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现货市场未来发展定位
(来源:和讯网 作者:何勇 日期按照系统自动生成的)
我国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的发展,伴随着争议和讨论,伴随着管制和反管制,在国务院37
号文,38号文等文件陆续出台后,已渐渐走入一个发展定位的临界点。而最近3月15日央视
曝光了国内众多白银黑幕交易后,更在行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国内关于大宗商品现货
市场的具体交易形式目前还尚存争议,但是路线图已逐渐清晰,在此,笔者抛砖引玉,仅就
未来发展定位方面提出几点拙见。
一. 发展定位的重要性
目前,因为种种原因,或是偷机心理,或是无奈之举。国内500多家通过验收的商
品现货市场,大多数都在以尚未通过验收的天津地区为风向标,都在学着用连续现货交易的
模式来规避检查。这样做法貌似取巧,其实危险性很大,因为一旦天津没有通过验收,连续
现货交易被明令禁止。届时全国众多效仿者又不得不紧急刹车,又匆忙改旗易帜,以挂牌交
易,竞价交易等来粉墨救场,可是,挂牌交易,竞价交易等模式一则是实际操作中效果较差,
二是届时商品现货市场将沦为于普通的电子商务平台,此乃大宗商品现货行业的小不幸。而
如果天津及连续现货模式侥幸通过验收,那就意味着国务院38号等文件形同虚设,这样除了
是国家监管部门自取其辱以外,更大的悲哀是大宗商品现货行业又陷入新一轮疯狂的投机恶
性循环之中,从最近3月15日被中央台曝光的国内众多白银交易平台的恶性泛滥便知,这无
疑是饮鸩止渴,此乃大宗商品现货行业的大不幸。综上所述,大宗商品行业的发展定位需要
大胆创新破局,这是目前这个发展阶段的关键重点。
二.发展定位的思考方向和路线图
那么,我们创新发展定位的思考方向应该朝哪里呢?其实,无论是国务院37号文、
38号文等文件,还是各种各样的管理条例,其本质就是希望引导国内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不要
“过度的金融化”,不要“类期货化”,朝着更加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才是王道。因此在这
里,首先要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即商品现货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怎么样
才不是“类期货化”呢?笔者认为,真正意义的商品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本质区别在于,
前者是进行实物商品交易的场所,强调物流的转移,后者基本功能则是发现价格和管理风险。
因而,无论政策出现任何变化,在商品现货市场的发展定位上,只要我们秉承着真正实现实
物商品的物流转移,满足了实体经济真正的生产和贸易需求的宗旨,我们就敢于大胆创新和
发展,这才是我们国内商品现货市场的康庄大道。著名学者胡俞越教授也曾提出,我国商品
市场体系应类似一个金字塔结构:塔基是现货市场,是商品经济的基础;塔身是中远期场外
市场;塔尖是期货期权市场;中间两层是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笔者想将此路线图进一步阐
述为——原始阶段:传统现货交易市场→初级阶段:初级金融属性的商品即期现货电子商务
市场→中级级阶段:中级金融属性的商品及衍生品中远期市场(期货场外市场)→高级阶段:
高级金融属性的期货期权市场。有了这个思考方向和路线图后,我们的商品现货市场的发展
定位才会更加明朗。
三.初级金融属性的电子商品现货市场如何建立
通过梳理上述的路线图,我们会对目前有些交易市场遇到争议或瓶颈问题迎刃而
解。国内大多数商品现货交易市场在发展中急功近利,在一些交易品种还处在原始阶段时候,
就急于越过初级阶段而直接进入中级阶段或准高级阶段,只追求金融属性,没有提供贸易属
性,这样就根本无法服务于现货,而会导致比期货市场更为投机。相反更有些商品现货交易
市场尤其是国营企业的交易市场,过于谨慎,亦步亦趋,在由原始阶段往初级阶段发展中比
较迷茫和徘徊,更没有思路和方向往中级阶段中去突破,贸易属性尚难完善,更难谈实现金
融属性,发展举步维艰。
那初级金融属性的电子商品现货市场该如何建立?众所周知,电子商品交易平台的
核心功能之一是让买卖终端双方可以越过中间贸易商,减少流通环节而以更优成本直接交
易,其本质是压缩了中间贸易商的生存空间,让电子交易平台替代了中间贸易商的功能。而
几千年来中间贸易商之所以兴旺,是因为他们为买卖双方不但提供了货物信息报价、货款了
结的功能,还为买卖双方承担了货物流通、货物存储及货物损耗等风险。如果我们的商品现
货电子交易平台建设者只想单纯的为买卖双方提供信息交流和资金结算功能而不去想办法
解决客户的货物流通、仓储、损耗等问题,那就根本无法吸引现货客户真正从线下转为线上
交易。曾有专家提出,是淘宝网成就了顺丰等物流企业的壮大。我想补充的是,如没有顺丰
等物流企业为淘宝网解决物流配送问题,淘宝网谈何壮大?正如此马云深知阿里巴巴、淘宝
网的命门所在,所以才会退而不休,一心花巨资去建设其“菜鸟物流网络”。而最近腾讯和
京东的合作更加说明,哪怕是巨头腾讯旗下的易迅和拍拍等电商平台,也因没有京东庞大的
物流配送网络,缺乏核心竞争力,而不得不主动联姻。因此,国内一些商品现货交易市场在
构建交易平台时在物流、仓储等方面的功能天然缺位,导致其市场“不接地气”,自然难以
吸引现货客户参与。
当然,会有业内人士提出,物流仓储网络的建设投资较大,并非朝夕之功,而且就
算建成物流网络,无异是再造了一个京东,在电子交易上又谈何与其虎口夺食?其实,物流
仓储网络体系一则可以借船出海,并非全部需要自建。二则,物流仓储体系只是商品现货交
易市场的发展基础,而金融引导现货交易才是商品现货交易市场的发展之魂。上文说到,传
统的中间贸易商在货物信息报价、货款了结、货物流通、货物存储及货物损耗处理等功能之
外,还具有一种原生态的金融功能,即货款赊垫。因此,商品现货交易平台对比传统的现货
中间商和电商平台的核心优势就是要体现在不但具备完整的现货贸易建设基础,而且在服务
现货交易方面具备初级或中级的金融功能。在资金方面,能将期货、证券、银行、保险(放
心保)等各类金融机构有效结合,为现货客户提供仓单融资与供应链融资等信贷金融服务,
为现货客户提供展套期保值与保险服务等风险管理服务,创新开展“订单+提货单+仓单+保
单+期货+信贷”等一条龙金融支撑服务。而在交易方面,以开展仓单和承兑提货单的即期和
中远期转让交易为主,以开展实物商品的竞价交易和挂牌交易为辅。满足客户在不同层次上
的需求。在客户组成方面,现货产销客户,现货投资客户,交易投机客户缺一不可,形成完
整的交易生态链。这样就真正实现了商品现货交易市场既保持一定的金融属性,但避免“类
期货化”;又要保持一定的商品物流转移,但是又避免“完全电商化”,真正实现了金融和
现货的有机互融。
四.中级金融属性的商品及衍生品中远期市场(期货场外市场)如何建立
商品现货市场不仅需要往下延伸,打造一个具备电商功能又高于电商平台的初级金
融属性的电子商品现货市场。同时更加需要往上延伸,紧密对接期货市场,打造一个同时中
级金融属性的商品及衍生品中远期市场(期货场外市场)。
1. 商品及衍生品中远期市场(期货场外市场)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从期货的发展来看,期货不是某一个人发明的专利,而是在一个随着贸易方式
和价格形成方式的演变过程当中,从近期交易到中远期交易,标准化、易转让、每日结算就
产生了期货,是自然而然的一个贸易方式的演变。中远期交易中蕴含着期货机制,期货回过
头来覆盖中远期交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不能将期货与现货,期货与中远期,以及
现货和中远期完全割裂。
其次是目前期货市场存在的缺陷来看,国内著名期货专家常清教授曾指出,国内期
货市场的问题之一是服务实体经济的现货贸易定价功能较弱。期货市场为了防范风险,通过
制度限制交割,使得交割月没有仓位,现货贸易定价没办法形成。成熟市场如美国CBOT的
主力合约持仓都在近交割月,结合升贴水状况贸易定价方式非常成熟,而我国期货市场的主
力合约通常在半年甚至七八个月以后,那时候的价格只是个预期价格,没办法进行贸易定价。
问题之二是衔接近期中期产需的贸易功能缺失。企业需要一个采购和销售的贸易平台,希望
可以通过在期货市场建立与产需衔接相对应的近期中期合约持仓。然而我国期货如农产品
(000061,股吧)主力合约如通常都在下一个季节,并且在仓储、物流、交割等环节的滞后使
得期货市场服务现货企业的功能有限。问题之三是期货品种创新仍然不足。许多品种没有在
期货市场上市,衔接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许多问题都解决不了。问题之四是期货合约不
能满足企业差异化需求。2012年统计数据表明,法人期货开户数只有不到6万,比例不到期
货开户总数的3%,而其中有交易的仅有一万户多一点,期货市场的主力军变为中小型套利资
金和中小散户,力量太小且分散。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交易所期货的交易合约不能完全满
足企业个性化、差异化的避险需求,使得实体企业在风险来临时只能被动应对,造成了经济
波动较大的局面。而在实际上国内现货企业利用期货场外市场进行风险管理需求非常之大。
而从国外的经验看,期货及商品衍生品场外市场比场内市场更能够满足实体企业避险的需
求。由于目前国内期货市场过于关注交易的金融属性,向投资理财工具靠拢,最基础的商品
供求和流通功能难以实现。因此,需要一个期货场外市场,需要一个让以交易所形式存在的
大宗商品及衍生品中远期市场,让现货企业既有本生产周期的中远期价格,还有下个生产周
期的预期价格,这样就能通过这两个价格信号对生产和消费进行调节,将更有效地合理配置
资源。
2.期货场外市场对期货(场内)市场的重要性
首先,期货场外市场是期货(场内)市场的基础,期货(场内)市场是期货场外市
场的集中。期货(场内)市场的参与者来自各个期货场外市场,将更大范围内的参与者集中
起来,使得供求双方都有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同时形成的价格信息也更具有代表性。
其次,期货(场内)市场要借助期货场外市场“落地”,期货场外市场是期货(场
内)市场的延伸。在期货(场内)市场达成的交易,需要借助期货场外市场的仓储物流设施
来加以完成,期货场外市场是期货(场内)市场与实体经济联系的中介。
最后,期货(场内)价格和期货场外价格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在期货(场
内)价格的基础上,通过运费、升贴水等形式来反映各个期货场外市场的不同情况。因此,
只有期货场外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期货(场内)市场价格信号的资源配置作用才能得到充
分发挥。
3. 以农产品为例,商品及衍生品中远期市场(期货场外市场)的建设内容
(1)做准期货品种的运营检验、市场孕育的平台
在完善现有粮棉油糖农产品期货品种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向农林产品和畜牧类鲜活
产品拓展。期货场外市场可成为期货市场的涉农期货品种的试验田和预备梯队市场。
(2) 进行交易模式的大胆创新和尝试
期货场外市场可与期货市场共同开展如农产品期权,农产品指数、点价交易与基差
交易、仓单交易、可转让提单交易、仓单融资与供应链融资,物流配送、库存管理与交割服
务等内容的上市研发和市场运营等方面工作。
(3) 对以上市期货品种进行期现无缝对接
期货市场已上市农产品期货品种可与期货场外市场进行无缝对接,提高定价及风险
管理效率,助力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密切跟踪现货市场特性及变化情况,以产业链企
业需求为导向,及时完善制度规则。推进交易、交割、结算等基础制度改革,降低交易成本。
(4) 提供场外衍生品创新交易的参与平台
期货场外交易市场为广大期货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场外衍生品创新提供
了良好的参与平台。有利于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根据涉农主体需求提供
量身定制的如场外期权等个性化风险管理服务。同时,期货场外交易所的平台,将充分发挥
期货、证券、银行、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贴近实体经济的优势,支持其为客户提供风险管理
服务并到期货市场对冲。
(5) 提供多种金融形式服务
通过期货场外市场的平台,将更有利于信贷等金融服务的参与,有利于保险等其他
风险管理工具的参与,有利于有效分担农村金融风险。有利于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与信贷服务、
保险服务相结合,有利于创新“订单+期货+信贷”、“订单+保单+期货+信贷”等订单融资
业务。
(6) 提供同一商品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通过加强在同一商品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期货市场与场外市场之间可建立价格信
息联盟,实时发布各类商品的价格和供求信息,帮助各类投资者和交易者加深对期、现货市
场的了解,促进期、现货价格的联动,进而吸引更多的现货市场参与者进入期货市场和期货
场外市场。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真正将发展定位于源于现货(以商品
物流转移为目的)、基于现货(贸易基础建设完善)、高于现货(金融创新提升传统贸易)、超
越现货(实现远期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对接期货(实现期现无缝对接)这五点,那我们
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就是一片光明,最后的胜利一定会属于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坚持者。
责任编辑:揽月
亚太有色金属现货交易场所免责声明:
本文为转载稿,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立场无关。亚太有色金属现货交易场所不对
其中包含或引用的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于任何因
直接或间接采用、转载本文提供的信息造成的损失,亚太有色金属现货交易场所均不承担责
任。
本文发布于:2023-12-01 05:21: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3792902317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大宗商品现货市场未来发展定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大宗商品现货市场未来发展定位.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