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

更新时间:2023-12-01 02:13:34 阅读: 评论:0

敬而远之-个人发展规划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
2023年12月1日发(作者:东券和京券的区别)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

天窗、三月桃花水)

单元导读

“淳朴的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本单元是围绕“淳朴的乡村”这一主题共

编排了四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宿新市徐公店》运用白描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扑蝶图。《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

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

形。《清平乐8226;村居》是一首词,这首词如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

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乡下人家》展现了

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

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天窗》一文是文学巨匠茅盾的名篇。文章

篇目短小,语言凝练,历来被称当作经典名作。课文是文学大师茅盾以自己30年代的童年生活

为题材而写的,时间虽已较远,但内容通俗,所包含的思想富有哲理,意义深刻。《三月桃花水》

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意境清丽,而且文章结构精巧,前后文之

间,有问有答,各个段落在错落中,又有句式的重复和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令人身

心愉悦。

学习本单元,一是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

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二是学

习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朴实而有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

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1 古诗词三首

新市镇的暮春时节,花期刚过,叶未成阴,天真活泼的儿童田间捕蝶,更显春意盎然;初夏的

江南,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茅檐下,翁媪慈祥,三个儿

子或勤于劳作或淘气玩乐,全家老少勤俭淳朴……古诗词中的田园风光多么令人向往啊!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会给我们以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跟随

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目标指引

1.正确读写“宿、徐、篱、疏、杂、稀、蜻、蜓、檐、翁、锄、赖、剥”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背诵古诗词,理解诗词的意思。(重点)

3.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诗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诗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美的熏

陶,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难点)

作者名片

《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杨万里。

主要作品:诗文全集《诚斋集》《杨文节公诗集》四十二卷。另著有《诚斋诗话》一卷。所作

赋,以《浯溪赋》《海赋》为有名。

成就: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

兴四大诗人”。作品特点: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

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

作品。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范成大。

生平: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至能 ,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

汉族,平江府吴县人。南宋名臣、文学家。

主要作品: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等。

诗文特点: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辛弃疾。

生平:辛弃疾(1140年-1207年),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

人。

主要作品: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成就: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

南二安”

诗文特点: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

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

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亲子共练

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

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词,又称长短句。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

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

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本文中的“清平乐”就

是词牌。

我还知道的词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妈妈告诉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音会辨

sù (宿舍)[例句]宿舍里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

宿 xiǔ (一宿)[例句]他昨晚牙疼,疼得一宿未睡。

xiù(星宿)[例句]乡村的夜晚,星宿满天,美丽极了。

wáng (逃亡) [例句] 兵匪四起,百姓们大都逃亡去了。

wú(亡赖) [例句]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bāo (剥皮)[例句]他拿起一个橘子,剥皮之后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bō (剥削)[例句] 在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农民。

词语精解

新市徐公店:地名。

篱落:篱笆。

径:小路。

阴:树叶茂盛浓密。

急走:奔跑着。

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麦花:荞麦花。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可供食用。

篱落:篱笆。

蛱蝶:蝴蝶。

清平乐(yuè):词牌名。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老妇。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

卧:趴。

词语拓展

描绘田园风光的四字词语

炊烟袅袅 鸡鸣狗吠 牛羊成群 男耕女织

阡陌纵横 瓜果飘香 依山傍水 精耕细作

课文学习

课文大看台

句段导读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10102;

诗句的意思是:在稀稀疏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

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捕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

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找不到它们了。

10102;诗句是怎样在这里动静结合,表现儿童的天真可爱的?

“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

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维妙维肖,跃然纸上。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

为静止。

10103;诗句中的“无人过”体现了什么?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

到行人。

10104;怎样理解这首词中的“醉”?

“醉”需要多角度理解。 “醉”原意是喝醉的意思。这里也可理解为“醉”是陶醉,老人为风

景的迷人而醉,为夫妻的亲密而醉,为孩子们的懂事而醉。

结构图示

宿新市徐公店

喜爱

篱落、一径、枝头 (静)

儿童、黄蝶、菜花、追、入(动)

向往田园生活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初夏时节的江南乡村)

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昼长人稀,蜓飞蝶舞——(农事繁忙)

清平乐8226;村居

翁媪 相媚好 (醉===喜)

大儿 锄豆

景—美 人—美

中儿 织鸡笼

小儿 剥莲蓬

主题思想

《宿新市徐公店》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天真可爱的

儿童,展现了一幅乡村的美好画面,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四时田园杂兴》写的是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

美好,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清平乐8226;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

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

活的思想感情。

疑难探究

1.《宿新市徐公店》中的前两句中分别透露出哪些乡村生活的信息?

2. 《四时田园杂兴》最后一句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3. 《清平乐.村居》中的“亡赖”一词怎样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最喜小儿无赖”?

教师点拨

1. 头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的背景。这儿有一道稀疏的篱笆

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成阴。篱笆和小路,

点明这是农村;“花落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

2. 最后一句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诗句描写初夏时

候乡村里昼长人稀,蜓飞蝶舞的景象,以动衬静,让人印象深刻。

3. “亡赖”二字应该说是这首词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表面上的贬义却恰恰显示了词

人对小儿的喜爱。对这个词,一要联系实际,通过生活体验,来达到对词的理解。但是词人到

底是喜欢小儿的什么?结合辛弃疾的心境来看,喜欢的是他的可爱、天真、无忧无虑,还有剥

莲蓬的专著(因为在孩子的眼中这也是他的工作)

课后习题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参考答案】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眼前浮现出的情景: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

找不到了。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眼前浮现出的情景: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

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眼前浮现出的情景:大儿锄豆溪东,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

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写法模仿秀

动静结合

【写法简介】动静结合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法。它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

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它能使文章活泼生动,给静

态的事物以生命和活力,活灵活现,直观形象地给读者以栩栩如生的印象。

【应用举例】《宿新市徐公店》一诗中,前二句写农村景色,是静态描写;后二句写儿童和蝴蝶,

是动态描写,这就是典型的动静结合的写法。

【小练笔】运用动静结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一个片段。

【写法示例】初见大海时,它是风平浪静的。它是那么沉稳而辽阔,它静得使人仿佛置身于静止的

世界,海水平静得让人舒服,一眼望去,它像一面巨大的蓝色明镜,没有丝毫的波浪,没有丝毫的响

,使人赏心悦目。这静使人舒服,使人愉快。

但海并不总是这样平静,不多时,大风骤起。一时间,海浪翻滚犹如万马奔腾,翻腾着的前浪被咆哮

着的后浪推动着。海浪势如千军万马疯狂地向堤岸发起猛烈攻击,溅起的浪花仿佛在抛撒万斛珍

珠。这时,大海的咆哮声,海水撞击堤岸的碰撞声,人群中的嬉笑声,汇成了一部交响曲。

趣味博文苑

读读下面的这段话,看看《四时田园杂兴》写了什么内容?《四时田园杂兴》还反映了什么?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60首,宛如农村生

活的长幅画卷。分为春夏秋冬四个诗卷,其中春日田园杂兴12首、晚春田园杂兴12首、夏日

田园杂兴12首、秋日田园杂兴12首、冬日田园杂兴12首。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

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生动绘制了一幅田园农作动态图,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

以及生活的困苦。

我与爸爸妈妈共提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练兵场

一、拼写乐园。

chú

)公店 )豆

máo yán qīng tíng

二、一锤定音。(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杂兴(xīng xìng 蛱蝶(jiá xiá

清平乐( lè yùe 亡(wáng wú)赖

三、牵线搭桥。

《清平乐.村居》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辛弃疾

四、轻轻松松选一选。

1.关于《宿新市徐公店》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篱落:篱笆。

B.径:小路。

C.阴:树叶茂盛浓密。

D 急走:着急走。

2.关于《清平乐.村居》这首词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B.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

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C“无赖”,谓顽皮,是爱称,贬意

D“卧”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比“坐”“躺”

“趴”等用得更妙。

五、填一填,写一下。

1、儿童急走追黄蝶,( )

2( ),麦花雪白菜花稀。

3 ( ) ,溪头卧剥莲蓬。

上面的句子,你最喜欢的是:( )原因是:( )

爸爸妈妈评一评:—————————————————————————————————

———————————————————————————————————

2乡下人家

作者名片

本文的作者是陈醉云。

生平:陈醉云(1895——1982)原籍是嵊县人,二十年代曾在上海中华书局做编辑。三十年代

初离开上海回嵊,在县立中学教书。1982年去世,终年87岁。

代表作品:著有《玫瑰》《游子的梦》等书,有散文集《卖唱者》《游子的梦》等。

成就:现代小说家、诗人。曾任台湾国立中央大学教授。

作品特点:作者以大自然的景物来衬托令人失望的社会现象,感叹之中带有哲理。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为其特色。

描写乡村风光的诗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孟浩然《过故人庄》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 王建《雨过山村》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 白居易《村夜》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陶渊明《归园田居8226;其三》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 崔道融《溪居即事》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 王禹偁《村行8226;马穿山径菊初黄》

关于描写乡村风光的诗句,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妈妈告诉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法示例】

美丽的风筝广场

潍坊是世界闻名的风筝都。至今风筝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了。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风筝广

场吧!

在入口,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世界风筝都纪念广场”这九个大字。周围环绕着许多美丽

的鲜花。

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的鸢标和它旁边的音乐喷泉。再往里走,墙上刻满了铜塑,

讲述的是风筝的史话。上面的一个蝴蝶风筝图案特别引人注目。

在广场的东侧,有一条长长的走廊,两边就是一些雕塑。那些雕塑,有的画年画,有的剪纸,

有的写对联,还有的做和乐。最有趣的是:一个小孩穿着布老虎鞋在玩。真是活泼、有趣。

1、会认“藉、瞥、帐、烁”4个生字,会写“玻、璃、藉、滩、帐、烁、蝙、蝠、莺、霸、鹰”

10个生字,正确读写“玻璃、慰藉、河滩、帐子、闪闪烁烁、蝙蝠、夜莺、霸气十足、猫头鹰”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

3、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难点)

作者名片

本文的作者是茅盾。 生平:茅盾(189674日—19813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

茅盾,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主要作品: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成就: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

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解放后,茅盾出任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1981314日,茅

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作品特点:茅盾将重要的政治经济事件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他的大多作品都可以说是中国现

代革命史的艺术的大事记,是纪实的文学报告,是中国现代革命史的现实主义的编年史。

亲子共练

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

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需为长篇小说,字数在13万以上的作品。尽管仍有颇多争议,

但茅盾文学奖依然不失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项。自2011年起,由于李嘉诚先生的赞助,茅盾

文学奖的奖金从5万提升到50万,成为中国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

关于茅盾,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妈妈告诉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音会辨

jí(狼藉)[例句] 屋内狼藉一片。

jiè(慰藉) [例句]这本日记是他唯一的慰藉。

词语精解

慰藉:着意安慰、抚慰:愁苦之心稍得慰藉。例句: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愁苦之心稍得慰藉。

瞥:指目光向下歪斜地扫了一眼,引申义是突然,倏忽。例句:他刚要插嘴,妈妈瞥了他一眼。

猛厉:意思是严酷,严厉。表示气势盛,力量大。例句:北风猛厉地摇撼着那棵大树。

锐利:锋利的,尖锐的,尖而快的(刃锋等)。或比喻[眼光、言辞等] 尖锐、犀利。例句:犯罪

分子最害怕公安战士的锐利目光。 闪闪烁烁:形容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或说话吞吞吐吐。

说话很不连贯。例句:罐中的水闪闪烁烁,大海中的水却是暗黑寂寞。

掠过:扫过,擦过;闪过;跳过。有时也指从上面飞过。例句:飞机在空中掠过。

霸气十足:很有气势,魄力。例句:这个人霸气十足,让人印象深刻。

阔达:1.豁达。气量大;性格开朗。2.广博贯通;深远明彻。3.开阔通畅。例句:这是一个十分

阔达的人,因此他没有丝毫沮丧。

近义辨析

慰藉——安慰 猛厉——猛烈

锐利——犀利 阔达——豁达

“锐利”和“犀利”的区别

【相同点】这两个词语都有“很有眼光、言辞切中要害”的意思。

【不同点】“锐利”有锋利的,尖锐的,尖而快的(刃锋等)的意思。或比喻[眼光、言辞等] 尖锐、

犀利。“犀利”表示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具有说服力,洞穿力,语言直观,深入中心。

【例句】锐利——这把刀十分锐利。

犀利—— 他犀利的眼光仿佛可以洞穿一切。

反义对照

关闭——开放 猛厉——轻柔

锐利——迟钝 活泼——古板

真切——虚幻 阔达——狭隘

词语拓展

含有“窗”的四字词语

窗明几净、十年寒窗、东窗事发、云窗霞户

临窗听雨、同窗故友、隔窗有耳、寒窗苦读

课文学习

课文大看台

句段导读

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打开,光线和空气都有了。【句解:

这是小镇民居建筑的特点,打开一排木板窗,也打开了整个世界。

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就黑得像地洞里似的。【句解:

这是小镇民居建筑的缺点,这也是下文中人们安装天窗的原因。

于是乡下人在屋顶上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句解:“于是”在段中起到过

渡作用。只是开一个小方洞,只是装一块玻璃,无须复杂的技术,不要昂贵的材料,黑洞似的

屋子里就有了光线,这就是江南水乡乡下人家的“天窗”。在乡下人的世界中,天窗的主要用途

是采光。

段解(1-3自然段):天窗的来历。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

呀!”跟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

藉。 【句解:“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这些生动的描

写,会使我们自觉地想起自己的童年。句子语言朴实,没有多少雕琢,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

种童稚的真情。作者抓住孩子好动、爱玩的天性,把天窗下的孩童世界描写得细腻而生动。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

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

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句解:下雨天,看到“雨脚”在天窗上“卜

落卜落跳”,看到瞬间一闪的闪电,孩子们想到了外面的雨是这般的大,外面的风是如此地猛,

外边的雷轰隆作响,外边的电亮得晃眼……这一切,似湖面中投下的一块石块,使孩子们的心

当起了阵阵涟漪,他们充满了好奇,也充满了去探寻的愿望……就是这样的好奇心和美好的愿

望,孩子们的心飞扬起来,原来,想象是这样的美好,神奇。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

子里伸出头来,你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慰藉”一词在词典上

的意思是“安慰”。但联系上下文后,它的含义就丰富得多了:孩子活泼好动,顶喜欢去观察与

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但大人们却偏把他们关在地洞似的屋里,逼他们上床“休息”,孩子们只

能透过天窗去观察与想象,从中得到少量的满足,使心情感受到一些安适。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

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

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

展开。 【句解:满天星斗的晚上,天窗外的世界同样精彩。课文这里将这样的情景淋漓尽致地

描绘了出来。看到“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看到“一朵云”

想象到“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连一条黑影也不放过,这“也许是

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孩子们就在这样想象的世界里驰

骋着,飞翔着。

段解(4-7自然段):小小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句解:从“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的不情愿,“被

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无奈,到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孩子们的情感发生了大逆转,他们对

天窗充满了特殊的情感。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在字里行间一览无余。因为

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

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句解:文章中心思想所在,富有哲理,它的含义是“孩

子们是善于想象的,想象出的东西比现实看到的更丰富。”句中的“有”与“实”指的就是想象

出来的事物。孩子的想象既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又可以自由联想,自由组合,天马行空,所

以就会更“真切、广阔、复杂与实在”了。

段解(8自然段):从天窗的神奇,悟出的深刻人生哲理。

①怎样理解这里的“卜落卜落”一词?

“卜落卜落”是拟声词,其中“落”读轻声,写出了雨脚的声,更表现了孩子天真的心。

②“一瞥”一词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一瞥”,词典上的意思是“很快地看一下”,这里写闪电,带有一点拟人的手法,意思是带子

似的闪电一闪而过,时间短暂。

③“休息”在这里加上引号有什么作用?

“休息”加上引号,表示是不情愿,被逼迫。

④课文的第五、第七两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文章的第五、第七两个自然段,是课文的主要部分,在结构上相似,写法上相近,运用了比喻,

排比等修辞手法,把天马行空的想象描写得绘声绘色。仔细阅读这两个自然段,发现这两段都

只有两句话,前一句写的是看到的、想象到的,中间用分号隔开,表示不同的事物。第二句是

对前一句的总结。这些句式正是为了突出渲染孩子想象的丰富程度。

⑤为什么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

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作者在这里

幽默诙谐地表现了对大人们拘束儿童生活通达的情怀。

结构图示

3天窗

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看见 想象

雨脚 闪电 (美丽神奇)

主题思想

本文是文学大师茅盾以自己30年代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而写的一篇散文。主要写了一个小孩子借

助他家的那一方天窗,观看屋子外面的世界,并由此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表达了孩子们对

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疑难探究

1、本文的写作背景是怎样的?

2、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主要抓住了哪些方面进行描述的?

3、小小的天窗何以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教师点拨】

1本文作于1928年,是茅盾30多岁时候的一篇文章。从写作的特点来看,是回忆,回忆家乡,

回忆童年,借物抒情,情境交融。但再揭开当时的时代背景,除了回忆,作品呈现的更多的是

作家心灵的寄托。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作家被迫离开武汉,到了上海,没有工作,又不便出

门,生活的压抑,精神的苦闷向谁诉说!据考证,笔名“茅盾”就是在那个时候起的,“茅盾”

意在“矛盾”啊!借助“天窗”,排解心头的苦闷,借助“天窗”,消解心灵的疾愁,兴许是作

家写这个作品的初衷吧。每个成人都由童年长大。作家回忆童年,放飞想象,让思想在文字间

驰骋,让心灵在回忆中静下来、再静下来。

2、作者抓住了孩子好动、爱玩的特点,利用丰富的想象,把天窗下的孩子描写得活灵活现。全

文结构清楚,充满童真童趣,可以说,小小的天窗是那么神奇,它不仅给乡下的房子带来了光

明,还放飞了乡下孩子的心灵。

3是想象,无拘无束地想象把孩子们带进了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在孩子的想象中,雨长了脚“雨

脚”,闪电长了翅膀(“带子似的闪电”,夏天的阵雨因为想象而更为猛烈。同样,月黑云高的

夜晚,床上的孩子无论如何还不能入睡,天窗外的一星亮光、一丝动静都成为了孩子们想象的

对象,于是,星天、云彩、夜行动物……在孩子们的头脑中一一出现,就像放电影一样,不去

想怕是不行的。在孩子们的世界里,这是一个多么丰富多彩的世界啊!

课后习题屋

●默读课文。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

【参考答案】天窗在屋顶。

开天窗的原因: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打开,光线和空气

都有了。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就黑得像地洞里似

的。于是乡下人在屋顶上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找出相关句子体会体会,再有

感情地读一读。

【参考答案】1)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

就不许。“到屋里来呀!”跟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

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2)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

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你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

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

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参考答案】“扫荡”一词带有作者浓厚的臆想色彩,给人以凌厉、猛烈的感觉。这个词语也是

理解整句话的关键点,通过这个词语,既将透过天窗所感受到的自然变化与从中所获的慰藉有

机联系起来,又为以后的内容作了铺垫。

因为孩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孩子的想象力会创造出比现实世界更广阔的空间。

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结合课文,说说

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参考答案】句中的“有”与“实”指的就是想象出来的事物。孩子们是善于想象的,想象出

的东西比现实看到的更丰富。文中的孩子只看到一粒星,但想象中是无数星;只看到一朵云,

但想象中是各种各样奇幻的云。孩子的想象既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又可以自由联想,自由组

合,天马行空,所以就会更“真切、广阔、复杂与实在”了。

写法模仿秀

想象力

【写法简介】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当你说起

趣味博文苑

读读下面的短文,说说笔名是怎么一回事?看看茅盾这个笔名是怎么来的?

笔名趣事

现已获得证实的沈雁冰的笔名有98个,然而在众多笔名中“茅盾”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这个

笔名的来源也有一个小小的故事。1927年,大革命失败,沈雁冰被迫隐居在上海,郁郁不得志

的他开始用笔来宣泄心中的情感,于是创作了小说《幻灭》。小说完成后沈德鸿开始投稿,可许

多的报社却不敢登他的文章。这使得他内心十分矛盾,于是他在手稿上署名“矛盾”。稿子最后

交给了《小说月报》的编辑叶圣陶,叶圣陶认为小说很好,但是看了这个名字却提出了意见,

认为这个名字是个哲学名词,不像一个人的名字,且“矛”不像是姓氏,并且在当时那样的环

境下使用如此尖锐的笔名不太好,就自作主张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改作“茅盾”。沈

雁冰对这一改动也很满意,以后就一直以此为笔名了。

我与爸爸妈妈共提升:———————————————————————————————

——————————————————————————————————————

能力练兵场

一、看拼音写词语

bō li biān wèi jiè zhàng zi yè yīng

二、比一比,再组词组词。

难( 乐( 账( 编(

滩( 烁( 帐( 蝙(

三、写出下面各词的近义词。

慰藉——( 锐利——(

猛厉——( 阔达——(

四、画龙点睛。(补充词语)

暖和的( 北风呼呼叫的( )地洞似的(

灰色的( 奇幻的( 灰色的(

五、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美丽的神奇的夜是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像中展开。

2)因为活拔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中看出"",从""中看出""

六、按原文填空。

1)从那小小的玻璃上面,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地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刷地一

瞥……你想象到( ,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世界。它们的( ,比你在露天真

实感到的要大(

2)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 ,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 ,无数像(

)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

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圆眼睛的猫头鹰

爸爸妈妈评一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三月桃花水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是唐代张志和《渔歌子》中的词句。“桃花流水”就

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

上涨,春汛到来。此时,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景色宜人。那么,本文作者笔下的三月桃花水

又是怎样的呢?会给你怎样的感受?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一看吧。

目标指引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铛、绮、旋、和”等生字和课文中的“绮丽、应和、纤细、裹着、沉

醉”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心体会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

句等句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难点)

3、通过学习明白,可贵的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春天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仔细的观察和

课文学习了解大自然的变化,从而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重点)

作者名片

本文的作者是刘湛秋。

生平:刘湛秋,男,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

主要作品: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

获过中国新诗奖。他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为广大读者喜爱,并一度成为

畅销书。

成就: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

作品特点: 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被海内外文坛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其作品清

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早

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

亲子共练

古诗词中春天的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白居易《板桥路》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刘禹锡《竹枝词》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

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和凝《春光好》

拍堤春水蘸垂杨,水流花片香。——严仁《醉桃源》

门前春水白苹花,岸上无人小艇斜。——孙光宪《竹枝》

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浴。——韦庄《菩萨蛮》

关于春天的水,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妈妈告诉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音会辨

hé(温和)[例句] 爸爸是个温和的人。

hè(应和) [例句]应和着这女子的笑声,从附近的白杨林里,传来了布谷鸟和黄莺悠扬的鸣啭。

词语精解

明洁:1、清白;高洁。2、明净,洁净。例句:他咬紧牙,一口气跑出两三里,头也不回,但

是眼泪滴到衣襟上,已经冻成许多点明洁的冰花了。

绮丽:形容华美艳丽。在诗歌风格而言,是指它的辞藻华丽考究,字里行间,透出一种门庭高

贵的气质。例句:风和日暖,西湖显得更加绮丽。

回旋:指盘旋,绕着圈子来回的飞或走;可进退;可商量、变通。语出晋张华《博陵王宫侠曲》

之二:“腾超如激电,回旋如流光。”例句:他仿佛急流里的一滴水滴,没有回旋转侧的余地,

只有顺着大众的势,脚不点地地走。

应和:为应声唱和。主要是指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内心里或表面上去赞同别人的观点、

看法、号召,行为、表情、语言反应。例句:我们还谈了许多细节,你那么欣慰地应和着,就

像谈着你自己的事情似的。

沉醉:比喻深深地迷恋某种事物,沉浸在某种境界里。例句: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

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新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近义辨析

明洁——高洁 映照——映射 绮丽——艳丽

回旋——旋绕 应和——附和 沉醉——陶醉

“陶醉”和“沉醉”的区别

【相同点】“陶醉”和“沉醉”的本义都表示喝醉,比喻义都表示深陷于某种情况之中,或沉浸

于某种使人幸福愉悦的感觉里。

【不同点】“陶醉”和“沉醉”的使用范围不全相同。“陶醉”是一种清醒、冷静而放松的状态,

多用于表示美好、令人向往或满意的方面。“沉醉”表示深深地为某种事物或情况、情感着迷;

还可表示已经有些忘乎所以的意味,往往还隐含某种变故。

【例句】沉醉——我沉醉在节日的欢乐里。

陶醉—— 他陶醉于山川景色之中。

反义对照

明洁——暗淡 绮丽——朴素

纤细——粗壮 低语——高歌

词语拓展

【形容春水的四字词语】

波光粼粼 溪润交错 湖光潋滟 水平如镜

银溪如练 喷珠泻玉 清溪映月 流水潺潺

课文学习

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

啊,河流醒来了!【句解:一个语气词“啊”,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

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上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句解:这里运用了比喻

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桃花”“酒窝”

生动地写出了三月桃花水的特点。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②【句解: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比成竖琴,是从声音方面来

描绘的。三月桃花水的声音动听、柔和、多变、轻缓,如竖琴演奏出的优美旋律。

忽大忽小的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

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句解:这个句子围绕

上面的“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一句,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声音

入手,写出了三月的桃花水如竖琴奏出的音乐旋律一般的美妙声音。同时,也在呼应第一自然

段“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一句。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③【句解: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比成明镜,描绘的是它的样

子。三月桃花闪亮、平静、清澈,如竖琴演奏出的优美旋律。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

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 ④【句解:

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从样子角度来分析春水的美好,揭示了春水的

可贵和春天已经悄悄地向我们走来的信息,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句解:三月桃花水让所有见过它的

人深深地陶醉,掬一捧,品一口,就好像美妙无比的桃花水流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永远铭记。

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赞美和无比热爱。

①课文开头的两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这是两个设喻精巧的疑句。这两个问句在文章的开头出现,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两

个问句还有引领全文的作用。

②这里用“竖琴”作比,体现了三月桃花水的什么特点?

体现了三月桃花声音动听、柔和、多变、轻缓的特点。

③这里用“明镜”作比,体现了三月桃花水的什么特点?

体现了三月桃花水闪亮、平静、清澈等特点。

④课文的第四、第六两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4 三月桃花水

什么声音?()————是春天的竖琴 :柔和、多变、动听、轻缓

沉醉(感受)

什么光芒?(看)————是春天的明镜 闪亮、平静、清澈、纯洁

主题思想

本文描写了阳春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春天的美丽。作者把三月

桃花水比成竖琴、明镜,揭示了春水的可贵,春天已经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抒发了作者对大自

然的热爱。

疑难探究

1、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三月桃花水的?

2、本文的结构层次有什么特点?

3、作者对三月桃花水有着丰厚的情感,你知道为什么吗?

【教师点拨】

1、课文是从声音、样子两个角度来分析春水的美好。一方面写声,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二方面写色,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比作竖琴、明镜,揭示了春水的可

贵和春天已经悄悄地向我们走来的信息,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

2课文用充满好奇的疑问句作为总起,激发读者对于三月桃花水的兴趣,进而用简单的语言描

述了三月桃花水的美丽。后文分别抓住了三月桃花水的声音和光芒进行细化描写。最后总结全

文,结合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不仅因为它的美丽、动听、清澈、明净,更因为它给万物带来了生机,给田野带来了希望,

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写法模仿秀

排比

【写法简介】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

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

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排比

的修辞功能可以概括为“增文势”“广文义”。排比项诽迭而出,语气一贯,节律强劲,各排比

项意义范畴相同,带有列举和强化性质,可拓展和深化文意。

【应用举例】文中的第四、六自然段中“忽大忽小的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

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

滚过的铃声......“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

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

就是十分典型的排比句。

【小练笔】用上排比的手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一个片段。

【写法示例】爱心是一缕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

现在沙漠里的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

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趣味博文苑

读读下面的短文,说说桃花水是怎么一回事?看看关于桃花水,旧时有何习俗?

桃花水

亦作“桃华水”即春汛。指桃花盛开时江河里暴涨的水。《汉书8226;沟洫志》“来春桃华水盛,

必羡溢,有填淤反壤之害。颜师古 注:《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盖桃方华时,

既有雨水,川谷冰泮,众流猥集,波澜盛长,故谓之桃华水耳。”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8226;

白秋练》“至次年桃花水溢,他货未至,舟中物当百倍於原直也。

在西北地区,旧时,人们将谷雨的河水称为“桃花水”,传说以它洗浴,可消灾避祸。谷雨,为

春雨增多,雨生百谷之意,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同时也是重要的民俗节日——谷

雨节。

我与爸爸妈妈共提升:———————————————————————————————

——————————————————————————————————————

能力练兵场

一、我会选择正确的读音

铃铛(dāng dǎng 绮( qí qǐ)丽

回旋(xuán xuàn guō guǒ)着

二、我会给多音字注音。

1、世界和( )平是每个人的美好心愿。

2、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 )着拖拉机的鸣响。

3、这几天很暖和( ,让人一点也感觉不到冬天已经来了。

三、写出下面各词的近义词。

明洁——( 映照——( 绮丽——(

回旋——( 应和——( 沉醉——(

四、我会照样子写一写。

1、例:草如茵

柳如( )如( )如(

2、例:如雾如烟

————、 ————

五、我会写句子。

例: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

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

我也要写一个排比句:———————————————————————————————

—————————————————————————————————————————

————————————————————————————————————

爸爸妈妈评一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758;活动目标

这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转述”,是让你练习把一些事情转述给别人。

9758;活动准备

1.转述时要注意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转述时要注意人称转换。分小组练习时,要注意倾听,要注意记录同学所说的有价值的内容。

3.注意使用普通话,语言要简练,口齿要清晰,态度要大方。

9758;活动案例

示例:把通知告诉家里的大人

爸爸,今天老师要我把这个通知告诉你。

本周五下午两点,在我们班教室召开家长会,交流家庭阅读情况,评选“书香家庭”

需要提示你一下:

1、你要自己带好纸、笔,以便记录和填写选票。

2、因为学校停车不便,建议你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3要提前十分钟到会场,开会期间要自觉遵守会场秩序;关闭手机,不能随便走动,保持安静。

习作

我的乐园

9758;习作目标

这次习作是让你以“我的乐园”为题,写一写生活中让你充满欢乐的一个地方——你的乐园。

9758;习作点拨

1.从生活中让你充满欢乐的地方选择一处作为写作对象。

2.要写一下乐园是什么样子的,在那儿你最爱干什么?这个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

3.写作之前根据书上的表格把你选择的乐园梳理一下。

4.写完后,把习作读给同学听,让他们也来感受你的快乐。

9758;习作范文

我的乐园

我家后面有一个园子,园子呈半圆形,不怎么大,但有花有草有树,还有一些小动物,是我儿

时的乐园。

我小时候每天都要去里面玩,因为那里面有无限的乐趣。翻开里面的断砖来,就会发现一

些半圆的小虫,我不知道这些半圆的小虫的名字,就叫它们小半圆虫 。这些小半圆虫很有趣,

如果你把它们的身子翻过去,它们无论如何也爬不起来,太好玩了。有时候,鸟儿会在这里叽

叽喳喳地唱歌,每当我蹑手蹑脚地走近时,它们便瞬间飞远了。

园子里还有一些果树。树不算高,我和表哥总是一起上树摘果子吃,吃完果子后我们会像

小松鼠一样从树上跳下来。园子里还有奶奶喂的几只小动物,鸭子、小狗和小兔。鸭子每天都

会下蛋,每天我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去拾鸭蛋。椭圆形的鸭蛋,有些泛绿的蛋壳儿,放在手里沉

甸甸的,那感觉好极了。小狗也很可爱,在园子里活蹦乱跳,时不时撒腿跑到草丛里去。小兔

子浑身雪白,一双红红的眼睛,我靠近它,想要抓住它的长耳朵时,它一下子就跳开了……

后来,我上学了,不能常来这里了,但我依然喜欢这里,因为,这里是我的乐园!

[说明:画波浪线的表示精彩语句 加点的表示优美词语]

【评析】 本文作者选择自家后院的一个园子作为写作对象来写,一开始先简单介绍了园子的布

局,接着详写了园子里的事物以及自己的感受。文章用词精确,语句生动,重点突出,而且前

后呼应,读来让人感觉这的确就是“我的乐园”

语文园地一

交流平台

【教师指导】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的情感。

这种流露有时是含蓄的,有时是直接的。因而,我们要善于抓住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来

体会作者的情感。一是抓住关键词。《清平乐8226;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这里边的“最”“喜”就是关键词,直接表明了作者的情感态

度。二是抓好关键句。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

蓄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读课文时,就需要有安静而细腻的心,联系课文内容和具体的语言环

境来解读。

识字加油站

【教师指导】上面这些字都是古代文人名字中的一些生字。掌握这些字,可以先试着了解一下

相关人物的生平事迹,在这一基础之上再去认字识字,就会更加具体深刻。

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教师指导】这两行词语中,第一行是和城市生活有关的,第二行是和乡下生活有关的。

【参考答案】城市十分繁华。城市里高楼林立,大街上车水马龙,每当夜晚降临,大街小巷灯

火璀璨,热闹极了。

乡下的生活是宁静的。小村庄依山傍水,早上炊烟袅袅,傍晚鸡犬相闻,美丽极了。

●读一读,选一副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参考答案】示例(第一幅画)绿绿的草地,成群的牛羊,高大的骏马,还有远处耸立的山峰,

汇成了一副草原风景画。

日积月累

【教师指导】这是四副对联。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

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

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

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此联为徐悲鸿所作,描绘出北方和南方截然不同的风格特点。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这是一副回文对联,就是上下联从最后一个字往前倒着念

也可以成一副对联。意思就是说大雾弥漫,看不清远处的山峰;水天一色,天水相接.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意思是清风明月到处都有,但对俗人来说,有钱也买不

到;近水遥山本为无情之物,但在诗人眼里,都成了有情之物,对比强烈。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一副楹联,写的是济南大明湖的风光:湖水的四周

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练一练(1

一、我会把下面的句子写得既美观又规范。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

二、我会给加点字注音。

杜甫( 范仲( )淹 刘禹( )锡( 龚( )自珍

韩愈( 陶渊( )明 孟( )浩然 柳宗( )元

三、我会连一连。

杜甫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孟浩然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四、我会按要求做题。

高楼林立 炊烟袅袅 车水马龙 依山傍水 大街小巷 鸡犬相闻

1、上面的词语中,描绘乡村的是:

2、描绘城市的是:

3从中的描绘乡村的词语中选一个词语造句:—————————————————————

——————————————————————————————

4从中的描绘城市的词语中选一个词语造句:—————————————————————

————————————————————————————

五、考考你的积累。

1、白马西风塞上,

2、雾锁山头山锁雾,

3 ,近水遥山皆有情。

4 ,一城山色半城湖。

5、上面的第四幅对联相关的城市是(

A、北京 B、上海 C、济南 D、成都

甜怎么写-高考学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

本文发布于:2023-12-01 02:13: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3680142316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