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张仲景,后有张锡纯:全面了解近代中西汇通第一人
作者/毛毛
I 导读:张锡纯(1860年-1933年),字寿甫,籍山东诸城,河
北省盐山县人,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医名显赫,为近现
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张锡纯的行医特点和
临床贡献,以管窥豹,可作为我们学习《医学衷中参西录》的预习读
物。
衷中参西 汇通中西医学倡导者
东汉张仲景,后人尊为“医圣”,从小嗜好医学,“博通群书,
潜乐道术”,10岁时就已读了许多书,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后来结
合临床实践,写出了经典医著《伤寒杂病论》。
张锡纯出身儒家,少年时习“四书五经”,先是攻举业,求功名,
后矢志岐黄,潜心医学,尤其沉醉在西学新知识之中。对中西医进行
比较研究,使他更加“用思精”,汇通中西医学,写出了中国近代中
医“第一可法之书”,即《医学衷中参西录》。
行道救人 实验派大师杰出代表
张锡纯历来反对空谈,崇尚实验方法,勉尽人力,行道救人,从
而成为名扬四海的实验派大师,堪称近代医学第一人。
社会在发展,医学在进步,理论永远是有局限性的。当时,张锡
纯从浩如烟海的古典医籍出发,借鉴西医,虽然提出了中西医汇通理
论,但并不足以解决众多的临床问题。于是,张锡纯充分利用了自己
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尽一切可能通过切身体会去寻求知识,表现出
大胆求是的实验精神。张锡纯这种可贵的实验精神,可以从四个方面
去考察和认识。
效,使新方渐成经典验方。更可贵的是,他将得出的独特见解详细记
录,留给后人。
若自我尝试仍不得要领,张锡纯就虚心求教他人。如为了研究小
茴香是否有毒,他不耻下问于厨师。为了验证市面贩卖之药的真伪,
他多方咨访,从不轻信。凡将自己的药方炮制成药,他总是亲自监制,
务得其真而后已,不达目的不罢休。因此,张锡纯用药之专、用量之
张锡纯也很重视中药煎制与疗效的关系。他认为“险急之症,安
危只争此药一剂”。煎药如不注意火候,将药煎沸出容器,则多偾事;
凡汤剂,药汁不可煎少,否则药汁多含于渣中;若误将药汁煎干,复
添水重煎,则药失其本性,服之病情反加剧,应弃之勿服。“故古之
医者,药饵必经己手修制,即煎汤液,亦必亲自监视也。”这些细微
的观察、分析和提示,在当下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张锡纯在论治脑充血证过程中多采集前人论治内风之精华,突出
人体气机升降对气血运行的影响,认为脑充血证系脏腑之气化皆上升
太过,而血之上注于脑,充塞血管而累及神经,甚至神经失其所司至
昏厥不省人事。对脑充血所致脉弦长有力,即西医所谓血压过高者,
宜用镇肝熄风汤治疗,如此才与病理吻合。
他认为西人所谓脑贫血病,即属中医内中风证之偏虚寒者。脑贫血者,
其脑中之血过少,无以养其脑髓神经。是以究其终极,皆可使神经失
之其所。所以,加味补血汤以黄芪为君,并配养血活血之品,使气旺
得升,血虚得养,诸证自除。
又如,张锡纯论阳明发黄诸证,认为“黄疸为胆汁妄行血中”所
致;寒湿黄疸是“因肝胆阳分不振,其中气化不能宣通胆汁达于小肠
危急重症,经他治后,往往妙手回春。
邻村一个5岁男孩,于仲夏得温病,其叔父与其表叔毛某,皆邑
中之名医,且善治温病。而两人共治旬日无效,托故外出。请张锡纯
诊治,时患者已两目清白,无所见,两手循衣摸床,动乱不休,谵语
无伦,不省人事。张锡纯四诊合参,沉思片刻,断为“肾阴将竭,肝
风内动,危险至极之候”,遂用大滋真阴之品,济阴以应其阳,期能
自汗。随后开出一药方,重用熟地、玄参、阿胶、枸杞之类,约重六
七两,煎汤一大碗,徐徐温饮下。2剂后,患者遍身透汗,其病豁然而
愈。如此危重至极之症,经其治疗,得起沉疴,由此,张锡纯在邑中
颇负盛名。
张锡纯的友人黄文卿,幼子出生6个月,头身胎毒始终未愈,体
质很弱。忽肝风内动,抽搐不休;囟门微凸,按之甚软,微有赤色;
指色紫为爪形;目睛昏而无神,或歪;脉浮小无根。黄文卿问曰:
“此证西医已诿为不治,不知还有救否?”张锡纯仔细诊断后,认为
其中富有创造性的临床贡献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贡献之一,发扬生石膏治热病的功效。
20世纪40年代前,热病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张锡
纯鉴于前人对石膏及相关方剂的应用不够透彻,遂结合个人临床经验
总结了石膏在热病辨证治疗中的作用,极具可重复性。
张锡纯认为,石膏不仅清外感实热,亦能清脏腑之热,还可解砒
毒、火柴毒,治肠痛,具有解毒消疮之功。石膏又凉而辛散,有发汗
透热之功,对外感发热无汗者可清热透汗,力辨白虎汤无汗之禁。
他用生石膏与人参相伍,因人参扶正气、温升、生津,可助石膏
症,按西医诊断可知的病种有痢疾、疟疾、重症颌下脓肿、肺炎、产
褥热、产后大出血、风湿热、猩红热等,同时伴昏迷、休克或全身衰
竭者近半数。时过近一个世纪,今日单用西法处理这些病例仍感棘手。
而张锡纯当年每得心应手,云:“愚临证40余年,重用生石膏治愈之
证当以数千计。有治一证用数斤者,有一证用至十余斤者。”
贡献之二,创升陷汤治大气下陷证。
胸中大气下陷证是张锡纯发明的病证名。他认为“人之一身,自
飞门至魄门一气主之”,“大气者,原以元气为根本,以水谷为养料,
以胸中之地为宅窟也”。此气包举肺外,司呼吸之枢机。
治疗霍乱的“急救回生丹”,用药有朱砂、冰片、薄荷冰、粉甘草,
他认为此方治霍乱无论寒热,均可应用。随后,张锡纯又制有防治兼
用的“卫生防疫宝丹”,“治霍乱吐泻转筋,下痢腹疼,及一切痧证,
平素口含化服,能防一切疠疫传染”。此方流传一时,如沈阳某煤矿
发生霍乱:“有工人病者按原数服药40丸,病愈强半,又急续服40
丸,遂脱然痊愈。后有病者数人,皆服药80丸。中有至剧者一人,一
次服药120丸,均完全治愈。”
这两种方药的药味及制法均系衷中参西的成果,经济简便,效果
又在单独用中药或西药之上。1919〜1920年,曾在东北及河北、山
东、河南大面积试用,据较可靠的报告,治愈数万人。
近代西医对鼠疫无可靠疗法,死亡率在90%以上。1921年,黑龙
江哈尔滨一带鼠疫盛行,沈阳防范甚严,使之未能传染入境。唯银行
之间业务往来不能断绝,鼠疫之毒菌因之有所传染。银行职员施某,
30多岁,患重鼠疫,其舌上无苔,干亮如镜,喉中亦干甚,且微觉疼,
时作干咳,此乃因燥生热,肾气不能上达,阴阳不相接续,故证象、
脉象如此,闭目昏睡,呼之眼微开。张锡纯诊断为肺炎型鼠疫。
于是,张锡纯疏方于下:生石膏三两,知母八钱,玄参八钱,生
怀山药六钱,野台参五钱,甘草三钱,共煎汤三茶盅,分三次温饮下。
将药三次服完,患者身热,脉起,舌上微润,精神亦明了,唯大便犹
未通下,内蕴之热犹未尽清。将原方再服一剂后,其大便遂通下,余
热亦尽消。
张锡纯所治患者,多为机械性或动力性肠梗阻。古人有大承气汤
等方,但多禁忌,疗效亦不甚满意。张锡纯所创之法,一为赭遂攻结
汤,另一为葱白熨法。前者集古方之长又有新意,后者为外治法,适
于动力性肠梗阻。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乙卯之岁,客居广平,忽有车载
散,心摇摇似不能支持,危在旦夕。至张锡纯赶去诊视时,病势大革,
殓服已备,着于身将舁诸床。病家辞以不必入视。张锡纯并不见怪,
说:“此系暴脱之证,一息尚存,即可挽回。”遂入视之,气息若无,
大声呼之亦不知应,脉象模糊如水上浮麻,莫辨至数。张锡纯认为,
此证若系陈病状况,至此定难挽回,只因霍乱吐泻已极,则气血暴脱,
所以仍可用药挽救。暴脱之证,所脱者为元气。凡元气之上脱者,乃
由于肝风所动,当用酸敛之品直趋肝脏以收敛之。所以,杜塞元气上
脱之路,再用补助气分之药辅之,虽病势垂危至极点,亦可挽回性命
于呼吸之间。
效,并屡试不爽。为巩固疗效,张锡纯又拟从小青龙汤等以求根治,
其治法至今仍值得借鉴。
此外,张锡纯对各种大出血及先兆中风等急症的抢救亦多有发明。
贡献之六,治疗慢性顽症的重要发明。
张锡纯对治虚劳方亦甚为看重,方中使用最多的药物为生山药。
当时未被列入中医学术殿堂的气功养生学是中医的源起和基础,倡导
医界身体力行并应用于临床治疗,从而成为近现代中医气功养生学的
先驱者。他所践行的气功养生学是中医学实践基础之一,而这正是西
方医学所没有的。他提倡医家力行静坐气功,并学习长于养生气功的
道家《丹经》,认为医家通晓气功养生有以下裨益:通过练习静坐气
本文发布于:2023-12-01 17:18: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4223072323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前有张仲景,后有张锡纯:全面了解近代中西汇通第一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前有张仲景,后有张锡纯:全面了解近代中西汇通第一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