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前位的分娩机制的实验报告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随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进行一
连串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临床上以枕左前
位最多见,故以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为例。
1.衔接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
棘水平,称为衔接。胎头以半俯屈状态以枕额径进入骨盆入口,由于
枕额径大于骨盆入口前后径,胎头矢状缝坐落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
胎头枕骨在骨盆左前方。经产妇多在分娩开始后胎头衔接,部分初产
妇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
2.下降
是胎儿娩出的首要条件,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为下降。下
降动作贯穿于分娩全过程。促使胎头下降的因素有:(1)宫缩时通过
羊水传导,压力经胎轴传至胎头;(2)宫缩时宫底直接压迫胎臀;(3)
胎体伸直伸长;(4)腹肌收缩使腹压增加。
3.俯屈
当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腔降至骨盆底时,原处于半俯屈的胎头
枕部遇肛提肌阻力,借杠杆作用进一步俯屈,使下颌接近胸部,变胎
头衔接时的枕额周径为枕下前囟周径,以适应产道,有利于胎头继续
下降。
4,内旋转
胎头围绕骨盆纵轴旋转,使其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
相一致的动作称为内旋转。胎头于第一产程末完成内旋转动作。
5.仰伸
当完全俯屈的胎头下降达阴道外口时,宫缩和腹压继续迫使胎头
下降,而肛提肌收缩力又将胎头向前推进。两者的共同作用使胎头沿
胎头娩出后,为使胎头与胎肩恢复正常关系,胎头枕部向左旋转
45度称为复位。胎肩在盆腔入口继续下降,前(右)肩向前向中线旋
转45度时,胎儿双肩径转成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方向,胎头枕
部需在外继续向左旋转45度以保持胎头与胎肩的垂直关系,称为外
旋转。
7.胎肩及胎儿娩出
胎头完成外旋转后,胎儿前(右)肩在耻骨弓下先娩出,随即后(左)
肩从会阴前缘娩出。胎儿双肩娩出后,胎体及胎儿下肢随之取侧位顺
利娩出。至此,胎儿娩出过程全部完成。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妇产科 胡华利
一、产科术语
? 胎姿势(fetal attitude)
? 胎产式(fetal lie)
? 胎先露(fetal prentation)
? 胎方位 (fetal position)
胎姿势(fetal attitude):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
正常胎姿势为胎头俯屈,颏部贴近胸壁,脊柱略前弯,四肢屈曲
交叉于胸腹前,其体积及体表面积均明显缩小,整个胎体成为头端小,
臀端大的椭圆形。 胎产式(fetal lie):胎体纵轴和母体纵轴的关
系
胎先露(fetal prentation):最先进放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复合先露:胎儿头和臀先露与胎儿手或者足同时进入骨盆。
胎方位 (fetal position):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
关系 ? 枕先露---枕骨
? 面先露---颏骨
? 臀先露---骶骨
? 肩先露---肩胛骨
头先露和臀先露有6个胎方位,肩先露有4个胎方位
如何判断肩先露胎方位?
头定左右、肩定前后
二、骨产道
分娩时将骨产道分为三个假想平面,各平面的大小、形状与分娩关
系密切。 骨盆三个假想平面:入口平面、中骨盆平面、出口平面
骨盆入口平面:(pelvic inlet plane)为骨盆腔上口,呈横椭
圆形,其前方为耻骨联合上缘,两侧为髂耻缘,后方为骶岬上缘。有
四条径线:
前后径:11cm 横径:13cm 左右斜径:12.75cm
最小平面:(mid plane of pelvis)即中骨盆平面,最狭窄,呈
长椭圆形,其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坐骨棘,后方为骶骨下端。
具有产科临床重要性。有两条径线:
前后径:11.5cm横径:10cm。其长短与分娩关系密切。
出口平面:(pelvic outlet plane)即骨盆腔的下口,由两个不
在同一平面的三角形组成,两个三角形共同的底边为坐骨结节间径,
前三角平面顶端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左右耻骨降支;后三角平面
顶端为骶尾关节,两侧为左右骶结节韧带。有四条径线:
前后径:11.5cm横径:9cm,其长短与分娩关系密切。
前矢状径:6cm 后矢状径:8.5cm
骨盆轴(pelvic axis) 连接骨盆各平面中点的假想曲线,称为骨
盆轴。此轴上段向下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向前。分娩时,胎儿
沿此轴完成一系列分娩机制,助产时也应按骨盆轴方向协助胎儿娩出。
骨盆倾斜度(inclination of pelvis):妇女站立时,骨盆入口平
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一般为60度。若骨盆倾斜度过大,影响
胎头衔接和娩出。
三、胎儿
胎头是胎体最大部分
胎头颅骨:
两顶骨
两额骨
两颞骨及枕骨
胎头囟门:
枕下前囟径 9.5cm
枕颏径13.3cm
四、LOA分娩机制(此部分结合模型进行讲解)
定义:胎儿的先露部随着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进行一系
列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临床上枕先露占95.55-97.55% ,以枕左前最多见。
步骤: 衔接(engagement)
下降(descent)
俯屈(flexion)
内旋转(internal rotation)
仰伸(extention)
复位及外旋转(restitution & external rotation)
胎肩及胎儿娩出
衔接(engagement):胎头双顶径已经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
颅骨的最低点接近或者到达坐骨棘水平,以枕额径入盆,呈半俯屈状
态,矢状缝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
下降(descent): 由于子宫收缩,迫使胎头沿骨盆轴下降,此
动作贯穿在整个分娩过程中,系间断性的,胎头下降的程度作为判断
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俯屈(flexion): 胎头继续下降至骨盆底遇到阻力,处于半俯
屈状态的胎头进一步俯屈,使胎儿的颏部更加接近胸部,使胎头衔接
时的枕额径(11.3cm)俯屈后改变为枕下前囟径(9.5cm),有利于
胎头进一步下降。
内旋转(internal rotation): 胎头为适应骨盆绕纵轴旋转,
使其矢状缝与中骨盆及出口前后径相一致。
仰伸(extention): 当胎头经过内旋转后,俯屈的胎头即到达
阴道外口,宫缩、腹压和膈肌收缩迫使胎头下降,而肛提肌收缩又将
胎头向前推进,两者的合力使胎头沿骨盆轴下段向下向前的方向转向
上,胎头枕骨下部达耻骨联合下缘时,以耻骨弓为支点,使胎头的顶、
额、鼻、口、颏相继娩出。胎儿双肩径进入骨盆入口左斜径上。
复位及外旋转(restitution & external rotation):胎头娩出
后,枕部随内旋转相反的方向转45度,使儿头与胎背呈正常关系,
为复位,当肩在骨盆内下降及内旋转时,枕部在外继续旋转45度,
为外旋转。此时胎儿双肩径与骨盆出口前后径相符合,前肩达耻骨弓
下,此后前后肩相继娩出。
胎肩及胎儿娩出
胎肩及胎儿娩出: 胎头完成外旋转后,胎儿前(右)肩在耻骨弓
下先娩出,随即后(左)肩从会阴前缘娩出。胎儿双肩娩出后,胎体
及胎儿下肢随之取侧位顺利娩出。胎儿娩出过程完成。
小结 Summarize :
分娩是妊娠满28W后胎儿及其附属物从母体产道排出过程。这一
过程受到产
力、产道、胎儿及产妇心理状态影响,只有诸因素相互协调,胎
儿才能经阴道顺利娩出。而胎儿娩出过程中为适应产道形态被动进行
一系列动作,即分娩机制。以LOA为例包括衔接、下降、俯屈、内旋
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儿娩出等动作。(此小结用连续动画演
示)
? 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随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进
行一连串适应性转动,
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临床上以枕左前位最多见,故
以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为例。
1衔接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
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入盆)。胎头以半俯屈状态以枕额径进入
骨盆入口,由于枕额径大于骨盆入口前后径,胎头矢状缝坐落在骨盆
入口右斜径上,胎头枕骨在骨盆左前方。经产妇多在分娩开始后胎头
衔接,部分初产妇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
2下降 是胎儿娩出的首要条件,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为下
降。下降动作贯穿于分娩全过程。促使胎头下降的因素有:(1)宫
缩时通过羊水传导,压力经胎轴传至胎头;(2)宫缩时宫底直接压
迫胎臀;(3)胎体伸直伸长;(4)腹肌收缩使腹压增加。
3俯屈当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腔降至骨盆底时,原处于半俯屈
的胎头枕部遇肛提肌阻力,借杠杆作用进一步俯屈,使下颌接近胸部,
变胎头衔接时的枕额周径为枕下前囟周径,以适应产道,有利于胎头
继续下降。
4内旋转 根据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大于横径的特点,胎头到
达中骨盆时为适应骨盆纵轴而旋转,使
5仰伸当完全俯屈的胎头下降达阴道外口时,宫缩和腹压继续迫
使胎头下降,而肛提肌收缩力又将胎头向前推进。两者的共同作用使
胎头沿骨盆轴下段向下前的方向转向前,胎头枕骨下部达耻骨联合下
缘时,以耻骨弓为支点,使胎头逐渐仰伸,胎头的顶、额、鼻、口、
颏由会阴前缘相继娩出。当胎头仰伸时,胎儿双肩径沿左斜径进入骨
盆入口。
复位及外旋转胎头娩出后,为使胎头与胎肩恢复正常关系,胎头
枕部向左旋转45度称为复位。胎肩在盆腔入口继续下降,前(右)
肩向前向中线旋转45度时,胎儿双肩径转成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
的方向,胎头枕部需在外继续向左旋转45度以保持胎头与胎肩的垂
直关系,称为外旋转。
7.胎肩及胎儿娩出胎头完成外旋转后,胎儿前(右)肩在耻骨弓
下先娩出,随即后(左)肩从会阴前缘娩出。胎儿双肩娩出后,胎体
及胎儿下肢随之取侧位顺利娩出。至此,胎儿娩出过程全部完成。
本文发布于:2023-12-01 16:17: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4186592322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枕前位的分娩机制的实验报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枕前位的分娩机制的实验报告.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