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主题总结

更新时间:2023-12-01 00:45:47 阅读: 评论:0

王文琴-母乳喂养的好处有哪些

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主题总结
2023年12月1日发(作者:协议夫妻)

七上

1旨在引导青少年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忆读书》

2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

《我的第一次文学常识》

3作者告诉我们音乐的感染力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

《山中避雨》

处得更和谐。

4从这篇散文中我们可以感悟到这样这样一个道理: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

《风筝》

用科学思想来指导,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做出逆情悖理、愚昧落后的事情,而如果所做的事

情是正当的,就应当捍卫自己正当的权利

5抒写了养母对“我”深切的爱和“我”对养母的感情,真挚而富有感

《小巷深处》

染力。

6作者将无比的深情隐藏在看似平实的叙述中,表达了对老师深深的感

《我的老师》

激之情,这是作者送给老师的一首赞歌。

7表现了邓稼先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毕

“两弹”元勋邓稼先》

生精力用在戈壁荒漠,甘做无名英雄的崇高精神。

8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赞美了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的无限希望,

《春》

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9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

《济南的春天》

准确、优美的文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10表现江南竹乡的美丽富饶。竹乡人用竹之沏底及竹乡人闲适安

《竹林深处人家》

静的生活,都十分鲜明地留在作者心中,表达了作者对竹乡生活的向往之情。

11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体现了人与自然亲近、和

《树林和草原》

谐的关系。

12描述的“空城计”是历史上有名的战例,诸葛亮机智勇敢,真正做到

《空城计》

知己知彼,司马懿自认为了解诸葛亮,便草率退兵,到底是略逊一筹,诸葛亮成功避险。文

章突出表现了诸葛亮过人的机智。

13刻画了智慧灵巧、本领高强、身负众望的美猴王的形象,歌颂了

《美猴王》

他不避艰险、敢说敢干的精神。

14本文通过描写一次区语文课上李京京同学执意要求朗读课文的故事,

《心声》

塑造了一个天真、淳朴,特别是铭记亲情和渴望表达亲情的学生的形象,启示我们教育

工作者应当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同时也从侧面批

评了我们基础教育中存在的追求形式以及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15小说以“勇气”为题目,写出了两种勇气——美国伞兵的勇气和法国

《勇气》

妇女的勇气。表现出莫大的勇气和智慧。

16这篇童话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想要获得成功,不仅要认准一个目标

《犟龟》

坚持到底,还要有勇气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17坚持前进、永不停步,在前进中不断成长。

《小溪流的歌》

七下

1通过对石榴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品格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

《石榴》

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含蓄了抒发了作者执著的追求和坚

定的信念。

2抒发了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热爱之情。

《海燕》

3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白鹅》

4表现了鹤群勇敢顽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鹤

《鹤群》

群的喜爱与敬佩之情。

5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喜爱读书、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擅长思考、有独特见解的少年毛泽东的形象。

6表现了贝利正确对待荣誉的价值观,以及他对父亲给予自己的

《第一千个球》

谆谆教导表示感谢。

7表现了少年爱因斯坦是一个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爱读书、

《少年爱因斯坦》

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的少年,揭示了积极、自主地学习对一个人十分有利的道理。

8本文通过对比的手法,用各种动物在寻宝路上的纷纷攘攘而又

《骆驼寻宝记》

无功而返衬托骆驼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自己的

宝贝——改造沙漠的植物,赞扬了骆驼高尚的思想境界。

9告诉人们做一个诚实、善良、勤劳的人是一定有回报的,只

《地毯下的尘土》

要养成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良好习惯,一定会受益终身。

10自私会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爱心则能带来美好

《巨人和孩子》

和欢乐

11真挚的友谊能帮助人战胜生活中的种种苦难,驱散心灵

《蟋蟀在时报广场》

上的阴云,从中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八上

1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绮丽的景色,

《巴东三峡》

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喜爱。

2文章描叙了三次去周庄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古镇水乡的勃勃生机

《周庄水韵》

及周庄人民的幸福生活。

3希望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人能够珍爱自然,给原始

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

2全文渗透了母亲对孩子的至爱亲情,又表现了作者离开母亲后的

《永久的悔》

深深悔意。

3文章通过记叙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在失去与大部队联系的情况下,

《铁骑兵》

与敌人展开游击战,打乱日寇的军事部署,迫使敌人停止了“扫荡”的故事。赞扬了八

路军的革命必胜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4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没有努力与付出就没有成功的可能。同

《苏珊·安东尼》

时也表现了争取妇女的平等权利运动的坎坷曲折,再次证明了一个真理:一切正确的东

西都是不会被埋没的,历史永远是公正的。

5 本篇报告文学以大量的史料证据及目前尚存的人证,揭露了

《南京大屠杀》

日寇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罪行,告诫人们要牢记民族灾难,勿忘国耻,更加明确今后

的路该怎么走。

6这篇通讯通过回忆时传祥的事迹,赞扬了他敬业、实在、正直、

《寻找时传祥》

本分的品格,表明时代需要时传祥精神,时代呼唤时传祥精神。本文开掘了一个思想深

邃和重大的主题。

7介绍在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的两位教授到无锡为民间艺术家

《阿炳在1950

阿炳录音的经过,歌颂了新中国改变民间艺人阿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

九上

1本文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的景美、形美、神美的描写,

《白杨礼赞》

热情赞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战斗的北方军民,歌颂了民族解放战争中所不可缺

少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2作者通过写孤旅生涯中“囚绿”的故事,,借窗前一株永向光明的

《囚绿记》

常春藤,抒发了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

3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理想和忠贞不渝的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爱情,同时抒发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4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

《草莓》

5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的悲惨遭遇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封

《孔乙己》

建科举制度殉葬品的典型形象。小说一方面反映了封建文化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毒

害,有力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另一方面也真实地揭示了当时人们思想昏沉的精神状

态,抨击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败。

6表现了我国广大农民对乡土的热恋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展示

《差半车麦秸》

了蕴藏在老一代中国农民身上无穷无尽的反抗侵略者的强大潜力。

7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剥夺孩子爱好的做法,呼吁

《清兵卫与葫芦》

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8采用说理与反驳相结合的手法,劝说蒋放弃错误主张,

《致蒋经国先生信》

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9肯定了儿子“心地善良”“具有平民思想”的优良品质,

《给儿子的一封信》

希望儿子具有博大的胸怀和钢铁般的意志。

10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着“忠诚”“心灵

《给女儿的信》

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11表现了雨果爱憎分明的正义感,对世界文明的由衷热爱,

《给巴特勒的信》

以及博大的民族胸怀。

九下

1“家是一只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这三个比喻简洁

《家》

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家”的哲学思考。

2抒发了作者对石缝间倔强生命的敬畏之情,同时也鼓励人们

《石缝间的生命》

向恶劣的生存条件挑战,挑战自己,实现人生的升华。

3改变废墟这一凝固历史所应承担的责任,传达出一种渴望改革,

《废墟的召唤》

渴望振兴的时代呼声。

4本文是一篇寓言式散文,通过对七种人的生存状态的否定,

《更浩瀚的海洋》

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5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

《故乡》

——“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

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人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

了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

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6塑造了一个由于父母离异而变得无依无靠、寂寞孤独的近似孤儿的

《小男孩》

“小男孩”形象,反映了当今社会父母离异给孩子心灵上带来的伤害和生活上带来的困

苦,揭示出我们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方面所存在的问

题。

7歌颂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赞美了人民战士的崇高品质,表现了

《百合花》

人民群众对英雄战士的热爱和崇敬,揭示了军民团结是战争胜利之本的道理。

8小说用生动的语言记叙了奥伊达在追求理想中成长的几桩趣

《奥伊达的理想》

事,塑造了一个既天真、顽皮、好奇、聪慧,又具有独立、自主、创新意识和执着追求

精神的儿童形象,同时也向父母及社会提出如何教育孩子这一社会问题。

百度广告管家-无花和尚

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主题总结

本文发布于:2023-12-01 00:45: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3627472315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主题总结.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主题总结.pdf

标签:给女儿的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