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及评析
南宁市仙葫学校 覃璐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蚕桑、卷、了”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结构美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读议结合、小组合作、适时点拨。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大屏幕出示第六组课文导读: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
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第六组课文,为
我们描绘的就是这样的乡村生活画面。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
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南宋诗人翁卷走在乡村的
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巧妙的导入犹如一出话剧的
“序幕”,起到统领全课的作用。导读的出示既让学生了解第六组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让
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既突出本节课教学重点,又为第六组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既有初夏优美景物的描述,又点明学习内容的范围是乡村生活。采用的是激情兼开门见
山导入,可谓匠心独具。)
2、南宋诗人翁卷是浙江永嘉(温州)人,很有才华,却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
长作田园诗,这首《乡村四月》就是他的代表作。读了题目,你就了解到什么?四月就
是指江南农村春末初夏的时侯,这正是江南农民春耕的时节。
(设计意图:翁卷这位诗人对于学生来说也许很陌生,这时教师开门见山地简单介
绍诗人,切合学生学习实际。本首诗的题目就像眼睛一样,提示诗歌内容,有画龙点睛
的作用。引导学生阅读,首先要学会读题目,题目就是学生展开学习的突破口。诗题的
理解,教师采用质疑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体味本首诗歌打下铺垫。)
二、读通诗句,书写生字
1、久居江南的南宋诗人翁卷,如何用诗句记下这时的情景呢?让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初读环节是整体感知诗意、理解诗歌的基础,是培养良好语感的重要
途径。)
2、指名朗读,正音。
正音:多音字:卷、了 生字: 蚕 、桑
3、小组读,齐读。
4、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字词和诗句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注
释、上下文、字典、请教别人……)
5、先自己利用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请教别人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6、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重点理解:了、闲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在扫清读的障碍后,通过不同形式地悟读,采用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本首诗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诗歌要向我们传达的心
声、文意。)
过渡语: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
能把藏在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
三、品读美景。
1、刚才同学们说的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诗中,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会引起人无限的遐想,给人更多的艺术享受。
初读后,教师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启发思考,留下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留给
学生思考的空间,以此来引起学生细读的欲望,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蓄足气势。)
2、老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山原 川
子规 烟雨
3、引导:
(1)很多人写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
师导:a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
b你说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是怎样的山原?
c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们看到的山原是怎样的山原?在“山原”前面加个词,写出你
想象到的怎样的山原。(提问3、4个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表现绿,必要时,老师
可以示范一句。)
翠绿翠绿的山原 绿得淋漓尽致的山原 漫山遍野都是绿的山原……
渲染: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引读——)“绿遍
山原白满川”吗?
(2)烟雨
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谁能说说这又是怎样的雨啊?
蒙蒙细雨 ……
渲染: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 如诗如画如仙境。
(3)子规
过渡:最妙的是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还听到了……
4、回到整体。
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谁能用自己美好的语言,把这两句诗
的意思连起来说说?(2人)
(设计意图:教师的提问逐层深入,环环相扣,让学生积累运用精彩词句,想象与
运用有效结合。)
你们很不简单,这十四个字你们说出了一大串,说得太美了。我们千言万语道不尽的正
是诗人的十四个字啊!这简简单单的十四个字不再是几个字了,它变成美若仙境的画卷,
让人置身一种美妙的境界中,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美的感觉,合上书,
闭上眼,想象着画面,一起品味这两句诗吧。
板书:景美
(设计意图: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切的要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教师的表扬和
鼓励就是对学生的欣赏,在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后,激发学生再次想象,感受诗
的魅力,继续保持学习的激情。)
5、播放乡村风景图片(图不要太多,四张就可以了)。边播图片老师边渲染:乡村四月
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色彩鲜亮,充满生机,多美的田园风光!这就是诗人笔下的——
(可引读,或师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美景啊!
(设计意图:“看”到的和“听”到的是本首诗歌前两句描写景物的重点,抓住重点去理
解、想象诗意,在音乐与图画中感受初夏江南乡村的美景,从而达到品读,体味诗歌的
语言美和意境美。)
四、品读人勤。
过渡: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
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巧妙的过渡语可以起到自然勾连,上下贯通,逻辑深化的作用。从景
到人的提示,引导学生从一个方面的学习顺利地通向下一个方面的学习,把本首诗歌的
内容衔接出一个整体,给学生层次感,系统感。)
1、读后两句诗,问:他们在忙些什么?(采桑养蚕,插秧种田)从哪些词看出他们在
忙?(才了……又……)
是啊,简单的3个字写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写出村民勤劳的形象。
板书:人勤
2、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的必修课,这是多么勤劳的村民啊,让我们来赞美勤劳
的人们,读后两句诗。
3、问: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种田吗? 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边
写下学生提及的农活,如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
我们也来学诗人作两句诗吧,把没写进诗歌的忙也写进去,比如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
喂鸡又……
4、鼓励学生作诗。
如果不说乡村四月,而是说我们的校园生活,大家能否也作几句诗?如每到六月我们都
忙着做什么?那我就以“校园六月闲人少”为前一句,下一句怎么用“才了……又……”
接?
(设计意图:在新课程的视野中,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
化。在这种课程观的指导下,语文教学设计就必须删繁就简,变严密刚性的“硬设计”为
高度弹性的“软设计”。这两句诗是整首诗的文眼,让学生想象村民诗中言外之意的“忙”
进行创作,是一种动态的“生态系统”,再联系到校园生活进行创作,就是一种生长性的“生
态系统”了,从而达到由严密刚性的“硬设计”为高度弹性的“软设计”。)
对啊,诗意来源对生活的热爱,作诗又有何难!你们都成为了诗人。
过渡:不过诗人中也有一般的诗人和优秀的诗人之分,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的“才
了喂鸡又放牛,才了犁田又翻土”等等诗句,诗人翁卷也是知道的,但一句都没用,选
择了“才了蚕桑又种田”,为何?(一是农村最主要的农活,二是与第二句诗押韵,三
是与第一句的“绿”和“白”照应)
指导:联系上两句诗读读,前两句最后一个字是“雨如烟”的“烟”,现在后两句的最
后一个字是“又种田”的“田”,这两个字的音都有“an”,因此读起来很有韵味,琅琅
上口。这也是诗的魅力。
不信,我们再读读,感受这诗歌的韵味。
读诗。
(设计意图:通过富有悬念的问题的创设,将学生从一个高潮引向另一个高潮,以
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转换和课堂整体结构的安排。在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答案时,突破
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味,体会诗歌的结构美。)
五、悟读升华
1、多动听的诗歌啊!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的眼前
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是诗人啊,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 《乡
村四月》 读:(读出陶醉美)(配乐诵读)。
2、看着(勤劳忙碌的人们),你又怎好意思闲着呢,于是你大笔一挥欣然作诗《乡村四
月》 读:
3、是啊,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的景(美)…… 这里的人(勤)…… 于
是你把你的感情融进了这一首诗:读:乡村四月(读出赞美之情)
4、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
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
(设计意图:陆俘亭说:“人性中皆有悟……如石中有火,必敲击不己,火光始现。”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指导学生品读时,运用多媒体情境和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把学生
带入诗歌中的情境,使他们由“画外人”变成“画中人”。在情境中学生记忆的仓库打开了,
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激活了。学生凭借这些展开丰富的想像,在脑海中尽现画面,再通
过朗读,把平面文字变成立体的话生生的形象,在轻音乐中逐渐清晰起来。)
六、谈谈:学了这首古诗,你收获了什么?(生成学法,诉说收获,巩固所得)
(设计意图:德国的第斯多惠强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
唤醒、鼓舞。”作为语文教育者必须既教文,又育人。在教学终了之时,教师让学生对本
节课的学习进行自我总结,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真正达到学习中“如出我手,如出我
口”的境界。)
七、拓展阅读。
象翁卷这样写田园诗的诗人还有: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等等,找出他们的诗读读一定
会有更多的收获。
田园乐 《归园田居五首》之三
王维 陶渊明
桃红复含宿雨,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柳绿更带春烟。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花落家童未扫,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莺啼山客犹眠。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
引向课外,使学生自觉地去课外寻求知识,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因此,教师在课堂
教学临近尾声时,用简短的话语向学生介绍与本首诗歌有关的内容,引导学生由课内向
课外延伸、扩展,达到课外引活水。)
八、作业:默写古诗,积累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古诗
(总评: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古诗方法,这首古诗内容浅显,生字不多,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不是在理解诗意上,而是抓住重点字词体会诗歌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
感受诗歌的魅力。
本首古诗的教学,是在课堂上与学生穿越时空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与辉煌。
在古诗中展开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提高语文素养,使得古诗的教学
更有效是这次教学设计的宗旨。深入潜读教材,挖掘教材中可展开语文训练的资源和元
素,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提高教学效率有效途径。学生在学习本诗中最近发展区在
抓住重点字词体会诗歌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感受诗歌的魅力。以读为本,入情
本文发布于:2023-12-01 04:13: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3752172317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乡村四月》教学设计及评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乡村四月》教学设计及评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