕转掌捧气与肚脐平,掌心

微含,回照肚脐,以小指带动,转掌心向下,外展至背后。回照命门,顺势腋下向大包

穴贯气。两手向前平伸与肩等平宽,中指回照印堂。肘臂外撑外展咸一字,转掌心向下,连

续转掌心向上划弧,两手头顶上方相合,沿头正前方下降至胸前成合十手(见捧气贯顶法

)

两手沿肋弓分开变叉腰。大指在京门穴(第十二肋端),其余四指自然放在腰带处。两脚

踩气分开与肩等宽。平行站立。

手经导引:

松开叉腰的左手,掌心向上,向前下方4旷伸出,同时松开叉腰的右手,沿肋弓经期门、

膻中,至左侧云门穴。沿左臂内侧向下振颤,经曲泽、大陵、劳宫等穴至指端。弧形转掌,

左手掌心向下,沿右手指端、手背,继而沿右臂外侧向上振颤,经外关、曲池、臂臑、肩髃

到右颈根部(意念向上送至头)。向下至右侧云门穴,同时右手转掌心向上。左手沿右臂内侧

向下振颤,经曲池、大陵、劳宫等穴至掌指端,弧形转掌,右手转掌心向下,沿左手指、手

背向上振颤,经外关、曲池臂臑、肩髃至左侧颈根部。右手回环下降至锁骨下,外行云门穴,

退回膻中到期门,收手到右肋,左手同时收回至左肋。

右手掌心向上,向前下方45度伸出,同时左手沿肋弓经期门、膻中,至右侧云门穴,

沿右臂内侧向下振颤,经曲泽、大陵、劳宫等穴至指端。弧形转掌,右手掌心向下,沿左手

指端、手背,继而沿左臂外侧向上振颤,经外关、曲池、臂臑、肩髃到颈根部(意念向上送

至头)。向下至左侧云门穴,同时左手臂转掌向上,右手沿左臂内侧向下振颤,经曲泽、小

陵、劳宫等穴至掌指端。弧形转掌,左手转掌心向下,沿右手指,手背向上振颤,经外关、

曲池、臂臑、肩髃至右侧颈根部。左手回环下降至锁骨下,外行云门穴,退回膻中到期门,

收手到左肋,右手同时收回到右肋。

足经导引:两手心向内,沿肋弓斜上至心口,中指相接。沿胸向上振颤,至颈、下颏、

面部,逐渐转指尖向上,至额、囟门、头顶、玉枕部、掌捂两耳,以中指带动四指在玉枕部

弹打振动后脑,做“鸣天鼓”。沿颈下振。两手不振颤绕肩前,从腋下回体后(意念向上接)

向下振颤导引。身体卷曲向下,逐渐曲膝下蹲,两手经环跳,虎口张开对腿两侧(四指在腿

后,大拇指向前),向下振颤。经足外侧,逐渐手的十指对准脚十趾振颤(如点按发报)。沿足

内侧、腿内侧,振颤至小腹、心口,身体逐渐直起。再重复一遍足经导引。

手经、足经导引三次,为循环导引一遍。

收式:

两脚踩气并拢,两手至心口,胸前合十。两手相合上举,至头顶上方,上拔(见捧气贯

顶法)。转掌心向前,左右下落成一字,转掌心向上体前合拢,与肩等宽,中指回照印堂。

落肘回抽,顺势向大包穴贯气,手向后伸出外展。逐渐转掌,向前拢气,贯下丹田。两手重

叠在肚脐上,静养。分手还原体侧,两眼慢慢睁开。

二、说明

1.弧形转掌,是指右手振颤到左手指端时,左手向右手背转掌时,不要有棱角的直接

翻转,而应两手成弧形回旋环转,即左手在下,向右手外侧略有伸意,右手在上向左手左侧

环绕,两个手相对相成一个弧形回旋。这个弧形旋转不宜过大,意念旋转亦可。

2.鸣天鼓,是指用两掌根部捂耳,两手的手指在脑后玉枕部,以中指为主带动其他手

指在脑后弹打片刻(鸣天鼓手指的弹打动作是:食指弹打一次、无名指弹打一次、中指弹打

一次;然后这三个手指同时连续弹打三次。)以振动后脑至整个头部。

3.振颤,要求手不离皮肤振颤,避免拍打。振颤的速度,每秒钟振颤不少于两次。振

颤导引的速度,上肢从肩到手指端约五个自然呼吸,上肢一上一下约十个呼吸,从头到脚

二十四个呼吸。

4.本功法要求动作连柔,和缓,速度均匀,神态自然。 循环导引熟练之后,手可以

不接触皮肤振颤,可离皮肤 1~3厘米振颤为宜。

5.循经导引法顾名思义,是按十二经循行路线进行自我导引的一种方法。它不是逐经

导引,而是三阴三阳经分别导引。十二经的循行路线是:手三阴从胸走手,走臂之内侧;手

三阳从手走头,走臂之外侧;足三阳从头走足,走体外、背侧(阳明经行于体前,不向下导

);足三阴从足走腹,行腿内侧。故手经导引,沿臂内下行,沿臂外上行。足经导引,沿

体外、背下行,沿腿内侧上行。

6.智能动功的第二步功法形神庄也讲经络,但它不着眼于走经络线、通经络,而是让

经络横通。为此,循经导引法是用循经振颤的手法达到横通的效应。振颤,就是一压一缩,

压进去,抽出来。振颤要有意念,每一振颤下压时,都应意想着压到骨头里去,压到每一部

位的正当中,再抽出来,使之内外横通。只有经络横通,才能出现皮、肉、筋、脉、骨融为

一体。这就是智能功讲的经络横通。

检验鉴定-网络安全评估

循经导引法

本文发布于:2023-12-01 18:17: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4258602323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循经导引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循经导引法.pdf

标签:前囟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