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百度文库
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
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
习惯。
重点、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生活在农村的你们一定对质朴的乡村田园生活不陌生吧?(出
示农村风光图片)
我国古代许多诗人就对乡下田园风光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板书题目)
2、读诗题,解题意。
指名读课题。(师告诉学生“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指:兴致;“杂
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
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
想。)再齐读课题。
3、了解诗人: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关于他的资料,
看看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看诗人简介,自由读,交流)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范成大所写诗篇中的
一首。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师:请大家先自由读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的田园风光?
1、指导读准字音
⑴课件展示全诗,个人自由朗读。
(2)、指名读,(季节:从哪个词读到的?理解“桑阴”师:桑就是桑树,桑
阴就是——桑树成阴了,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
(3)齐读全诗。
2、指导读出诗的节奏,读得抑扬顿挫。
(1)听范读。
(2)学生练习模仿读。
1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百度文库
(3)指名试读。
(4)齐读
(三)、自由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过渡:刚才同学们已经读通了全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主要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2、让我们和以前一样,采用这些方法来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课件出示:默
读,结合注解、查字典及课文插图了解诗意。)
3、学生自学。
4、汇报交流通过自己想办法已理解的字词的意思。
⑴昼:白天。 ⑵耘:除草。耘田:在田里除草。泛指耕种。
⑶绩麻:把麻搓成线。在这里泛指纺线织布。
⑷儿女:男儿和女子,指成年的青年男女。
⑸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⑹未解:不懂,不明白。 ⑺供:从事
⑻耕织:耕田织布。 ⑼傍:靠近。 ⑽桑阴:桑树荫下。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弄清了诗中字词的意思,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这首诗,你看到了谁在做什
么呢?(相机板书:村庄儿女——耘田 绩麻 童孙——学种瓜)
2、出示:“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⑴齐读。你们刚才在读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村庄儿女各有各
的活儿干,除了耘田、绩麻,还要——(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欣赏
图片,并配上欢快的音乐)
乡下人总有那么多做不完的活啊!就这样日夜忙碌着。多勤劳的人们呀,你
能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中去吗?(指名读)
师:听你那么一读,我仿佛已经看到那繁忙的劳动场面了
(2)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劳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
生活却是人人向往的。今天的辛苦,换来的将是什么呢?(美好的家园、幸福的
生活、、、、、)那该是多快乐呀!让我们把这种感受送进诗句,再来读读(指名读)
师:这种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真好!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那繁忙而井然有
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昼出……,村庄……”(齐读)
3、出示: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师:不光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事,就连小孩也被父
母勤劳的品质感染了,喜欢上劳动了,我们一起读读第二句。(齐读)孩子在干
什么?从一个“学”字,你体会到什么?(天真、勤劳、好学、可爱)
(2)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通过你的读来表达你的喜爱吧!(指名读)
2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百度文库
(3)劳动是快乐的,我们都来当当爱劳动的孩子,一起快乐地读读吧!(齐
读)
4、升华
师: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是快乐的,孩子虽然不懂耕织,
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这样和谐、恬适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
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
活。(配乐指名读诗-----再齐读)
5、让我们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边听音乐边背诵)
6、这首诗还可以用音乐唱出来呢!我们来听一听,愿意的可以跟着唱一唱。
(五)、拓展积累
1、师: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
来许多诗人就以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
就叫——田园诗。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哪些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吗?
(如:《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
花明又一村。《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田园诗。(出示古诗《山居秋暝》学生自由诵读)
3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百度文库
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结合注释、想象自主弄懂诗
意;通过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发挥想象,积极感悟了解诗情;以读促悟,以悟促
读;利用自主、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用同类型的诗歌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
学会学习诗歌的方法,增加学生的诗词积累,激发学生学习田园诗的兴趣;培养
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感情。下面就结合教学中较有效两个环节,谈谈这次
诗歌教学的体会。
在初读感知全诗后,我安排学生结合注释自主探索诗意。四年级学生已有了
一定的自学理解能力,但在诗歌学习中,面对一首新诗,往往不知道怎样去下手。
教学中我先和学生交流:在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样学的?通过交流明确:只
有先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才能更好地读、悟古诗。进而我知道学生学法:先借
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
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句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说出来就是整首诗的意思。
然后组织学生先自学、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读懂了哪句,期间适当
对一些字词的释义加以指导和强调,点拨言语表达上的顺畅。每一行诗句意思清
楚后,再让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出来。通过这样的“解词—理句—连意”的过
程,学生基本上理解了诗句的大概意思,对诗歌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把握,并且
学会了这种自主探究诗意的方法。
读悟结合,互相促进。在体味诗境,感受诗情这一环节中,前两行“昼出耘
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我先让学生边度边想象画面,想象这两行诗句
写了什么内容,除了诗中写的,你还能想象到什么?结合“昼夜”等词引导学
生去感受、想象,再组织学生谈感受,充分交流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
这两行,通过有感情朗读,读出诗味,读出感悟。后两行“童孙未解供耕织,也
傍桑阴学种瓜。”是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图,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
态、动作、想象其语言。再结合“学种瓜”这个动作,边谈感受边读。读后说,
说后读。在整个体味诗境、感悟诗情的环节中,始终把学生的“读”和“悟”结
合起来,使学生既悟诗情,又通过读入诗境。以读促悟,又以悟促读。通过一遍
遍,不同形式的有感情读诵,学生越读越好,对诗歌的理解也越加深入。
本节课,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对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了听、说、读、背、想
象、感悟等语言文字训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独
特魅力,让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对于本课的学习目标,百分之九十五的学
生达成了。
4
本文发布于:2023-12-01 03:26: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3723942316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3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3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