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出版社《语文》期中学习目标检测
九年级(上)语文试题
(本卷共3个部分 25小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min 考试范围:全册)
注意:所有答案必须转移至答题卡上,本卷做答皆不得分!
开卷语: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相信你已经掌握了许多新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文学素养了吧?希望你能认
真完成这份答卷,以此检测一下自己的语文学习情况,注意把握时间哦,祝你成功!
题号
题分
得分
一 二 三 总分
35% 50% 5 60 150
1 2 3 4 1 2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繁花似锦的夏季来临,她牵着我的手慢步在田纳西河的岸边,望着田野、山坡,人们正在田间地头翻土播
种,我们在河边温软的草地上坐下,开始了人生的新课程。在这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与人类的恩惠,我
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
而迁徙;也懂得了松鼠、鹿等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息。我了解的事情越多,就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
美好。
(1)给下面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①繁衍( ) ②栖( )息
..
(2)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 应改为 ② 应改为
2.诗文默写。(10分)
①大漠孤烟直, 。 ② ,月有阴晴圆缺。
③有位同学经常高谈阔论,确立了许多目标,可常常不能实现,请你用《<论语>十则》中的一句话告诫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诗人扇动想象的翅膀,表达了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
, 。”
⑤借鉴与交流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中“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一句化用了杜牧在《泊秦淮》中的诗句:“ , ”,别有一份历史的
沧桑感。晏殊《浣溪沙》“ , ”这句词让我记起白居易的一首诗,
“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长安道》),晏殊在自己这首词中是化用白居易这首诗之意,以诗
酒作自我排遣。
3.按提示填空(任选3空作答)。(3分)
- 1 -
初中语文课本中那一篇篇洋溢着时代气息、跃动着生命活力的文章,不仅让我们获得中外文化的滋养,
而且在思想上深受启迪。读鲁迅的《风筝》,我们钦佩他 的精神;读
季羡林的《永久的悔》,我们明白了 的道理;读苏霍姆林斯基的
《给女儿的信》,我们认识了 的爱情观;读冰心的《忆读书》,我
们认识到了 的读书观。
4.语文实践活动。(8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出书斋,畅游天下,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时尚,2011年我国首次将
每年5月19日定为“国家旅游日”。让我们放松心情,踏上旅程,来感受旅游文化的魅力吧!
(1)【连线人文】下面列举了我国一些重点风景名胜区,你知道这些地方吗?请仿照示例,选出两个景点
写出与之相关的人物、诗文、传说或故事名称。(不能与示例相同)(2分)
①襄阳古隆中 ②黄河壶口瀑布 ③南京钟山 ④黄山 ⑤岳阳楼-洞庭湖 ⑥桃花源 ⑦井冈山 ⑧杭
州西湖 ⑨韶山 ⑩长江三峡
示例:襄阳古隆中——诸葛亮《隆中对》 杭州西湖: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答:
(2)【广告美景】游客们如果没有去“泉州十八景”就不算来过泉州。请从“泉州十八景”选一处景点仿
照以下示例,拟一条广告语以吸引天下游客。(不能与示例相同)(2分)
示例:开元寺——泉州古城,开元古寺;双塔分立,韵味独具。
答
(3)【评说现象】请仔细观察右边名为“自卫”的漫画,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的内容并揭示它的讽
刺意义。(2分)
画面内容:
讽刺意义:
(4)【分享收获】一路游来,自然美景、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让
我们大开眼界,返程中你一定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那么赶快拿
起电话向爸爸妈妈说几名这次出游的收获吧!。他们一直在家翘
首以盼呢。(2分)
答:
5.名著阅读。(9分)
(1)某同学抄录施耐庵《水浒》第十七回的回目时,遗漏了下句,只记得那句与杨志有关。请你从下列句中
帮他找出该回目的下句。(2分)
《水浒》第十七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A.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B.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C.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D.小李广梁山射雁
(2)下面是从笛福《鲁滨逊漂流记》中摘录的一则“鲁滨逊日记”:
五月四日。出去钓鱼,但没有钓到一条我敢吃的鱼,当我感到十分厌倦,正要离开的时候,却钓到一
- 2 -
只小海豚。我所用的长长的钓丝,是用绳纰(pī)搓成的,只是没有钓钩。可是我还是经常钓到足够的鱼
来吃。我把它们晒吃。
①在这则日记中,鲁滨逊的生存智慧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
....
答:
②富有生存智慧的鲁滨逊在荒岛还做了哪些事来解决他的生活难题?(概述两个事例)(2分)
......
事例一:
事例二:
(3)鲁迅评论吴承恩《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你认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
人中,哪一个最富有人情味?请联系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由。(3分)
......
答:
二.阅读与感悟(50%)
(一)阅读《扁鹊见蔡桓公》(节选),回答问题。(12分)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
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
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6.解释下面加点词语。(4分)
(1)望桓侯而还走( ) (2)汤熨之所及( )
..
(3)桓侯故使人问之( ) (4)司命之所属( )
..
7.下面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火齐之所及也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是以谓之“文”也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8.扁鹊先说“君之疾”,后说“君之病”,如果把这种用法看成是文言文中规律性的东西,那么古文中“疾”
和“病”有什么区别?(2分)
答:
9.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2)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二)阅读王晓明的《深情海棠》,回答问题。(9分)
宋代诗人苏东坡歌咏海棠的名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把“花中神仙”的娇柔之态活脱脱地
勾画出来,流露出一片爱花之情。然而,这爱却远不及周恩来与邓颖超对海棠的眷眷深情。
位于北京中南海的西花厅,是周恩来夫妇的住处。庭院里种有许多海棠树。这些海棠树每年都是花丰
叶茂,姿影绰约。虽然娇媚温柔却不妖冶,有超群绝类之势。我想,当年周恩来选中这里,定是被这海棠
- 3 -
深深地吸引了。每当海棠花开时,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要抽空和邓颖超一起漫步欣赏那如霞似锦的鲜花。
每每工作到深夜,累了,周恩来也爱在海棠树下散步。那沁人心脾的花香,使夜间的空气显得格外清新。
于是,一切烦扰和疲劳都被暂时忘却。
有时,周恩来走到海棠树下,赞叹地说:“海棠是一种非常清香的花,人人喜爱。”夜空中,花枝在轻轻
地摇曳着,似乎在感谢周恩来的夸奖。
海棠花是楚楚动人的,而由此引出的周恩来与邓颖超之间的故事,恐怕比它还要动人。还记得美国著
名作家斯诺的夫人曾谈起,当年,邓颖超送给她一束新鲜的海棠花,并告诉她这是周恩来生前最喜爱的花。
斯诺夫人高兴极了,给花拍了照,然后压在书中保存了起来。
1954年春,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而这时,周恩来正在瑞士参加日内瓦会议,不能亲临赏花。于是,邓
颖超便剪下一枝海棠花做成标本,压在书中托人带给周恩来。真是“羁客有家归不得,对花无语两含情”。看到这
蕴含着祖国亲人深情厚谊的海棠花,周恩来十分感动。百忙之中,他压了一朵芍药花托人带回中南海。回国时,
他又把那枝海棠带了回来。邓颖超随即用一张纸做衬,把海棠和芍药放在一个镜框里挂了起来。人们见了,都
以为是一幅静物油画呢!北京——日内瓦,海棠——芍药花。直到现在,这两枝花还完好地保存着。看到它,
会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啊!深情的海棠!
10.为什么说苏东坡的爱花之情“远不及周恩来与邓颖超对海棠的眷眷深情”?(3分)
答:
11.周恩来为什么爱在海棠树下散步?(用第二段的原话回答)(2分)
答:
12.第三段中“花枝在轻轻地摇曳着,似乎在感谢周恩来的夸奖”一句使用________的修辞方法。(1分)
13.为什么见了放在一个镜框里的海棠花和芍药花,会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2分)
答: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 4 -
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种种纠葛,早有定论。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犯下的种种罪行惨绝人寰的暴行,
也已永远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对于那段不幸的历史,中国政府和人民为了两国间的世代友好,总是强调
向前看,把它当作历史教训,前世不往后事之师,希望今后中日关系永远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然而遗憾的是,在日本有那么一些人总是千方百计地歪曲历史,粉饰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华行经,煽
动沙文主义情绪,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日本前运输大臣石原慎太郎的言论就是一个最新的例子,此人不
久前对一家在美国出版的杂志公然声称: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编出来的谎言”,中国“一直要损
污日本的形象”。石原先生如此不顾历史事实而信口雌黄,实在令人吃惊。他的这种奇谈怪论,看起来决非
是对历史的无知,而是别有用心地捏造谎言。
如何看待历史事实是个严肃的问题。任何庄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都不会用墨写的谎言掩盖血写的事
实。谁不知道,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了大半个中国,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丧心病狂的屠杀无辜,制
造了一个又一个万人坑、无人区,使两千万中国人惨遭伤亡?南京大屠杀曾经以侵略者的惨无人道而震惊
中外,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也曾对此作出庄严的宣判。据当时目击者的证词,西方记者的报道,外国教会人
士的回忆,包括日本士官自供和他们当作欣赏而留下来的张张照片的回忆,都证实了那场大屠杀。1937年
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开始了长达六周的烧杀淫掠。其屠刀所向,山河染色,日月失色。据
不完全统计在那场大屠杀中,集体射杀并毁尸灭迹的达19万人,零散屠杀并经慈善团体掩埋的达 15万人,
合计30万人之众。
遇难者30万!这不是中国捏造的数字,这是经过详细的调查得出的事实,包括许多正直历史学家在内,
都证实日军在南京进行的血腥屠杀,侵略者的罪行
铁证如山,是举世公认的历史事实。遇难者30万!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数字,它是用累累白骨组成,是对侵
略者无声的控诉,是人类的良知向世人敲响的警钟。人们记得,当年参与指挥大屠杀的主刽子手谷寿夫,
在他被处死刑前尚希望以他的死,消弭些中国人民对日寇的仇恨。许多当年犯下屠杀中国人民罪行的原侵
华尚悔罪自责,站到赎罪的行列,而身为国会议员的石原先生却连发生过大屠杀都不肯承认,其良心
- 5 -
何在?
14.根据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3分)
①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②信口雌黄:
③丧心病狂:
15.“其屠刀所向,山河染色,日月失色”,这句话描写形象地写出了
。(2分)
16.文章批驳时,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1分)
17.选文采用了什么批驳方法?是怎样进行批驳的?(3分)
答:
18.近年来日本极少数右翼分子否认二战时期对外侵略,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3分)
答:
(四)阅读李丹崖的《和自己竞争,与别人合作》(节选),完成下列问题。(18分)
①小时候,我曾在墙角的空地上种过一棵玉米,从它冒出嫩黄嫩黄的玉米芽儿开始,我就给它浇水、
施肥,许多人都说,单棵的玉米是长不高的,就像孩子吃饭,没有别的孩子和他争着吃,饭是不香的。我
不信,依然坚持给它浇水施肥。
②一个月后,一条凌霄的藤蔓,水蛇一般攀上了玉米棵,不久就和玉米一样高了。再过一个月,玉米
长得比我高出了半头,还开花了,懂农事的大人们又说,还是赶紧拔掉这棵玉米吧,单独的一棵,不能授
...
粉,就不能结玉米,只能当柴烧。
③我还是坚持把玉米留了下来,几天后,凌霄开花了,整棵玉米如穿上了火红的裙子,非常喜人,破
天荒地将蜂蝶招到了墙角,嘤嘤嗡嗡地飞舞其间。
④那个秋天,玉米棵上结出了四个大个头的玉米棒子,个个籽粒饱满,玉米棵上的凌霄也开了整整两
个多月,成了墙角的动人风景。
⑤大人们自己也觉得纳闷,这样的玉米怎么会结果呢?
⑥后来,他们悟出了道理,原来是凌霄和玉米互相帮助,孤零零的一棵玉米,本来是没有劲头往上长
的,突然凌霄为它增加了重量,它若不往上长,势必会被凌霄缠死,于是,玉米为了免于灭亡,拼命地积
聚能量使自己强大。玉米在和自己较劲的过程中,赢得了这场胜利。凌霄开花,又帮玉米招来了蜂蝶,那
- 6 -
些蜂蝶有些来自间的玉米丛里,尾部沾上了田间玉米的花粉,无意中竟给墙角的这棵玉米授了粉。
田
⑦跟自己较量,和别人共用能量,原来这就是玉米和凌霄实现共赢的奥秘啊!把这一道理延伸到我们
的生活中,不也是如此吗?
⑧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擅长走别人很少走过的路,无边的孤寂摧垮不了他,漆黑的夜幕吓退不了
他,他们永不停步地赶路,最终,他们成功了。你若问他,你是怎么扛过来的?他会说,我一直觉得路的
前方,还有一个更光明的“我”在等着我,我要迎头赶上去。你若再问他,在追赶前面那个“我”的时候,就没
有遇见一丁点儿“路障”吗?他会说,我在追赶自己的那个“我”的时候,别人也在追赶属于他们的“我”啊,我
们联合起来,共同扫清了“路障”!
⑨和自己竞争,与别人合作,是生命道路上的两条铁轨,沿着它们,我们奔走在通向成功的路上……
(选文有改动)
19.如果将第②段中加点的“懂农事的”删去,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变化?(3分)
答:
20.文章①~④段按时间顺序写作,有什么好处?(3分)
答:
21.请赏析第③段中的画线句。(5分)
答:
22.请从结构上说说第⑤段画线句的作用。(3分)
答:
23.本文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答:
三.笔下生花(65%)
24.请按要求完成下面这篇习作《感恩父亲》。(5%)
① 。
②父亲头上寸草不生,也许是满足于光头的清凉,也许是仰慕光头明星的帅气,他也弄了个光头,眼
睛虽然近视,但又大又有神,好像什么谎言都能被他看破;他脸上已留下岁月的痕迹,细看已不太年轻;
- 7 -
他衣着讲究,常穿得整整齐齐,很有风度的样子。
③我的父亲是个工作狂,一工作起来就不着家了。
④冬天的早晨,他送我上学,我似一只刚出生的小猫,蜷缩在他身后,吹向我的冷风被他的身子挡住,
悄然向四处逃窜。他虽然双耳冻得由红转紫,仍然腰板挺直地走着。到了学校,他总是站在校门口,一副
道貌岸然的样子,一直要目送我走进学校才离开。
⑤有几次,我看见他那瘦削的身影在车影人影里穿梭, 。
(1)请根据文意,在第①段横线上写一个句子,作为这篇习作的开头。(1分)
答:
(2)第②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请找出并修改。(1分)
答:
(3)第④段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替换。(1分)
答:
(4)从结构上看,有一段与文章内容不符,请找出来,并说说该怎样修改。(1分)
答:
(5)请为这篇习作补写一句话作为结尾,使之与开头照应。(1分)
答:
25.请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自选一题,写一篇文章。(60%)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生活中,有人因说真话受到误会,有人因说真话得到理解;有人因说真话受到伤害,有人因说真话
得到尊重„„对此,你有怎样的亲身经历和独到思考?
(1)请你用记叙的方式写出你某次说真话的经历。
(2)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用议论的方式表达对说真话的思考。
要求:从以上两小题中任选一题,自定立意,以“说真话”为题,写一篇文章。记叙文不得少于600
字,议论文不得少于5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曾关切蚂蚁王国的命运,猜想奥妙宇宙的奥秘,还有堆沙、玩水、痴想„„纯粹而真实。
少年的心里住着童心,不经意间,你会发现枝头的花儿在匿笑,墙角的蟋蟀在欢唱„„
大人的心里藏着童心,不信你看,爷爷和你的忘年之交,严谨的老师天真的一笑„„
让我们用眼睛去“听”,用耳朵去“看”,童心可以装下整个世界。
请以“ 童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
- 8 -
要求:①补全题目,可以填入“拥有”“发现”“久违了”“美丽的”“爸爸的”“啊!”等;②文体自选(诗
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是的地名、校名、人名。
语文出版社《语文》期中学习目标检测
九年级(上)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1)①yǎn ②qī 【本题中“衍”易读成yán,“栖”易读成xī;每个1分,共2分】
(2)①慢 漫 ②慧 惠 【第一处根据语境可知是在田纳西河岸边轻松悠闲地散步,所以应该为“漫步”,
第二处“惠”是好处的意思,“慧”是智慧的意思,根据语境应该是“恩惠”;指出错误并改正才可得1分,
若只写出错误未改正或只写改正后的字未指出错误甚至未填,皆不得分,共2分】
2.【本部分出现错别字、少写、多写、未写皆不得分;每空1%,共10分】①长河落日圆 ②人有悲欢离
合 ③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④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⑤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
后庭花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3.【示例】严于责己、勇于自新 要孝敬父母、报答父母 高尚的爱情是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精神
性的需要、它应该远远超越“传宗接代”的生理需要 {写出自己的感悟,任选三处作答;每处1分,共
3分}
4.(1)【连线人文】【示例】黄河壶口瀑布——大禹治水传说(或: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
海不复回”) 岳阳楼-洞庭湖——范仲淹《岳阳楼记》(或: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桃
花源——陶渊明《桃花源记》 南京钟山——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将景、
人及与之有关的诗文故事等写出来;若写诗文故事,需要写出作者;不能与示例相同;要求写2处,每处
1分,共2分}
(2)【广告美景】【示例】清水岩——老君岩笑迎天下客 {本题的范围是泉州十八景,泉州十八景为:
涂门街、东湖公园、西湖公园、深沪湾、郑成功史迹、开元寺、五里桥、蔡氏古民居、牛姆林、府文庙、
崇武古城、洛阳桥、清水岩、天后宫、黄金海岸、仙公山、岱仙瀑布、黄金海岸;选择其中一处,抓住景
点特征来写,不能与示例相同,注意语言优美、对称、整洁;2分}
(3)【评说现象】画面内容:某人正在一处旅游景点的石狮上书写“到此一„„”还没写完,石狮奋起自
卫,恼怒地给了他一记耳光,并气愤地说:“我叫你写!” 讽刺意义:讽刺一些人在旅游中到处乱写乱画,
破坏风景文物的不文明行为。 {本题属于图文转换类考题;首先客观地、有条理地将画面及文字内容描
述出来,然后结合画面、文字揭示其讽刺意义;将画面描述完整、语言简洁得1分,将讽刺意义简洁、明
了地写出来得1分;共2分}
(4)【分享收获】【示例】爸爸(妈妈),你们好!我马上安全返程了。本次旅游既让我强健了体魄,又拓
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还让我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了验证,获得了真知。真是受益匪浅啊! {本题是
口语表达;注意写出称呼,概括列举出游览的收获一两点,语言流畅连贯;共2分}
5.(1)B(2分)
(2)①{要求与评分:点出其生存智慧的具体表现得1分;表达1分;共2分}
【例一】用绳纰做成钓丝来钓鱼„„【例二】钓到足够的鱼来充饥„„【例三】把剩余的鱼晒吃„„
②(2分){要求与评分:事例能体现其生存智慧,每个事例1分;若表达不好,扣1分;共2分}
【例一】种大麦和水稻,获得一个稳定的食物来源。 【例二】成功驯养山羊,得到了固定的美食。
【例三】几经失败做成陶器,用来盛放各种食物等。 【例四】用收获的粮食烘烤面包,改善了自己的饮食。
【例五】驯化野人,使之成为自己忠实的仆人。
- 9 -
【例六】找到山坳前的一块平地,搭起帐篷,拥有了临时的安身之所。
【例七】及时将搁浅船中可用的东西搬到岸边,使之成为今后生活的物质基础。
【例八】伐倒一棵树,花了两年时间,造成一只独木舟,进行沿岛航行。
【例九】每天用刀子在方柱上刻一个斫痕,来计算年月日。
【例十】设法用水手的值夜衣改制了两件背心,用来抵御太阳的照射。
【例十一】用山羊皮制成帽子、外衣和裤子,用来抵御寒冷。
【例十二】患病时,咀嚼烟叶,治好了自己的病。
(3){要求与评分:联系小说内容,言之成理2分;语言表达1分;共3分}
【例一】唐僧最富有人情味。因为他有菩萨心肠,富于同情心。路遇白骨精时,因不忍孙悟空滥杀无辜而
逼走孙悟空,虽好坏不分,显得软弱,但也凸显其富有人情味„„
【例二】唐僧最富有人情味。当他惩戒孙悟空,对着孙悟空念紧箍咒时,不时因孙悟空的求饶,而不忍心
往下念„„
【例三】孙悟空最富有人情味。孙悟空因打死白骨精而遭唐僧驱赶,走前那声声“师父”,体现了他的人情
味。他为了拜一下师父,“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对师父的留恋和无奈,显
露无疑„„
【例四】猪八戒最富有人情味。在高老庄时,耕田耙地,收割田禾,表现得很勤快。取经路上,与孙悟空
协力合作,虽不时偷懒,有时立场不坚定,但仍是孙悟空最得力的助手„„
【例五】沙僧最富有人情味,被唐僧收服后负责挑担,老实本份,任劳任怨„„
二.阅读与感悟(50%)
(二)阅读《扁鹊见蔡桓公》(节选),回答问题。(12分)
6.(1)跑 (2)通“烫”,用热水焐 (3)特意 (4)管辖 【写出加点字的意思,注意:第(2)要写出
通假字并解释;每个1分,共4分】
7.C 【A/B/D三个选项的“之”都是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是代词,代他;2分】
8.“疾”是文中是指一般的小病,“病”则是指达到一定程度的疾病。 【对两个字进行解释,大意相同即
可;每个1分;共2分】
9.(1)(桓侯得病)现在已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过问了。【重点字词解释:是以;2分】
(2)过了五天,桓侯浑身剧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重点字词解释:居、使、索;2分】
(二)阅读王晓明的《深情海棠》,回答问题。(9分)
10.周恩来与邓颖超对海棠的眷眷深情,不仅表现在对海棠花的喜爱,(1分)也寄托了他们两人之间动人
心弦的挚爱深情,(1分)更表达了两位革命领袖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为理想而奋斗的革命志向。(1分)【写
出对海棠的眷眷深情表现在哪里(1分),寄托了什么(1分),表达了什么(1分);共3分】
11.“花丰叶茂,姿影绰约。虽然娇媚温柔却不妖冶,有超群绝类之势”,(1分)“那沁人心脾的花香,使
夜间的空气显得格外清新”。(1分)【原因有两句,每句1分;共2分】
12.拟人 【写出修辞手法即可;1分】
13.因为它很像一幅“对花无语两含情”的静物油画,(1分)其中蕴含着亲人的深情厚谊。(1分)【言之有
理即可;共2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14.①记取从前的教训,作为以后各种的借鉴。②不顾事实,随口乱说。③丧失理智,象发了疯一样,形容
言行昏乱而荒谬或残忍可恶到了极点。 【写出词语大意即可;每个1分,共3分】
15.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大意相同即可;共2分】
16.举例论证。 【写出论证方法即可;共1分】
17.直接批驳。(1分)直接反驳对方论点,即日本前运输大臣石原慎太郎的言论,(1分)指出石原先生不顾
历史事实而信口雌黄决非是对历史的无知,而是别有用心地捏造谎言。(1分)【批驳方法1分,如何批驳2
点,每点1分,2分;共3分】
- 10 -
18.【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再三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删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历史等角度去讲;言之
有理即可;共3分】
(四)阅读李丹崖的《和自己竞争,与别人合作》(节选),完成下列问题。(18分)
19.“懂农事的”是指整天在地里侍弄庄稼的大人,他们熟悉玉米等庄稼的习性和生长规律,因此他们的意
见有权威性。(1分)如果将这几个字删去,“大人们”所说的话就少了那种特有的权威性,(1分)表达效
果就减弱了。(1分)【写出“懂农事的”的含义得1分,写出删去后的表达效果得2分;共3分】
20.按时间顺序来写,既符合玉米“生长、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1分)又突出了“我”的坚持使玉
米打破了大人们的固有看法,(1分)为后面探寻玉米结果的原因作铺垫。(1分)【言之有理即可;共3分】
21.该句采用比喻,(1分)将墙角那整棵玉米比作“如同穿了火红的裙子”,从色彩、外形等方面将凌霄缠
绕在玉米上开花的情状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1分)让人如见其景。“嘤嘤嗡嗡”模拟了蜜蜂在花间飞舞
时发出的声音,既表现出墙角的生机,(1分)又衬托了凌霄花开得热闹的特点,(1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
之情。(1分)【按点得分,每点1分;共5分】
22.承上启下。(1分)以“这样的玉米”承接上文,以“怎么会结果呢”设问,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对
玉米结果原因的深入分析,使文章自然转入下面的议论。(2分)【作用1分,解释说明2分;共3分】
23.以自己小时候曾种了一棵玉米为切入点,(1分)先叙述这棵玉米在别人的疑惑中开花结果的奇异经历,
(1分)再由这一经历引出议论,(1分)然后由物及人,点出“和自己竞争,与别人合作,谋求共赢”这
一主题。(1分)【按点得分,每点1分;共4分】
三.笔下生花(65%)
24.请按要求完成下面这篇习作《感恩父亲》。(5%)
(1)示例:我最应该感谢的人是我的父亲。【符合“感恩”的内容,语句通顺即可;共1分】
(2)将“他也弄了个光头”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指出错误并改正才可得分;共1分】
(3)“道貌岸然”使用不恰当,改为“风度翩翩”或“关怀”等。【能表现父亲的风度及关心“我”的词语
均可;共1分】
(4)第③段。“父亲是个工作狂”这一内容在文中没有体现,因此显得多余,建议删去。【指出不妥并修改才可得分;
共1分】
(5)示例:我的眼睛湿润了,父亲啊!您每天不辞辛劳地呵护着我,我感谢您。【符合题目要求即可;共
1分】
25.【作文评分表】
- 11 -
语文出版社《语文》期中学习目标检测
九年级(上)语文试题
(本卷共3个部分 25小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min 考试范围:全册)
注意:所有答案必须转移至答题卡上,本卷做答皆不得分!
开卷语: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相信你已经掌握了许多新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文学素养了吧?希望你能认
真完成这份答卷,以此检测一下自己的语文学习情况,注意把握时间哦,千万不要浪费一分一秒,祝你成功!
题号
题分
得分
一 二 三 总分
35% 50% 5 60 150
1 2 3 4 1 2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4分)(1) ①繁衍( ) ②栖( )息 (2)① 应改为 ② 应改为
..
2.(10分)① ②
③ ④
⑤ , ,
3.(3分) ;
- 12 -
;
。
4.(8分)(1)(2分)答:
(2)(2分)答:
(3)画面内容:
;讽刺意义:
(4)(2分)答:
5.(9分)(1)(2分)
(2)①(2分)答:
②(2分)事例一:
事例二:
(3)(3分)答:
二.阅读与感悟(50%)
(三)阅读《扁鹊见蔡桓公》(节选),回答问题。(12分)
6.(4分)(1)( ) (2)( ) (3)( ) (4)( )
7.(2分)
8.(2分)答:
9.(4分)(1)
(2)
(二)阅读王晓明的《深情海棠》,回答问题。(9分)
10.(3分)答:
11.(2分)答:
12.(1分)________
13.(2分)答: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14.(3分)①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②信口雌黄:
③丧心病狂:
15.(2分)
16.(1分)
17.(3分)答:
21.(3分)答:
- 13 -
(四)阅读李丹崖的《和自己竞争,与别人合作》(节选),完成下列问题。(18分)
22.(3分)答:
23.(3分)答:
24.(5分)答:
25.(3分)答:
26.(4分)答:
三.笔下生花(65%)
24.(5%)(1)(1分)答:
(2)(1分)答:
(3)(1分)答:
(4)(1分)答:
(5)(1分)答:
25.请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自选一题,写一篇文章。(60%)
我选择第 道。
题目:
200
- 14 -
800
900
本文发布于:2023-12-01 01:38: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3659052368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语文出版社《语文》期中学习目标检测 初三(上)语文试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语文出版社《语文》期中学习目标检测 初三(上)语文试题.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