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古诗词三首(四下新常规备课)

更新时间:2023-12-01 03:41:19 阅读: 评论:0

经典名句100句-四面都是山

22.古诗词三首(四下新常规备课)
2023年12月1日发(作者:致敬英雄图片)

温州市新常规教学设计

平阳县鳌江小学 林甲坚

课题 课时

22.古诗词三首 2

教材与学情分

目标与重难点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

《渔歌子 》。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

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陵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映着

天空的光辉,满目亮白。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

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村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

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让

人得到“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

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

美。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

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的劳动场面,

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

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

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看,初春的远山刚蒙上几分绿色,从水田里飞来

的白色鹭鸶在山前徘徊,粉红色的桃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黄色的

时而跃出水面,渔翁头戴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绿的蓑衣,停舟于春波之上,

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可有心的作者又为它染上一层斜风细雨,整个

天地浸在了一片蒙蒙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

,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古诗词的学习方法。本学期第一

课也初步认识了“词”,对“词”有了初步的理解。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田园风

光,内容浅显,生字不多,学生能够借助注释自读自悟,初步理解诗词的意

思。但是,城市的学生对田园风光不了解,对体会诗词描写的意境难有深刻

体会,需要老师通过画面、语言等激发学生想象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

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

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

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

准备

课件。

2.了解诗人的生平。

3.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初读

1.同学们刚才背了两首古诗,字正腔圆,听你们读诗,真是种享受!

今天,老师也带来两首诗。自己去读读好吗?注意读正确,通顺,能读出

一点味道来,就更了不起了。

2.生自由读。

3.指名2人读(1人一首)(围绕正确展开评价)

4.谁还想读,能读出点节奏来就更棒了!(也是1人一首。第1个读

得一般——读得很认真,告诉你个小秘诀,读古诗讲究节奏和感觉,像这

样读,(范读前两句或一句来)。你再来试试?一学就会,聪明。再请一

人读第二首。如果读得好——读的抑扬顿挫,有板有眼,妙哉!)

5.读着读着,你发现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

6.谈得真好。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思,才能读出更多收获。让我们

一起再读读。(齐读)

(板书“乡村四月”)读读。(生齐读)读得柔一点,轻一点儿,就更

美了!再读。

了解作者

真好听,你们一定知道他的作者是——(让生接)翁卷。谁了解翁卷?

给大家介绍一下

师补充:翁卷是我们浙江温州的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很有才华,

被称为“永嘉四灵”之一,但他一生不曾做官,因为他太喜欢田园生活啦。

二、读出画面,品味诗情(第一首)

(一)品读美景

1.同学们,田园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大家轻声

读第一首,看看画面上都有什么?哪一处的风景最令你陶醉,就在它的旁

边写一写感受。

2.来,我们交流一下:诗中都有哪些景物啊?你们来说,老师来画,好

吗?(板画各种景物)

3.你看,这不就是一幅乡村春耕图嘛!诗中哪一处风景最令你陶醉?

说说你的感受好吗?

绿遍山原白满川

你说到处都是绿的,咱们用一首小诗来说,好吗?

到处是绿的——

( )是绿的,

( ) 是绿的,

( ) 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交融在一起,

构成了一副绿色的画卷……

这画卷上,绿得盎然,白得清透,绿白交融,相映成趣,多美呢,谁

来读读?

子规声里雨如烟。

1)生自由说感受

2)“雨如烟”,多么诗意,多么浪漫的感觉啊,谁能用自己学过的词

语或者诗句来描绘一下?如果他吟的诗你也会,就跟着他一起说。(好雨

知时节;渭城朝雨轻尘;清明时节雨纷纷;天街小雨润如酥;山色空

雨亦奇。)对,就是这种感觉!

3)听你们说得这么起劲,老师也不由想起了一段很美的文字——

(师配乐范读)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

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美吗?那你们也有滋有味地读读吧!最好能把它记在心里。(自由读

——指名读)谁最喜欢,好,就请你读。

4)哦,多美的“雨如烟”啊!谁能将这两句诗连起来读?

(二)品读人勤

1.透过这优美的画面,你一定还听到了些什么?(子规的啼叫)

2.只听到子规的啼叫吗?诗人孟浩然曾说:“春眠——(后面让学生接)

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啊!置身乡村四月,你还会听到什么鸟叫呢?用

声里雨如烟”来说 (夜莺、黄鹂、燕子、大雁、喜鹊……)这真是

百鸟争鸣啊! “子规”恰恰是春耕的使者,你知道它是怎么叫的吗?(布谷

——布谷)

3.小子规,你布谷布谷地叫,在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啊?

4.哦,你还是快歇歇吧,其实啊,不等你催,农人们早就忙开了。看

——(齐读34句,农民这么忙,这一句是不是可以读快一点?)

5.农民们还会忙些什么呢?请你也用“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

又……”来说说。

6.多么忙碌的景象,多么勤快的村民啊!难怪诗人翁卷很有才华,却

一生不喜欢做官,原来他是被这美丽的田园生活所陶醉了!他一陶醉啊,

一首诗就写出来了,一起读——《乡村四月》。(生齐读)

7.诗人用诗来描绘田园生活,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描绘吗?可以用上

我们这节课积累的一些语言。老师给你起个头“走进四月的乡村仿佛走进了

人间的仙境……(到处是绿的,山绿了,树绿了,草也绿了,所有的绿交

融在一起,织成了一幅绿色的画卷。雨悄悄地下着,像牛毛,像花针,像

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布谷鸟叫了,好像在

说:“快快种田,快快插秧吧!”看田野里,没有一个人是闲着的,有的在……

有的在……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8.所有的这一切,翁卷只用28个字就写出来了。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吧——(齐背)

学习第2

一、过渡导入

《乡村四月》为我们铺开了一幅巨大的画卷,画卷上的农人们都是那

么的忙碌,现在让我们跟随诗人范成大,走进其中的一户农家,去看看那

里的情景。

二、自学古诗

1.请大家静静地默读,借助下面的注释,读懂古诗的意思,看看作者

都写了哪几个画面。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2.我们先来交流一下还有什么不懂的?(同学互助解疑,有困难的,

师点拨)

3.从古诗中,你发现作者都写了哪几个画面?(生汇报,师随机板书:

耘田图、绩麻图、种瓜图)

三、写画

1.能不能照着我们学习前一首诗的方法,选择一幅画面,用生动的语

言描绘出来呢?老师送你几招:1、注意写出人物的活动和对话;2、要有

周围环境的描写。试试看,好吗?

2.生写话。

3.反馈读1-2个。

四、作业

今天,同学们不但学了诗,还当了一回小画家,真了不起。来看看今

天的作业

1.背诵古诗。选一首,把诗中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写完整。(必做)

2.拓展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他几首,在小组内开一个小小朗诵会。

(选做)

3.搜集其他田园诗,画一画诗中的景色或做成手抄报。(选做)

第二课时 渔歌子

一、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

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

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二、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

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

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三、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1.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

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2.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

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

4.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5.同桌互读,相互欣赏。

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背一背你喜欢的词。

拓展:

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文解释

人的心闲静下来才能感觉到春天桂花从枝头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

一片空寂。皎洁的月亮从山谷中升起来惊动了山鸟,时而在山涧中发出鸣

叫声。

词语解释

空:空寂。

时鸣:不时地啼叫。

苏东坡那首关于布谷的诗

南山昨夜雨,西溪不可渡,溪边布谷儿,劝我脱破裤。不词脱裤溪水

寒,水中照见催租瘢。

艾青 绿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

1、背诵古诗。选一首,把诗中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写完整。(必

做)

2、拓展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他几首,在小组内开一个小小朗诵

会。(选做)

3、搜集其他田园诗,画一画诗中的景色或做成手抄报。(选做)

第二课时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背一背你喜欢的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读后感-手心的温度

22.古诗词三首(四下新常规备课)

本文发布于:2023-12-01 03:41: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3732792316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2.古诗词三首(四下新常规备课).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2.古诗词三首(四下新常规备课).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