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更新时间:2023-12-01 02:59:44 阅读: 评论:0

最强维修工-网课心得体会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2023年12月1日发(作者:图画作品)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1.文化自信:

感受乡村生活独特、迷人的景致,丰富学生对乡村生活

的热爱,感受乡村生活的魅力,提升文化自信。

2.语言运用:

能根据课文描绘的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3.思维能力:

学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

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4.审美创造: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关键语句表

达情感的,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三首古诗词构成,前两首分别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及杨万里的名作。《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选自《四时

田园杂兴》《四时田园杂兴》共有六十首,全诗都是写景,

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诗句浅近通俗,却意境悠远。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体

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整首诗给人留下了无尽想象的空间。

《清平乐·村居》中“清平乐”是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的曲

调、句数和字数,“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整首词清新质

朴,浅显易懂。

本课既有诗又有词,词是首次作为精读课文来学习。为

了更好地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

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主读诗,继而抓住诗中不同景物的

特征展开联想,体会乡村生活的情趣。

教学目标:

1.会认“杂、篱”等6个字,会写“杂、稀”等14

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

整地理解诗意。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默

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

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

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主识字,会读“杂、篱”两个字,会写“杂、稀、

蜻、蜓、蝶”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杂兴”“菜花稀”“蜻

蜓”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4.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

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

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单元主题导入

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眼前的这些美丽的乡村图景给

了你怎样的感觉呢?是啊,独特的风景常常让我们的心头为

之一震。你们知道吗?纯朴的乡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更是

一幅和谐的画卷。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感受

一下诗词中的田园风光吧。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习了有

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四

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板书诗题。

动了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对文本

产生学习兴趣。

二、理解诗题,走近作者

(一)请同学来读诗题。教师相机指导“兴”的正确读

音,强调应该读第四声。

(二)教师指导理解词语意思。

四时:四季;田园:田家乡村;杂兴:随性而写的诗。

(三)教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

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诗人)随兴而写的关于

乡村四季的诗,其中的第二十五首。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

起读读题目。

(四)简介作者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他与尤袤、

杨万里、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家”。著有《石湖集》《吴

船录》等。

三、初读古诗,指导写字

(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听范读,注意古诗停顿节奏。

2.学生活动:小组比赛齐读古诗,注意读好句子,读好

诗歌朗读节奏。

别是“杂”字,下面的部分不是“木”“蜓”字,右边不要

写成“延”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学写生字,为学生学习古诗打

下基础。

四、再读古诗,感知内容

(一)教师提问: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地说说诗歌写

的是什么情景吗?

(二)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小声自读古诗,用笔圈一圈诗

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梅子、杏子、麦花、菜花、篱落、蜻蜓、蛱蝶。

(三)齐读古诗。(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圈画古诗中的景物,感知古诗中所描

绘的情景。学生通过自身的读、思、悟去感知古诗,大大地

提升了课堂的效率。

五、学习诗文,品读古诗

(一)交流学法。

提问: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

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

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习方法)

1:可以借助课文注释理解。

2: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理解。

3:还可以问老师。

小结: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

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

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

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二)学生自学。

(三)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同桌说,指名说)

1.教师问:刚才,你读懂了哪句?

(指点“肥、稀”等重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肥:个大

饱满,汁多鲜美;稀:稀稀落落。

2.教师引导: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

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

整句诗的意思: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

也变得鲜亮饱满,格外诱人;田里麦花已雪白,油菜花却谢

了,显得稀稀落落。

3.教师随机点拨,注意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设计意图:交流学习古诗的学法,理解诗句意思,让

学生在品读古诗的过程中加深领悟。

(四)品读古诗第一句和第二句。

1.教师引导:前两句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板书:金

雪白 稀)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呢?(对仗工整)

生: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2.教师引导:谁来告诉老师,这两句诗是静景描写还是

动景描写?

生:静景描写。(板书:静态美)

3.教师提问:这两处静景的描写可以看出初夏农村景物

怎么样地生长?

生:蓬勃。

(五)教师提问:用到我们刚才学习古诗的方法,你能

说说三、四句古诗的意思吗?

1.教师指导理解“篱落”“蛱蝶”的意思。

2.整句诗的意思:白天变长了,路边的篱笆在夏日映照

下,没有行人经过,一切都是那样安静,只有蜻蜓和蝴蝶绕

着篱笆飞来飞去。

(六)教师引导:怎样理解诗句中的“日长”(板书:

日长)回顾一下,我们刚刚说的诗中所选取的景物是初夏时

节。联系生活想一想,初夏时节,白天时间逐渐变长。

(七)教师引导:那为什么篱笆处没有人经过呢?(板

书:无人过)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初夏白日变长,庄稼蓬勃生长,

也是农民们忙碌的时候。从侧面反映出了农事的繁忙。

(八)想象画面,感悟诗情。

教师提问:再读后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

情景?

教师给予学生填充式想象画面,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

六、再读古诗,交流探究

(一)教师引导:整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最喜

欢哪一句?为什么?

生:第三句“日长篱落无人过”写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

象。第四句中写“蜻蜓蛱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以动写

静。(板书:蜻蜓蛱蝶飞)

小结:后两句诗用蜻蜓、蛱蝶的翻飞来衬托村中的幽静,

从侧面写出了初夏农事正忙,所以行人少见。诗歌妙在后两

句,画留空白处,诗有言外意,写出了田园生活宁静闲适的

气氛,余味无穷总结:这首诗在写法上运用了动静相衬的写

作手法。(板书:以动衬静)

(二)指导朗读

1.用轻柔、舒缓的语气带着节奏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出

朗读节奏,体会意境。

2.教师引导:同学们刚刚读得真棒,现在老师还想请大

家伴着音乐再读一读。准备好了吗?开始。

(三)教师提问:学到这里,谁能告诉老师,这首诗歌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四)巧背诵。听一听,唱一唱。

1.教师引导:巧背诵,你会填吗?

梅子( )杏子(

麦花( )菜花(

日长篱落(

惟有( )飞。

2.教师引导:会背会填了,现在和老师一起来听一听,

唱一唱吧。

七、主题概括及延伸拓展

(一)主题概括。

这首诗用梅子黄 、杏子肥、麦花白 、菜花稀 ,描绘

了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同时写出了农民的忙碌,表达了对乡

村景色的喜爱之情。

(二)拓展《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和前面学到的方法读懂古诗,积

累古诗。

八、课堂演练。

九、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徐、疏”2个字,会写“宿、徐、疏”3个生

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诵读古诗,理解古

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

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根据诗句理解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二)教师过渡: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

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板书诗题。

(三)认读“宿、徐”。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

正确。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引入课题,进而揭示课题,读好

题目,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理解诗题

(一)教师引导:你在哪里见过“宿、徐”这两个字?

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生: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

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

店。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徐公”指一位姓徐

的老人。

(二)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诗人)住在新

市徐公开的客店里。

(三)教师: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

宿/新市/徐公店

设计意图:解诗题的过程中调动了学生原有知识体系,

从字到词、再从词到句的理解为后面学习古诗奠定了基础。

三、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他与

范成大、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家”。著有《诚斋

集》等。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诗

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家姓徐的人开设的客

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

触发了他的诗兴,于是他写下了这首《宿新市徐公店》

四、初读古诗,解决字词

(一)教师提出要求: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读出节奏。

1.学生听视频范读,并小声跟读。

2.学生根据课件中划分的朗读节奏小组练读。

(二)教师组织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先用笔在文中圈

出来,然后借助课文注释及其他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三)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指导书写“疏”“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部第

一笔是横撇,下面的“止”不要忘记短横,最后一笔横要变

成提。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预习课文,解决字词障碍,

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

(四)了解古诗描写的季节。

1.自由朗读后交流: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

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描写

的是哪个季节?

生:杨万里在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篱落”(篱笆)“一径”

“树头”“黄蝶”“菜花”(油菜花)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篱落”指的就是篱笆;“树

头”是指树枝上。从树头新绿、油菜花看出描写的是暮春时

节。

2.再读诗句,读通顺。

五、重点突破,理解诗意

(一)学习一、二句古诗。

1.教师提问:看看图,说一说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

重点解析“篱落、一径深、新绿、未成阴”

选代表展示交流:

生:篱笆很稀疏,小路很长……

指导图文对照了解“疏疏、深”;联系学过的诗句“远

上寒山石径斜”理解“径”

2.教师引导:我们读着诗句,就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

赏到了田园风光,请你把欣赏到的景色说给大家听吧!

小组交流说诗意,再在全班交流:稀稀疏疏的篱笆旁,

一条乡间小路伸向远方。客店旁的树还未形成浓密的绿荫,

树枝上绽出嫩绿的新叶,迎着春光生长。

板书:静景:篱笆 小路

3.指导朗读:这两句描写的景色幽静又美丽(板书:美

丽),带着对这幅美景的喜爱之情朗读一下吧!

1)注意读的时候“篱落疏疏”语调要轻快,语气不

要太重。“一径深”语调舒缓,语音绵长。

2)带上古诗的朗读节奏再大声地读一读吧。

(二)学习三、四句古诗

1.重点解析“急走”:奔跑。根据语境强调“走”在古时

指的就是跑。

2.整句诗的意思是:忽有几个儿童嬉笑着跑来,追捕两

三只翩飞的黄蝴蝶,却见蝴蝶飞入黄灿灿的菜花丛中,怎么

也找不到了。

(三)想象画面。

教师引导:我们读着诗句,就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

到了田园风光,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呢?

生:我仿佛看到了儿童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蝶儿飞

进黄山的菜花丛中没法找寻。

板书:动景:儿童扑蝶

教师引导: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则动画片吧。你能告诉

老师,这一幅幅动景的描写,让人觉得怎么样吗?你能根据

关键词想象画面吗?

生:真有趣啊。(板书:有趣)

过渡:谁能告诉老师,孩子为什么找不到黄蝴蝶了?

(因为菜花是黄色的,蝴蝶也是黄色的。

教师引导:此情此景,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可联系语文书第3页课后习题第二题)

设计意图: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抓

住关键句,想象画面,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进一步落

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六、课堂总结,再现课文

(一)教师引导:古时候的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诗人

对乡村生活更是充满了喜爱之情,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

想一想,整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

景图。体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

(二)本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用喜爱的语

气再读一读吧。

1.教师引导:“无处寻”语调舒缓,语音绵长,给人意犹

未尽之感。

2.让我们一起伴着音乐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吧。全班齐

读古诗。

(三)教师过渡:能带着感情读了,能尝试背诵吗?

)疏疏一径深,

树头(

儿童( )追(

飞入( )无处寻。

(四)主题概括。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

体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七、拓展延伸,小结学法

(一)教师提问:调动我们的积累,你能说说我们学习

古诗的方法吗?

生:1.借助注释、联系插图、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理

解意思。

2.抓住事物想象画面。

3.通过画面体会感情。

(二)拓展杨万里《舟过安仁》

八、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一)课堂演练。

(二)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宿新市徐公店》,交代

注意事项。

九、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锄、剥”2个字,会写“茅、檐、翁、笼、赖、

剥”等6个字,适时引领学生理解“翁媪”“无赖”等词语

的意思。

3.朗读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

好,体会词人对温馨、平和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4.引领学生总结并运用“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

想”“同桌议一议”的方法学习古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解题读题

(一)谈话导入。

唐诗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诗中的乡村风景让人

沉醉,词中的风景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

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

(二)解诗题,知作者。

1.强调“清平乐”中“乐(yuè)”的读音。

2.“清平乐”是词牌名。(词牌名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和

曲调。“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乡村生活。

3.拓展小知识。很多词题都由词牌名和题目两部分组成,

用间隔号隔开,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了解作者。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词作以豪放为主。

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著有

词集《稼轩长短句》等。

二、初读诗词,比较词与诗的不同

(一)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注

意要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一字不差哦。

(二)学生自读课文。提醒:轻轻地读,让自己的心静

下来,去寻找那种清静、平和、惬意的感觉。

(三)检查初读。

教师播放范读,引导:谁来读给大家听? 教师提出要

求:①借助注释读;②标出不理解的词语。

(读得正确即可,教师相机正音。重点强调“媪、锄、

剥、亡”几个字的读音。

(四)指导写字。

重点强调“檐”的写法。“檐”左窄右宽,右边的横画

较多,注意间距均匀,长短不一,“言”上面一横最长。

(五)比较词和诗歌的不同点。

教师引导:自由朗读这首词,结合前两首古诗想一想:

词跟诗有什么不一样?

1.词的特点:有长有短、上下两段、换韵脚。

2.教师引导:在一首词中怎么样区分词的上阕和下阙?

(上下阕之间留一点空。

设计意图:这个课时,所学题材和前面两首不一样。

让学生清楚、直观地了解词和诗的区别,有助于学生在升入

不同的学段后对这两者的概念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三、品读诗词

(一)品上阕

1.品读上阕“乡村美景图”

1)教师引导:孩子们,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

生简介画面: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

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

2)品环境

①教师引导:好茶需要慢慢饮,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

我们就细细品来,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我们首

先来欣赏一下这家的居住环境。谁来读词的一、二两句?板

书: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教师提问:你从这两句中看到了什么景物?(生:茅檐、

草)

②教师:赏景不仅仅要用眼睛,还要学会用耳朵来聆听!

这样的美景属于你,美美地读一读吧。

③教师引导:读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茅檐”是

用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为什么还

给你们产生这样美的感觉呢?老师告诉你们:很多诗人都有

“茅檐”情结,“茅檐”这个词在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一

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

静的诗意的小乡村。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

生齐读。

④提问:会读了,能理解意思吗?

生: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青草茂密,

映衬得小溪更加清澈。

板书:景美

2.品上阕“翁媪对话图”

1)重点解析“醉、吴音、相媚好、翁媪”

2)词意:那是谁家的老两口啊,在屋前用吴地方言

聊着天,喝酒逗乐,真是其乐融融。板书:醉里吴音相媚好

3)想象表达。

教师引导:“醉里”是说谁醉?为何而醉?你能说一说

吗?

生:说的是“翁媪(老翁和老妇)”醉。

他们“醉”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

1:因喝酒而醉;

2:因美好的景色而醉;

3:因家庭的和谐而醉;

……

教师引导:虽然他们年岁逐增,青春不再,容颜已老,

可是童心未泯。人们常说老小孩儿、老小孩儿,其实老人往

往和孩子一样可爱。前面有同学提出“相媚好”这个词不懂。

你们看图,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亲热地聊天,

这就是——相媚好。

设计意图:对于中段学生字词这块的教学,设计在理

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品词析句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二)品下阙

1.读一读词的下阙,说说下阙写了哪些人的活动。

生:大儿、中儿、小儿。

(1)品人物

提问:他们在干些什么呢?

生:大儿锄豆、中儿织鸡笼。

教师引导: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大儿在干什么吗?

(生:大儿在在田里除草。)此刻,你能给这幅画面取个小

标题吗?(生:大儿锄豆图。你能用一个词来夸夸大儿吗?

(生:勤劳能干。)板书:大儿锄豆溪东

教师引导: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插图,根据刚刚所学,

我们可以把这幅图叫做?(生:中儿编织图。)你的眼前仿

佛出现了一位怎样的中儿?(生:心灵手巧。)板书:中儿

正织鸡笼

过渡:谁能告诉老师,小儿子在做什么呢?请你找到词

中描写小儿的这句词,大声地根据朗读节奏读一读吧。

教师提问:小儿为什么要剥莲蓬?生:因为夏季莲蓬成

熟。这句话中有一个词“亡赖”,注意这个词的意思同“无

赖”,这里指顽皮、淘气。在古代有许多词的意思到了现在

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差别,今后我们还

会遇到这样的词。

教师引导:看着这样在溪头剥莲蓬的小儿,我们可以把

这幅图叫做?(生:小儿卧剥图。)此情此景,你的眼前仿

佛看见了一位怎样的小儿呢?(生:无拘无束,天真可爱。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儿可爱呢?(生:小儿卧剥莲蓬)板书:

小儿卧剥莲蓬

(2)了解莲蓬成熟过程。

2.解词义,悟写法。

1)教师提问:学到这里你能说一说整这首词下阙的

意思吗?

生:大儿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二儿手巧,正在

编织鸡笼;小儿最淘气可爱,在溪边剥莲蓬,自由自在。

2)教师点拨:下阙短短的24个字,却将三个孩子的

情态描写得淋漓尽致,像这种用简单朴素的文字来描写形象

的手法,我们就把它叫做“白描”

3)教师引导:三个孩子的描写,其中小儿的描写让

我印象最为深刻,他是怎样剥莲蓬的呢?你能找到最能体现

小儿形象的词吗?

生:卧。

追问:你能告诉老师,你觉得这是一位个怎样的孩子

吗?

生:调皮。

教师引导:那,这位个调皮的孩子他可能会怎样卧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师提出要求:请你用上“一会儿”把这个画面说一说

吧。

生自由说。

师生小结提升:是的,小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

3.读完下阙,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请同学们先一起来看动画,然后填一填。

)的大儿子正在小溪东面的豆田里( ;二

儿子正在院子里用( )的双手编织( )的

小儿子,正( )在溪边, )地哼着歌儿剥(

四、总结全词,拓展升华

(一)教师引导:联系整首词,说说幸福的老两口心中

有几重“喜”吧!

生:1.居住环境优美;2.夫妻恩爱和谐;3.儿子懂事可

爱。板书:幸福和谐 安居乐业

(二)教师提出要求:怀着对美景和人物的喜爱齐读这

首词。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齐读。

教师提示:上下阕间有停顿;下阙读出轻快之感。

(三)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诗歌词。

1.巧背诵。听一听,唱一唱。

教师指导学生诗词唱读。

2.根据提示背一背。

提示: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

织图、小儿卧剥图。

(四)主题概括。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农村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展

现了悠闲 的农家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

的乡村生活的 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拓展《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五、课堂演练。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扫清字词障碍。培养学生的自

主阅读能力,掌握生字词,能够读通课文,为理解课文打下

基础。通过读,对整首诗词有个整体感知,初步体会田园生

活的美好。

2.研读品味,理解诗情。

这一教学环节是这节课的主体,通过理解词语,初步感

知古诗内容,探究诗意,了解诗情,步步深入,层层理解,

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

首先让学生了解作者及诗题,然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品

读、感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梳理诗中的重点词句,抓

住文中的字眼,理解整首诗的诗意。通过自学、小组交流、

全班反馈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层层深

入。在此基础上,想象诗歌的意境,并借助小动画想象诗句

画面,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不足之处:

中华象棋-唯美古诗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本文发布于:2023-12-01 02:59: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3707842316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