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记叙文阅读习题精选
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2分)
父亲的田野
金小林
①父亲不肯歇种是有原因的。村里像他这般年纪的老农,早高高兴兴把田地交给儿孙们
打理了。而作为父亲唯一的接班人,我离开乡村已二十多年了。他怎舍得他的稻田就此荒芜?
②清明过后,蕨菜早已松开了拳头,天地间满眼都是嫩绿,田野里一片生机盎然。我的父亲,
总是先在一长溜田块上,用覆着尼龙薄膜的弓形棚育好秧苗,然后再移栽到水田里。
③秧苗的移栽即栽秧,这是一件极为枯燥而劳累的农活。时间大约在立夏的前两天。栽
秧时我整天跟着父亲,弓着背伏在水田中央,左手掌托着一大把带泥的秧苗,右手拇指和食指
小心翼翼地拔了秧,然后一根一根地插入田泥。
④两三天下来,刚搬了家的秧苗,(a),成片成片立在初夏的微风中,煞是惬意。而我浑身酸
痛得直不起腰,走起路来像个老头儿。父亲是不在意栽秧的辛苦的,他只知道,比起水秧,这种方
式育的秧插到田里,长势会更好,谷穗会更饱满。
⑤端午节前后,父亲栽的秧苗,已分蘖得茁壮了。而此时,父亲与耕牛也早已唤醒了蛰伏了
一冬的稻田,正(b)地候着。这就到了插田的时节了。
⑥插田时,父亲打头,我在右侧。若是碰到百十米长的大田块,我总要被父亲训斥几回。这
期间,还免不了被他拔掉几排歪扭得太不像话的秧重插。望着被父亲三五下就纠正得笔直的
秧行,挨了训的我虽然有些愤愤然,内心却很是佩服。
⑦村里的农户,也有像我父亲一样把秧插得笔直的,但多数人家只管把竖秧插好,横秧则
不作要求。
⑧父亲的稻田,是必须隔月再耘第二遍的。那时的秧已(c),长到了齐腰高,秧叶边沿的锯齿
锐得刺人。父亲是不允许我放下裤脚耘田的,因为长长的裤脚糊着烂泥,会损坏秧叶。只消半
天,原本光滑的腿肚儿就被划满了不规则的血痕,细细长长,刺痛难耐。
⑨父亲不仅对稻田精耕细作,对田间地头的管理也总是一丝不苟。经过一番辛苦的劳作,
父亲的田野,总是田内郁郁葱葱、田外清清爽爽。几年下来,我们家种过的田地,就像有教养人
家的后生一般,清爽而敦实。
⑩父亲的田野是我的另一个课堂,我在童年与少年时期一直都在不停地学习着祖辈传下
来的农耕技术。然而,我学会了耕田、插秧、耘田、刈谷、打稻,最终却没有子承父业成为一
个农民——我破天荒地成了全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并留在远离家乡两百多里的城市工
作。
父亲老了,可是他依然不愿离开他的田野。有两次他的膝盖疼痛难当,我把他接到了城
里。去医院做完检查后,我留他多住几日。然而,在熙熙攘攘的城市里,父亲显得无所适从——
他一个人不愿上街,也不敢过马路。两天下来,父亲仿佛烈日下离了土的葱一般,蔫蔫的没了生
气,整日唠叨着要我送他回去。可是他一回到老家,便又像一位重返沙场的老将军,精神抖擞地
扛上农具,巡视他的田野去了。
岁月是一支多情的画笔,在每一个萧瑟的秋冬过后,总能重新画出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的春天;岁月又是一把无情的刻刀,年复一年地改变着父亲的模样,似乎转眼便让他沟壑满
脸……只有家乡门前的小溪在不知疲惫地流淌着,叮叮咚咚地唱着永不停歇的歌曲。而父亲
的田野,年复一年,青了又黄,黄了又青!
(有删改)
1.在文中a、b、c三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绿油油、颤巍巍 水漾漾、明晃晃 密密匝匝
B.水漾漾、明晃晃 绿油油、颤巍巍 密密匝匝
C.密密匝匝 水漾漾、明晃晃 绿油油、颤巍巍
D.绿油油、颤巍巍 密密匝匝 水漾漾、明晃晃
2.阅读全文,梳理文章情节,完成下面表格。(4分)
人 物 时 间 事 件
清明过后 ①
② 栽秧
父亲
端午节前后 ③
④ (第二遍)耘田
①
②
③
④
3.按要求品味下面的句子。(6分)
(1)几年下来,我们家种过的田地,就像有教养人家的后生一般,清爽而敦实。(请从修辞手法的
角度赏析句子)(3分)
(2)可是他一回到老家,便又像一位重返沙场的老将军,精神抖擞地扛上农具,巡视他的田野去
..
了。(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4.第⑩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父亲的田野是我的另一个课堂”?(5分)
5.文中的父亲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十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1分)
一袋盐
张丽钧
①1998年,一个做小生意的亲戚送来一袋盐——25公斤,一蛇皮袋子。他将那一袋子盐扛
上楼,“砰”地卸在他脚边。听到我对着那巨大的一袋盐惊叫,他歉疚地搔着头,眼睛望着别处,
闷闷地说:“嫂子慢慢吃吧。”
②亲戚走后,我跟我家老徐说:“我的天!他这是想让咱们吃一个世纪吗?”
③每次我用盐罐去盛盐,都要对着那巨大的一袋盐惊叹半天。我跟自己说:“到哪辈子才能
将这海量的盐吃完呀?”盛了一次又一次,可那一大袋盐,似乎半点儿都不见少。我跟办公室的
同事们说:“谁要盐?有人送了我家一大蛇皮袋子盐呢!”大家笑起来,说:“要是别的就帮你吃点,
盐嘛,你自己慢慢吃去吧!”
④慢慢地,那一大袋子惹得我惊叹不已的盐,竟淡出了我的视线。早就习惯了逛超市不买
盐,拿藐视的目光瞥着货架上那可怜的一小袋一小袋的盐,对它们说:“哼!我家的那袋盐,堪做
尔等祖宗。”早就习惯了大手大脚地用盐腌咸菜、腌鸡蛋、腌一切能腌的东西,大把抓盐的时
候,心里说:守着偌大一座盐山,不肆意挥霍,何其羞愧!
⑤时间挺进了21世纪,我们家的盐还有多半袋。我跟老徐说:“我为这一袋盐骄傲!因为它
是咱们家跨世纪的盐!”
⑥大约到了2003年,有一天,我照例举着空盐罐去盛盐,突然发现那一座盐山竟快被我们
吃空了!我急急巴巴地把老徐喊过来,拎着那仅剩了一点点盐的空袋子跟他说:“我简直不敢相
信,这才五六年的工夫呀,咱们居然吃进去了50斤盐!”老徐悠悠地说:“咱们没吃,时间吃了。”
⑦扔掉那个空蛇皮袋子的时候,感慨淹没了我。我问自己:还有什么东西,是时间嚼不动、
咽不下的呢?
⑧来自那一袋盐的感悟,足以投射我的后半生——我在初见那饱满的一袋盐时,惊叹了又
惊叹;我在舍离那个注满空气的盐袋时,感慨了又感慨。但是,我很难回忆起享用着那袋盐的漫
长的日子里的点滴心绪。与初始的拥有与懊丧的挥别相比,那中间的漫漫时日仿佛是专门供
人忽略的。这事体,具有多么强烈的象征意义!当一个链条(譬如婚姻的链条、事业的链条、生
命的链条……)足够长,长到令我们难以看到它的起点与终点,我们茫然面对着那中间环节,除
了麻木、淡漠,几乎无事可做。一种稳切安全的占有,偷走了我们所有的忧患与惊奇,我们大把
大把地挥霍着那超量的拥有,根本看不到时间对它的蚕食。
⑨想起了巴尔扎克的《驴皮记》。主人公瓦伦丁得到了一张神奇的驴皮,它可以帮助主
人实现任何愿望,然而,每实现一个愿望,驴皮就会缩小一些,主人的寿命也会随之减缩一
些……其实,驴皮的损耗与生命的损耗都属于不可违逆的事件。时间,最是贪吃,万事万物,悉数
填入了它无厌的腹中。
⑩你挥霍的手,何时方能被理性的目光蜇痛?
你麻木的心,何时方能被那初始的惊叹与舍离的感慨赐予智慧,因而变得柔软、温煦、
..
顾惜?
(有删改)
1.文章的标题有何作用?(4分)
2.文中写“我很难回忆起享用着那袋盐的漫长的日子里的点滴心绪”,试帮作者找寻点滴心绪。
(6分)
惊叹→ → →
3.赏析下面语句。(3分)
我在初见那饱满的一袋盐时,惊叹了又惊叹;我在舍离那个注满空气的盐袋时,感慨了又
感慨。
4.“我们大把大把地挥霍着那超量的拥有,根本看不到时间对它的蚕食”,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
你对“蚕食”的理解。(3分)
5.文章最后两段有何作用?请对最后一段中的“智慧”进行详细解读。(5分)
十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2分)
血脉里的眷恋
于 丹
①关于姥姥的记忆,永远是我最后见到她的那个日子。她悄悄藏好吐了一夜的鲜血,鞋干
袜净,整好头发,坐在床沿上等着送我上学。出家门前,姥姥叫住我,给我的手里塞了两个橘子,
说:“乖,去考试吧,回来姥姥还坐在这儿等着你。”
②放学回家后,看见守了我15年的姥姥常坐的那个床沿空了,我问母亲,问舅舅,他们说姥
姥进了医院,还说让我考完试后再踏踏实实地去看姥姥,接她回家。那是我初中毕业考试,考完
的那天才知道,姥姥住进医院三天后就走了。她进医院的时候,医生说手术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了,让老人喜欢的孩子来送送吧。但是要强的姥姥说,就让孩子记住我坐在床沿上送她上学的
样子,现在这个样子会吓到孩子。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姥姥生命里的遗憾,或者这才是她真正的
骄傲。我也不知道,这究竟是我生命里的遗憾,还是我的幸运。
③我常常想起的另外一个人,他是我的父亲。我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年以后,女儿才能一一
解开对父爱的误读,父爱是温暖的,但也是矜持的。
④父亲给我的感觉只是严厉而已,我对他总是有一点畏惧的。不常回家的父亲,每次带回
那么多的书,不仅要查我的练字,还要教我背古诗文。一直到我上了中文系,读了研究生,几乎我
写的每一篇论文,父亲都要一字一字地给我修改。
⑤父亲六十大寿那天,我正在读大学。中午从学校骑自行车回家,买了一个大蛋糕,在寒风
里费了好大的劲儿骑回家。跑上四楼,我兴高采烈地说:“爸,我下午去上课,等我放学回来,晚上
给您过生日,咱们吃这个大蛋糕。”父亲漫不经心地瞥了一眼,说:“嗨,这都是你们小孩儿吃的东
西,我才不吃这个呢。”我当时心里还想,太不给面子了,可是看父亲笑了笑,我也没多想,就跑回
去上课了。下课回来,母亲已经把蛋糕从盒子里拿出来,我们一起切蛋糕,说说笑笑。父亲的六
十大寿过得非常高兴,虽然嘴上说不爱吃蛋糕,可还是把那一大盘吃得干干净净。
⑥多年以后,母亲才告诉我,那天下午我上学之后,家里来了一个世交家的孩子。父亲顺口
就跟他说:“这是你小丹姐姐刚给我买的蛋糕,我又不爱吃这个,你拿走吧。”他欢天喜地,捧着蛋
糕就走了。离我下午放学不到一个小时了,父亲开始像一个犯了错的小孩子一样,在屋子里坐
卧不安,走来走去。母亲问他怎么了,父亲就小声叨叨着说:“我犯错了,那个蛋糕是丫头给我买
的,我不爱吃也不能送给别人啊!你快帮我想想,那蛋糕的盒子是什么颜色?是什么牌子?丫头
在蛋糕上面写的是什么字?你能想起多少,咱俩往一块凑,我得去那个蛋糕店买一个一模一样
的蛋糕。”随后,父亲就急匆匆地出了门,骑上自行车,冒着寒风满大街去找,找那个他根本不爱
吃的蛋糕。据说,在我回到家的一刻钟之前,我六十岁的老父亲,拎着一盒最相似的蛋糕,呼哧呼
哧地回到家。这就是我的父亲,这就是一直被我误读的那个父亲。
⑦我总是想起《论语》上的那句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我的
父亲,我的姥姥,在他们离去之后,我才知道人生中总有一些遗憾,就是他们健在的时候,我还不
能深深地懂得他们的爱。也是在他们离去之后,我才一天比一天明白,父母亲人之爱有时候要
隐忍多少委屈!
⑧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自己有了孩子后,才格外想念逝去的亲人。在女儿两三岁的时候,
那年秋天,我买来了大闸蟹,我从螃蟹壳里慢慢地掏出一勺蟹黄,滴上一点儿姜醋,满地追小不
点儿,一边追一边说:“乖,过来吃一口,就吃一口。”这个时候,我母亲也掏出来一勺蟹黄,多放了
一点儿姜醋,在后边追我,说:“丫头,你回头,你吃上这口,再去追你闺女。”那个瞬间,在我的记忆
中永远不可磨灭。
(有删改)
1.文章第②段画波浪线句中的两个“这”是指什么?(6分)
2.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你快帮我想想,那蛋糕的盒子是什么颜色?是什么牌子?丫头在蛋糕上面写的是什么字?(3
分)
(2)我从螃蟹壳里慢慢地掏出一勺蟹黄,滴上一点儿姜醋,满地追小不点儿,一边追一边说:“乖,
过来吃一口,就吃一口。”(3分)
3.请简要分析第⑦段引用《论语》中的话的作用。(4分)
4.“父母亲人之爱有时候要隐忍多少委屈”这一句在文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3分)
5.请分析标题“血脉里的眷恋”的深意。(3分)
十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1分)
父爱为她打开了那扇窗
梅 寒
①父亲不识字,可父亲对一切写了字的纸张怀着天生的敬畏。(甲)
②那一堆涂满了女儿忧伤情绪的纸片,在众人眼里,不过是一堆废纸。可父亲发现了它们,
他的眼睛里立马闪现出热烈到无以复加的光芒。(乙)
③那年,女儿在一所不入流的大学读大一。暑假里躲在屋里写写画画,写的也不过是自己
对前途和未来的迷茫。那篇青涩稚嫩的东西,父亲连读都读不懂。可他认定,他的女儿了不起,
居然可以写小说了。(丙)
④他执意要拿着它去找地方为她出版,女儿坚决不同意。他们的争执因此而起。那个暑
假没过完,女儿就收拾行李回学校了,却把那本厚厚的手稿扔在一个角落里。她以为,她走了,
他会忘记。可她没想到,斗大的字不识几个的父亲,居然揣着那本手稿到省城去了。
⑤父亲不知道出版社在哪儿,一路打听,终于敲开一家出版社的大门。看到工作人员,父亲
卑微地含笑弯腰,送上一根香烟,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向对方说明来意。可他的话很快被工作人
员打断了:“对不起,我们目前还没有出版计划。”父亲的笑一下子僵在了那里:“那我怎样才能
把女儿的书给出版了呢?”
⑥“你们实在想出版,可以自费。”工作人员的语气里已满是不耐烦。父亲却还不走。他
把手稿谦恭地递上去:“您给看看,我们可以自费出。”
⑦“我们现在很忙。”工作人员的手轻轻一挥,父亲的骄傲“啪”一下掉在了地上。父亲弯腰
拾起地上的手稿,转身,下楼,整个人轻得像一片叶子。
⑧他给女儿的信很快就寄到女儿手上,歪歪扭扭,很短的几句话:闺女,我拿着你的手稿去
见了出版社的人,他们看了,说你写得不错,再好好修改一下就能达到出版要求。(丁)女儿没有
回信,可她的写作热情却被父亲那封简短的信重新点燃。
⑨父亲像着了迷一样,一定要把女儿的第一本书给出版了。父亲找了数家出版社,仍然没
有人肯出版女儿的书。最终,他找到一家出版社,可两万六千块钱的费用,他们全家不吃不喝也
要整整两年才能挣出来。那一次,一直沉默的女儿同父亲大吵。她不能理解父亲的做法。父
亲第一次对她发了脾气,他说他就是觉得自己的女儿行,自己的女儿是写书的料。就算砸锅卖
铁,也要把那本书出版了。
⑩父亲真的做到了,已是时隔四年之后。两万六千块钱,他雇了辆汽车从省城印刷厂拉回
了一千三百本书。新书到家的那天,父亲把全村的父老乡亲全都请到了家里,摆了几大桌酒席,
放了几大堆烟花。灿烂的烟花下,父亲的泪,流了满脸。女儿的泪,也流了满脸。直到那时,她才
从母亲的嘴里得知,那两万六千块钱是父亲扛了数不清的水泥袋子赚来的。
那天,在她的新书“发布会”上,父亲喝了很多酒,醉了。喝醉了的父亲拉着她的手说:瞧,
上天已经为你打开了一扇窗,你一定要好好珍惜!
那年,她大学毕业,待业在家,苦闷无着。
父亲曾用四年的时间,出版她的第一本书。她却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连续出版了数本
书。散文,随笔,小说……当她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国内外各大报纸上时,当她气定神闲地坐在演
播室里追忆那段青涩的年少岁月时,提起父亲,提起那本至今仍被父亲珍藏着的处女作,她仍
然泣不成声。她记着父亲给她说的那句话:瞧,上天已经为你打开了一扇窗。
她说,打开那扇窗的不是什么上天,而是说那句话的人。是的,父亲没文化,父亲的那双手
像锉刀,父亲额头像犁铧穿过,布满皱纹。可父亲的目光,却坚定深远,父亲的那份深情堪比太阳,
在那一瞬间,穿透了她青春岁月重重的迷雾,为她指明了方向……
(有删改)
1.本文标题“父爱为她打开了那扇窗”中的“那扇窗”指的是什么?(3分)
2.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的正确位置应该是( )(3分)
他仿佛发现了一个稀世天才。
A.甲 B.乙 C.丙 D.丁
3.第段独句成段,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6分)
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5分)
父亲弯腰拾起地上的手稿,转身,下楼,整个人轻得像一片叶子。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了女儿怎样的感情?(4分)
中考总复习记叙文阅读参考答案
十三
1.A(共3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选词填空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注意联系具
体语境。通读全文,可知a、b、c三处应分别填入描写各个阶段的秧苗的生长状态的词语。a
处,刚栽上的秧苗,应是“绿油油、颤巍巍”的;c处,根据“长到了齐腰高,秧叶边沿的锯齿锐得刺
人”,可知该处应填“密密匝匝”。据此,可知b处应填“水漾漾、明晃晃”。答案选A。
2.①育苗 ②立夏的前两天 ③插田 ④隔月(共4分。每空1分)
3.(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我们家种过的田地”比作“有教养人家的后生”,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父亲对稻田精耕细作,对田间地头的管理一丝不苟,(1分)表达了父亲对田野的热爱之
情。(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巡视”的意思是“到各处视察”,(1分)该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查看稻田状况时的情
景,(1分)表现了父亲的农民本色,表达了父亲对田野的热爱之情。(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4.因为“我”在童年与少年时期一直都在不停地学习着祖辈传下来的农耕技术;(2分)在跟随父
亲耕作的过程中,“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3分)(共5分。意思对
即可)
5.从第④段“父亲是不在意栽秧的辛苦的”,可知父亲是一个勤劳坚韧的人;从第⑥段“免不了
被他拔掉几排歪扭得太不像话的秧重插”和“被父亲三五下就纠正得笔直的秧行”,可知父亲
对待种田这件事一丝不苟,是种田的行家里手;从父亲在城里住不惯,一回到乡下就精神抖擞
地巡视他的田野,可知父亲是一个淳朴且对乡土极度眷恋的人。(共4分。每点2分。任答两
点,意思对即可)
十四
1.①作为文章的线索贯串全文; ②以小见大,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引出深刻的道理。(共4
分。每点2分)
2.习惯 骄傲 焦急(共6分。每空2分)
3.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1分)“惊叹”强调了这袋盐的量之大,(1分)“感慨”强调了对
注满空气的盐袋的不舍之情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思考。(1分)(共3分)
4.“蚕食”是“逐步侵占”的意思。具体理解略。(共3分。词语意思1分,具体理解2分。答案
合理即可)
5.作用: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升华情感。
解读:【示例】“智慧”是面对生活永远充满忧患和惊奇;“智慧”是面对自己所拥有的亦要小心
和细致;“智慧”是认知时间于生命的意义;“智慧”是理性的目光和柔软的心灵的结合。(共5分。
作用3分,解读2分。意思对即可)
十五
1.第一个“这”是指姥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没有见到“我”最后一面,(2分)第二个“这”是指姥姥
让“我”记住的是她最后送“我”上学时的样子。(2分)这两件事都体现了姥姥对“我”的爱和眷
恋。(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2.(1)这是对父亲的语言描写,连用了三个问句,写出了父亲在把“我”送他的蛋糕送给别人后内
心的忐忑不安和焦急,体现了父爱温暖和细腻的一面。
(2)这是对“我”的动作和语言描写,通过描写“我”给孩子喂蟹黄时“掏、滴、追”的动作和追孩
子时说的话,体现了“我”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共6分。每小题3分。意思对即可)
3.引用《论语》中的话表达了要珍惜父母亲人的思想,因为他们健在时我们常常不能深刻懂得
他们的爱和眷恋,深化了“血脉里的眷恋”这一文章主题,丰富了文章内涵。(共4分。意思对即
可)
4.①姥姥为了不影响“我”考试,临终前都没有见“我”最后一面;②爸爸怕“我”伤心,冒着寒风满
大街去找跟“我”买的蛋糕最相似的蛋糕;③爸爸不爱吃蛋糕,可还是把那一大盘吃得干干净
净。(共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5.“血脉里的眷恋”是指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代代相传的爱和眷恋。(共3分。意思对即可)
十六
1.指文学之窗(或人生的方向、成功之窗)。(共3分。意思对即可)
2.B(共3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还原。解答此类试题,一定要在弄明白待还原的句子
意思的基础上联系语境。待还原的句子“他仿佛发现了一个稀世天才”是说“他”(父亲)第一次
发现了女儿在写作方面的天赋,联系甲、乙、丙、丁四处的语境,可知乙处的语境是父亲发现
了女儿写的东西,第一次知道女儿在写作方面有那么高的天赋。故应将待还原的句子放在乙
处。
3.①交代父亲为她出版新书的背景;②从侧面说明出版第一本书对她的激励作用;③衬托父亲
对她深沉的爱。(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因遭到出版社工作人员的拒绝而失落伤心的
情状。(共5分。修辞手法2分,作用3分。意思对即可)
5.表达了女儿对父亲为自己无私付出的感激之情。(共4分。意思对即可)
本文发布于:2023-12-01 01:26: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3652192316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考总复习记叙文阅读5.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考总复习记叙文阅读5.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