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1岁半
1、体格生长
出生第二年起体格生长开始明显较前减缓。体重平均每月平均增
长200克左右,身长每月平均增长约1.0厘米左右。从第二年起,宝
宝的胸围开始超过头围,一般前囟门也在18个月以前关闭。
12-18个月男童体格发育
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12个月10.4278.046.946.8
15个月10.8480.747.547.6
18个月11.5583.548.048.4
12-18个月女童体格发育
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12个月9.6476.445.645.4
15个月10.4279.946.246.5
18个月11.0182.546.847.2
2、神经心理发育
12个月左右的宝宝已学会站和扶走,其中部分孩子已能独立开
步走2-3步。用手指拿东西吃得很好;用匙吃东西时需要帮助;会用手
1
掌握笔涂涂点点;会说一些简单的词,常常是一个词代表很多的意思;
部分孩子开始主动地叫爸爸、妈妈;对一些图画中的画面有兴趣,这
是有意注意的萌芽;能准确地表示愤怒、害怕、嫉妒、焦急、同情等
情感;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能听指令帮忙拿东西;能玩简单的想象
游戏,如轻拍或摇动玩具娃娃。
15个月时多数孩子已走得较稳;会拿蜡笔在纸上乱画,会翻书页
(也许是2-3页一翻),能搭起2块方木;手指握杯,但握得不稳有倾斜,
常常把杯子里的东西泼出;能听懂许多话,会执行妈妈的指令,如“把
帽子拿来”;多数孩子会主动叫“爸爸、妈妈”,说一些重叠的词,如
“抱抱”、“球球”等,常是一个词代表多种意思;会指出或说出要的
东西;打开盒子,能在柜子里或橱里找东西;用手指和东西戳洞;会
表示自己的情绪,有时好发脾气、扔东西;对陌生人表示新奇;对形
象生动、色彩鲜艳的画书、玩具能引起注意,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有
一定的记忆力,如能认出家中其他的人。
到了18个月宝宝已经可以走得较稳,会起步、停步、转弯、蹲
下、站起来、向前走甚至向后退。扶着栏杆能一级一级上台阶;推动
椅子自己坐下;牵拉玩具行走;能用力过肩掷球;叠3-4块方木;自
发地用力乱涂;稍能用勺自己喂,会用杯子喝水,泼出很少;已掌握
一些基本自我生活料理技能,如自己会脱手套、袜子,拉开衣服的拉
链,会在妈妈的帮助下进行冲洗手。有时也会象大人一样拿本书一页
一页地翻。会按要求指出鼻子、眼睛、头发;叫出一些东西的名称;
指出方向,如“在椅子上”;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不断地从一处转
2
移到另一处;探索他所遇到的每件事;有目的地说再见。对陌生人表
示新奇;受挫折时常常发脾气;对选择玩具有偏爱;模仿母亲做家务,
如扫地;吃饭时走来走去;吮手指习惯达到高峰,特别在睡觉时;会
依附安全的东西,如毯子;仍然自我注意;对常规的改变和所有的突
然变迁表示反对。且这个时期孩子支配事物的能力大大增强了,也已
经开始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周围的环境了。他们喜欢探索新环境,
发现新物品,模仿成人的动作如咳嗽,语调等,并喜欢追逐打闹,更
喜欢到室外环境中活动。
3、宝宝囟门该关闭了
囟门是婴儿头顶颅骨互相连接处还未完全骨化的部分,由额骨、
顶骨、枕骨合并而成,有前囟、后囟两个囟门。前囟为额骨和顶骨形
成的菱形间隙,又俗称“天门盖”位于头顶部前中央。婴儿出生时前
囟对边直径大小约为1.5-2.0厘米,出生头几月内前囟会随头围的增
大而扩大,一般6个月后随着额骨和顶骨逐渐骨化而缩小,到了18
个月左右闭合。后囟为顶骨和枕骨形成的三角间隙,位于枕部,一般
约在婴儿出生后6~8周关闭。在正常情况下,未闭合的囟门外观平坦,
稍微内陷。
从囟门的紧张度和闭合的早晚可以推测婴儿的脑发育状况,如果
囟门关闭过早而头围又明显小于正常值范围,这说明婴儿可能患有头
小畸形;如果囟门晚闭则多见于佝偻病、呆小病或脑积水。
有的家长担心,孩子6-7个月时囟门已经关闭,会不会影响智能
3
的发展?甚至提出要不要再吃小儿鱼肝油丸和钙粉。虽然前囟正常在
18个月左右关闭,但有些孩子前囟关闭较早,但并不意味着头颅不
再增大,因为头围停止生长要等到13-14岁时骨与骨之间的骨缝融
合。因此有些婴儿虽然囟门早闭,但随着脑的发育,头围依然会继续
生长,一般不会影响智能的发育。但有一种情况,头小畸形的小儿,
其囟门早闭,是由于脑发育差,因此智力发育迟缓。因此,对于囟门
早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判定其是否影响会到孩子的智力发育,最
合适的方法是定期测量头围和随访孩子的神经精神发育进程。如果头
围增长速度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孩子的神经精神发育与其年龄相符,
则即使囟门早闭,也不会影响其智力的发育。
4、一岁以后孩子的合理膳食
一岁以后的幼儿其生长发育虽不如出生后第1年迅速,但每年仍
可增加体重2-3公斤,因此,其营养素的需要量仍然相对较高。1岁
以后的小儿饮食应该由原来的以奶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粮食、奶、蔬菜、
鱼肉、蛋为主的混合饮食。至于其一日的食物大类的数量,上海市营
养学会根据调查研究综合后,提出了学龄前儿童食物定量指导方案,
以金字塔图形表示,标明了各类食物的合理比例范围,称为“上海市
幼儿膳食4+1方案”,其中1-3岁幼儿的食物量简单概括为:
1-2瓶牛奶,1个鸡蛋,1-2份禽、鱼、肉,2份蔬菜与水果,2-3
份谷与豆。(1份相当于50克;1瓶牛奶为227克;具体食物量还应
随年龄适当调整)。
4
应该注意的是,牛奶还应是1-3岁幼儿的主要食物之一,每日平
均350克左右,切不可认为断奶就将所有的牛奶或奶制品全部取消
掉,而是应该继续食用直至一生;另外,幼儿的咀嚼功能还不够发达,
每天应该单独为儿童加工、烹调食物,少用油炸或面拖,以防脂肪过
多,食物过硬,幼儿的食物加工要细且体积不宜过大;要引导和教育
儿童自己进食,进餐要有规律,进餐时让其暂停其他活动,集中精神
进餐。
宝宝一日饮食举例
早餐:牛奶220毫升糖10克面包25克奶油2克果酱5克。
午餐:软饭(米40克)、肉末土豆泥煎饼(猪肉末25克、土豆
泥25克、胡萝卜泥10克、油4克、生粉盐适量)、炒草头(草头50
克、油4克、盐适量)。
午点:蛋糕(面粉25克、鸡蛋15克、糖5克)。
晚餐:牛肉煨面(面条35克、牛肉末25克、青菜25克、油2
克、盐适量)、橘子100克。
晚点:牛奶220毫升、糖10克。
5、生活照料及安全防护
随着孩子自己能走动以后其活动量也较前增大,因此平日衣服不
要穿得太多,一般和大人穿得一样或多一件就足够了。在这个时期妈
妈要有意识培养孩子的自我进食能力,让他自己用勺吃饭,这不仅是
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还能+提高孩子对进食的兴趣,促进其手
5
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进一步强化训练宝宝用杯子喝水,不要贪图
方便,一直用奶瓶给孩子喝水、喝牛奶,养成孩子一直有含奶瓶的习
惯,时间一久易导致门齿的龋齿及上下牙齿生长排列不齐。
1岁以后孩子一天小便约10次左右。可以从1岁后培养孩子会
表示要小便的卫生习惯。妈妈首先应掌握孩子排尿的规律、表情及相
关的动作如身体晃动、两脚交替等,发现后让其坐盆,逐渐训练孩子
排尿前会表示,在孩子每次主动表示以后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扬。一
岁以后,孩子的大便次数一般为一天1-2次,有的孩子两天一次,如
果很规律,大便形状也正常,父母不必过虑,均属正常现象。每天应
坚持训练孩子定时坐盆大便,慢慢养成孩子定时排大便的习惯。
孩子满周岁后,应穿满裆裤,这样避免孩子因经常席地而坐,污
染外阴部及尿道口而引起尿路感染。此外,孩子也不易长时间穿紧身
裤、芭蕾裤或牛仔裤。
此期还是一个易发生意外危险的年龄,因为这时的孩子已经会独
立行走,然而动作平衡、协调及灵活性还差,容易跌跤。由于孩子对
外界事物都感到很新奇,不仅要看,还要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嘴尝,
虽然这是孩子认识事物的方法,但他们生活经验不足,不懂得保护自
己,常易发生意外伤害。因此,在家里的家具应注意有棱角处用上保
护套,避免孩子万一跌交撞着出危险。家中的任何药丸、消毒剂、金
属小物件等均应放在锁住的抽屉或小柜内,避免孩子拿到后误食。而
且在日常生活中妈妈要有意识逐渐教会孩子懂得危险,什么东西不可
以碰、什么地方不可以去,教会孩子保护自己。
6
6、视觉保护
婴幼儿时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和可塑阶段,也是预防和治疗
视觉异常的最佳年龄。因此,应积极做好预防与保护非常重要。
首先是照明的要求,宝宝居住、玩耍的房间,做好选择在窗户较
大、光线较强的房间里,如朝南或朝东南方向。不要让花盆、窗帘及
其他物品妨碍阳光直射室内。宝宝房间的家具和墙壁最好是鲜艳明亮
的淡色如粉色、奶油色等,使房间获得最佳采光。如果自然光不足可
加用人工照明。人工照明最好选用日光灯,一般电灯泡照明最好再加
上乳白色的圆球型灯罩,以免光线刺激眼睛易于疲倦。灯泡和日光灯
管均应经常擦干净尘土,以免降低照明度。
其次是看电视卫生。孩子大多非常喜爱观看电视节目,但3岁前
儿童每周看电视最好不多于两次,每次不超过15分钟,3-4岁儿童
看电视每次最好不超过30分钟,5-7岁不超过60分钟。电视机荧光
屏的中心位置,应略低于宝宝的视线。眼睛距离屏幕一般以4-6倍于
屏幕对角线的距离为宜。最好在座位的后面安装一个8瓦的小灯泡,
可以减轻看电视时的视力疲劳。
另外还有看图书、画画的卫生。宝宝看图书、画画等坐姿要端正,
书与眼的距离宜为33厘米,不能太近或太远,不能让宝宝躺着或坐
车时看书,以免视力紧张、疲劳。
最后,要供给宝宝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肝、蛋黄、深色蔬菜和
水果等,经常让宝宝进行户外游戏和体格锻炼,有利于恢复视觉疲劳,
7
促进视觉发育。
7、怎样给孩子选衣服
孩子一天一个样,尤其是3岁以内的孩子,长得特别快,给孩子
买衣服便成了家长头痛的事,衣服买得小,没几天就穿不上了,又得
再花钱去买,现在小孩衣服的价格和大人衣服差不多,甚至还要贵。
因此,很多家长在给孩子买衣服时都选择比孩子本身大许多的衣服。
我们也经常看到有些孩子穿的衣服袖子很长,手都露不出来,这样不
仅防碍了孩子手部的活动,而且,由于手在袖子里,不容易抓住物体,
一旦发生身体不平衡时,手抓不住东西,容易摔跤。有些家长为了保
暖,给小婴儿买的衣服袖子长得把宝宝的手完全包在里面,常次以往,
有些孩子到了7、8个月手连东西都不会拿。手是人体一个敏感的感
觉、活动器官,也是孩子探索世界、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通过手可
以让孩子了解不同的物体,通过手的触摸还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
因此,不要给孩子穿太大的衣服,尤其是袖子不宜过长;同样裤子、
鞋子都不宜太长,太大,都会影响孩子活动。一般来说,衣服可在小
儿身长的基础上,长5~6公分,这样有些外套衣服可以穿两个季节。
买的鞋子孩子穿上后可空余1~2公分,给孩子买鞋子最讲究合适,否
则不仅影响孩子运动,还可能影响到孩子走路的姿势。
8、怎样与宝宝一起做游戏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
8
戏为生命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在游戏时,智慧总是会由此而紧
张地活动,甚至常常会由此而得到磨练。孩子有其独特的认知方式,
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不宜呆板、长时间的学习。他们通常以游戏的
方式来认识事物,关键是父母如何正确组织、引导孩子的游戏活动。
按皮亚杰的研究,游戏最早出现于婴儿2个月时,宝宝看到小床
边有气球或响铃就会手舞足蹈,以后还逐步会用小手去摆弄玩具。到
1、2岁时,随着婴幼儿独立行走能力的获得,以及双手活动能力的
增强,他们的游戏范围由感觉性游戏向运动性、操作性游戏提高。但
是,这年龄段的孩子还处在自我中心阶段,他们玩耍与游戏常常处于
独立游戏状态,因为他们还没有玩伴意识。他们喜欢一个人摆弄玩具,
即使有其他小朋友在场,他们也是自顾自地,仿佛如入无人之境。因
此,1岁半左右的孩子,他的认知和行为水平一般来说还处于无规律
阶段,这年龄段的游戏适合于自发性的独立游戏。婴儿早期,孩子就
有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探求欲,这促使他不断地想活动、想抚摸、想
模仿、想探索、想交往。不要给予过多的干预和限制。这是其本能的
自发行为,它会给小生命带来快感和愉悦,会给婴幼儿早期发展带来
健康和积极的影响。因此,这一时期的游戏活动,应以自发性的无规
则游戏为主,不宜过早强调它的规则性和有序性。
9、如何对待爱闯祸的宝宝
好动和贪玩是儿童的天性,1-2岁的孩子无时不动。美国心理学
家奥陆多额尔对这阶段的婴幼儿作了这样的叙述:从人类学的观点来
看,接近两周岁的婴幼儿,身体虽然还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脚短头
大,走路时脚步不太稳,姿势、躯体稍有前倾,很像旧时器时代的尼
安得塔尔人那样。但是,由于他们活动能力的提高,手脚的解放和白
天大部分时间都处在活动之中,他们要求不停地进行游戏,而且喜欢
到处乱跑和四处捣乱。
宝宝到了1岁半了,路已经走得很稳,他的好奇心似乎永远得不
到满足,在他眼中,家里的抽屉、柜子、甚至瓶瓶罐罐里都象藏着宝
贝,在你不注意时,他就会打开抽屉,专心致志地一件一件地把东西
全拿出来,似乎最好的东西就在里面。结果是满地狼迹,家象是被抢
劫过了似的。这是家长们经常会遇到的事。这时你该怎么办呢?跟他
讲道理,或是狠狠地打一顿还是听之任之。
如上所述,好动、贪玩、好奇是儿童的天性,而恰恰又是好奇,
才使孩子不断成长,柏拉图也说:“好奇者,知识之门“。小孩子6
个月大时一听见声音就要转头去寻,一看见东西就要伸手来拿。再大
一点的孩子好奇的动作更多。如果孩子不好奇,那就不去与事物相接
触了,不与事物相接触,那他就不能明了事物的性质和状况了。所以
好奇动作是小孩子得到知识的一个最紧要的门径。这一阶段,不仅允
许婴幼儿去触摸周围的物体,而且要给婴幼儿创造各种机会,给婴幼
10
儿去触摸周围的物体,让他能最大限度地在家中自由活动,并给他以
惊喜和稀奇,来鼓励他的好奇心的发展。所以,遇到上述情况,打是
不起作用的,也是对孩子的发展不利的。
那么,就与宝宝耐心地讲道理吧。可是,大多父母在尝试后就再
没耐心了。其实,两岁前后的婴幼儿虽然还不会说许多话,但心里已
经有了自己的许多小主意。但其社会性考虑的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
以许多想法都带有自我为中心的色彩。还不会体会或考虑对方的心态
及造成的后果,再加上他们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即使和他讲道理,他
听不懂也不会听,还十分自信。因此,父母必须详细了解婴幼儿的内
在心理。学会观察和等待,采取因势利导的对策。这样既能满足婴幼
儿的好奇好玩的心理,又能培养自主自信的好品质,还可以防止宝宝
与父母的顶牛和反抗。但也不是说就顺着孩子的性子,听之任之。对
于上述事例,我们不妨这样做:鼓励孩子和自己一起把地上的东西整
理起来,并告诉孩子,这些东西的家就在抽屉里,我们一起让他们回
家吧。另外,你还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百宝箱,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
放进去,并告诉孩子这是属于他的,每次玩好玩具后也应鼓励孩子让
玩具宝宝回家。当然也可以采取比赛的方式,比比谁的抽屉更整洁。
10、如何开展早期的音乐启蒙教育
吭高歌使他充沛的精力有了用武之地。因此早期的音乐教育是符合孩
子身心健康的需要。那么平日父母该如何来对他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和
熏陶呢?
首先,选择一些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情趣健康活泼的中外优秀
儿童作品,安排在孩子的日常活动中给孩子听,在优扬的音乐声中,
孩子不仅能体验音乐的美感,而且音调的高低强弱、节奏的快慢,有
利于发展其听觉能力,丰富想象能力,陶冶情操,培养美好的心灵。
其次,常带孩子观赏各种儿童音乐节目,让孩子观察他们的唱歌、
跳舞、弹奏乐器的动作,通过视觉的注意和观察获得对音乐的感性认
识。
再者,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模仿声音能力的逐渐增
强,让他开始模仿着一起唱。可以让孩子跟着磁带唱,也可以妈妈教
他一句一句地唱,从简单的儿童歌谣唱起,慢慢要求他发音准确、吐
字清楚。
此外,启发孩子在听音乐的同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边听音乐,
边进行动作模仿,随着歌声的内容模仿各种动作,如小鸟飞、青蛙跳、
开火车、摇小船等。
11、让宝宝拿起小画笔
宝宝在这阶段特别喜欢大人手中笔,对这小小的笔特别着迷,只
要看到就想抢着拿到手。此时的他虽不会正确的握笔姿势,但他依然
能用整个手以拳握的姿势拿起笔进行他的大作,在墙上、桌上、地上
涂画出乱七八糟的线条。常常是一边画,一边玩,走一处,画一片,
有时还边涂边讲,为自己能创造出这么多的“抽象”作品而啧啧称奇,
倍感自豪。
绘画是一项眼、手、脑紧密配合的活动,因此孩子绘画能力的发
展和他的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有着密切的联系。绘画活动有利于发展儿
童各方面的智力(观察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在幼儿时期,通
过美术活动培养这种素质是非常有利,为幼儿今后的成长打下了良好
的基础。所以,近年来,许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或培养其
美学概念,花钱让孩子学绘画,但是,儿童绘画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根据我国儿童的实际情况和观察,儿童绘画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
阶段:1)涂鸦期:大约在1-3岁。2)象征期(又叫表象符号期):
3-5岁。3)主观感觉表现期:5-9岁。4)视觉写实期:9岁以后。
在教儿童绘画时一定要遵循他的发展规律,否则将会阻碍他兴趣爱好
的发展与提高。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在教育中要“把孩子
看成孩子”,“在他们心灵还没有具备种种能力以前,不应当让他们运
用他们的心灵,因为它还处在蒙昧的状态时,你给它一个火炬,它也
是看不见的。”
因此,在辅导孩子绘画中,必须按照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进行。1
13
岁期是儿童绘画的乱画期,处于涂鸦阶段。周岁婴儿用他们能接触到
的工具(如铅笔、蜡笔、竹竿、树枝等),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胡
乱涂画。在涂抹活动中,他们感到新奇好玩,乐于尝试。开始还没有
想画什么的想法,只是孩子好动的本能,他们对自己手的动作和涂抹
的效果感兴趣。经过反复涂画,促进了手、眼、脑机能的发展,不断
增加线、形、色的感知积累。一开始涂得乱麻一团,线条没有分别,
毫无秩序,进而反复同一动作,有一定方向,说明视觉上有所控制了。
这种控制能力会发展到更复杂的动作?绘出了圆形,虽然很不象样子,
但已是一大进步。成人可能对幼儿画的形状难以理解,但从那些线条
的动态中感受到幼儿内心的喜悦和惊奇。
因此应给他们多提供这种机会,为他们提供纸、笔,如果他们得
不到纸、笔一类的工具,他们便会在地上、墙上或家具上乱涂乱画。
不要过于责怪孩子,那是因为你没给他画画的工具。
12、给宝宝一个锻炼的机会
宝宝走得稳了,小手也更灵活了,活动范围扩大了,随之而来的
是开始有了独立性的萌芽。父母会明显地感到,能自由活动的宝宝更
接近于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了。他好象不再完全地依赖父母了,父母
的温情和爱抚在他的眼中已经不如以前重要了,妈妈处处关照有时可
能变成了一种限制,宝宝甚至不耐烦接受。他什么都想自己干,尽管
有时又力不从心,但他愿意努力去尝试。此时面对这个初步独立的宝
宝,父母的态度也应该有所改变,不管你内心有多担心和紧张,都应
14
放手让宝宝有适当的独立活动的机会和自由,这时宝宝成长的必由之
路。
布置一个能满足宝宝需求的生活空间,安全而富有创意,让孩子
在其中自由地发挥他的才干。如在吃饭前,让孩子洗干净双手,坐在
孩子专用凳子上,将他的饭菜放在面前,让他自己自由用勺或手来取
食自喂,妈妈只要在旁协助就行,不必再像1岁以前那样全包全揽;
外出游玩前,可嘱咐宝宝自己拿上帽子、手套等小物价;上下楼梯时,
家长可先让孩子学会爬楼梯,然后一手搀扶他先让他一步一步走上
楼,走下楼;逐渐过度到让孩子自己扶着楼梯的栏杆上下楼。对孩子
来说,每一项日常活动都是一种游戏,他都会兴致勃勃去做,每一次
的成功都让他信心百倍,为自己的能干感到自豪,更为其下一步的探
索周围世界积累丰富的经验。当然在这过程中,父母的鼓励和表扬也
是必不可少的。
13、亲子游戏
1岁以后儿童的全身动作、独立行动迅速发展。从学会走路到随
意行走;能上下台阶;逐渐掌握蹲、跑、跳、踢、钻爬、攀登、平衡
等基本动作。因此,应该注意这时宝宝的四肢动作训练,如果把这些
动作训练结合在游戏中进行,那么,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游戏(一):四轮小推车小推车可以帮助刚学会行走的宝宝走
稳,并逐渐离开扶持物独立行走。同时,还可以发展手臂和腿脚的协
调动作。当然在玩的时候还满足了儿童可以到他想去的地方,引起他
15
愉快的情绪,开扩眼界。可选择四轮推车,从用手推车向前行走,逐
渐学会推车转弯,躲过障碍物。小车内可放娃娃或其他物品,提高儿
童玩推车的兴趣。玩的时候应该有大人在旁示范并照顾,以免推力过
猛小车向前滑行而摔倒,遇到转弯或有障碍物时,要加以提醒和帮助。
2、游戏(二):玩皮球球类玩具能促进这个年龄儿童发展的多种
动作,如行走、跑、滚动、扔、弯腰、下蹲等。使儿童全身上下肢的
肌肉、骨骼得到锻炼,动作逐渐灵敏,准确。同时,这些活动还可以
发展儿童的注意、记忆、观察等能力。
玩法:
捡球将球放在儿童前面,由近及远加长距离让儿童去捡。成人
将球滚出去,让儿童边追边捡。
扔球扔出捡回地玩,可逐渐加长距离,练习跑、捡、弯腰等手
脚及全身动作。
滚球儿童蹲下将滚出再起身捡回,可以和成人相互滚球,练习
手眼协调的准确性;将球滚过积木或小凳搭成的门洞;将球放在有斜
坡的地方滚下,捡起再滚。也可以小伙伴之间互相传球玩。以培养友
好的人际关系。
踢球将较大的冲气塑料球放在儿童脚前,脚一碰球即滚动,增
加边走边踢动作的兴趣,使下肢动作灵活稳定。
3、游戏(三):玩滑滑梯
公园和游乐场所有小滑梯、攀登架、阶梯等设备结合在一起玩,
大型玩具时需要成人加以帮助和保护,注意减缓冲击力,逐渐使儿童
学会。有同伴一起玩时要注意中间距离,避免碰撞。培养勇敢和遵守
先后次序的行为。
4、游戏(四):搭积木
积木是儿童非常喜欢的玩具,不仅可以发展精细动作,而且可以
发展儿童的思维,想象能力。
刚开始时成人可以搭积木给儿童看,边搭边说引起儿童兴趣,然
后启发儿童自己动手搭积木。对1岁半以上的儿童,边搭边说引起兴
趣,然后启发和帮助他自己动手。可以让孩子搭高、搭长,说是高楼、
汽车、火车、小椅、小桌等,还可以配合做简单的游戏,如给娃娃搭
床睡觉,玩开火车游戏,小动物找房子等等,整个游戏过程中儿童可
以了解积木的形状、颜色,搭成物体的名称、用途、简单结构等,丰
富了孩子的小脑袋。
5、游戏(五):小小看图片
选择一些画面简洁、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图片、画片,妈妈和
宝宝每天有1-2次,每次5-10分钟在一起玩图片、卡片游戏。利用
图片、画片讲故事,获得简单情节的故事和知识,接受品德教育,也
可以利用画片、图片讲述上面的形象、故事或儿歌。让孩子看图片是
学习更多的词汇,丰富孩子的语言的好方法之一。
17
本文发布于:2023-12-01 16:17: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4186352322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1岁至1.5岁宝宝成长须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1岁至1.5岁宝宝成长须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