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01 02:16:23 阅读: 评论:0

总平-张三丰弟子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2023年12月1日发(作者:涉税)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一、田园山水诗

(一)田园诗

诗歌史上,把田园诗和山水诗是分开的。用诗歌吟咏田园风光描

写农村生活的乐趣大约始于东晋的陶渊明。代表作是《归园田居》、

《饮酒》等,到了唐代,田园诗不但描写出如画一般的朴素优美的田

园景象,而且写出了诗意般的农家生活。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司

空曙《江村即事》、王建《雨过山村》等都描绘了农村美丽的风光和

淳朴的人情,辞章流露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宋代,不仅

用明丽的诗句写出壮美的诗篇,多表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民族自豪

感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望岳》;用清丽的词句,描写秀丽迷

人风光的山水诗,大多表现作者热爱生活,积极用向上精神或恬淡快

乐的生活情怀。如于良史《春山夜月》、刘方平《月夜》;如果诗歌

刻意描绘的是静谧、幽深的景物,一般多则反映诗人寄情山水,陶醉

于自然,厌恶世俗,超然尘外的情趣,或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崇尚和追

求,或表现作者清高、孤傲的心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李白的

《山中问答》、柳宗元的《江雪》。

以上所述只是一般情况,鉴赏诗歌,一方面要揣摩诗句,体会诗

中景物特征,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经历进行

具体分析,仔细把握,千万不可“按图索骥”。

1. 江村即事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诗题是“江村即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表现“江村”的?写出

了“江村”怎样的特点?

2. 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庭中栀子花。

1.用自己的话写出前两句诗描绘的景象

4. 社日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首诗描写社日农民的欢乐情景运用了细节描写,很具表现力。

试举两例分析。

5. 宿甘露寺宋·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1.“枕中云气”与“床底松声”的描写,作用有二,它们是

2.“银山”是比喻的说法,它是指

3.全诗写景有什么特色?饱含作者怎样的情怀?

6. 春山夜月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诗中说“赏玩夜忘归”的原因是;首联在全诗结构上起什么作

用?

2.你认为诗中哪一联写得最好?选出来试作简析,品味其妙处。

7. 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爰一夜声。

1. 全诗描写的对象是而“”一词总领全诗,堪为“诗眼”。

2 .试说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自己真切感受的?

10. 江南春绝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诗论家杨慎曾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

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

皆在其中矣。”

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请简述你的见解。

. 11. 夏意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这首诗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试简说之。

2.从全诗看,诗人的“夏意”是什么?

12.次北固山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人身在江南旅途而神驰洛阳故里,急切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写出诗

中表现这种心情的意象。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试简述这句诗

的内涵。

13.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试述“人语响”在创造意境上的作用。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云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注:麻姑即仙姑

本诗是怎样表现君山神奇和灵秀的?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附录两首同题材诗

望洞庭湖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浑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唐〃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5. 溪居即事唐〃崔道融

篙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村有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即事”是个饶有情趣的小故事,试简述之。“去却关”又写出

了什么呢?

16.桃花溪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诗人写桃花溪借用《桃花源记》的典故,使之富有神秘色彩,说

说末句一问透视了诗人怎样的意趣?

17.水槛遣心唐〃杜甫

19.山中留客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道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诗人山中留客的理由有几点?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0.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名句,试描绘出它所写的景色。

21.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如果把首句中的“铺”改成“照”好不好?请说说理由。

2.这首诗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秋天江畔日暮时分的绚丽画卷和初

夜宁静安详的柔美景色外,还有一个感人的艺术形象,那是什么?它

反映出什么?

22.山中问答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从结句“别有天地非人间”看全诗,诗人陶醉的“碧山”是怎样

的世界?从中看出诗人崇尚的是什么?

.赠友别离诗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1.第二、三句连续用“问、惊、称、忆”四个动词,表现了怎样

的情景?

2. 颈联中的“语”指的是,“暮天钟”的意思是

反映了。

3. 从全诗内容看,每一联可以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它们依次

是、、

、。

24.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诗题指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

2.说说诗中哪个词最富表现力,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这首诗在抒情方法上有何特点?

25.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指表亲,卢纶是司空曙的表弟。

这首诗写“喜”,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前人评论也认为,悲喜之

情,正反相生。请结合全诗就此作简要赏析。

26. 和练秀才杨柳唐·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曲尘丝,指象酒曲那样微黄的柳枝长条。

1.这一首送别诗,第二句是谁对谁说的?意思是

2.第三、四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诗人喻己的本体是。

喻友(送者)的本体是。

3.以上两句化无情物为有情物,生动地表现了感情。

27 寻陆鸿渐不遇唐·皎然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1.“欲去问西家”一句中诗人“欲去”的原因是。“欲去”还

“问”,表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品是从哪两个方面

刻画这一形象的?

28 谢亭送别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第二句的“水急流”与上下句哪两处相关联?有何作用?

2.古人写景常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请联系此诗作简要解说。

三、四句的写法与宋代送别诗歌中哪一句极为相似。

29 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门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要欲:好像清佩:古人佩戴在身上的玉器。走路时会发出清脆

的碰撞声。

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 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

作简要分析。

2. 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

达这种感情的?

30 武昌阻风宋·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着飞花忘却愁。

这首诗由“无穷归思”写到“忘却愁”形成强烈反差,这样的手

一、二句写景,它与送客有何联系?

.思乡怀人诗

亲情、爱情、友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代男青年因求学、

干名,或戍

边、经商而羁旅他乡是常事,这样就出现了大量的思亲怀人的作

品。其艺术手法大体和离别诗相近。

32. 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最后一句描述了一个十分生动的细节,联系全诗,简述诗人为

何“又开

封”?

2.宋人王安石评此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

辛。”“奇崛”

指的是“艰辛”又是指。

33.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 诗题中“十五夜”应指什么时间?何以见得?

2 .世称此诗结句妙绝,请从内容与表现手法两方面解说其妙处。

.

34.夜雪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作于诗人在九江任职时。

35.. 乡思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人言诗人的乡思之情尽在一“望”字中。请谈谈你的理解。

36 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人为何“泪不干”?联系全诗试作解说。

37.旅次朔方唐〃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一、二两句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它又是

为三、四句抒情作品铺垫的。

1.从内容上推测,“朔方”比并州距咸阳更近不还是更远?

2.从“却望并州是故乡”看,诗人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38.月夜唐〃杜甫

夜今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

李诗“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与杜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共

话巴山夜雨时”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作简要评析它们在艺术手法和表

达感情方面的共同点。

四、咏物感怀诗

咏物诗,是指把大自然的某一事物作为诗的描写对象,但诗人的

本意并非只歌咏事物,而是借被歌咏的对象,寄托自己的志向、人格

国的古典艺术中往往被赋予特定的内涵,这一点在前文已述。

39. 早梅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第一句写梅花用“白玉条”作比,意在表现什么?

2.末句中,诗人为什么会有“疑”呢?简说其中的原因。

3.分条说出此诗中作者意在表现“早梅”什么样的品格?

40. 北陂杏花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1.第二句“各占春”显然指两种形象,它们分别是①②。

2.第三句“纵被”一词表明,下面都是诗人由眼前景引发的联想,

其作用是3.简要说说后两句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寄托着作者怎

样感情?

41. 白梅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用桃杏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蒸发,散作乾坤万里春。1.第一句写白梅生长的环境,

意在表现梅花。2.第二句运用手法,进一步写梅花。3.三、四句是

写的想象之景,诗人借梅写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42. 题竹石画(其二)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1.本诗运用了的手法,名是写竹,却是形象的化身。2.全诗表

现竹的品质主要有:①②③。

43. 春雪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一、二两句里“未有”“初惊”两句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三、四句写春雪是新奇之笔。试简述其在抒发感情和结构全诗

上的奇妙之处。。

44. 牡丹宋·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注:1此诗作于1136年,距徽、钦二帝被虏已10年。

2伊、洛皆为水名,是黄河支流。借指诗人故乡。

联系上述注释,试评说诗人“看牡丹”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45 客中初夏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是诗为作者客住洛阳撰《通鉴》时所作。

1.联系作者经历,解说三、四两句隐含的诗人的心志。

2.试简说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46 春日宋·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请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雨初霁的晨景,诗人寄情于物,堪称妙绝。试

分析三、四两句妙处。

.47. 病牛宋·李刚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注:箱通“厢”仓廪。

试分析诗中“牛”的形象和诗人借牛抒发的情怀。

48. 剑门道中遇微雨宋·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部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怎

样理解第三句的含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9. 题画宋·李唐

云里烟村雾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作者的画有什么特点?“不入时人眼”仅指画吗,为什么?说说

诗人借题画写出了怎样的感慨?

50. 登科后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歌的前两句与后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全诗抒发了诗人

怎样的情怀。

51. 江楼感旧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第一诗诗题中的“感旧”在诗中怎样表现的?与《题都城南庄》

比,两诗有哪些共同之处?

52.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

词中“梅”的形象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仔细品味,说说这一形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笔下的墨梅有何特点?诗人的墨梅自况抒

发了怎样的情怀?

55. 咏喇叭元·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喇叭,唢呐”比喻什么?

2.“曲儿小,腔儿大”暗指什么?

3.这首曲子的主旨。

56. 东栏梨花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人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诗歌抒发了作者怎

样的感情?

57. 庆全庵桃花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此诗作于元丰七年,诗人贬于黄州因练副使任上。诗人醉心海裳

花很久,夜深又恐“花睡”,透视出他怎样的心境?

60 晚春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写景物使用了何种手法?运用哪些意象来表达的?细心

揣摩三、四句,说说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61.立秋前一日览镜唐〃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结合全诗说说“生涯在镜中”一句的丰富内涵。

62. 菊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这首咏菊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诗人借“菊”表达了怎

样的感情?

63 咏柳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斗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江中自在行。

细读两首诗,分别体会诗句中蕴含哲理的句子。

65. 乐游原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乐游原,长安西南,地势高,可俯视长安城。

1.诗人“驱车”是因为,“登古原”是为了。

2.说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句中包含着怎样的哲理?

66 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一、二两句从六个角度对庐山形象作粗略勾勒,却写出了庐山

、,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2.三、四句是又是,诗人把观感与哲理结合起来,形象化地阐明

了这一道理。

67.水口行舟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开头两句是追叙昨夜遭受暴风骤雨的的景况,三、四句是写清

晨的情景。联系全诗,试简析诗人“卷孤篷看”的心理活动。

的豪情壮志和乐观精神及他们的思

乡之情。前者如王昌龄《从军行》、卢纶《塞下曲》、岑参《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后者如王之焕《凉州词》、李益《夜上受降城

闻笛》等。北宋时代,因与北方少数民族辽和西夏的边界战争连绵,

边塞诗大多表现戍边将士杀敌的决心,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

风景异》,到了南宋,这类诗则主要表现矢志抗敌复国的决心,建功

立业的壮志及不被重用的焦虑等,闪烁着极浓的爱国主义情怀,主要

作家有岳飞、辛弃疾、陆游等。如岳飞的《小重山》、辛弃疾的《菩

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陆游《十一月四日

风雨大作》《书愤》等。当外敌入侵,国土沦丧,民族危亡之际,诗

人唱出的歌大多是慷慨激昂、悲壮激越的,这些作品或直抒胸臆,如

岳飞《满江红》,或借景抒情,借古述志,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等。

68. 小重山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

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

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1.词中说的“心事”指。

“嬉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痛哭。”联系诗句简述这两

句诗的表达技巧。

70. 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①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②归无计。羌管悠悠霜

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①边声:指边关的风声。下文的“角”指军队的号声。

②燕然未勒:燕然,山名。《后汉书·窦宪传》载,窦宪出击匈奴,

遂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这里

言战事未了,边境未安。

1.上片写景由三字领起,描写的是怎样一幅图景?试简说之。

2.从词意上看,下片中“人不寐”的原因是。3.这首词上片写边塞

秋色为下片抒情渲染了一种的气氛,但全词抒情格调是。

71 .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试评述第三句诗包含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

72. 塞下曲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有评价历史人物,表达自己的历史观点的。

理解这些诗,首先应熟悉诗中所怀的“古”,即熟知历史事件和

历史人物,然后再分析诗人怎样咏“古”,怎样述怀。记住,赏析咏

史诗还必须详知诗人的生平遭际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因为这往往是理

解和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依据。

74.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朱雀桥、乌衣巷是东晋贵族聚居游乐的地方,王谢即王导、

谢安。

1.一、二句是从朱雀桥、乌衣巷的形象写起,它已是一幅

图景。

2.三、四句没有直接抒写自己的感慨,而是用燕子寻不到旧巢这

一典型变化来反映。

3.本诗在表达技巧上两个显著特点是。

75. 途经秦始皇墓唐·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1. 试述“崩”字在文中的含义及诗人借之抒发的感情。

2. 最后一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方法,有何意义?

76.越中览古唐〃李白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咏史诗运用的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诗人“览古”意在表现

的主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田园山水诗

1.《江村即事》一是描绘恬美宁静的自然风光,表明江村是个富

饶美丽的地方;二是通过夜晚“不系船”的细节暗示江村淳朴的民风。

溪边是一片葱郁滴翠的竹林,沿着竹林旁的小路走过横在溪流上的木

板桥,听到几声鸡叫,循声望去,朦朦细雨中的山崖间隐约露出几间

农舍。2.姑,婆婆(唐代习称)妇,儿媳妇3.反衬。用“闲”字反

衬出农民劳动繁忙。又用香溢十里的栀子花映衬出山村优美的自然风

光和淳朴欢乐的农村生活情趣,抒发了诗人恬淡而喜悦的心情。

3.《四时田园杂兴》1.村庄里的男男女女都各自主动担负起田间

和家庭的农活。诗人写的是农村见闻,以白描的手法,描绘出春耕时

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忙碌景象。

2. 童学种瓜有两点意义,一是表明农家孩子从小便养成了热爱劳

动的习惯,二是用幼童的形象衬托出农民的辛苦和繁忙。很明显,作

品中流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农村生活向往之情。

4.《社日》这两个细节分别是:春社延续的时间很长,到傍晚才

散;其二是农民们兴高采烈,开怀畅饮,大醉而归。

5.《宿甘露寺》1.一是渲染了甘露寺的环境气氛,暗示有大风,

为下句写浪作铺垫。二是点明自己投宿的地点在山顶。2.江中的层层

巨浪,或“拍天浪”。3.先从视听角度,进行侧面渲染,再从正面描

写窗外壮丽景象:大风中,江水汹涌澎湃,巨浪排空,惊天动地。画

面壮阔,极富气势。诗人以豪放的笔法描绘了镇江甘露寺的恢弘壮丽

的景色,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满怀激情。

6.《春山夜月》1.春山多胜事;是全诗的总领,以下各句都意在

表现春山夜月美和自己乐而“忘归”的兴致。2.第二联“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满衣”句,诗人赋水、月、花以人情,人迷景而融入景,景依

人又牵动人,形象逼真,情趣盎然。在写景中又凸现了诗人天真无邪

的“玩童”形象,创造出十分优美的意境。

7.《淮中晚泊犊头》荒凉、幽静孤寂、愁苦景情相生

8.《鄂州南楼书事》1从修辞上看,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赋清风

明月以人格化。增加了亲切感;从抒情角度看,这又是反衬的方法,

清风明月无人管,她尽情地美化了南楼夏夜,而诗人则可以贪婪地享

受她恩赐的迷人风光。2.山光、水光、清风、明月作者的心情是十分

愉悦的,兴致是浓烈的。

9.《过分水岭》. 1.溪水有情 2.从溪水“三日得同行”的“行”与

“惜别一夜声”的“声”两方面来表现溪水与人情真意切,诗人化无

情之物为有情,写得细腻别致,意味绵长。

10.《江南春》非然。1.诗作应题而来,“江南春”非一处一地之

景,而是整个江南春色的巨幅画卷;2.中国古代诗歌美学理想是讲究

虚实相应,作“十里”显然过“实”则无味,不如“千里”更能给人

以无穷的想象和盎然意趣。

11.《夏意》 1.最大特点是清幽。庭院深,远离闹市;夏席清,舒

适宜人;树阴满地,更添几分幽静与清凉;石榴花的明艳与黄莺的鸣

叫又使清幽的环境增添了恬淡的生活情趣。这些又从诗人昼寝的美梦

中流露出来。2.恬淡闲适的情趣。

12.《次北固山》(1)、客路、行舟、乡书、归雁。(2)、前句

是写实,黑夜渐去而东方红日啧薄而起,充满无限生机和力量,第二

句是写虚,联想到江上的春色,标志着旧的一年已逝。“入”是使动。

两句诗包含的哲理是旧事物总会被新事物替代,光明总会驱走黑暗。

13.《鹿柴》“人语响”这是以有声写无声,更突出空山的静谧。

“入”字有一定力度,“深林”茂密,只有些许阳光才能透入,使阳

光赋予人格化,空山就显得更神秘了。

14.《题君山》借助神话来写君山,使它带上神秘色彩,巍巍昆仑

山(神仙居住的地方)山顶的一块石头吹落在洞庭湖中。其神奇秀美

之色全在读者的想象之中了,怎样想也不过份!下两首是从正面在表

现君山美的,正好是第一首诗意境的诠释。

15.《溪居即事》故事(略)“去却关”形象而细致地反映出热忱

好客的小童只见空船不见客时的失望神态。

16.《桃花溪》问洞在何处,即意在寻“桃源”所在,透视出诗人

厌恶现实,如同陶渊明追求理想社会的心态。

17.《水槛谴心》颈联。这是一幅春江傍晚的美景。诗人抓住雨中

鱼儿跃出水面和春燕在微风中自由飞翔两个极富特征的形象,臵于全

诗开阔静谧的背景中,传神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秀色和自己愉悦的心情。

18.《绝句》①色彩绚丽: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融为一体。

②远近结合:近一、四句,远二、三句,以远景衬托近景。③动静搭

配:一、二句是动态之景。

三、四句为静态之景。全景绚丽多姿,生机盎然,堪为绝唱。

19.《山中留客》理由:一是山中绚丽多彩的春光诱人。二是天阴

下雨不是理由,因为即便是晴天,高山的云雾也会沾湿衣服,可那却

是另有一番风光。从劝友中流露出诗酷爱自然,醉心山水的恬美心境。

20.《题破山寺后禅院》(略)

21.《暮江吟》1、不好。其理由有①用“铺”比用“照”更贴切,

因为残阳已贴近一平线,与江水形成的角度小,而“照”的角度大,

②“铺”字暗示了江水平静,显现秋水特征。③拟人手法,恰当地表

达出诗人恬淡的情怀。2。那就是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的形象从日暮到

初夜,诗人久久踯躅在大自然的美景里,反映出诗人对大自然的酷爱

和闲适愉悦的心情。

22.《山中问答》既有桃花流水,可见李白陶醉的正是如同“桃花

源”那样“非人间”的仙境。诗人“栖碧山”一方面表明他酷爱自然,

另一方面可知诗人愤世嫉俗,远离尘嚣,崇尚高洁闲雅的生活。

二、赠友别离诗

23.《喜见外弟又言别》1.绘声绘色,细腻传神地渐次再现了与

外弟意外相逢的惊喜与激动的情景。2.沧海事指夜暮降临诗人与外弟

叙谈亲切、热烈、入神的情形3.喜、见、言、别

24.《闻乐天授江州司马》1.元和十年白居易意外被贬为江州司

马.2“惊坐”垂死病人突然坐起,足见此惊非小,生动传神地表现了

诗人闻讯后惊愕、激愤和感慨万千的形象,这饱含着诗人对朋友深切

关注的诚挚深情,也表达诗人对世道不公的愤怒与谴责。

25.《喜外弟卢纶见宿》前四句写景(静夜荒村,陋室贫士,雨中

黄叶,灯下白头),充满辛酸和悲凉,这是“悲”;后四句叙事(频

26.《和练秀才杨柳》1.行者对送者而言2.杨柳枝春风3.这是

移情于物的手法,诗人由春风拂柳的景象引发联想和幻觉,化无情物

“春风”为有情物,新奇地表达出友人对自己“殷勤”关怀的形象和

“最相惜”的真挚情怀。

27.《寻陆鸿渐不遇》(1).寻陆鸿渐不遇①诗人自己未寻见友人的

惆怅与迷茫②急切想知道友人近况的关切之情。(2).一是陆新居的处

所与环境,通过“野径入桑麻”“篱边菊”“无犬吠”等来表现主人

的心态,远离尘俗,崇尚隐逸;二是由西邻叙述陆的行踪,表明他又

是一个皓爱自然和热爱生活的高人。28.《谢亭送别》(1)、“水急

流”是应首句中的“解行舟”而来,又下句中“人已远”的缘由,这

样写环环紧扣,结构紧凑。(2)、古人写景常以“眼前景”为实,而

以想象之景为虚。据此,本诗一、二句是写实,三、四句是写虚。后

两句是想象之景,写得孤独凄凉,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之情之间的真挚

深情。这两句写法与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月”句极为相似。

29.《待储光羲不至》①一是晚钟已敲响,二是天又下起小雨。②

对朋友来访的急切期盼之心情和久侯不至的失望、惆怅的心情。前一

种心情又通过清早起打开多重屋门,在家中静听朋友坐车的声音,仿

佛听到朋友身上玉佩的响声而出门迎接的动作等细节来表现。

30.《武昌阻风》叫反衬。“忘却愁”是因为“闲临水”“贪着飞

水”“看花”时的娱悦心情。点出了首句“春风留客

31.《芙蓉楼送辛渐》通过“寒”与“孤”渲染气氛,使送别充满

悲凉的色彩,又与“冰心”“玉壶”相照应。“寒雨”即秋雨,点明

时节,暗示诗歌人的浓烈的思乡之情。

三、思亲怀人诗

32.《秋思》1.第一是“意万重”,久别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有

千言万语,情意无限。第二是一封家书难尽其意,可能是匆匆间无从

下笔,也可能仓促间有所遗漏,这都是“恐”矛盾心理的真实写照。

2.诗的章法,三、四两句典型性的细节描写,使诗作一波三折发奇崛

之思,又在情理之中。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欲尽言而又无从尽言。

33.《十五夜望月》 1.即中秋夜。“地白”言月明,“桂花”暗指

月宫,又是中秋时节花。第三句更寓怀人、团圆之意。.2.前两句以引

无限怀人之意,而结句却不言己情,用疑问把诗意推向更广阔的境界:

中秋夜思亲怀人乃天下离人的共同感受,而诗人又赋月光以人情,暗

写自己。“落”字千钧,出意新奇,写尽心中思念之怀。

34.《夜雪》 1.诗人从感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

“折竹声”三方面来表现雪重(大),三处不着一个“雪”字,这是

侧面描写的艺术方法。

2.此评恰当。诗人从“已讶”到“复见”再到“时闻”已度过了

一个不眠之夜,这不仅是因为“衾枕冷”,更多的是借“夜雪”抒写

自己的内心感受,暗示谪居浔阳(九江)居住环境的偏僻和孤寂惆怅

的心情。

35.《乡思》.“望”确为诗眼。思乡之念缘“落日”而起,伫立凝

望天涯却不见家园,极言故乡遥远。欲思归乡,望中碧山又阻隔归程,

甚者,暮蔼沉沉,遮住碧山,足见障碍重重。全诗写景抒情皆在诗人

的凝望之中,望之愈久,思之愈切,恨之愈深。层层推进,极富感染

力。

36.《逢入京使》一是自己年已迈仍出征戍边,自觉凄凉,二是离

家愈远而思乡、思亲之情愈切,三是想象中亲人时时为己担忧的情景,

更使诗人悲痛不已。

37.《旅次朔方》自己所处地离家乡更加远了,那“日夜忆咸阳”

的心更加忧虑和焦急了,诗人的失望与痛苦之情谥于言表。

38.《月夜》两诗表达的感情都是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都是通过设

想未来夫妻相见,在窗下共叙相思之苦的情景,而杜诗更悲伤,更动

人。

四、咏物感怀诗

39.《早梅》(1).①洁白无瑕②花开繁茂 (2)一是承“迥临村路”

40.《山陂杏花》1.树上的杏花倒映在水中的花影2.把诗意推进

一层3.运用比喻手法。从内容上看诗人的意思是,宁可象雪花那样凋

零消失在水中,也不愿零落在尘埃里被玷污、被践踏,寄托着诗人心

志高洁、不合流俗的情怀。

41.《白梅》1不畏严寒、傲然不屈的性格2对比孤傲清高、不同

尘俗的品质3为国家社会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42.《题竹石画》(1)拟人诗人自己形象 (2)①择境而生,不怕艰险

②坚韧不拔,不畏强暴③坚守气节与操守

43.《春雪》 1.从“都未有”到“初惊”道出诗人盼春之急切心情,

但仍未着“花”,为下句写雪作铺垫。 2.诗人发新奇之思,寄情于雪

并赋之以人格,盛赞其善解人意,满足盼春人的观花欲望。不仅造意

别致,耐人寻味,又上两句相张合,为呼应,结构谨严。

44.《牡丹》作此诗时,诗人故乡已沦陷十年,十年来南宋朝廷偏

安一隅,不思复国,而一心想收复故土的诗人年已“龙钟”,只能在

春风中借神思故园的牡丹寄托自己伤时忧国的情怀。

45.《客中初夏》 1.司马光政治上保守且固守己见,故以“柳絮”

喻那些政治上动摇不定的政客,又以“葵花”写自己,表示忠君不移

的决心。 2.一、二两句写“初夏”清和美景,虚实相应,形象鲜明,

境界开阔;后两句缘景联想抒情,比喻自然贴切,不遗斧痕,极富艺

术品位。

46.《春日》诗人以拟人之法移情于景,在诗人眼里,芍药、蔷薇

都是花中含情之物,春雨初霁,芍药亭亭玉立,有“含春泪”之态,

蔷薇攀枝蔓延,才会显“无力卧”之形,情丝绵绵,百媚千娇。且诗

人体物入微,风情万种方能出此佳句。

47.《病牛》首句写尽耕牛终年劳苦:年复一年为主人创造了丰硕

成果(实千箱),自己却“力尽筋疲”体衰病缠。它是不辞劳苦、默

默无闻的劳动者形象。诗人以

牛自况,只要“众生皆得饱”自己心甘情愿“羸病卧残阳”,奉

献一生。表达了极为崇高的忧国忧民的心志,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

间……”句表达的境界极为相似。

48.《剑门道中遇微雨》第三句的意思是:我这人难道只配做个诗

人吗?隐含其中的是诗人更想做一个驰骋疆场的抗金战士,这一反问

表现了诗人这一愿望难以实现的愤懑。

49.《题画》淡雅、素清。是自己的悉心力作。“不入时人眼”的

也指诗人自身。牡丹象征富贵,时人趋之,而自己身处卑微不为人重,

故感慨系之。其实诗人是正话反说,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正直清高,

不合流俗的品质。

50.《登科后》前两句用“昔日”与“今朝”对比,直抒胸臆既言

往昔处境的窘困,与中榜后的兴奋,又言“今朝放荡”而忘却昔日的

难堪。后两句则写骑马游长安的情形,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把登科后那

种轻松、得意的情怀渲染得淋漓尽致。

51.《江楼感旧》用“独上”与“同来”对举,面对如同去年的

“月光如水水如天”的风光,引发了对友人(恋人)的无限思念。相

同点:①都是七绝诗;②都表达了诗人由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引

发对友人(恋人)的思念之情,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③都在三、

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

52.《卜算子·咏梅》①孤独寂寞②无意争权邀宠而遭到嫉妒与打击

③即使形瘦体消也永远也不改高洁的品格和抱负。

53.《孤桐》1、颈联。2、①以梧桐自况,表明自己的志向高远,

57.《庆全庵桃花》化用晋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喻庆

全庵为世外桃源,把自己的隐居生活与陶渊明笔下的理想境界巧妙地

结合起来,表达了一种恬淡的情怀和拒绝出世的心声

58.《观祈雨》1、描写与农家息息相关的“桑”与“土”遭旱的

情形,意在突出农夫“祈雨”道切心情。2、三、四句形成鲜明对比,

富贵人家全然没有农民的忧虑,反而担心天气转阴会妨碍他们的吟唱

作乐。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不顾农民死活的权势者们的鞭挞跃然纸

上。

59.《海裳》诗人被贬黄州,孤独寂寞,他锺爱海裳花,赋海裳以

人格,月夜里,既尽情享受花的清香,又与海裳相知相伴,心友神交,

“恐其睡”,是与其共度寂寞春霄。诗作创造了极美的意境。

60.”“”“

思”“惟解”等词来表现。诗人赞草树,知惜春(惜时)并施展才华

而“杨花榆荚”只知任已飘荡,无所作为。

61.《立秋前一日览镜》镜中的诗人是“两鬓雪”的形象,时令上

的秋天正与人生旅途的“秋天”相合,走过的路,坎坎坷坷,经历的

事荣辱兴衰,一齐涌上诗人的心头。然诗人并不悲观,敢于正视现实,

直面人生!

62.《菊》对比的手法,把自己对菊的喜爱与王孙的鄙视对比,把

秋菊的香溢池岸与高高在上而又肮脏的瓦松比,突出了菊花近人,友

人的品格,表现了诗人不高攀权贵而植根民间的高洁精神。

63.《咏柳》喻依仗权势,张狂胡为,欺君害民的小人。诗人通过

“斥柳”,表明这类政客得意不会长久,因为天地间的凛凛正气会给

他们迫头痛击!

64.《观书有感》①水有源头,方为活水,活水才会清澈透明。比

喻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或某种深的思想,才能在工作和学习中得心

应手。②反映的是一个喜借助于外物的道理。也可从“枉费推移力”

中得到:办事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蛮干。

65.《乐游原》1.“意不适”排遣内心的郁闷2.好景不长(难长)

盛事难再

66.《题西林壁》1.多姿多彩,神奇莫测2.抒情议论“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或对事物必须由内到外,由表及里地全面观察分析,才能

了解它的全貌。

67.《水口行舟》1.写出了诗人对昨夜狂风暴雨肆虐的疑惧:它

会不会毁坏大自然的美丽?2.美好的事物终究是不会为邪恶扼杀。困

难和挫折阻挡不了事物的发展,真的生命只有经历严峻的考验才会具

有旺盛的生命力。

五、边塞军旅诗

68.《小重山》(1).是指下片中的“归程”,隐含重返疆场,

为国效力的壮志。(2).当年率领将士杀敌复国的情形。(3).白

首为功名(功名应指志向、抱负)(4).上片中“惊回千里梦”句,

及梦醒后的独自徘徊,隐含对往日战斗生活的向往,表现理想与现实

的矛盾;下片用“欲将心事付瑶琴”写诗人壮志难伸的惆怅与痛苦,

都十分蕴藉。

69.《凉州词》(1).欲饮军乐吹响,催征人出发(2).豪迈、

旷达沉痛、忧伤这是反向抒情的手法,表达忧伤的感情用悲哀语言的

感人力量不如用旷达的语言,就像人气愤极了反而会发笑,悲哀极了

反而会唱那样。这样表达的感情更沉重、更深刻。

70.《渔家傲》(1).风景异通过秋雁、千嶂、长烟、落日、孤

城勾勒出一幅苍茫、肃杀的边塞秋色图。(2).①燕然未勒(边塞战

争未平息)②思念家乡和亲人(3).悲凉慷慨悲壮的

71.《从军行》“黄沙”点明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环境艰苦、恶

劣;“百战”既言经历时间之长,又言战争之残酷和频繁。这一切又

用“穿金甲”来进行集中的形象描绘。突出地表现出戍边将士艰苦卓

绝的战斗经历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72.《塞下曲》(1)艰苦的生存环境;(2)紧张的战斗生活。表现

了戍边将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战胜敌人的决心。

73.《夜上受降城》这是边城秋夜的景色描绘。诗人通过悲凉景色

的描写和凄婉笛声的渲染村托了征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六、咏史怀古诗

74.《乌衣巷》(1).寂寞衰败(残破荒凉)(2).燕子寻不到

旧巢随着朝代更迭,煊赫一时的豪门贵族早已不复存在了(富贵不能

永久)(3).今昔对比以小见大

75.《过秦始皇墓》.“崩”言秦始皇死,又言秦王朝速灭,还言后

世人之怒。一字意深。从中也透视出诗人对秦始皇的针砭与嘲讽。2.

反衬法。以汉文帝的谦和、礼让与秦始皇的残暴、贪婪作对比。作者

不直接写自己,而是推己及人,用“路人”(行人)“唯拜”写尽秦

始皇的无道和诗人的感慨。

76.《越中览古》今昔对比。诗人意在表明:胜利后的骄奢、淫乐

只能是新的失败的开始,任何表面的辉煌都只会给后人留下笑柄。

条件反射-我敬佩的一个人作文300字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本文发布于:2023-12-01 02:16: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3681832316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代诗歌分类鉴赏练习题(含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代诗歌分类鉴赏练习题(含答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